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6112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docx

《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docx

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案总结(总17页)

项目:

纯电动中型公务客车研发及示范

 

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方案

 

合工大:

安凯:

编制:

校对:

校对:

审核:

审核:

批准:

 

合肥工业大学

2015年11月15日

1背景

随着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逐渐暴露出一系列诸如耐久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电池成组后单体之间的不一致是引起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电动汽车类型和使用条件限制,对电池组功率、电压等级和额定容量的要求存在差别,电池组中单体电池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

即使参数要求相似,由于电池类型不同,所需的电池数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总体看来,单体数量越多,电池一致性差别越大,对电池组性能的影响也越明显。

车载动力锂离子电池成组后,电池单体性能的不一致严重影响了电池组的使用效果,减少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造成单体电池问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电池制作工艺限制,即使同一批次的电池也会出现不一致;

(2)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自放电率不一致;

(3)电池组使用过程中,温度、放电效率、保护电路对电池组的影响会导致差异的放大。

因此均衡系统是车载动力锂电池组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从电池集成和管理方面来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缓解电池不一致带来的影响:

成组前动力电池的分选;成组后基于电池组不一致产生的表现形式和参数的电池均衡技术。

然而,成组前电池单体的分选技术在保证电池组均衡能力方面是有限的,其无法消除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均衡。

所以,基于电池组不一致的表现形式和参数的电池均衡技术是保证电池组正常工作,延长电池寿命的必要模块和技术。

串联蓄电池组均衡策略,按照均衡过程中能量的流动和变换形式可以分为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两大类。

被动均衡策略的典型代表为电阻分流均衡策略,其均衡过程是将串联蓄电池组中能量较高的单体蓄电池中的能量通过电阻转化成热能,最终实现串联蓄电池组中各单体蓄电池能量的一致。

该方法在均衡过程中耗散一定的电池能量,故而现在已经较少使用,本文档也不再累述。

图电阻分流的被动均衡策略

2均衡变量的选择

以开路电压作为均衡变量

目前多数均衡系统以开路电压作为均衡变量,因为开路电压为直接观测量,容易测量,并且开路电压与SOC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开路电压达到一致时电池组SOC一致性也较好,而相同充放电电流时SOC与工作电压也存在类似正相关关系,开路电压较高的电池,SOC较高,充放电时该电池电压仍会高于其他电池,因此在电池组处于搁置状态时以开路电压作为均衡变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电池组不一致性状态。

但是以开路电压作为均衡变量使得均衡系统只能工作于电池组搁置状态,降低系统工作效率。

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电池OCV-SOC曲线可能会存在差异,故均衡控制过程中某些参数需要重新标定。

此外,开路电压本身变化范围很小,要求均衡系统采集模块具有较高的采集精度。

以工作电压作为均衡变量

工作电压与开路电压一样都是可以直接测量的参数,而且工作电压相比于开路电压变化范围更大,采集精度上更容易满足要求。

以工作电压作为均衡变量的均衡系统工作于电池组充放电阶段,由于目前纯电动汽车上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截止条件就是以工作电压来判定的,以工作电压作为均衡变量可以保证在不过充过放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电池组的容量利用率。

对于老化程度较深、内阻较大的电池,在非满放的情况下,以工作电压一致作为均衡目标可以保证其工作过程中SOC波动范围小于其他电池,可减缓该电池的老化速度,延长整组电池的使用寿命。

以工作电压作为均衡变量的缺点在于其受干路电流的影响波动幅度特别大,特别是在纯电动汽车实际运行工况下,工作电压可能会出现剧烈波动,使得均衡系统启闭频繁,开关损耗增加。

在电池SOC较高和较低时工作电压变化比较剧烈,对均衡系统均衡能力要求较高,而SOC处于中间阶段时单体间工作电压差距可能会很小,需要保证均衡系统的采样精度。

以SOC作为均衡变量

SOC的数学表达式可知,SOC表征当前电池剩余容量占最大可用容量的比例,以SOC作为均衡变量时,可以忽略电池组内单体电池间最大可用容量的差异,使所有单体电池同时达到充放电截止电压,使得电池组容量得到有效利用。

