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绩效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5783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绩效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在绩效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在绩效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在绩效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在绩效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绩效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

《在绩效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绩效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绩效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

在绩效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反思战略突出绩效

开创管理学院工作新局面

——管理学院“绩效管理与学科建设”主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管理学院院长包国宪教授

(2009年1月9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年一度的学院主题研讨会,与往年相比意义更加重大,影响会更为深远。

因为今年的研讨会不但像往年一样要总结上年度工作,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任务,而且要对过去四年以来学院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工作格局进行反思。

今年工作的主题“绩效管理与学科建设”就贯穿了这样一个思路,是承上启下的。

通过绩效管理,把过去认准的巩固下来,坚持下去;通过绩效管理,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提高我们创造资源、吸引资源、整合资源、运用资源的能力,把管理学院的学科水平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切实向前推进一步。

根据以上思路,我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2008年工作的总结;二是关于管理学院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反思;三是2009年工作思路与主要任务。

一、2008年度的工作总结

2008年对我国而言,可以说极不平凡。

挑战是空前的。

但是国家经受住了考验,人民经受住了考验。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学院也经受住了考验。

一方面积极应对,稳定学生情绪,帮助解决困难,维持正常秩序;另一方面,紧紧抓住主题工作不放松,较好地实现了08年工作目标。

2008年,全院师生员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团队发展与学科建设”这一工作主题,着力推动科研、教学、学生及管理四大团队形成和建设,实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办学三大突破。

从而带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科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

1、科研团队建设与科研工作成就

——我们目前的科研团队指的就是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完成项目为目标而形成,以教师和研究生为主体,有本科生参加的研究集体。

现在共有这类团队52个,这些团队有77.41%的教师参加其中,有84%的研究生参加。

——今年6月份,我们还由引进的“萃英教授”余玉刚博士领导,有4名骨干青年教师和2名博士生参加的学术导向的高层次科研团队,直接目标就是发表SCI和SSCI论文,我把它叫“敢死队”。

——全年共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8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兰州大学青年科研发展基金项目9项,占全校23项的39%;在横向项目中,经费在8万元以上的有17项。

全年共完成科研经费624.7887万元,占学校文科经费34.60%,比2007年增长67.81%,是学校下达任务的173.6%,连续5年超额完成学校任务。

——以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作者为第一作者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8部(其中权威出版社出版2部)。

——甘肃省社会科学奖获得重大突破,初步获悉可获得4项。

——又增加一名新世纪人才。

2、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学工作成就

——我们讲的教学团队就是指以一门课程,一个问题为对象,由2个以上教师共同参与完成,实现提高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负担为目标的教学或教学研究集体。

目前已根据新的教学计划,按照教师发展规划和方向划分了教学模块,明确了每一门课程必须有2个以上教师承担,并共同完成教案编写,ppt制作和教学模式选择。

有些课程已经进行了实际尝试。

——基本理顺了教学管理体制、本科教学与相关研究所的关系,系主任在教学运行和教学计划制定调整中开始发挥作用。

——根据制定竞争性课程体系要求,全面实行了新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本科教学质量在稳步提高。

——获批开办了以学术为导向的省级“管理学基地班”,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了管理科学本科专业。

按照教育部会计学专业合格评估体系完成了会计学专业自评工作。

——第二届“成功计划”顺利启动,学院加大了支持力度,共资助8万元,支持项目50个,有28名教师参加指导,参与学生466人,参与面达53%。

——成功举办了“2008管理学院学术活动月”,先后邀请10名著名学者,举办了17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本科生英语四六级过关率明显提高。

