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6080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docx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docx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

1跳频图案的产生

1.1什么是跳频图案?

为了不让敌方知道我们通信使用的频率,需要经常改变载波频率,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似地对载波频率进行跳变,跳频通信中载波频率改变的规律,叫作跳频图案。

通常我们希望频率跳变的规律不被敌方所识破,所以需要随机地改变以至无规律可循才好。

但是若真的无规律可循的话,通信的双方(或友军)也将失去联系而不能建立通信。

因此,常采用伪随机改变的跳频图案。

只有通信的双方才知道此跳频图案,而对敌方则是绝对的机密。

所谓“伪随机”,就是“假”的随机,其实是有规律性可循的,但当敌方不知跳频图案时,就很难猜出其跳频的规律来。

图1-1所示为一个跳频图案。

图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

这个时间与频率的平面叫作时频域。

也可将这个时频域看作一个棋盘,横轴上的时间段与纵轴上的频率段构成了棋盘格子。

阴影线代表所布棋子的方案,就是跳频图案;它表明什么时间采用什么频率进行通信,时间不同频率也不同。

图1-1

图1-1中所示为一跳频图案,它是在一个时间段内传送一个或多个比特信息。

通常称此时间段叫跳频的驻留时间,称频率段为信道带宽。

在时频域这个“模盘”上的一种布子方案就是一个跳频图案。

当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完全一致时,就可以建立跳频通信了。

图1-2所示就是建立跳频

通信的示意图

图1-2

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空间,f表示频率。

当收、发双方在空间上相距一定距离时,只要时频域上的跳频图案完全相重合,就表示收、发双方同步跳频地进行通信。

1.2跳频图案与跳频频率表

跳频图案是由跳频指令控制频率合成器所产生的频率序列。

跳频系统中,跳

频带宽和可供跳变的频率(频道)数目都是预先定好的。

比如说,跳频带宽为5MHz跳频频率的数目是64个,频道间隔是25kHz。

这样,在5MHz带宽内可供选用的频道数远大于64个,那么你怎样选择出64个频率来呢?

这就是所谓的跳频频率表。

根据电波传播条件、电磁环境条件以及敌方干扰的条件等因素来制定一张或

几张具有64个频率的频率表,即fl,f2,…f64,另一张可以是fl',f2',…

f64'。

如果采用fl,f2,…f64这张频率表,那么跳频指令发生器则是根据这张频率表向频率合成器发出指令进行跳频的。

那么又怎样在这64个频率中做到

伪随机地跳频呢?

这就是由图1-3所示的跳频指令发生器和频率合成器来实现的。

图1-3

跳频指令发生器主要是一个伪码发生器。

伪码发生器在时钟脉冲的推动下,不断地改变码发生器的状态。

不同的状态对应于一张跳频频率表中的一个频率。

64种状态则对应64个频率。

再根据此频率,按照频率合成器可变分频器、置位端的要求,转换成控制频率合成器的跳频指令。

由于伪码发生器的状态是伪随机地变化,所以频率合成器输出的频率也在64个频率点上伪随机的跳变,便生成了伪随机地跳频图案。

当频率表不同时,虽然用同一个伪码发生器,实际所产生的跳频图案也是不同的。

1.3跳频图案的选择

一个好的跳频图案应考虑以下几点:

