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4801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docx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docx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

研究报告

 

2010年4月

 

前言

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国际上资产密集型企业的必然选择,在国内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管理创新工程。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存在的很多问题,如设备寿命短、使用效率低、技改投入大、维护成本高等逐渐显现。

必须加快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统筹处理好资产可靠性和周期成本关系,实现资产的全过程、精益化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优化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在规划、立项、设计和设备招投标等决策环节将建设和运行阶段进行通盘考虑,以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寻找一次投入与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改变割裂二者关系、片面追求一次投资最低的做法,有效地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衔接。

达到资产质量的优良和运行维护费用的优化,从而非常显著地降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总体成本,提高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

本课题主要目标是通过制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简称:

“LCC”)构成和口径及其归集分摊方式、设计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精益化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体系该成本评价方法将大幅提高资产密集型公司的资产核算、财务管理的水平,给投资决策提供原始数据的支持,同时可以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控制成本支出,使各项成本更趋于合理化,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1.概述

1.1.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简介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念起源于瑞典铁路系统,1965年美国国防部在全军实施。

199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相关国际标准:

IEC60300-3-3、并于2004年7月发布修订版。

此外,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也于2004年提出使用全寿命周期成本以完善设备管理工作。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的最初应用是作为一种决策中对项目/资产进行评价的经济方法,包括了以寿命周期成本为设计参数、对项目/资产方案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和活动。

其使用目的是辅助决策者从各可行方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为全面支持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开展,课题研究组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和方法、结合国内企业管理实际,对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用途和内涵进行了扩展。

课题组提出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可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种用途:

∙分析评价:

对于业务执行期间的实际发生成本进行记录、积累、分析及对比,以评估成本管理水平。

同时可为决策评价提供历史成本作为参考;

∙决策评价:

在进行规划、设计或采购等工作时对单个或多个潜在方案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建模、计算,并进行经济性评价、选择最优方案。

1.2.研究内容及关键设计原则

1.2.1.研究对象及内容

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原则,确定本课题研究对象为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主要类别资产和大型项目,如对于电网企业可选择110kV及以上的输变电工程(含变电工程和线路工程)和220KV及以上主设备(含主变压器、GIS、断路器、线路和电缆五类)。

本课题围绕上述研究对象制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及设计成本评价指标。

具体包括: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

包括研究对象的全寿命周期以及各阶段的成本构成和口径以及对应的成本归集和分摊方法;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指标体系:

为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设计科学、合理、实用的成本评价及分析指标,为评价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实效和决策分析提供支持。

1.2.2.关键设计原则

为科学有序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制定了三项主要原则,作为成本评价方法设计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各项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应用均遵循这三个原则进行。

∙成本计算方法及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目的差异和对象特点进行设计

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对象不同分别设计计算方法和指标。

首先,根据分析评价和决策评价两种用途的不同要求进行设计;其次,对于同一种评价用途,针对不同评价对象特点进行设计。

除此之外,对同类评价对象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如电网企业的不同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上)变电工程采用相同的成本构成和归集分摊方法。

∙全周期评价和分阶段分析适合于不同的评价对象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可分别从全周期评价和分阶段分析两个角度开展。

全周期评价是指将评价对象整个寿命周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分阶段分析是指分别对评价对象各寿命周期阶段(而非一个整体)的表现进行分析。

二者均会涉及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区别在于是否将这些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全周期评价要求评价对象具有明确的寿命周期,因管理成本过高,并不适用于所有对象。

如电网企业高电压等级单体变电资产寿命周期意义明确,以其整台被更换或退役为寿命周期终点,运行期间发生的非整体性更换记为后续投入,适合采用全周期评价;而电网企业输变电工程寿命周期实际终点难于界定(即使其中所含设备均已更换,但其位置和作为电网元件的作用均未发生改变,也不能视为寿命终结)不适合进行全周期评价,但可对其各阶段成本进行分析。

线路/电缆对象由多段导线(对于线路还包括杆塔)构成,作为一个整体也难于界定其寿命周期终点,因此亦不适合进行全周期评价。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应用和推广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应用分为两部分,一是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

首先要完善固定资产目录。

按照规范化、精益化、集约化的原则,细化资产价值管理。

固定资产的分类按照性质确定、并根据用途逐级细分,设置每一类资产包含的设备类型。

财务资产分类及名称与生产管理设备类型保持一致,为实现资产动态管理奠定基础。

其次要规范前端业务操作流程,保证在业务开展时就对成本信息准确记录、以便获取相关成本数据。

同时建立标准成本体系。

制订各类单位成本费用定额标准,根据基础资料信息,采用系数调整方法,更为精确地确定成本费用预算金额。

二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需要在成本计算方法应用的基础上积累历史数据、计算指标值并对结果进行合理评估。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应用需要在策略、组织、流程、信息系统四个方面同步开展相关工作所示):