2005-2008届本科毕业生英语四六级过关率学院、学校对照表

届别

学院四级通过率

学校四级通过率

学院六级通过率

学校六级通过率

2005届

78.02%

80.89%

22.34%

31.25%

2006届

79.06%

75.92%

27.44%

24.40%

2007届

87.07%

62.50%

38.79%

29.83%

2008届

81.50%

——

38.40%

——

管理学院2005-2008年在校学生英语四六级过关情况统计

年份

英语四级

英语六级

总人数

通过人数

比例

通过人数

比例

2005年

1025

713

69.56%

157

15.32%

2006年

956

619

64.75%

156

16.32%

2007年

894

610

68.23%

208

23.27%

2008年

884

685

77.49%

238

26.92%

——《物流实战流程与方案设计》获国家级大学生专业大赛支持立项,《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系列教材》和《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获准立项,获得兰州大学多媒体课件授课大赛三等奖1项。

——因教学中的突出成就,有多人次获得教学方面的荣誉。

“宝钢优秀教师奖”1个;“隆基教育教学奖”教学名师奖1个,中青年教学骨干奖1个。

3、学生团队建设与学生工作

——学生团队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今年学生团队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根据“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与成才”这一崇高使命,围绕专业学习和学生面临的实际社会问题,把课程学习,问题研究与学生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兰州大学本科生发展模式。

一是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为框架的工作体系和管理体系;二是以学生兴趣爱好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学生社团;三是以完成特定任务为目标的团队,如学术活动月中的各团队,管理文化节,5.12应急组织等;四是依托学校“创新创业计划”和学院“成功计划”组建起来的研究团队。

目前共有各类学生团队42个,学生覆盖面达91%。

——项目化运作机制正在形成,这是建设学生团队的一个核心机制。

——成功举办了“甘肃省管理文化节”,将原来兰州大学管理文化节进行了有效拓展,扩大了影响,学生得到了锻炼。

——与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合作,在我院启动了“德鲁克之窗”项目。

——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显示性成果。

研究生中有1人获“宝钢教育教学奖学金”;3人获“世川良一奖学金”,占全校7名的42.9%;2名研究生作为志愿者服务于北京奥运会,1名本科生担任奥运会火炬手;本科生获得“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行动计划”项目19项;获学院“成功计划”项目50项;1人获得第二届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1人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并获荣誉;2名本科生到日本、台湾交流学习;本科生有19人次参加了对外交流活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会再次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学生会,充分展现了管理学院学生的精神风貌。

4、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和学科建设工作

——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工作是我院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重点。

08年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博士生招生有了量的突破,基本建立起了行政管理专业博士教育教学体系。

——顺利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办法,完善了研究生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87%的研究生进入了导师的科研团队,研究生论文水平不断提高。

——MBA/MPA教育中心的工作全面展开,在制度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日常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如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师资安排、师资培训、导师和第二导师遴选、教学评估、教学方法研讨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完成了MPA合格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

——MBA联合会、广东分会、各中心工作都在前进中完善,完善中前进。

诸如参加全国MBA/MPA发展论坛;参与MBA新锐100评选活动;参加西北MBA主席峰会。

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和榆中园子乡中学捐赠图书等活动,都体现了MBA、MPA教育中的价值追求和社会责任。

——正因为以上扎实工作的推进,学科建设和兰大MBA影响力不断提升。

(1)学科水平的提升

2005-2008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学科门类排行榜

学科门类

年度

排名

管理学

2005

90/303

2006

109/340

2007

61/340

2008

49/340

 

2008年中国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排行榜

一级学科

年度

排名

公共管理

2008

30/212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008

36/66

工商管理

2008

71/287

2006-2008年中国研究生教育二级学科排行榜

二级学科

年度

排名

行政管理

2006

24/128

2007

8/128

2008

8/128

情报学

2008

16/53

企业管理

2008

60/252

会计学

2008

97/139

(2)在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领导的世界经理人/世界经理人周刊组织发布的“中国最有影响力MBA排行榜”上,兰大管理学院MBA位列第12(比07年上升1位),在“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MBA”学院中,兰大管理学院位居第一。

(3)“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公共管理问题研究”项目列入“211工程”三期支持计划,已资助100万元人民币用于建设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数据库。

“西北地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建设与管理”被学校预列为“985工程”三期建设平台。