同时,SOC保持一致意味着所有单体均工作于相同的放电深度,避免由于放电深度不同导致的电池老化速度的差异。

只有所有单体电池任意时刻SOC值保持一致时,电池组SOC值才能真实反映整个电池组的剩余容量状态。

以SOC作为均衡变量最大的问题在于SOC的估算精度以及实时性问题,在充放电初期SOC差异较小,如果不能识别的话,到后期差异较大时均衡系统压力就会比较大,甚至无法完成均衡。

均衡电流本身也会对SOC估算造成影响,现有的估算方法大多没有考虑。

此外,高精度SOC估算算法一般计算量较大,对电池组内每节电池进行实时估算要求均衡系统具有足够的运算能力。

以剩余可用容量作为均衡指标

与SOC作为均衡指标类似,以当前剩余可用容量作为均衡指标也是从容量角度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同样能够避免低容量电池导致的“短板效应”,充分发挥电池组的能力。

在组内电池老化程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如果组内电池老化程度不同,某一时刻SOC达到一致后,由于不同电池SOC变化速率不同,下一时刻又会出现不一致,但若以剩余可用容量为均衡目标,则后续不一致性问题就不会出现。

以剩余可用容量作为均衡指标主要的问题在于在线实时估算电池当前最大可用容目前的估算方法大多只能做到离线估算,并且估算精度难以保证。

3主动均衡方案

对于锂电池而言,要改善单体电池之间的不一致性,均衡系统是电池管理系统设计工作的核心。

若没有均衡管理模块,动力电池组的稳定性就没有了保证。

从均衡子系统的元器件来分,电阻均衡、储能元器件均衡是埋离子动力电池目前比较常用的均衡方法。

当然,所有的均衡子系统从均衡结构的拓扑形式来分有独立均衡和集中均衡两种,从均衡的能量回收角度分为主动均衡和被动均衡,从能量流向角度也可以分为单向和双向均衡。

图电池均衡电路结构

基于电容式均衡拓扑结构

在基于电容式均衡策略的电路拓扑中,最基本的电路拓扑结构有两种,分别如图和图所示;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均衡过程中参与均衡的电容数量以及均衡电路的控制方式的不同。

基于单电容均衡拓扑结构

在图所示的单电容均衡策略中,只需要一个电容作为能量转移的载体,其均衡过程还需要电压检测电路的参与。

其工作流程为:

控制中心从串联蓄电池组中检测能量过高的单体蓄电池,控制其两端开关闭合将能量传递给电容,电容充电之后将断开电压过高的单体电池,闭合电压过低的单体与电容的连接,电容器给低压单体充电,经过若干周期进而将电荷转移至能量过低的单体蓄电池中。

该策略结构相对复杂,但是均衡电路体积小,均衡速度快。

图单电容均衡策略电路

基于多电容均衡拓扑结构

对于多电容均衡电路,一组电容器在串联电池组相邻电池之间传递电荷,其工作原理是:

所有开关同时动作,在上下触点之间轮流接通,通过这种简单的动作,电荷在两相邻电池单体之间转移,最终电荷由高压单元传递到低压单元,经过开关的反复切换即可实现均衡。

所用的单刀双掷开关可以用一个变压器祸合的MOSFET装置来实现,因此其开关频率可以高达上百KHz,所需平衡电容容量要求较小。

理论上该方法不需要单体电池的电压检测模块,但为了避免开关一直处于动作状态也可以加入电压检测单元,在出现单体电压差异时控制单元发出信号驱动开关的动作。

图多电容均衡策略电路

基于电感式均衡电路

基于电感式均衡策略是以电感作为能量转移的载体,实现各单体蓄电池之间能量的均衡。

按照电感的耦合形式,又可分为单/多电感均衡策略,均衡电路拓扑分别如图、图。

基于单电感均衡结构

单电感式主动均衡中每个单体电池两端通过开关连通两条单向路径,分别连向中间储能元件电感L的两端,通过控制开关阵列使得能量能在任意两节单体之间进行转移,如图所示,实现能量的削峰填谷。

该方案通过开关阵列选通使得电池组内任意两节单体之间可以进行能量转换,加快了均衡速度,减少了均衡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但是,由于同一时刻只有两节单体参与能量转移,所以开关控制相对复杂,而且单电感式主动均衡的能量转移效率相较于变压器式均衡仍然较低。

