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5397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434 大小:14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4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4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4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4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x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x(4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x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二○一五年六月

目次

1总则

1.1为规范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统一审查尺度,编制本要点。

1.2本要点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工程的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工业厂区内的办公楼、宿舍等类似民用建筑工程可参照执行。

建筑面积小于300m2的配套附属建筑,可不进行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

1.3本要点规定的审查内容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1.4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时设计单位应提交《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见附录A。

1.5本要点正文按照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分类说明各条文的审查要点,附录B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条文顺序列表说明各条文的审查要点。

1.6本要点中涉及两个及以上专业的条文,应在相关专业分别审查后确定该条得分或是否满足要求。

1.7本要点5类指标的评分项的“得分Qi”按照该类指标的“实际得分”除以“适用总分”(“适用总分”为100分减去不参评分)再乘以100分计算,“得分Qi”乘以各类指标的“权重wi”即为该类指标的“加权得分”,“总得分∑Q”为各类指标的“加权得分wiQi”和“加分项得分Q8”之总和。

即∑Q=w1Q1+w2Q2+w3Q3+w4Q4+w5Q5+Q8。

评分计算表如下:

表1.7.1居住建筑评分计算表*

工程项目名称

评价指标

节地与

室外环境

节能与

能源利用

节水与

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

境质量

指标序号i

1

2

3

4

5

控制项

评定结果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评分项

权重wi

0.21

0.24

0.20

0.17

0.18

适用总分

实际得分

得分Qi

加权得分wiQi

加分项得分Q8

总得分∑Q

绿色建筑等级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备注:

集体宿舍、养老院、幼儿园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宜参照公共建筑执行。

表1.7.2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

工程项目名称

评价指标

节地与

室外环境

节能与

能源利用

节水与

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

境质量

控制项

评定结果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评分项

权重wi

0.16

0.28

0.18

0.19

0.19

适用总分

实际得分

得分Qi

加权得分wiQi

加分项得分Q8

总得分∑Q

绿色建筑等级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1.8本要点中所有控制项要求应全部满足;每类指标的评分项目“得分Qi”不应小于40分;当“总得分∑Q”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1.9本要点中的“建议最低分”为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目标的得分建议,项目可优先选择“建议最低分”的条文,如果不能满足一星级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适宜的得分项。

1.10对多功能的综合体单体建筑,应按照本审查要点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确定各评价条文的得分。

1.11施工图设计文件除符合本审查要点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建筑专业

2.1节地与室外环境

(1)控制项

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对场地区位、原主要用途、原地形进行简要的介绍,写明规划用地的性质;

(2)建筑设计说明中应以项目的上层规划为依据,写明项目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未非法占用及破坏需特殊保护的区域(如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

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以项目的环评报告、地勘报告、土壤氡检测报告为依据,写明场地内自然条件,有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潜在威胁,如果场地有特殊条件(如有防洪、防氡、防电磁辐射等需要避让的潜在危险源),需特别写明。

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收集方式。

注:

本条还有暖通专业、给排水专业相关内容。

4.1.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建筑自身日照要求,以及周围有可能影响到的有日照标准要求的建筑(住宅、幼儿园生活用房等)及其日照要求。

做到本项目内所有建筑都满足有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的日照标准;

(2)条文中的“不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是指:

1)对于新建项目的建设,应满足周边建筑及场地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

2)对于改造项目分两种情况:

周边建筑及场地改造前满足日照标准的,应保证其改造后仍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周边建筑及场地改造前未满足日照标准的,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

(3)建筑总平面图中应标明项目中建筑单体之间的间距,以及与周边相邻近建筑的间距。

(2)评分项

Ⅰ土地利用

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19分。

对居住建筑,根据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对公共建筑,根据其容积率评分。

1居住建筑:

1)3层及以下,高于35㎡但不高于41㎡;4-6层,高于23㎡但不高于26㎡;7-12层,高于22㎡但不高于24㎡;13-18层,高于20㎡但不高于22㎡;19层及以上,高于11㎡但不高于13㎡;得15分;

2)3层及以下,不高于35㎡;4-6层,不高于23㎡;7-12层,不高于22㎡;13-18层,不高于20㎡;19层及以上,不高于11㎡;得19分。

2公共建筑:

达到0.5得5分;达到0.8,得10分;达到1.5,得15分;达到3.5,得19分。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

【审查内容】

居住建筑:

(1)建筑设计说明中或总平面图中的技术指标表应写明居住区内建筑类型、总居住用地面积、总户数、总人口(按3.2人/户换算人口数)、人均居住用地等指标;

(2)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过程,不同情况计算过程及方法如下:

1)当居住区内仅有一种层数类型的住宅时,可采用核算居住区实际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与标准中相对应层数类型的值进行比较的方法,判断出具体的得分。

计算方法:

R均=R÷(H×3.2)