这为管理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引进了二名高层次人才,担任研究所所长(余玉刚、陈靖涵),引进博士补充师资队伍,5名青年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从而为改善师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打下了基础。

(5)教授人数由9人增加到11人,新增全国MBA指委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博士生导师2人。

5、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工作

——进行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是我们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和基本手段,国际化战略是学院三大战略之一。

——选派2名青年教师到莱比锡商学院进修,1名教师到波特兰州立大学汉菲尔德政府学院访问进修,1名教师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名行政干部到英国雷丁大学访问进修,共有90多人次参加了各类学术会议,其中26人次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

——已有6名MBA研究生到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攻读EMBA学位,实现了我院国际合作办学的突破,选派2名MBA到莱比锡商学院进修,10名MBA研究生到莱比锡商学院参加培训,其中2名学员向学校捐款185万元,成立了绪红—庄合助学基金。

——学院组团访问了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汉菲尔德政府学院、加州大学富乐敦分校和德州大学阿灵顿商学院,进一步推进了合作进程。

特别是细化了与波特兰州立大学汉菲尔德政府学院的工作计划,并已全面启动。

在上海与莱比锡商学院外事主任霍夫曼教授进行了协商,协商了合作项目,就IMBA项目达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意向。

——参加了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

如中美公共管理研讨会、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中美基于地理信息协作的危机管理研讨会、公共服务评估指标国际研讨会、中国公共治理评价国际研讨会。

——与香港城市大学、中山大学联合组织召开了“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回顾与前瞻”国际会议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召开了“危机管理”国际会议。

——与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渠道”研讨会。

——“全球通”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学术论坛发展良好,品牌效应正在凸显。

6、社会服务工作

——社会服务工作是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管理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体现在培训、咨询、管理策划等方面。

诸如:

地矿局、移动公司、山东枣庄的培训项目,政府绩效评估拓展到省外。

——兰州大学管理科学研究院(深圳)及创办的《管理通鉴》月刊为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拓宽了空间。

7、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工作

——这是学院工作的重要保障,08年工作有了较大起色。

——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团队正在形成,服务中心正式运行。

——责任制得到落实,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二、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反思

2004年4月份管理学院成立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广大师生的思绪既有迷惘,也有期望。

因此,点燃师生心中的火把是当务之急,我们不可回避地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管院当下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目标是什么?

3、怎样实现这个目标?

经过认真地分析、讨论、思考,认为问题和困难有很多,但最为严峻的问题是学科建设落后。

落后到什么程度了呢?

一是当时兰州大学没有一个管理类专业的博士点,我们讲这既与兰州大学的定位不相称,也与兰州大学的实际学术地位不相称;二是在全国的管理学科排名中,兰州大学的排名惨不忍睹,约160名左右。

因此,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展开工作,可以说是必然的选择。

确定了“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获取博士点为重点,力争在2—3年内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的工作思路,主要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宣传。

建设的基本途径是整合全校资源,凝练特色方向,组织有竞争力的师资队伍。

宣传两个要点,第一,宣传我们中国第一批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是从兰大毕业(1989年);二是向行内专家展示我们的特色方向,加之2004年组织实施甘肃省非公有制企业评价政府绩效项目形成的影响力。

经过努力,在2005年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中,我们取得了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权,当时我们讲这是我校管理专业师生几代人的梦想。

应该说提前实现了我们的近期目标。

那么中远期目标是什么呢?

有三层内容:

一是在“十一五”末兰州大学管理学科的综合排名接近全国前50强(这个前面已讲了,08年排名49名,应该说提前实现了这个中期目标);二是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并建成1—2个一流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方向,为把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建成国内一流管理学院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提出到2020年,把管院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开放式、研究型的综合性管理学院。

后来比较国内外一流管院的基础条件和我们面临的实际环境,时限上拉长了一些,提出用20—30年时间,实现这个远期目标。

这个年限的立论基础是国内一流的管理学院大致用了20年时间,考虑到目前我们具有的后发优势,学科成熟的支持,全球化以及学院文化、制度、管理创新等有利因素和处在西部的地域劣势,20—30年是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了,除天灾人祸,就是我们的无能。

另一个方面,我们提出“研究型学院”究竟是个什么内涵,这是我去年开始研究并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实现目标之后的管理学院应该是很好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的一所学院。

因此,我想应修正为“研究支持的综合性学院”,现在应表述为:

把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度开放、研究支持的综合型管理学院。

这个提法科学否?