图案本身的随机性要好,要求参加跳频的每个频率出现的概率相同。

随机性好,抗干扰能力也强。

■图案的密钥量要大,要求跳频图案的数目要足够多。

这样抗破译的能力强。

各图案之间出现频率重叠的机会要尽量的小,要求图案的正交性要好。

这样将有利于组网通信和多用户的码分多址。

上面谈过,跳频图案的性质,主要是依赖于伪码的性质。

所以选择伪码序列成为获得好的跳频图案的关键。

1.4几种常用的伪随机序列

伪随机序列也称作伪码。

它是具有近似随机序列(噪声)的性质,而又能按一一定规律(周期)产生和复制的序列。

因为随机序列是只能产生而不能复制的,所以称其是“伪”的随机序列。

常用的伪随机序列有m序列、M序列和R—S序列。

图1—4所示是一个由三级移位寄存器与模2加法器构成的m序列发生器,它产生的序列最大长度(周期)是2n—1位,这里n=3,即最大序列长度是7位。

图中第二级和第三级的输出经模2加法器后反馈到第一级的输入端,构成的反馈电路叫反馈逻辑。

模2加法运算是线性运算,所以是线性的反馈逻辑。

只有当反馈逻辑满足某种条件时,移位寄存器输出的序列长度才是2n—1位,达到最

大的长度。

否则产生的序列就达不到2n—1位那样长。

所以也把m序列叫作最大长度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

I1

—>123>m序列

三级移位寄存器

图1—4m序列发生器

如果反馈逻辑中的运算含有乘法运算或其他逻辑运算,则称作非线性反馈逻辑。

由非线性反馈逻辑和移位寄存器构成的序列发生器所能产生最大长度序列,就叫作最大长度非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或叫作M序列,M序列的最大长度是2n图1—5给出一个七级的M序列发生器的框图。

可以看出,与线性反馈逻辑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与门”运算,与门具有乘法性质。

七馥僮静奇存骋

图1—5M序列发生器

利用固定寄存器和m序列发生器可以构成R—S序列发生器。

它所产生的R—S序列是一种多进制的具有最大的最小距离的线性序列。

图1—6给出R-S序

列发生器的框图。

图中,A为三级固定寄存器;B为三级移位寄存器,产生周期为7位的m序列。

AB寄存器的输出经过模2加运算后,产生一个7位的八进

上述的三种序列除用硬件发生外,均可由软件编程产生。

实用的跳频序列长度约在237(即1011)左右。

m序列的优点是容易产生,自相关特性好,且是伪随机的。

但是可供使用的跳频图案少,互相关特性不理想,又因它采用的是线性反馈逻辑,就容易被敌人

破译码的序列,即保密性、抗截获性差。

由于这些原因,在跳频系统中不采用m

序列作为跳频指令码。

M序列是非线性序列,可用的跳频图案很多,跳频图案的密钥量也大,并有较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所以它是较理想的跳频指令码。

其缺点是硬件产生时设备较复杂。

R—S序列的硬件产生比较简单,可以产生大量的可用跳频图案,很适于用作跳频指令码序列。

2跳频同步方法

2.1跳频同步信息的基本传递方法

独立信道法。

利用一个专门的信道来传送同步信息;收端从此专门信道中接收发端送来的步信息后,依照同步信息的指令,设置接收端的跳频图案、频率序列和起止时刻,并校准收端的时钟,在规定的起跳时刻开始跳频通信。

这种方式,需要专门的信道来传送同步信息,有的通信系统难以提供专门的信道,因此独立信道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前置同步法,也称同步字头法。

在跳频通信之前,选定一个或几个频道上先传送一组特殊的携带同步信息的码字,收端接收此同步信息码字后,按同步信息的指令进行时钟校准和跳频。

因为是在通信之前先传送同步码字,故称同步字头法。

自同步法,也称同步信息提取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发端发送的数字信息序列中隐含的同步信息,在接收端将其

提取出来从而获得同步信息实现跳频。

此法不需要专门的信道和发送专门的同步码字,所以它具有节省信道、节省信号功率和同步信息隐蔽等优点。

上述三种基本的同步信息传递方法各有利弊。

独立信道法需要专门的信道来传送专门的同步信息,因此它占用频率资源和信号功率。

另外,其同步信息传送方式不隐蔽,易于被敌方发现和干扰。

其优点是传送的同步信息量大,同步建立的时间短,并能不断地传送同步信息,保持系统的长时间同步。

同步字头法虽然不需专门的同步信息信道而是利用通信信道来传送同步信息,它还是挤占了通信信道频率资源和信号功率。

所以它的缺点与独立信道法相似。

为了使同步信息隐蔽,应采用尽量短的同步字头,但是同步字头太短又影响传送的同步信息量的多少,需折衷考虑。

采用同步字头法的跳频系统为了能保持系统的长时间同步,还需在通信过程中,插入一定的同步信息码字。

自同步法在节省频率资源和信号功率方面具有优点。

但由于发端发送的数字信息序列中所能隐含的同步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接收端所能提取的同步信息就更少了。