图单电感均衡策略电路拓扑

基于多电感均衡结构

多电感式主动均衡在每相邻两节单体电池之间放置一个电感,如图所示,通过开关通断时间配合储能电感实现能量在相邻两节单体之间转移,该均衡方案扩展性好,均衡电流大,但当需要均衡的单体电池相隔较远时需要经过多次中间传输,降低了均衡速度,同时也会增加能量损失。

图多电感均衡策略电路拓扑

基于单绕组和多绕组变压器的均衡电路

基于单绕组变压器均衡结构

基于单绕组和多绕组变压器的均衡策略。

图为单绕组变压器均衡策略电路,为每个单体蓄电池配备一个变压器和一个整流二极管。

当控制中心发出均衡信号时,均衡开关S1以一定频率开始动作,为初级线圈充电进而激发次级线圈输出电压,匝数比将保证输出电压是各单体电压的平均值,并且自动为电压最低的单体电池充电,保证各单体蓄电池电压的一致。

串联蓄电池组中的能量将自动在各个单体蓄电池中进行均匀分配,从而完成能量的均衡过程。

图单绕组变压器均衡策略电路拓扑

基于多绕组变压器均衡结构

多绕组变压器均衡电路一般指反激式多绕组变压器均衡拓扑电路,工作在DCM(断续模式)下,主要有单铁芯和多铁芯的多绕组变压器。

变压器式主动均衡通过充电阶段的顶部均衡和放电阶段的底部均衡防止单体电池过充过放,最终使所有单体电池的能量差异在一定闻值范围内。

该方案能量转移对象为单体和电池组,因此不涉及相互转移的问题,只需要判定单体电池的能量与电池组平均能量的差值是否在一定范围内,若单体电池能量低于电池组平均能量,则控制与电池组相连的变压器原边导通,由整组给能量较低的单体补充能量,若单体电池能量高于电池组平均能量,则控制与该单体相连的副边绕组导通,由单体电池向电池组转移多余的能量,因此控制策略简单、容易操作,但是变压器式主动均衡的扩展性差,单体电池数量改变时变压器必须重新绕制,而且副边的一致性难以保证,易出现磁饱和。

多磁芯变压器式主动均衡增加了变压器式均衡结构的扩展性,每个单体对应一个小变压器,当单体数量发生变化时,只需要相应地增加变压器数量,但是该方案需要的变压器数量较多,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且难以布置。

图多绕组变压器均衡策略电路拓扑

图多铁芯多绕组变压器均衡电路

基于DC/DC变换器式均衡策略

基于DC/DC变换器式均衡策略是指利用DC/DC变换电路,常见的如各式直流变换器,实现串联蓄电池组中能量的转移和均衡;其中典型的均衡策略包括基于Buck变换器、Boost变换器、Buck-Boost变换器、Cuk变换器等,其电路拓扑如图、图和图所示。

严格的说以上四种拓扑结构只是DC/DC变换器设计中的几种转换技术,与以上几种电路结构相比并未用到新的电器元件,相反,在这几种电路结构中还可能与以上介绍过的电路结构有重复的地方。

基于Buck变换器均衡结构

Buck变换器属于降压型DC/DC变换器结构,其输出电压等于或小于输入电压的单管非隔离直流变换器。

根据电感电流I是否连续,Buck变换器有3种工作模式:

连续导电模式、不连续导电模式和临界导电模式。

连续导电模式为线性系统,控制比较方便、简单。

而不连续导电模式为非线性系统,不好控制。

图Buck变换器均衡策略电路拓扑

基于Buck-Boost变换器均衡结构

Buck-Boost变换器是升降压型DC/DC变换器结构,每两个单体之间形成一个变换器,通过电容或者电感等储能元件转移单体能量,实现能量在相邻单体间单向或者双向流动。

事实上,多电感均衡结构就是Buck-Boost变换器结构组成的升降压型均衡电路。

此方案的基本思路,就是将高电压单体中的电能取出再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实现均衡。

其电路结构相对简单,应用的器件数目也较少,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均衡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当多个单体同时放电再分配时,会出现支路电流叠加的情况,须仔细设计相关参数以保证系统稳定。

