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简答题培训资料.docx
《异常心理学简答题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常心理学简答题培训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异常心理学简答题培训资料
异常心理学简答题
1、什么情况下可以叫做心理异常?
判断患者是否有心理疾病,以下是医学界公认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第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也就是患者是否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
第二,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通俗说法就是对某件事有正常反应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有病了。
第三,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就是说没有外界重大变革的时候,患者是否性格大变,是否行为混乱。
2、如何看待评价心理异常的不同标准?
统计学指标
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
以个人经验为指标
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
对于心理活动的常态与变态的划分,难以找出一个十全十美、客观而又一致的指标。
在严重精神失常的情况下,所有指标都是适用的,如果把各个指标综合使用会大大增加判别的准确性,但在临界状态下,哪一个指标都难以判断。
3、如何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异常行为的产生?
心理异常的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认为心理异常的发生
主要与机体的生理变化有关。
生物医学模型解释心理异常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
神经解剖、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
脑损伤与心理障碍:
脑的结构和生理生化过程的异常一般会有相应的异常心理表现,持续的、强烈的心理刺激或机体生物学变化对脑的结构和功能也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
脑在先天和后天受到损伤后,在认知、情绪、意志这三个心理过程和智力、人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上也会有所不同(。
心理障碍的遗传问题:
许多精神疾病在发病原因上,遗传因素确定有着明显的作用,基因的变异就构成了心理异常的基础.神经生化与心理障碍:
研究表明存在与中枢神经系统之内的生物化学物质,具有传导和阻抑神经冲动的作用。
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等化学物质的代谢异常,就可能成为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
4、根据Beck的理论,认知歪曲有哪些?
(1)任意推断:
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便草率地作出结论
(2)选择性概括:
仅依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这是一种瞎子摸象式的、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
(3)过度引伸:
或称过度泛化,是指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作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也就是说从一个琐细事件出发引伸作出的结论
(4)夸大或缩小:
对客观事件的意义作出歪曲的评价
(5)走极端的思维:
即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指思考或解释时采用全或无的方式,或用“不是„„就是„„”的方式极端地分类
过度概括化、过度引申、选择性概括、双极性思维(个人化、专断的推论、灾难化)
表现为消极的自动式思维。
5、临床心理评估包括哪些方面?
这些方面的评估各具什么作用?
标准化测验
标准化测验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施测和评定过程。
主要的心理测验主要有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智力测验:
吴天敏修订完成的中国比内测验,张厚粲修订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林传鼎、张厚粲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测验。
人格测验:
1、客观测验:
艾森克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16种人格因素问卷。
2、投射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主体统觉测验、房树人测验、句子完成法测验.
评定量表
通过观察对某个人的某种行为或特质确定一个分数的方法,用来表达评定结果的标准化程序叫做评定量表。
主要的评定量表:
美国的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和国际健康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指导手册》以及我国发展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行为观察
观察法在心理咨询中获得信息的常用手段,观察法有两种:
一是按观察目的、观察者的经验来组织观察内容和程序;另一种是按照目的采用一套定型的程序进行观察。
观察法可以在自然情况,也可以在有控制环境下进行。
临床访谈
临床访谈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面对面的双向互动来评估来访者心理功能的各个方面,并进行相关的治疗计划。
在心理评估的中,临床访谈一直有重要地位,对于获取信息,了解并分析来访者的故事,建立咨询关系非常重要。
6、常用的精神障碍诊断体系,依据什么原则制定的?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是WHO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它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将疾病分门别类,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DSMIV
,DSM-IV-TR强调症状模式及病理的描述,而不太强调病因理论和治疗策略。
纯粹的描述性术语使得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可以有共同语言来描述问题,同时留下空间给不一致的意见以及最好地解释问题的理论模型的研究得以进一步地进行。
CCMD3
CCMD的分类兼顾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分类排列次序服从等级诊断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分类原则。
且沿用了ICD-10的名词解释,仅在必要时作了修改和补充。
7、如何区分抑郁症与正常的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不同,正常人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
而抑郁症则是病理情绪抑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征象。
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能恢复心理平稳。
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恶化。
精神医学规定一般抑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则可以肯定是病理性抑郁症状。
8、抑郁症与恶劣心境障碍的异同点
同:
恶劣心境障碍指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心境恶劣也称为心境恶劣障碍,是情感性障碍的一个类型,类似于不严重的重性抑郁症的慢性形式,但是心境恶劣患者常有重性抑郁症的发作。
异:
心境恶劣与重性抑郁症相比,病程周期性变化不明显。
心境恶劣患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相比,抑郁状态相对恒定,但程度较轻。
许多心境恶劣状态始于儿童时期,而且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带有郁闷素质的人格障碍。
另有一些人认为心境恶劣其实是焦虑障碍。
心境恶劣患者的心理发育常常是受阻抑的,他们很难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前途黯淡。
9、如何看待中国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这一现象?