树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观念,统一思想、加强认识;合理配置基层成本分析及信息记录专职岗位;优化现场作业流程、规范前端业务人员操作;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在现有系统基础进行进一步开发和升级,以支撑成本数据采集及分析工作。

综上所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成果应用应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持续深化”的原则开展。

需要强调的是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应用的关键成功要素在于夯实管理基础、基础工作是否扎实将决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工作的成败。

2.

分析评价成本计算方法

2.1.设计原则及思路

2.1.1.设计原则

分析评价成本计算方法的总体设计原则是针对不同成本对象设计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成本构成及口径、确定成本归集和分摊方法。

成本构成及口径设计主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和简化性原则。

一是目的性原则,以评价目的出发确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及口径。

例如对同行业不同集团公司资产成本管理水平进行对比时,间接成本范围可统计集团公司总部发生的管理成本。

在集团公司内部进行不同分公司成本管理水平对比时,间接成本范围不统计集团公司总部管理成本;二是简化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在成本口径中剔除部分特殊情况下才发生的成本项,例如某些设备从原位置拆除后未报废而暂时存放在仓库保管所发生的仓储成本不计入其运行期成本口径。

成本归集和分摊方法设计主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重点突出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指对于同一评价对象尽量采用归集方法记录成本,无法归集或归集成本过高时再采用分摊方法;重点突出原则指重点对各评价对象的运行期成本进行分析和设计,这是因为运行期成本占据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于运行期长的资产尤为明显),运行期成本的归集和分摊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成本管控的薄弱环节。

2.1.2.设计思路

成本计算方法的设计思路是首先根据不同阶段成本的特点将其分解为对应成本项和统计项并确定其口径,同时针对各成本项和统计项设计归集分摊方式。

-成本构成及口径设计思路:

各类对象成本构成分为阶段成本、成本项及统计项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成本构成示意图

阶段成本按照资产寿命周期不同阶段划分,分为投入期成本(含规划和建设期)、运行期成本和报废期成本;

成本项是在阶段成本基础上的细分,不同阶段成本项分解原则不同,如项目投入期成本按概算结构进行分解,运行期成本按作业类型进行分解,报废期成本按核算科目进行分解。

为统计各成本项数据,可将成本项细分为统计项。

如运行期的一般修理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又可分为内部成本和外包成本;内部成本又可细分为人工费、材料费、工器具费。

统计项的主要作用是归集成本项数据,并不直接作为评价指标计算要素。

-成本归集分摊方式设计思路:

针对不同阶段成本分别设计相应的归集分摊方法,以支持对成本口径范围内数据的收集。

即分别对投入期成本、运行期成本和报废期成本设计其归集分摊方法。

2.2.资产分析评价成本计算方法

2.2.1.投入期成本

2.2.1.1.成本构成

资产投入期成本指资产寿命周期内所发生的资本性投入,分为规划期成本、建设期成本以及后续投入。

规划期成本和建设期成本合并称为初始投入,即资产首次投运所对应投入;后续投入指资产寿命周期内实施的技改项目(非整体性更换)投入,两者都通过固定资产原值体现。

2.2.1.2.归集分摊方法

由于资产初始投入、后续投入在项目投运依据竣工决算由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分别体现为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原值增加额。

因此,两类投入最终都可以通过创建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号及原资产卡片号进行归集,即通过资产编号进行卡片查询。

要实现上述归集方式,要求按单台设备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同时能够记录历次固定资产原值的变更日期及金额。

2.2.2.运行期成本

资产运行期成本指在资产运行期间发生的与运维检修活动相关的成本。

其成本构成按作业类型分类,具体分为运行成本(含巡视检查成本和日常维护成本)、修理成本(含一般修理成本和大修成本)和故障成本(含抢修成本)(如图2所示)。

图2运行期成本构成及定义

各成本项可进一步细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即统计项)。

直接成本指与成本对象在运行期作业(即“运维检修作业”)直接相关(现场发生)的料、工、费成本,含内部、外部(外包)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指与成本对象运行期作业间接相关,或虽直接相关但不能用经济合理方式追溯到具体对象的成本,分为资产运营间接成本和资产管理间接成本。