此法只适用于简单跳频图案的跳频系统,并且系统同步建立的时间较长。

在实际的跳频系统中,常常是将这几种基本方法组合起来应用,使跳频系统达到某种条件下的最佳同步。

数字跳频系统是指传送数字话音或数据的跳频通信系统。

因此,它传送跳频

同步信息是以数据帧的格式进行的。

数字系统跳频同步方法也不外乎同步字头法,自同步法和参考时钟法。

同步字头法。

发端需发送含有同步信息的码字,收端解码后,依据同步信息使收端本地跳频器与发端同步。

同步信息除位同步、帧同步外,主要应包括跳频图案的实时状态信息或实时的时钟信息,即所谓的“TOD信息(TimeoftheDay)。

实时时钟信息包括年月日时分秒,毫秒、微秒、毫微秒等;状态信息是指伪码发生器实时的码序列状态。

根据这些信息,收端就可以知道当前跳频驻留时间的频率和下一跳驻留时间应当处在什么频率上,从而使收发端跳频器同步工作。

为了保证TODB息的正确接收,在如图6-11所示的同步信息数据帧格式中装有位同步和帧同步位。

此外,对TOD言息位可采用差错控制技术,如纠错编码,相关编码或采用大数判决,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r

!

换糅

LrH*

TOO

 

参考时钟法。

在一个通信网内,设一个中心站,它播发高精度的时钟信息,所有网内的用户依照此标准时钟来控制收、发信机的同步定时,达到收、发双方同步。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跳频同步,需要事先约定好所采用的跳频图案和频率表,或者,需通过其它方式将跳频图案情息通知网内用户。

此法需要一个精度极高的标准时钟,否则不能实现跳频通信。

自同步法。

它是依靠从接收到的跳频信号中提取有关同步信息来实现跳频同步的。

数字跳频系统中,根据需要也可采用不同方法的组合。

比如,自同步法具有同步信息隐蔽的优点,但是存在同步建立时间长的缺点;而同步字头法具有快速建立同步的优点而存在同步信息不够隐蔽的缺点。

因此可将这两种方法进行组合,得到一个综合最佳的同步系统。

图2-2所示的是等待自同步法的跳频同步过程。

(i

图中,接收端在频率f6上等待接收跳频信号;发送端发送的跳频信号的载波频率依次在f5、fl、f3、f4、f2、f6…上跳变。

当发端信号的载频跳变至f6时,收端接收到跳频信号,这时称作同步捕获,即可从跳频信号中解出它所携带

的同步字头内的同步信息。

接着,就依照同步信息的指令开始同步跳频,即由等

待阶段转入同步跳频的阶段,从而建立了跳频系统的同步。

2.2跳频同步系统性能及抗干扰性

衡量同步系统性能的优劣,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跳频系统同步的可靠性;

二是同步系统的抗干扰性。

同步系统的可靠性。

它包括系统同步的建立时间,正确同步概率和假同步的概率,系统同步保持时间等项指标。

一般说来,跳频同步系统的同步建立时间越短越好,同步保持时间越长越好;正确同步的概率要大,假同步的概率要小。

这样才能称为一个快速、稳定而可靠的同步系统。

同步系统的抗干扰性。

它包括抗人为干扰和噪声干扰。

采用跳频技术的一个目的就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特别是在电子战的环境中,主要是抗敌方有意的干扰。

因此,要求同步信息的传递要隐蔽、快速。

为此,需考虑如下几点:

咿尽量使同步信号在空中存在的时间要短,使敌方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同步信号。

•在多个跳变频道上传送同步信息,增大频道的随机性,使敌方难以侦察;增大跳频带宽,使敌方难以在宽带内施放干扰。

•频率跳变的速率要快,使跳频信号的驻留时间变短,可防止跟踪式干扰,从而保护同步字头。

•应尽量使同步信息的信号特征与通信信息的信号特征一致,以致敌方难以区分同步信息。

或者,人为地发出伪同步信息以迷惑敌人,从而提高对同步信息的保护能力。

对于噪声干扰,要求在低信噪比或高误码率的信道条件下能实现跳频系统的正确同步。

对此,需考虑以下各点:

•同步信息本身的差错控制,如纠错编码、多次重发、相关编码、交织等;

•同步认定的算法控制,即经过多次同步检测后才认定系统同步的策赂,并选择最佳的检测次数。

•同步状态下的失步算法控制,即经过多次失步检测后才确定系统已失去同步的策略,并选择最佳的检测次数。

3.1跳频技术指标与抗干扰的关系

考察一个系统的跳频技术性能,应注意下列各项指标:

跳频带宽

跳频频率的数目

跳频的速率

跳频码的长度(周期)

跳频系统的同步时间

一般说来,希望跳频带宽要宽,跳频的频率数目要多,跳频的速率要快,跳频码的周期要长,跳频系统的同步时间要短。

跳频带宽的大小,与抗部分频带的干扰能力有关。

跳频带宽越宽,抗宽带干扰的能力越强。

所以希望能全频段跳频。

例如,在短波段,从1.5MHz到3MHz全频段跳频;在甚高频段,从30MHz到80MHz全频段跳频。

跳频频率的数目,与抗单频干扰及多频干扰的能力有关。

跳变的频率数目越多,抗单频、多频以及梳状干扰的能力越强。

在一般的跳频电台中,跳频的频率数目不超过100个。

跳频的速率,是指每秒钟频率跳变的次数,它与抗跟踪式干扰的能力有关。

跳速越快,抗跟踪式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一般在短波跳频电台中,其跳速目前不超过100跳/秒。

在甚高频电台中,一般跳速在500跳/秒。

对某些更高频段的跳频系统可工作在每秒几万跳的水平。

跳频码的长度,它将决定跳频图案延续时间的长度,这个指标与抗截获(破译)的能力有关。

跳频图案延续时间越长,敌方破译越困难,抗截获的能力也越强。

跳频码的周期可长达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跳频系统的同步时间,是指系统使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完全同步并建立通信所需要的时间。