女性的自杀率大部分是由妇女自杀率贡献的,而又主要是庞大的农村妇女。
家庭暴力、第三者插足、婚姻不自主、家庭冷漠、夫妻吵架、婆媳不和、生女孩受气等都会成为妇女自杀的导火索,而这些因素在农村格外明显。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其自杀率。
从新文化运动到而后的五四运动,无不在解放女性,提高女性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后,《婚姻法》也进一步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但是现实社会中,女性并没有享受到那么多权利,获得了男女工作平等的权利,回家却还是得做家务教养孩子,压力并不比男性小。
而在农村,不少妇女和孩子除了干农活、做家务,可能还会遭受家暴、家庭纷争,在女性看来,这都是地位不平等的体现。
有学者认为这是“结构—价值”的错位,家庭结构变化过后,价值却没有跟上变化,架构和价值错位。
有人认为女性地位过低,导致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成为纠纷或暴力的牺牲品,最后选择自杀。
10、惊恐障碍如何与躯体性疾病相鉴别?
做常规医疗评估排除是否是躯体疾病引起的焦虑症状(如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嗜铬细胞瘤低血糖症、真性眩晕、药物戒断和酒精戒断症状等。
特别容易混淆的是二尖瓣脱垂也是突然发生心悸、胸痛,以及气紧疲乏甚至晕厥,但无头昏、出汗震颤面部发热或发冷,以及人格解体、濒死感或失控感等症状。
借助超声心动图可资鉴别。
11、心理分析如何解释、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给内心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患者无法克服强迫行为和思维。
患者对自己的强迫行为或者思想充满着愤恨。
强迫症的最大的原因是患者心里深层次的负面能量没有得到释放。
强迫和焦虑往往是一并发生的。
强迫症也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机制,发病起因是长期不良的心理暗示。
每一个强迫症病人在潜意识深处都有无法解决的心理困扰,强迫症的出现是因为患者渴望得到心理抚慰,来消除恐惧。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其精神动力学和深层心理学的基本思想,至今仍指导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
其中的自由联想法主要是创造条件让患者倾诉,而且越是荒唐和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在治疗方面的价值越大。
在进行自由联想时,医生要以患者为中心,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当然,在必要时医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一般来说,医生往往鼓励患者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的一切经历、精神上的创伤或挫折,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
自由联想法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患者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致病情绪或矛盾冲突,把它带到意识领域,使患者有所领悟,并重新建立起现实性的健康心理,故对强迫症有良效。
12、PTSD发病机制
遗传、神经内分泌、脑结构及影像、神经电生理、社会心理因素
PTSD是一种严重的预后较差的应激相关的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涉及遗传,神经生物改变以及环境因素等。
上述各种因素在PTSD发生中,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每一种因素又在PTSD发生中起着或轻或重的作用,我们在思考PTSD发病的过程中,既要深入地去分析每一因素的作用,又不能将各个因素肢解开,需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及其相互作用。
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如性别、年龄、种族、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工作状况、受教育水平、应激性生活事件、个性特征、防御方式、童年期创伤、家庭暴力、战争、社会支持等)和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
其中重大创伤性事件是PTSD发病的基本条件,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期性。
13、疑病症与躯体化障碍的异同
同:
疑病症与躯体化障碍都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征,患者都会感到躯体的不适症状,但是医学检查不能证实任何器质性疾病的存在。
异:
躯体化障碍患者仅仅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
疑病症患者更关心症状的意义和产生的原因,核心表现是焦虑或恐惧,对自己有一种严重疾病可能性的焦虑或恐惧。
14、分离性障碍形成的心理学原因