公式中R—参评范围的居住用地面积,R均指人均居住用地面积,H为住宅户数,3.2指每户3.2人。

2)当不同层数类型的住宅混合建设时,可采用通过核算现有居住户数可能占用的最大居住用地面积与实际参评居住面积相比较的方法,判断出具体的得分。

R≤(H1×41+H2×26+H3×24+H4×22+H5×13)×3.2,得15分。

R≤(H1×35+H2×23+H3×22+H4×20+H5×11)×3.2,得19分。

公式中,H1—3层及以下住宅户数;H2—4-6层住宅户数;H3—7-12层住宅户数;H4—13-18层住宅户数;H5—19层及以上住宅户数;R—参评范围的居住用地面积。

公共建筑:

(1)建筑总平面图中的技术指标表应写明总用地面积、地上计容建筑面积、容积率。

综合建筑:

(1)对于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例如含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综合建筑,不同功能分别按照各自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后再取平均值。

【建议最低分】

15分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居住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居住区绿地:

新区建设达到30%,旧区改建达到25%,得2分。

2)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a)新区建设达到1.0㎡,旧区改建项目达到0.7㎡,得3分;(b)新区建设达到1.3㎡,旧区改建项目达到0.9㎡,得5分;(c)新区建设达到1.5㎡,旧区改建项目达到1.0㎡,得7分。

2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绿地率达到30%,得2分;达到35%,得5分;达到40%,得7分;

2)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

【审查内容】

居住建筑:

(1)建筑设计说明或总平面图中的技术指标表应写明总居住用地面积、总户数、总人口(与4.2.1条的人口数量应一致)、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等;

(2)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人均公共绿地计算过程;

住区的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地块、带状绿地。

集中绿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并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

公共建筑:

(1)建筑总平面图中的技术指标表应写明项目总用地面积、绿地面积、绿地率;

(2)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场地是否对外开放。

如对外开放,需在建筑设计说明中写明开放区域、开放时间和管理方式。

【建议最低分】

2分

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居住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

达到5%,得2分;达到15%,得4分;达到25%,得6分。

2公共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达到0.5,得3分;达到0.7,同时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小于70%,得6分。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地下室平面图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利用地下空间的情况:

居住建筑:

写明地下空间建筑面积、功能,并计算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

公共建筑:

写明地下空间建筑面积、功能,并计算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当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达到0.7时,还应计算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2)建筑总平面图中技术指标表应写明地下空间相关指标:

居住建筑:

地下空间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

公共建筑:

地下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地下一层建筑面积;

(3)地下室各层平面图中应标明地下空间主要功能。

【建议最低分】

3分

注:

地下空间的具体计算方法,以地方规划要求计算方法为准。

如果地方没有明确的地下空间计算方法,可使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地下室的定义进行判断。

即: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为地下室。

Ⅱ室外环境

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得2分;

  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得2分。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立面图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对玻璃幕墙的要求:

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

(2)建筑立面图应标明立面主要材料,不能采用镜面玻璃等高反光材料;

(3)无景观照明且论证合理的项目直接得2分。

【建议最低分】

4分

注:

此条还有电气专业相关内容。

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评价分值为4分。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说明场地周边噪声情况及噪声预测值(应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中对场地噪声的预测值、模拟报告或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提供的检测报告),且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噪声预测值。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内容:

0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昼间≤50dB(A),夜间≤40dB(A);

1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昼间≤55dB(A),夜间≤45dB(A);

2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昼间≤60dB(A),夜间≤50dB(A);

3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昼间≤65dB(A),夜间≤55dB(A);

4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区域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

4a类昼间≤70dB(A),夜间≤55dB(A)。

4b类昼间≤70dB(A),夜间≤60dB(A)。

(2)建筑总平面图中应标明场地周围主要噪声源情况(如道路、交通干线、固定设备噪声源等)。

【建议最低分】

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2分;

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得1分;

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2分;

2)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得1分。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总平面图、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

注:

1.室外风环境模拟的边界条件和基本设置需满足以下规定:

1)计算区域:

建筑覆盖区域小于整个计算域面积3%;以目标建筑为中心,半径5H范围内为水平计算域。

建筑上方计算区域要大于3H;H为建筑主体高度;

2)模型再现区域:

目标建筑边界H范围内应以最大的细节要求再现;

3)网格划分:

建筑的每一边人行高度区1.5m或2m高度应划分10个网格或以上;重点观测区域要在地面以上第3个网格或更高的网格内;

4)入口边界条件:

入口风速的分布应符合梯度风规律,并以距离模拟场地最近的城市气象站10m高处风速为来流风速,并按照指数为0.22的情况设置。

处于郊区或城市空旷地带的场地幂指数应为0.2;或者满足ASHRAE90.1-2007Fundamental手册中的规定。

5)地面边界条件:

对于未考虑粗糙度的情况,采用指数关系式修正粗糙度带来的影响;对于实际建筑的几何再现,应采用适应实际地面条件的边界条件;对于光滑壁面应采用对数定律;

6)湍流模型选择:

标准k-模型。

高精度要求时采用Durbin模型或MMK模型;

7)差分格式:

避免采用一阶差分格式。

2.输出结果:

1)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模拟得到的场地内1.5m高处的风速分布;

2)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模拟得到的室外活动区的风速放大系数。

3)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模拟得到的建筑首层及以上典型楼层迎风面与背风面(或主要开窗)表面的压力分布。