在归集直接成本和分摊间接成本后,将二者汇总形成单体资产某一类作业的成本,单体资产运行期成本为各类作业的成本汇总值。

2.2.2.1.成本构成

∙资产运行期成本构成

资产运行期成本的各成本项按作业类型分类,各项作业所涵盖内容的定义以电网企业为例、如表1所示。

作业

作业内容

主变

GIS

断路器

线路

电缆

巡视检查作业

指日常巡视、特殊巡视、定期检查等作业

日常维护作业

指不停电状态下进行的测试和设备冲洗、维护、清扫等功能完善工作

一般修理作业

对应小修预试,指停电状态下进行的设备试验、功能调整完善工作。

可能进行小部件更换

不适用

大修作业

即大修,指停电状态下对设备进行全部或大部分部件解体;更换或修复全部不合格部件;达到全面消除修前缺陷、恢复期望功能之目的

抢修作业

为消除故障和紧急缺陷而进行的临时性修理

表1资产运行期作业内容

本着简化性原则,在故障成本中仅考虑抢修成本、不考虑故障直接损失和间接赔偿损失。

∙资产运行期成本口径

资产运行期各成本项的统计口径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这两种成本的详细定义和口径如下述章节所示:

直接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工器具费及外包成本构成。

其中人工费为一线运维检修人员(全民职工)从事运维检修作业而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费为运维检修作业消耗的材料费用,含装置性材料、消耗性材料和周转性材料;工器具费为运维检修作业中使用的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工器具费用,含交通工具费、仪器仪表费、施工机械费;外包成本指企业支付给外部公司、由其代为执行部分运维检修作业的费用(以结算为准)。

各统计项详细定义如表2所示:

统计项

统计口径

人工费

一线运维检修人员(全民职工)从事运维检修作业而发生的人工成本

工时

运维检修人员在现场工作的有效时间(近似记为从工作集中点到进入现场直至完成工作后离开现场返回集中点之间的时间)

人工费费率

运维检修人员每小时平均人工成本(以年度总工时计)

材料费

运维检修作业消耗的材料费用

装置性材料

构成主设备的重要零部件

消耗性材料

使用后即消耗完毕或逐渐消耗完毕、使用后不能保持原有形态的、不可再用的材料

周转性材料

能多次使用、反复周转的工具性材料、配件和用具(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工器具费

运维检修作业中使用的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工器具费用

交通工具费

交通运输车辆相关各类费用,该类费用含车辆折旧费、油耗费、维修费

仪器仪表费

试验和监测用仪器仪表相关各类费用,该类费用含仪器仪表折旧费、校验费、维修费

施工机械费

工程施工机械相关各类费用,该类费用含施工机械的折旧费、油耗、维修费

外包成本

企业支付给外部公司、由其代为执行部分运维检修作业的费用(以结算为准)

表2直接成本统计项及口径定义

间接成本是与成本对象运行期作业间接相关,或虽直接相关但不能用经济合理方式追溯到具体对象的成本。

资产运行期间接成本不包含折旧费用(计入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营业外支出(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损失),分为资产运营间接成本和资产管理间接成本(如图3所示)。

图3间接成本与组织层次和财务科目对应关系(以电网企业为例)

资产运营间接成本口径包括:

与成本对象运行期作业直接相关但无法以经济合理方式追溯到具体对象的成本(如现场工人闲时工资、难于直接记录的消耗性材料费和现场支持与管理成本等);以及与成本对象运行期作业间接相关的成本,如分公司本部作为现场作业班组管理机构所耗费的成本(此级管理单位人员工资福利、此级管理单位所发生的修理费、材料费和其他费用等)。

资产管理间接成本口径包括:

公司本部、分公司、直属单位作为下级单位的管理机构所耗费的成本(此级管理单位人员工资福利、此级管理单位所发生的修理费、材料费、其他费用和财务费等)。

2.2.2.2.归集分摊方法

在明确资产运行期成本构成之后,对直接成本(内部直接成本、外包成本)和间接成本分别设计归集分摊方法。

直接成本按内部直接成本和外包成本分别归集。

其中内部直接成本按照不同作业类型归集成本;外包成本在结算时要求外包方按单体资产提供相关作业成本进行归集。

间接成本采用分摊方法,即由资产运营/管理成本减直接成本总额得到间接成本总额,然后将间接成本总额按一定驱动因素分摊到单台设备中。

根据目前的管理现状,建议以资产原值或直接成本比例作为驱动因素分摊。

2.2.2.2.1.直接成本归集分摊方法概述

直接成本(以下如无特殊指明,直接成本均指内部直接成本)按照作业类型进行归集,每类作业的成本由工作量、资源耗用量、资源单价三个驱动因素构成。

工作量通常采用作业次数(定额或实际值)或作业总时间(定额)进行统计,资源耗用量和资源单价乘积代表单次作业的消耗成本,资源耗用量和资源单价按定额或实际值进行统计,与料、工、费的详细对应关系如下:

资源耗用量

资源单价

人工费

人工工时

标准人工费费率

材料费

材料种类和数量

材料标准单价或实际单价

工器具费

工器具台班种类和数量

工器具台班标准单价

表3资源耗用量、资源单价与料、工、费对应关系

直接成本的归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定额归集法或发生额归集法两种方法:

定额归集法是借助标准定额(标准资源耗用量和标准资源单价)对每次作业发生成本进行记录、归集到单台设备;发生额归集法对作业的实际工作次数及每次作业资源耗用量按实际成本发生量进行记录、归集到单台设备。

直接成本归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各类作业单次耗费成本差异程度和作业执行发生频率(如图4所示),在具体选用时可遵循以下方法进行判断:

差异程度较高且发生频率较低的作业适合采用发生额归集法,如抢修作业;差异程度较低且发生频率较高的作业适合采用定额归集法,如巡视检查作业、日常维护作业;差异程度较低且发生频率较低的作业既可以采用发生额归集法也可以采用定额归集法;差异程度较高且发生频率较高的作业,若其成本总额低可转入间接成本、若其成本总额高可按发生额归集。

图4资产运行期直接成本归集方法选择示意图

具体设计方案可根据作业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归集方法,形成各类作业的直接成本归集方法组合。

2.2.2.2.2.内部直接成本归集方法

考虑到公司管理现状,针对直接成本归集方法设计了准确性较高的远景方案(即各类作业全部采用发生额归集法)和较易实现的过渡方案(多数作业采用定额归集法)(如图5所示)。

在应用课题研究成果时,建议从过渡方案实施入手,逐步扩大设备种类涵盖范围,待相关的管理条件具备后再逐步向远景方案过渡。

图5资产运行直接成本远景方案和过渡方案

在过渡方案中,非抢修作业(巡视检查作业、日常维护作业、一般修理作业、大修作业)的直接成本采用定额归集法,抢修作业直接成本采用发生额归集法;在远景方案中,所有直接成本都采用发生额归集法。

∙过渡方案详细介绍:

图6详细的过渡方案直接成本归集方法(以电网企业为例)

对于非抢修作业,应根据作业的详细内容进行细分(如巡视检查作业可分为常规巡视和特殊巡视等),分别制定相应的标准人工费定额、标准材料费定额和标准工器具费定额,汇总后得到该作业标准定额。

对于非抢修作业中的巡视检查作业和日常维护作业,工作量、资源耗用量和资源单价都采用定额。

将标准作业次数作为工作量定额;将标准人工费费率、标准材料单价、标准工器具台班单价和单次作业标准工时、材料种类数量、工器具台班数作为定额,分别相乘汇总后得到单次作业的标准定额。

将工作量定额与单次作业标准定额相乘后即可归集单台设备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发生的该类作业直接成本(含人工、材料和工器具费)。

对特殊巡视难于按次制定定额的作业,还可直接将统计期间内的作业总时间(对应人工成本)作为定额。

对于非抢修作业中的一般修理和大修作业,工作量采用实际值,资源耗用量和资源单价采用定额。

统计作业次数作为工作量实际值;将标准人工费费率、标准材料单价、标准工器具台班单价和单次作业标准工时、材料数量、工器具台班数作为定额,分别相乘汇总后得到单次作业的标准定额。

将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的实际工作量(次数)与单次作业标准定额相乘后即可归集单体资产在这一期间内发生的该类作业直接成本(含人工、材料和工器具费)。

对于抢修作业,应统计每次抢修作业实际消耗的工时、材料种类及其数量、工器具种类和台班数,分别乘以人工费费率、材料单价、工器具台班单价(根据定额确定)后汇总得到每次抢修作业耗费的直接成本。

按次汇总即可归集单体资产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发生的抢修作业直接成本(含人工、材料和工器具费)。

巡视检查作业和日常维护作业的标准成本定额需单独制定。

∙远景方案详细介绍:

在远景方案中,所有直接成本都采用发生额归集法。

首先,统计每次作业中实际消耗的资源,包括工时、各类材料数量、各类工器具台班,然后分别乘以人工费费率、材料单价、工器具台班单价(根据定额确定)得到每次作业实际耗费的直接成本。

将历次作业实际耗费的直接成本汇总即可归集单体资产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发生的该类作业直接成本。

图7详细的远景方案直接成本归集方法(以电网企业为例)

2.2.2.2.3.外包成本归集分摊方式

针对直接成本中的外包成本,要求外包方提供单台设备单次作业或一定期间内的实际发生成本,并明确要求细化到不同作业类型。

将各外包方拆分到单台设备的外包成本汇总后,得到单台设备的外包成本(如图8所示)。

图8资产外包成本归集分摊方式

2.2.2.2.4.间接成本分摊方法

间接成本分摊设计思路遵循以下两点:

首先要选择合理的驱动因素,现阶段以固定资产原值或直接成本比例作为驱动因素。

其次,间接成本需按照组织架构分层分摊,遵循自下而上的方式、先分摊下级管理单位的间接成本,再分摊上级管理单位的间接成本。

下级管理单位的间接成本按所管辖的资产分摊,上级管理单位的间接成本按公司整体范围内资产分摊。

间接成本分摊方法可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

计算所有设备直接成本总额。

如果在过渡期间只对某些主设备直接成本进行归集,则可通过这些主设备直接成本总额除以其原值占整体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估算得出。

待设备种类推广到所有类别之后,直接成本总额可通过汇总各类设备直接成本的方式得到。

第二步:

将资产运行期成本减去所有设备直接成本总额得到所有设备间接成本总额。

根据不同评价目的,资产运行期成本范围可采用资产运营成本或资产管理成本,资产管理成本适用于不同公司间资产成本管理水平比较,资产运营成本适用于公司内部衡量资产成本管理水平;

第三步:

将所有设备间接成本总额与研究范围内主设备所占整体固定资产(或占其所属范围内整体资产)原值比例相乘计算得到研究范围主设备间接成本总额。

第四步:

将此间接成本总额按资产原值或直接成本比例分摊得到各台主设备各类作业间接成本。

在进行间接成本分摊时,需按照一定的核算组织架构将各单位的资产运营间接成本或资产管理间接成本分别分摊到对应资产中,以某区县公司(图中表述为“区县公司1)为例,其间接成本分摊方式如图9所示:

图9区县公司研究范围内资产间接成本分摊示意

该区县公司研究范围内资产间接成本由区县公司间接成本分摊额、地市公司间接成本分摊额、网省公司本部和直属单位间接成本分摊额三部分构成:

区县公司间接成本分摊额通过研究范围内主设备原值占该区县公司整体资产比例,乘以间接成本总额得到,其中间接成本总额由区县公司资产运营成本总额减其直接成本总额得到,而直接成本总额是由所辖研究范围主设备直接成本总额除以这部分主设备占该区县公司固定资产原值比例得到;

地市公司间接成本分摊额由该区县公司研究范围内的这部分主设备原值占地市公司整体资产原值比例,乘以地市公司本部资产管理成本得到;

网省公司本部和直属单位间接成本分摊额由该区县公司研究范围内的这部分主设备原值占网省公司整体资产原值比例,乘以网省公司本部资产管理成本和直属单位资产管理成本得到。

2.2.3.报废期成本

资产报废期成本是指与资产处置活动相关的成本费用,包括处置成本、资产净值和净值收入,这三项成本口径及其归集分摊方法如下所示:

处置成本是对退役报废设备进行拆除、处理和处置所发生的成本(包括相关人工、工器具和运输费用以及环保费用等)。

按固定比例乘单台设备的净值收入得到。

资产净值是处置固定资产时的净值(净值指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后金额、含残值),通过固定资产卡片统计得出单台设备的资产净值,实现该归集方式的前提条件是在固定资产卡片上记录单台设备的固定资产净值。

净值收入是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作为成本项的负值处理。

2.3.项目分析评价成本计算方法

工程评价对象在不同阶段体现形式不同,在投入期体现为工程项目(如电网企业的变电工程和线路工程)、在运行期和报废期体现为设备或设备的组合(如图10所示)。

形成单体设备的项目运行期和报废期成本构成及口径和归集分摊方法与该类设备保持一致。

如非特殊说明,本节有关运行期和报废期内容均围绕形成设备组合的项目展开。

图10输变电工程在各阶段具体体现(以电网企业为例)

2.3.1.投入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