图Buck-Boost均衡策略电路拓扑

基于CUK变换器均衡结构

CUK变换器又叫Buck-Boost串联变换器,它是针对Buck-Boost升降压变换器存在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脉动值较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一种非隔离式单管DC-DC升降压反极性变换器,BUCK-BOOST变换器一样,CUK结构也具有升降压功能,也能工作在电流连续、断续和临界连续三种工作方式。

Cuk型均衡电路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在整个均衡周期内,无论开关闭合或者断开,能量一直通过电容和电感传递给相邻电池。

变换器型电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能量只能在相邻电池间传递,如果电池节数较多,则均衡效率将大受影响,另外对开关控制精度要求较高,且元器件较多,特别是Cuk型电路,成本较高。

图Cuk变换器均衡策略电路拓扑

4均衡拓扑结构总结

现有的电池均衡电路很多,在均衡能力和性能上各有不同,在选择均衡电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稳定性和经济性,并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进行选择。

由分析可知,虽然现有的基本均衡技术在均衡领域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未能逾越的技术问题,导致均衡能力不能够达到要求。

基于多绕组变压器均衡方案N个次级绕组只能对应N个电池单体,单体数目增加则需要重新设计绕制整个变压器,而且随着单体数目的增加,磁性器件的存在不仅增大成本和均衡器的体积,而且变压器的漏感会导致均衡偏差的出现,尤其变压器的设计目前没有一种精确的设计方法,难以实现多输出绕组的精确匹配,另外同轴铁芯结构导致均衡器可移植性变差。

基于多电容和多电阻的均衡方案也存在一定的为问题,隔离型均衡器随着单体数量的增加,磁性器件会造成体积过大,由于能量只能在相邻单体之间传递,因此当高电压单体和低电压单体之间距离较远时,能量逐级传递,不仅大大增加了均衡时间,尤其在实际使用中,充电时间要尽可能短,这种方案很难达到均衡效果。

基于多电容和多电感均衡结构是一种不需要依赖于电压检测精度的均衡方案,但是开关电容网络的布线复杂,如果利用电容的优势通过开关控制实现均衡,会带来软件编写中复杂的控制策略难以准确实现的难题;最重要是关断时电流回路中巨大的尖峰电流和浪涌电流,给电路中的电容器带来巨大的冲击,缩短电容器寿命甚至损坏电容器;另外,虽然均衡原理决定了电压检测电路可以省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工作量和误差率,但是由于均衡期间缺乏电池状态中电压指标的监控,在电池发生异常时没有了故障警报和处理机制,安全性下降。

表均衡拓扑结构对比

方案

优点

缺点

单电容型

开关较少,均衡速率快

需电压检测模块从而达到快速均衡

多电容均衡

无需电压检测,控制策略简单

相邻单体间能力转换,均衡速度慢,能量损失较多

单电感型

结构简单,均衡速度快

开关瞬间有能量损失,开关频率高,需滤波电容

多电感型

可实现任意两单体的能量传递,实现充

电均衡和静态均衡,扩展性好,均衡电

流大

开关瞬间有较大能量损失,开关频率高,需滤波电容,当需要均衡的单体电池相隔较远时需经多次中间传输,降低了均衡速度,增加能量损失

单绕组变压器

均衡速度快,低磁损失

控制复杂,成本高,磁芯和绕组根据电池组电压和单体电压而定,通用性差

多绕组变压器

均衡速度快效率高,可用于充电和放电是的均衡

电路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磁芯和绕组根据电池组电压和单体电压而定,通用性差

Buck变换器

直流电压输出稳定,结构简单

输出电压等于或小于输入电压,仅用于单向均衡

Buck-Boost拓扑

均衡速度快,便于模块化设计,双向升降压均衡,对于电池数量多的系统易于实施

成本较高,需智能控制,能量损耗较大,结构复杂

Cuk变换器均衡

能量可双向流动,均衡速度快,效率较高

控制复杂,电压检测精度要求高

 

5均衡策略选择

适当的均衡策略,是对硬件电路设计的补偿。

依据目前均衡电路拓扑结构的原理,目前主要有三种均衡策略。

最大值均衡法

这种方法以串联电池组中单体电压值最高的单体为均衡对象,通过开关阵列选通电压最高的单体对电压最低的单体放电,直至达到均衡设定指标。

为串联电池组中电压最高的单体电压值,

为串联电池组中电压最低的单体电压。

β为均衡开启阀值,若

-

>β(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单体电压差值超过36mV视为不均衡)则将电压最高的电池能量释放给串联电池组或者电压最低的单体,直到