【审查内容】

(1)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手段通过不同季节典型风向、风速可对建筑外风环境进行模拟,其中来流风速、风向为对应季节内出现频率最高的风向和平均风速,可通过查阅建筑设计或暖通空调设计手册中所在城市的相关资料得到;室外风环境的边界条件和基本设置见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2)对于单栋建筑,或只有迎风第一排建筑的项目,关于风压差的1分可直接得分;

(3)计算“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时,可将建筑外窗的室内表面风压认定为0Pa,可开启外窗的室外风压绝对值大于0.5Pa,即算此外窗满足要求;

(4)建筑总平面图中建筑布局应与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一致。

【建议最低分】

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遮阴措施的面积达到10%,得1分;达到20%,得2分;

2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得2分。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超过70%的建筑屋面、室外道路路面材料名称及颜色,并写明材料、室外道路路面材料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并同时写明计算过程。

具体的计算过程,要求写明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大于0.4的道路、屋面面积(㎡)、道路、屋面总面积(㎡),并计算,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0.4的面积比(%)。

其中的屋面总面积,可不包含设备占用、屋顶绿化、屋顶水池等面积;

(2)建筑总平面图或遮阴示意图中应标明户外活动场地的遮荫方式及范围。

户外活动场地包括:

步道、庭院、广场、游憩场和停车场。

遮阴措施包括绿化遮阴、构筑物遮阴、建筑日照投影遮阴。

建筑日照投影遮阴面积按夏至日8:

00-16:

00内有4h处于建筑阴影区域的户外活动场地面积计算;乔木遮荫面积按照成年乔木的树冠正投影面积计算;构筑物遮荫面积按照构筑物正投影面积计算;对于首层架空构筑物,架空空间如果是活动空间,可计算在内。

考虑到建筑设计时不会明确乔木种类,成年乔木的树冠正投影可按照平面图上所表示的植物冠幅计算或者采用直径4m的圆计算乔木正投影面积。

【建议最低分】

2分

Ⅲ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2.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3分;

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或公共交通示意图

【审查内容】

(1)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或公共交通示意图中标明场地周围公共交通设施情况,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及站点停靠的公交线路;

(2)建筑总平面图或公共交通示意图中标出与公共交通连通的专用通道。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包括:

建筑外的平台直接通过天桥与公交站点相连、建筑的部分空间与地面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直接连通、为减少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绕行距离设置了专用的人行通道、地下空间与地铁站点直接相连等。

【建议最低分】

6分

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评价分值为3分。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无障碍专篇中应写明场地内无障碍设计的内容;

(2)建筑总平面图中标明场地内人行道、室外活动场地、停车场、建筑出入口的无障碍系统以及场地内外人行通道的无障碍衔接。

【建议最低分】

3分

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得3分;

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得3分:

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

 3)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自行车库及机动车库平面图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场地内自行车、机动车停车方式,写明是否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如果采用,说明拟错时停车的区域,并提供错时停车的时间、出入口和管理方式;

(2)建筑总平面图中应标明地面停车场或地下车库位置、自行车库/棚位置;

(3)自行车库平面图应标明自行车库/棚及附属设施、机动车停车场(库)平面图应标明机动车停车位及数量。

【建议最低分】

3分

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居住建筑:

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得3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6分:

1)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0m;

 2)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3)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4)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

 5)场地1000m范围内设有5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

2公共建筑:

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3分;满足3项及以上,得6分:

 1)2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

2)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

3)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4)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或缩略示意图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场地内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情况。

居住建筑:

说明幼儿园、小学、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设置情况及与项目的距离。

公共建筑:

说明公共建筑兼容的公共服务功能、共享的配套设施;建筑、室外活动场地是否对外开放,如果对外开放说明开放的时间及管理方式。

(2)建筑总平面图应标注出免费开放的区域及进出路线,或提供建筑免费开放区域的缩略示意图。

“兼容2种及以上主要公共服务功能”,是指建筑除其自身的主体功能外,还兼有其他主要公共服务功能,比如办公建筑兼有宾馆建筑、博览建筑、体育健身场馆、大型商业等功能。

“在建筑内部混合布局,部分空间共享使用,如建筑中设有共用的会议设施、展览设施、健身设施以及交往空间、休息空间等;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是指建筑或建筑群的车库、锅炉房或空调机房、监控室、食堂、医疗点、休息处、会议室、报告厅等可以供建筑或建筑群内大部分使用者共用使用的辅助性设施设备。

“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通常指运动场馆、图书馆、餐饮设施、公共厕所等建筑室内空间向建筑常规使用者之外的公众开放。

比如:

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专用运动场所,科学管理,在非校用时间向社会公众开放。

应在图纸中标注出开放的区域及进出路线,并说明开放的管理办法。

“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是指建筑室外的活动场地的开放与共享,比如文化、体育设施的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社会开放;办公建筑的室外场地在非办公时间向周边居民开放;高等教育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等定时免费向社会开放等。

商业建筑的屋顶绿化在非营业时间提供给公众休憩等。

【建议最低分】

3分

Ⅳ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4.2.1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