请大家讨论。

这与我们提出的学院使命是一致的,我们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管理精英,管理学术精英和高层次管理技术专家,以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优秀的科研成果及高水平的社会服务能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以此作为传承和创新管理科学的历史任务”。

这个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有显示性指标支持的:

所有一级学科都有博士点,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主要的学科领域都有在世界学术舞台上的拔尖人才,能产生学术大师,成为国家管理人才和管理科学知识产生的重要基地。

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

创新,只有创新。

我们有三大创新,一是战略创新,实施人才强院,国际化和学院文化促进发展三大战略。

前两大战略大家都在提,学院文化促进发展大概只有我们学院提,我们学院文化的基本内容是合作、竞争、创新。

最核心的是合作,这就有了我们的学院文化建设主题和去年的团队发展主题。

用我们的团队去对抗别人的个体,这一方面是我们师资条件限制而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一直强调并努力抓的基层科研、教学组织建设的原因。

二是结构调整与系统整合。

⑴理清学科关系,发现了兰大管理学科的独特优势,即综合性“985工程”大学中的综合性管理学院,提出“以工商管理为基础,以公共管理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和管理科学的基础作用与服务功能,构建兰州大学管理学科大平台”的学科建设格局。

⑵理顺专业层次关系,构建兰大管理学科的学术基础和品牌优势:

即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高级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为补充,突出专业学位教育,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办学格局。

四年的实践证明,这一专业层次关系符合我们的实际,为提高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特别是提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MBA和MPA品牌提供了战略性支持,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⑶整合形成了一系列科研方向和科研团队,学科交叉在管院既有学术条件,也有制度和组织保障。

三是管理创新。

⑴按照4321框架理顺了管理体制;⑵开展主题年活动推进战略实施;⑶初步构建起促进战略的学院价值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

回顾四年来的战略,我们的一个基本结论是:

有关学院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正确的,我们找到了并实施着一个成功的战略。

四年来我们奉行“大胆地想,谨慎地拍,坚决地做”的工作原则,立足兰州大学的实际,以国际化视野和开放创新方式整合社会资源,以学术的前瞻性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凝练特色专业方向,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实现战略突破,以先进的学院文化为引领,以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保证学院战略顺利推进。

四年来我们做事千万,归纳起来只有三件,一是定战略,二是建平台,三是聚人气。

总结四年来的工作实践,放眼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明确以下认识:

㈠要不断明确我们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通过战略管理手段为管院发展、师生成长获取最大资源;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相机抉择,调整战略实施策略和阶段性的任务,保证战略实施成功,要把战略与日常工作,与每个师生的工作学习、行为规范,与每个学科的专业方向联系起来,在整合各个战略链条的基础上建立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网络,从而为发挥学院战略平台功能打下基础。

把构建兰州大学管理学科大平台的基础做扎实、做牢靠,不但要写在规划中,而且要落到实际工作和学科建设中,要深入人心、人脑,不利于这一大平台建设的事不做、话不说、心不想。

这是兰大管理学科发展的最重要优势,也是管院的根本利益和真正前途。

㈡把以人为本、教授治学的理念变成制度、政策、规章,贯穿于学院的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实际行动和工作让这个“口号”消失。

要以教授为核心,构建以“合作、竞争、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学院文化,把培育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新世纪人才、长江学者和优秀博士论文作者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打造出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的真正竞争优势。

周绪红校长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研讨会上重点论述了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

㈢把“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成才”这一学院的崇高使命变成学院工作,特别是管理工作的准则,要围绕这个使命反思我们的一系列工作制度和方式。