-

≤β,则均衡终止。

此方案在电池组中大多数单体均衡度较高,部分单体电压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下能够快速均衡,而在电池组内单体间一致性差时,会导致控制逻辑混乱,反而

降低系统的均衡效率。

平均值及差值比较均衡策略

这种方法适合以串联电池组中所有单体电压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对象,通过比较单体的电压值

与电池组的平均电压值

,进而对电压较高的单体放电;或者比较相邻单体的电压

,对电压较高的单体进行放电。

判定是否均衡有如下两个标准公式:

(i,j=1,2,3……且i≠j)

其中,

为单体的电压值,

为电池组的平均电压值,

为给定正数。

决定了均衡策略对控制精度的要求,

则是规定了单体之间的最大压差。

这两个参数分别决定了均衡系统的均衡精度和均衡效果。

此方案软件控制策略方便实现,但是在相邻单体之间转移的硬件拓扑结构下,若单体之间距离较远,则需要通过多个单体的传递,造成能量的浪费和热失衡的状况。

模糊控制策略

锂离子电池的模型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其容量随充电循环次数逐渐下降,充放电特性随着充放电倍率和环境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其SOC与内阻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发生不规律的变化。

而为了保证动力系统中上百个单体的一致性,对其高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不可能搭建一个精确模型。

而智能型控制理论—模糊逻辑控制(FuzzyLogicControl,FLC)非常适合这样的非线性系统。

其实现方法如图所示。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a)根据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离线计算查询表(Matlab/fuzzy);

(b)将模糊控制查询表存入单片机;

(c)检测单体状态,查表确定PWM以驱动均衡电路。

图模糊控制策略

模糊逻辑控制具有鲁棒性强、实时性好、控制参数简单的优势,可以动态地调整均衡电流,是目前数字控制的发展方向。

但是目前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完全依靠专家经验,针对不同的电池单体需建立不同的规则,因此可移植性较差。

6动力电池组均衡技术总结

电容均衡电路的核心器件是电容,电感均衡电路的核心器件是电感。

由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可知,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而流过电感的电流不能突变。

在电容均衡电路中,当系统开启均衡时,电容将会不断的在相邻两节电池间切换,这就导致均衡电容的电压值在不断的波动,因此,电池电压也就受到电容两端电压值波动的影响而发生一定幅度的波动,这种现象对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压采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导致数据采集精度变低。

对于电感均衡电路来说,由于其均衡回路电感的存在,均衡回路电流不会发生突变,因此电池电压不会发生较大的波动现象。

其次,电容作为系统的均衡器件,其特性又使得均衡回路电流一直处于跳变状态,且幅值非常大,所以每个均衡电容需要串联一个限流电阻(串联的限流电阻为欧姆),电阻过大会使均衡速度下降,电阻过小又会使均衡电流过大,而在均衡过程中限流电阻必然消耗能量,这就导致了均衡效率的降低。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在均衡控制电路组成结构上,电感均衡方案要优于电容均衡方案。

基于电感式的均衡电路复杂度较高,成本较大,但其均衡效率较好扩展性较好。

基于变压器的均衡结构工作时均衡电流较大,复杂度较高软件设计难度大,扩展性较差。

但这种结构的均衡效果较好,能量损耗较少。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动力电池组的均衡设计时选择基于电感或基于变压器结构的均衡硬件电路效果较好。

对于均衡变量的选取,目前大部分电池管理系统的均衡模块选取工作电压作为均衡依据,技术较为成熟。

理论上说,以电池单体SOC为均衡变量的均衡效果会更好,单体电池的SOC一致性也是均衡系统工作的最终目的。

但目前SOC的估计精度不是很高,以此为均衡变量将加大均衡误差,同时软件设计较复杂。

综上所述,选择基于电感或基于变压器结构的均衡硬件电路,结合最大值均衡法的控制策略的均衡系统将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均衡效果。

在实际设计均衡系统时还应当综合考虑工作环境、项目需求、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选取合适的均衡拓扑结构,这样才能增加电池模块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