系统同步时间的长短将影响该系统的顽存程度。

因为同步过程一旦被敌方破环,不能实现收、发跳频图案的完全同步,则将使通信系统瘫痪。

因此,希望同步建立的过程越短越好,越隐蔽越好。

根据使用的环境不同,目前跳频电台的同步时间可在秒或几百毫秒的量级。

当然,一个跳频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应依照使用的目的、要求以及性能价格

比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3.2跳频信号的波形

与定频连续信号波形不同,跳频信号的波形是不连续的,这是因为跳频器产生的跳变载波信号之间是不连续的。

频率合成器从接受跳频指令开始到完成频率的跳变需要一定的切换时间。

为了保证其输出的频率纯正而稳定,防止杂散辐射,在频率切换的瞬间是抑止发射机末级工作的。

频率合成器从接受指令开始建立振荡到达稳定状态的时间叫作建立时间;稳

定状态持续的时间叫驻留时间;从稳定状态到达振荡消失的时间叫消退时间。

从建立到消退的整个时间叫作一个跳周期,记作Th。

建立时间加上消退时间叫作换频时间。

只有在驻留时间(记作Td)内才能有效地传送信息。

图6-10给出频率合成器的换频过程和载波信号的波形。

图6-10

跳频通信系统为了能更有效地传送信息,要求频率切换占用的时间越短越

好。

通常,换频时间约为跳周期Th的1/8~1/10。

比如跳频速率每秒500跳的系统,跳周期Th=2ms,其换频时间为0.2ms左右。

跳频速率每秒20跳的系统,跳周期是50ms,其换频时间约为5ms。

WPAN(无线私人局域网)的环境,因为蓝牙和其它无线技术可为人们提供极大的移动性和灵活性。

就目前而言,一般认为蓝牙和WiFi(802.11b,即无线高保真系统)在技术上以及应用上彼此间是相安无事的。

但是,随着在免特许的2.4GHz频段中工作的设备数量持续增加,这些设备在办公室等环境中频繁地一起使用,人们不得不考虑相互间干扰问题。

十分显然,干扰是必须解决的。

在理论上,似乎不存在什么干扰;但在现实中,由于种各原因,它们间确实存在着干扰。

蓝牙技术

蓝牙采用FHSS(跳频扩频)来保证抗干扰的鲁棒性。

它在2.4Hz频带的所有79.1信

道上每秒跳频1600次。

若检测到某个频率存在任何干扰,那么,在一千六百分之一秒后,立刻启用另一频率来发送信息。

FHSS是蓝牙规范防范干扰的核心功能。

随着蓝牙和WiFi日益被肩并肩地集成在一个产品(如笔记本电脑)中。

潜在的风险干扰增加了,单凭FHSS不足以应付干扰问题。

因此在最新蓝牙规范(1.2版)的研发阶段,

希望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干扰问题。

为此,在蓝牙SIG内,一个新工作小组,即CWG(共处

工作小组)受命来解决这一难题。

AFH——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CWG召集众多从事蓝牙技术的公司来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该工作组对各种提案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博采众提案之长,最终形成统一的决议草案。

当然,该草案还要提交蓝牙结构体系评审局审议通过。

CWG最终选择的是AFH(自适应跳频)技术。

AFH让单信道映象分散在从设备,由

从设备来确定何时使用修改的跳频内核。

如果一个选中的信道的标记是坏的,那么从一组好信道中,另选一个新信道。

而且,主设备用同一信道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由于在某个给定的时隙中,坏信道中的主设备并未接收从设备的传输,便能对主设备进行更好的校正。

蓝牙在2.4GHz频带中满处跳频。

无意间会对同一频带中的静态频率设备产生干扰。

AFH则动态地改变设备的跳频序列,限制蓝牙设备可跳频的信道数量来避免干扰。

采用这种跳频机制,就能预留出一组频率供诸如WiFi等其它系统使用。

各个国家制订法规的当局(如美国FCC)已规定了可使用的最小一组信道。

因此,为

了保证设备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互操作性,蓝牙规范要求一组至少有20个主设备标记是好

的信道。

即便如此,这个数量还是大于某些当权规定的数量。

AFH不仅规定了新的跳频选择机制,还定义了从设备如何用信令将信道的特征通知给主设备,主设备再将新跳频序列通知给从设备。

信令需通过LMP(链路管理协议)定义,但在原有蓝牙协议中并未定义主设备如何使用这个数据。

严格规定的事项包括LMP包用的信令格式和基带跳频内核。

未规定的事项是信道分类算法。

蓝牙产品的研发者有使用各自方法的自由,在市场中相互竞争。

由此引发是否要定义信道评估,这一问题已成为目前争论的焦点。

此外,在实施方案中是否要设置定时要求,以便在认证期间进行测试,对此问题亦是悬而未决。

信道分类信道分类有两种基本方法,即测量包出错率或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包出错率直接表明每个频率有多少个包未被正确地接收,主设备根据它来确定信道标记是好是坏。

从设备则可利用任何空闲的时间周期性地测量全部信道的接收到信号强度,以此来确定信道的信号强度是否稍高于正常的背景强度。

信号稍强的信道对主设备可能被认为是坏的。

上面已提及,规范还未对信道分类进行硬性规定。

然而,多数信道分类实施方案能在极短时间内标出坏信道,远比原先想象有要快得多,这说明市场运作是极有威力的。

蓝牙规范采用新技术衍生出又一个要求,它们必须和业已通过的规范是后向兼容的。

这就是说,如果最新的1.2版蓝牙规范包含了AFH,它绝不能破坏与其它蓝牙设备和可发现性和连接性,包括那些按照早期规范构建的设备。

此外,BLM(基带链路管理)、HCI(主

控制器接口)和GAP(通用接入协议)也需作相应的变更,以保持后向兼用性。

这些变更在规范中应以变更要求详细地加以说明。

规范变更要求几经讨论,最后获得通过形成原型。

在原型期间,不能出卖任何产品。

当然可对按规范制造原型进行广泛的测试,以保证互操作性。

AFH已有十几种实施方案,全都能正常地工作。

互操作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可按私人工作组测试事件运作;也可按蓝牙组织安排的互操作性测试事件运作,这是公开的事件,任何人在完全未对外泄露的协议下以各种平台测试他们的蓝牙产品。

