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5050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

《《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

《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城市建设史

英文名称:

Historyofurbanconstruction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对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

随堂考试,以布置课外作业来考核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勤占10%,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50%。

无故旷课累计超过16个学时的学生,取消评定成绩资格。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介绍中外古代和近现代重要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使学生掌握城市建设史,城市改造史的基本知识。

中国城市建设历史理论包括早期奴隶制城市、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近代资本主义城市;西方城市建设历史理论包括西方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资本主义三个时期的主要城市简介及主要的城市规划理论。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中国城市发展的一般历史,了解国外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

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及影响因素。

1、了解城市起源的过程、发展的推动力量及发展的一般规律;

2、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城市案例;

3、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物质形态的基本特征;

4、了解国内外历史上主要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思想。

5、比较城市变迁经历理解如何认知城市及其空间。

6、学习不同城市理论与思想的特点及其变迁过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城市的产生、夏商周时代的城市(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了解城市的产生过程,城市产生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原始社会生活及劳动情况。

通过早期城市及其演变的介绍,了解殷商时期的城市布局特点和功能分区,掌握商周时期邑、都、市、城、廓、国等概念,掌握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

2.教学内容

原始的居民点、城市的产生、城市的产生过程;商代早、中、后期国都的规模、特点;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

第一节原始社会生活及劳动情况

第二节原始的居住形式及居民点

第三节城市的产生

第四节殷周时代的城市及周代的都城

第五节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

第六节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

3.思考与实践

城市产生的原因?

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制式?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中国和世界城市文明产生时间、方式的对比

授课目标:

1、促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城市建设文化的源远流长。

第二章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从城市规模、布局特点、道路等级等方面了解当时的建成制度,了解百家争鸣中的城市规划建设理论:

管子《乘马篇》。

了解不同朝代在长安和洛阳城址的变迁,并从城市发展背景、规划思想、布局特点、等方面理解秦都咸阳、西汉长安和东汉洛阳。

2.教学内容

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都城。

百家争鸣中的城市规划建设理论。

秦汉时代社会及城市概况、秦朝都城咸阳、西汉都城长安、东汉都城洛阳、不同朝代在长安和洛阳的城址变迁。

第一节城市建设及其发展概况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

第三节秦汉时代城市概况及秦朝都城咸阳

第四节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

3.思考与实践

春秋战国城市有几种类型?

汉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中国的统一与欧洲分裂的对比

授课目标:

1、促使学生建立祖国统一的家国情怀。

第三章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了解三国至隋唐近千年的城市发展背景、建成体制。

掌握这时期不同都城的规划思想、布局特点、规模形制等。

2.教学内容

曹魏邺城、汉魏洛阳、隋唐长安、洛阳等都成的规划思想、布局特点。

第一节三国至南北朝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城市概况

第二节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

第三节汉魏洛阳城的规划

第四节六朝都城健康

第五节隋唐都城长安

第六节隋唐东都洛阳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商业城市扬州

3.思考与实践

曹魏都城邺城的开创性成就是什么?

隋唐都城长安的特点?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隋唐的城市规模、形制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城市对比

授课目标:

1、促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强大。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城市规划建设(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背景、发展特点。

掌握重要都成的规划思想、规划布局、规划结构、功能分区。

2.教学内容

从城市平面布局、道路、水系、市肆等方面理解北宋东京、宋代平江府和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

隋唐时期的都城和宋朝的都城变化。

第一节宋元时期的城市背景和城市概况

第二节北宋东京的改变与变化

第三节南宋临安

第四节宋代平江府

第五节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

第六节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广州泉州

3.思考与实践

南宋临安的特征?

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特点?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南宋、北宋的城市防御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

授课目标:

1、通过讲解中国古代城防与战争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古人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城市(3学时)

1、目的和要求

掌握明清时代的城市发展背景、城市发展特点、明清北京城的规划思想、规划布局、规划特点。

2.教学内容

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明清时代北京城的变化、明清时期地区性封建统治中心城市。

第一节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及城市概况

第二节清代北京城及清代北京城的变化

第三节明清时期地区性封建统治中心城市

第四节明清时期一般的府州县城市

第五节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城市

3.思考与实践

清代北京城的特点?

明清有几种类型的城市?