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病因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各种不愉快的心境,气愤,委屈,惊恐,羞愧,困窘,悲伤等精神创伤常是初次发病的诱因,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这在战斗中发生的急性癔症性反应特别明显;而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的摧残,则是成年后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少数患者多次发病后可无明显诱因,而以后因联想或重新体验初次发作的情感可再发病,且多由于暗示或自我暗示而引起,发作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发泄情绪,获得别人的同情或得到支持和补偿。
15、几种主要的人格障碍类型及主要特征。
ICD-10把人格障碍区分8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临床表均列出7个特征,如果一个人具有了7个特征中的3个,且表现突出或严重,即可诊断为该类型的人格障碍。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1、对挫折和拒绝过分敏感;
2、对侮辱(无礼)和伤害不依不饶或持久的怨恨;
3、多疑,且带有弥散性,甚至把中性和友好的态度歪曲为敌意或蔑视;
4、好争斗,为个人权利进行不屈的斗争,明显地过分且与环境不和谐;
5、病态性的嫉妒;
6、自视过高,过分重视自身的作用,持久的自我援引态度;
7、认为周围有人搞阴谋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二、类分裂样人格障碍:
1、不能享乐;
2、情感冷淡,对人无温情、无体贴,也不发怒;
3、对赞扬或批评均无反应;
4、对异性不感兴趣
5、沉缅于幻想,孤独地活动
6、无知心朋友,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
7、不遵守社会传统习俗,行为怪异
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对人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
2、没有责任心,不顾道德准则、社会义务和社会规章
3、不能与维持长久的关系
4、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受挫后易产生攻击甚至暴力行为
5、无内疚感,不能汲取教训,处罚无效
6、与社会或他人相冲突出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
7、持续存在的易激怒
四、冲动型人格障碍
1、常有突如其来,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
2、事先无计划,也看不到可能的未来事件或境遇
3、心情不可预测,变化不定
4、容易暴怒或产生与此相反的激情
5、不能控制行为的暴发
6、易与人争吵打架,尤其是在其冲动行为受阻之时
7、不能坚持没有报酬或奖励的行动。
五、戏剧型人格障碍
1、自我戏剧化,情绪表达过分;
2、易受暗示,易受他人的影响;
3、情感肤浅
4、自我中心,自我放纵,不考虑别人
5、总是渴望得到赞赏,否则感到委屈或受了伤害
6、追求刺激与兴奋,把自己置于活动的中心,引人注意
7、为了个人需要经常玩弄手腕,操纵别人
六、强迫型人格障碍
1、优柔寡断,过分谨慎,表现出深层的不安全感
2、完美主义,反复核对检查,过分注意细节
3、过分认真,顾虑多端,只考虑工作或学习的成效而不惜牺牲愉快和人际关系
4、拘泥迂腐,因循守旧,不善于对人表达温情;
5、刻板、固执,总要求别人适应其办事方式
6、经常有厌恶的思想或冲动闯入意识,但还不到强迫症的程度
7、必须老早就对其一切活动做好计划,并不厌其繁
七、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1、持续且弥散性的紧张不安感
2、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体验,或不安全感,或自卑感
3、不断地渴望被别人所接受,所欢迎
4、对批评和反对意见过分敏感
5、避免甚至拒绝与人交往密切,除非别人表示十分欢迎并无条件地不批评他,人际关系受限
6、日常生活中对可能的危险估计过于严重,倾向于恐惧和回避,但还不到恐怖症的程度
7、由于追求确定性与安全性,生活方式换谨。
八、信赖型人格障碍:
1、怂恿和允许别人在人生重大事件上代负责任;
2、个人需要服从于所依赖的人的需要
3、对所依赖的人不提任何即使是合理的需求ICD-10把人格障碍区分8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临床表均列出7个特征,如果一个人具有了7个特征中的3个,且表现突出或严重,即可诊断为该类型的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
其特征为患者的观念、外表和行为的奇特性和人际关系的缺乏,常抱有与所属文化背景不相应的奇特信念或魔幻般的想法.用语离奇,表情冷漠,在社交场合常表现焦虑不安。
边缘型人格障碍:
其特征为自我意象、人际关系和情绪状态极度不稳定,缺乏持久的自我同一性,对自我表象,性别定向,长远目标或职业选择,价值观念,交友类型等常表现迷惑或混乱。
内心常感空虚和厌烦,其情绪基调为抑郁、易激惹和焦虑;由于怨怒而可能导致自毁行为。
自恋型人格障碍:
表现为自我价值的过分夸大,常幻想自己才干超人.成就卓越,拥有权力、聪明和美貌。
内心渴望别人的赞美,但外表又以冷淡和无动于衷来掩饰:
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感性,缺乏协调的人际关系。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其特征为对社会或职业要求采取一种消极抵抗态度,通过间接的方式最终把事情弄乱,从而被动地表达他们潜在的攻击性。
其策略包括拖延、懈怠、顽固、健忘,或在合作中不完成自己的任务造成妨碍他人的后果。
爱生闷气,好争辩,常提抗议;其社交和职业功能缺损都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