在规范公布后,这些事件对促进和保证互操作性是非常成功的。

尽管AFH已通过数月,对AFH的测试仍在进行中。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第一波采用AFH的蓝牙产品。

这些产品成长和户用蓝牙的手机和耳机有关,让WLAN无处不在。

随着2.4GHz频带变得日益拥挤,设备应具备某种智能来识别其它设备,这样才能不致堵塞频带。

与之相应,设计者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蓝牙赖以生存的空间面貌,才能获得成功,开拓发展。

蓝牙自适应跳频技术

蓝牙是工作在2.4GHz(2.40〜2.48GHz)ISM频段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能组成小

型无线个人区域网(PAN),在办公室和建筑物中代替有线电缆,低功耗、低成本及灵活组

网的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4GHz频段中还有802.11b,HomeRF及微波炉、无绳

电话等电子设备,为了与这些设备兼容,蓝牙采用了AFH(AdaptiveFrequencyHopping),

LBT(ListenBeforeTalk)、功率控制等一系列独特的措施克服干扰,避免冲突。

随着无线

电通信技术的发展,频率资源日益紧张,研究蓝牙技术所采用的频率兼容技术对有效利用频谱、防止通信设备之间相互干扰,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自适应跳频技术

自适应跳频技术是建立在自动信道质量分析基础上的一种频率自适应和功率自适应控

制相结合的技术。

他能使跳频通信过程自动避开被干扰的跳频频点,并以最小的发射功率、

最低的被截获概率,达到在无干扰的跳频信道上长时间保持优质通信的目的。

所谓频率自适

应控制是在跳频通信过程中,拒绝使用那些曾经用过但是传输不成功的跳频频率集中的频点,即实时去除跳频频率集中被干扰的频点,使跳频通信在无干扰的可使用的频点上进行,从而大大提高跳频通信中接收信号的质量,如图1所示。

蓝牙和802.11b都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蓝牙SIG(SpecialInterestingGroup)和

IEEE802.15.2的CoexisteneeTaskGroup都在关注二者的共存问题。

许多成员都提交了自适

应跳频的提案。

提案中建议采用AFH技术,以便能动态地改变跳频序列,使系统干扰最小。

蓝牙采用AFH对干扰进行检测并分类,通过编辑跳频算法来避免干扰,把分配变化告知网

络中的其他成员,并周期性地维护跳频集。

其中,BijanTreister:

1]等人提出的AFH共存机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这种自适应跳频中,在不增加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利用干扰躲避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蓝牙AFH的步骤

图:

i验皆IFF

2.1设备识别

当一个从设备接入微微网时,在进行通信之前,首先由链路管理协议(LMP)交换信

息,以确定通信双方的设备是否支持AFH模式。

LMP信息中包含了二者通信应使用的最小

信道数。

主机按LMP协议先询问从设备是否支持AFH,当从设备回答后,再进行AFH通信。

22信道分类

根据某一准则,按传输质量对信道进行分类。

按LMP的格式形成一个分类表,在主设

备和从设备之间交换信息后,以此分类表为依据进行自适应跳频。

分类方法采用时分的形式,以保证抗瞬间的干扰。

按信道的质量,把信道分成好”信道与坏”信道。

可以用以下方法对信道的质量进行评估:

首先接收设备对包损率PLRs(PacketLoss

Ratios)、有效载荷的CRC,HEC,FEC误差等参数进行测量。

在测量PLR时,如果PLR

超过了系统定义的门限,则宣布此信道为坏信道。

从设备测量CRC时,也会自动检测此包

的有效载荷的CRC,如果校验码正确,则说明接收正确的包,否则宣布包丢失。

2.3信道信息交换

通过LMP命令通知网络中的成员,交换AFH的消息。

主设备通过分类,把信道分为

好信道、坏信道、未用信道,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