把课程学习、问题研究和学生自我管理统一起来;创造条件使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普通学生与MBA、MPA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广大同学与社会、与国内外顶尖学校名师、学生领袖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有更多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

创造条件把管理专业教育建立在人文和科学技术教育的基础之上。

把领导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教育放在与专业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探索有效融合的机制。

㈣国际化战略是我们实现超越的唯一选择,要做细致的工作,要在过去的基础上真正做出个战略来。

要创造条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我们的师资资源,加大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培训的力度。

提高我们聚才能力,必须提高我们聚财的能力。

要持续提高教师待遇,为吸引优秀人才打下物质基础。

㈤走项目品牌化战略之路,由过去几年我们在虚拟别人中发展壮大的同时,创造出一些品牌产品,也让别人在虚拟我们中使我们发展壮大。

把政府治理与绩效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民族行政发展、西北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建设与管理、项目与运营管理、虚拟组织与服务科学等特色方向及依托的研究机构办好,让其产生品牌效应。

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学院工作的永久主旋律。

这个问题的理论意义,王寒松书记在改革开放30周年研讨会上已做了深刻阐述,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紧密相连,没有思想的解放,没有改革开放,发展就无从谈起,前面我讲国际化战略是我们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选择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开放,发展就没有坐标,发展就没有目标,发展的目的就会扭曲,发展的结果可能就不是老百姓需要的。

面对成绩,面对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并为管理学院更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根据管院的思想实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破除自满和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追求卓越的新观念。

面对取得的成绩,对我们来讲,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种压力。

管理学院的大部分同志,能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不断追求新的高度,新的成就。

但也有少数人,产生了自满情绪,有了安于现状的念头。

认为现在已经不错了,发展够快了。

这是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管理学院目标的一大思想障碍。

面对这一障碍我们必须进行科学的克服。

2、破除“唯条件、唯地域”思想,强化战略性竞争意识,寻求管理学院发展的有利条件。

兰州大学地处欠发达地区,在这样一个区域,对有些学科的发展形成了排他性条件,对管理学科而言,有很多不利影响。

一是管理学大多发展于发达地区;二是在社会甚至学术界的交流中,把经济落后与管理落后和管理学研究落后相提并论。

加之我校管理学科的发展滞后是不争事实,尽管这三四年有了长足发展,但与“985工程”大学中的大部分院校的管理学科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

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也是最有理由的理由就是我们地处西北、经济欠发达等。

但是,如果坚持解放思想,在不能中找可能,在劣势中找优势,并据此,创新发展战略,从而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我们在西北有较明显竞争力的优势寻求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必须利用兰大名校效应,在管理学院发展中扩大这一效应,充分发挥西北区域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的新的制高点。

3、破除区域观念,树立全球视野,为学院目标实现定好位。

兰州大学的办学理念是:

“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管理学院的目标是把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办成一流的管理学院。

正如校领导多次讲的,我们不能坐在西部做西部文章,而是要跳出西北做西部文章,用西部精神做西部文章,利用全球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做西部文章,以全球视野,统览管理学科发展。

三、2009年的工作思路与主要任务

2009年对我们学院来讲机遇挑战并存,外部社会环境有诸多未知数,各种社会矛盾必然会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凸显出来。

因此我们要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形势对我们的影响,冷静应对,积极防范,主动引导,保证学院发展战略顺利推进。

㈠指导思想

我们要在学校的总体部署和正确领导下,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绩效管理与学科建设”这一工作主题,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狠抓机遇,扎实工作,全面拉开管院工作再创新局面,跨上新台阶的帷幕。

㈡主要工作任务

1、把申报博士点当作重中之重,争取实现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为管理学院的发展建立起更广泛的学科平台。

2、力争“985工程”三期立项工作,高质量完成“211工程”三期计划,争取国家级大项目、国家基金项目有较大突破,有更多的横向课题做出影响。

3、按照课程学习—问题研究—自我管理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抓好本科生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完善“成功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本科生参与导师科研的办法,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