分布有什么特点?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北京古代城市建设

授课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城市建设传统文化来增加爱国情怀。

第六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通过不能朝代都成特点的分析,从城市类型、城市选址、道路、市肆、居住区、城市防御、城市布局思想与艺术等方面了解城市发展的总特点。

2.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道路、市肆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总的特点

第一节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与城址位置

第三节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

第四节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分布

第五节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

第六节中国古代城市的筑城技术与城市防御

第七节我国城市与河流的关系

第八节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

第九节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总的特点

3.思考与实践

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城市独特的筑城技术有哪些?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都城变迁的影响因素

授课目标:

1、通过讲解古代都城变迁的历史,了解我国的传统城市风水文化。

第七章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3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了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的社会背景及城市状况、了解近代城市发展的阶段和类型。

了解20世纪初到1949年的城市发展与变化特点,并掌握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青岛、大连、哈尔滨的规划概况。

2.教学内容

殖民化过程中上海、天津、汉口的城市规划。

青岛、大连、哈尔滨的规划概况。

第一节由租界发展起来的城市上海

第二节由租界发展起来的城市天津、汉口

第三节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青岛

第四节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大连、香港、哈尔滨

3.思考与实践

中国近代城市的类型与主要特征?

租界城市上海的规划建设特点?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帝国主义占领下的城市

授课目标:

1、讲述帝国主义占领下的城市为侵略者而建设的设施,对比当时普通居民的城市生活,激发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对中国革命的感激。

第八章古埃及、古巴比伦的城市(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了解古埃及社会背景和城市概况、掌握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影响。

了解古代西亚文明及其概况。

2.教学内容

乌尔城、新巴比伦城、孟菲斯古城、伊套伊城、卡洪城、底比斯城、阿玛纳城、古埃及古巴比伦城市的建设成就及其影响。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第三节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影响

第四节古巴比伦文明及城市概况

3.思考与实践

古埃及古巴比伦城市的分布特征?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授课目标:

第九章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了解古希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掌握古希腊时期的城市建设。

了解古罗马历史背景与建设概况、掌握伊达拉里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2.教学内容

米诺斯王宫、迈锡尼卫城、德尔斐的奥林匹亚圣地、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雅典卫城、希波丹姆斯规划模式、阿索斯广场、普南城、塞利纳斯城。

罗马营寨城的特点及典型城市、罗马共和广场和罗马帝国广场的异同、罗马帝国广场的规划特点、图拉真广场的规划布局、《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第一节古希腊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

第二节爱琴文化的城市

第三节希腊古风时期古典时期的城市

第四节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五节古罗马历史背景与建设概况

第六节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七节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3.思考与实践

古罗马城市的建设特点?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授课目标:

第十章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了解西欧中世纪社会概况、掌握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掌握意大利中世纪城市、法兰西中世纪城市、德意志中世纪城市。

2.教学内容

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基础、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中世纪佛罗伦萨、威尼斯、锡耶纳等的建设特征和城市格局。

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社会概况

第二节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

第三节意大利中世纪城市

第四节法兰西中世纪城市

第五节德意志中世纪城市

3.思考与实践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建设特点?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中西方城市建设对比

授课目标:

1、对比古代同时期中外城市建设特征,促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第十一章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了解文艺复兴的产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改建。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建设和园林建设。

了解绝对君权时期的时代背景与唯理主义理论思潮、掌握绝对君权时期的法国城市和德意志城市。

2.教学内容

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的建设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广场、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建设。

巴黎的改建、凡尔赛宫的建设、广场的改建。

第一节文艺复兴——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

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理论与建设活动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

第四节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改建

第五节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广场建设

第六节绝对君权时期的时代背景与唯理主义理论思潮

第七节绝对君权时期的法国城市

第八节绝对君权下的俄罗斯与德意志城市

3.思考与实践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建设特点?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

授课目标:

1、通过讲述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科学求真精神。

第十二章近代资本主义城市的产生和欧洲旧城市改建(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了解资本主义城市的社会背景和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产生,掌握英国、法国、俄国和阿姆斯特丹的旧城改造。

2.教学内容

英国伦敦的改建方法、法国巴黎的改建内容及意义、俄国彼得堡和阿姆斯特丹的旧城改建

第一节资本主义城市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产生

第三节英国的旧城改造

第四节法国的旧城改造

第五节阿姆斯特丹的旧城改造

3.思考与实践

英国的旧城改造采用了哪些政策和手段?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特征

授课目标:

1、对比中国工业化和西方工业化过程中的城市,同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建设远好于西方城市。

让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十三章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掌握田园城市的重要贡献、掌握带形城市的理论、实践、意义和缺陷、掌握工业城市的规划思想和意义,了解美国的开展保护自然、建设绿地与公园系统。

2.教学内容

田园城市的贡献、带形城市的理论、实践、意义和缺陷、工业城市的思想和意义。

第一节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第二节田园城市

第三节工业城市

第四节带形城市

第五节美国的开展保护自然、建设绿地与公园系统

3.思考与实践

简述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贡献。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中西规划理论对比

授课目标:

1、通过对比中西方规划理论的不同,展示中国特色的规划理论探索之路,促使学生建立制度自信。

第十四章20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掌握1900—1918、1918—1945两个时期欧美的城市建设;掌握柯布西耶明日的城市、广亩城市、有机疏散、卫星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等理论。

2.教学内容

莱奇华斯田园城市、汉普斯特德田园式城郊、大赫尔辛基规划、格里芬堪培拉规划;柯布西耶《明日的城市》、巴黎中心区的改建、莫斯科卫星城城市规划、佩里的邻里单位、雅典宪章、赖特与广亩城市、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城市建设、苏联社会主义城市。

第一节1900—1918年的欧美城市

第二节1918—1945年的欧美城市

3.思考与实践

巴黎中心区的改建内容?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授课目标:

第十五章战后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2学时)

1、目的和要求

了解战后社会概况与恢复重建、掌握英国、法国、东欧、苏联与日本的战后重建。

2.教学内容

伦敦、哈罗新城、勒·哈弗的战后重建;华沙城、斯大林格勒的战后重建。

第一节了解战后社会概况与恢复重建

第二节英国战后重建工作

第三节法国的战后重建

第四节东欧、苏联与日本的战后重建

3.思考与实践

战后城市重建的内容和特点?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5.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现代中西方城市建设对比

授课目标:

1、通过对比中西方现代城市建设,展示中国现代城市建设成就,促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五、课程思政教学融合安排表

教学进度

课程思政点

融入方式与教学方法

思政教育预期成效

第1节课夏、商、周的城市

城市和文明的产生

中国和世界文明产生时间、方式的对比

促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第2节课春秋、战国、秦汉的城市

中国春秋战国的分裂,秦汉的统一

中国的统一与欧洲分裂的对比

促使学生建立祖国统一的家国情怀。

第3节课三国、魏、晋、隋、唐的城市

隋唐时期,中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隋唐的城市规模、形制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城市对比

促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强大。

第4节课宋、辽、金、元时代的城市建设

城防与战争

南宋、北宋的城市防御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

通过讲解中国古代城防与战争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古人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

第5节课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规划

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

广佛的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规划讲解

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城市建设传统文化来增加爱国情怀。

第6节课明清时代的城市建设

明清的城市建设

北京古代城市建设

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城市建设传统文化来增加爱国情怀。

第7节课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小结

我国都城的变迁

都城变迁的影响因素

通过讲解古代都城变迁的历史,了解我国的传统城市风水文化。

第8节课近代中国的城市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城市发展

帝国主义占领下的城市

讲述帝国主义占领下的城市为侵略者而建设的设施,对比当时普通居民的城市生活,激发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对中国革命的感激。

第9节课古埃及、古巴比伦的城市

第10节课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

第11节课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建设

中西方城市建设对比

对比古代同时期中外城市建设特征,促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第12节课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文艺复兴的城市建设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

通过讲述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追求真理,科学求真精神

第13节课近代资本主义城市的产生和欧洲旧城市改建

早期资本主义的城市建设

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特征

对比中国工业化和西方工业化过程中的城市,同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建设远好于西方城市。

让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14节课规划理论

现代规划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中西规划理论对比

通过对比中西方规划理论的不同,展示中国特色的规划理论探索之路,促使学生建立制度自信。

第15节课20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第16节课现代的城市建设

现代城市建设特征

现代中西方城市建设对比

通过对比中西方现代城市建设,展示中国现代城市建设成就,促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章节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教学环节

小计

第一章城市的产生、夏商周时代的城市

2

0

0

0

0

2

第二章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

2

0

0

0

0

2

第三章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2

0

0

0

0

2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城市规划建设

2

0

0

0

0

2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城市

3

0

0

0

0

3

第六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2

0

0

0

0

2

第七章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3

0

0

0

0

3

第八章古埃及、古巴比伦的城市

2

0

0

0

0

2

第九章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

2

0

0

0

0

2

第十章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

2

0

0

0

0

2

第十一章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2

0

0

0

0

2

第十二章近代资本主义城市的产生和欧洲旧城市改建

2

0

0

0

0

2

第十三章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2

0

0

0

0

2

第十四章20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2

0

0

0

0

2

第十五章战后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2

0

0

0

0

2

合计

32

0

0

0

0

32

七、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随堂考试。

(二)成绩构成

考勤占10%,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50%。

无故旷课累计超过16个学时的学生,取消评定成绩资格。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

[2]张冠增.西方城市建设史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1版.

[3]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LewisMumford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美)[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杨宽著,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美)[M].中华书局,2000.

[7]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大学出版社,2005.

[8]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城乡规划学学科史[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9]邹德慈.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研究--总报告及大事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九、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

梁颢严修订日期:

2020年12月30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