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4599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docx

《陕西省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docx

陕西省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陕西省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给空缺处选填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         ,它们雀跃着,嬉闹着,显得那么可爱。

A.好像是一把把雨伞

B.好像是一只只彩蝶

C.好像是一些雏鸡

D.好像是一群圣洁的天使

2.下列选项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不同凡响的琴师仅是白妞说书的伴奏者;技艺令人叹为观止的黑妞是白妞之妹,谁能说这不是为了烘托白妞出场而采用的铺垫手法呢?

B.通过对“说话要看对象”知识的学习,使我明白了要做到说话看对象,首先要了解对象。

C.萧乾是我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欧洲唯一的战地记者。

D.《好嘴杨巴》向我们讲述了两位天津市井奇人杨七的形象和杨巴的故事。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尔·凡尔纳目睹了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惊心动魄的场面。

B.《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最后修成正果的故事,孙悟空是斗战胜佛,猪八戒是净坛使者,那么唐僧,沙和尚还有白龙马分别修成:

唐僧被封旃檀功德佛;沙和尚被封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白龙马被封天龙八部广力菩萨。

C.《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因为常年拉车,积劳成疾,弯腰驼背,同行的车夫于是就取笑他,叫他“骆驼祥子”了。

这就是主人公祥子名字的由来。

D.放肆的暴雨把我们的帐篷和鱼竿都刮到河里去了。

这个句子中 放肆的暴雨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帐篷和鱼竿是名词性并列短语;刮到河里是动补短语。

4.(题文)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畸形(jī)    文绉绉(zōu)   诚慌诚恐      深恶痛疾(wù)

B.瞥见(piě)   眼翳(yì)      无可质疑      藏污纳垢(gòu)

C.一绺绺(liǔ) 炽热(zhì)     筋疲力尽      正襟危坐(jīng)

D.酸渍(zì)    锃亮(zèng)    骤雨猝至      广袤无垠(mào)

5.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彷徨(pánɡ) 校补(jiào) 哽咽(yàn)   磐石(pán)

B.重荷(hé)   深邃(suì)  归省(xǐnɡ)  不惮(dān)

C.炽痛(chì)  踱步(duó) 气氛(fēn)  祈祷(qí)

D.亘古(ɡènɡ) 嗥鸣(háo)  惬意(qiè)  蓦然(mò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下过雨后,路面湿滑,行人都一丝不苟的走着。

B.他平时没有重要的公务不轻易见人,何况大病了一场,更是深居简出。

C.自从小明生病以来,父亲一直守候在病床边,想到父亲为自己如此操劳,小明不禁老泪纵横。

D.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做到了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国旗》,完成各题。

国旗

蒋一谈

我骑着车在调研北京胡同里的日常生活,忽然发现自行车骑起来越来越费劲,原来是两个轮胎都瘪了,只能下车推着往前走。

忽然感觉有雨落下来。

我推着车子跑了起来。

拐了几个弯,都没看见修理摊。

眼前出现一个高高的门楼,门楼里面是气派的红色大木门。

大木门是关闭着的,门上面镶满数不清的金黄色铆钉。

我紧跑几步,迈上台阶,站在门楼里面。

突然听到一阵犬吠,是从大门背后传来的,我打了个冷颤,似乎看见大红木门在晃动。

犬吠更近了,我能想象出凶狠的狗嘴和狗牙。

“干什么的?

”一个女人在门背后喊道。

“我……避避雨。

“别靠上门啊!

”女人的声音充满厌恶。

犬吠声更大了。

女人和狗走了,我长长地喘口气。

“小伙子……避避雨吧……到这儿避避雨吧……”我隐隐约约听见一个老头的声音。

我停住脚,回过头,看见一把黄褐色的油布大伞,大伞旁边有一辆湿淋淋的三轮车,伞下坐着一个抽烟的老头,老头脚边摆着工具箱和一张湿了一半的纸牌子,纸牌子上“修车补胎”的字迹有点花了。

我点点头,把车靠在树上,跑进大伞下面,蹲下。

“大爷,谢谢您!

雨滴落在伞面上的声音特别好听。

老头挪去工具箱上的物品,用手掌擦了擦,说:

“小伙子,坐上面吧。

“大爷,雨停了您帮我修修车,车胎瘪了。

“好说。

”老头平静地说。

我起身坐在工具箱上,头发触到了伞的支架,耳朵离雨的声音更近了,愉快温暖的情绪逐渐包围了我。

雨停了。

我把自行车推过来。

老头三下五除二就修利落了,倒是我手上沾了不少油腻,就着从屋檐上留下来的雨水洗了洗手,无意中看见一条暗红色的布条耷拉在工具箱外面,就走过去,用它把湿手擦干净。

“住手!

住手!

”老头大声喊道,跑过来,使劲抖落着布条,瞪着我。

“你走吧!

”他扯着嗓子说,“修好了!

你走吧!

我当然很吃惊。

不就是一块破布嘛!

“多……多少钱?

“不要你的钱了!

你走吧!

我摇摇头,莫名其妙地望望老头,推着自行车走了。

走几步回头看,老头弯着腰坐在大伞下面,用力把湿乎乎的纸牌子扔到对面墙上。

回到学校,我从同学那里借来笔墨纸砚,一口气写了十几遍“修车补胎”,感觉有了手感,才在找来的纸牌子上郑重地写下这四个大毛笔字。

下午的阳光明亮而不刺眼。

没有人修车。

“大爷,送您这个牌子,我写的。

老头抿抿嘴,有点不好意思。

我把纸牌子支在工具箱上,发现红布条不见了。

这时,胡同口传来老太太的吆喝声:

“明后天挂国旗啊!

庆国庆啦!

六十年大庆啊!

“小伙子,你站起来一下,给你看样东西。

我从工具箱上站起来,看着老头打开箱子,从里面取出一个塑料布包,轻轻打开,露出一摞暗红色的布料,和我上午看见的布条颜色一样。

“这是什么?

”我问。

“国旗,”老头说,把布料放在膝盖上,慢慢展开,“国旗……”他说话的声音低沉下去。

长这么大,还真是头一次看见这种颜色的国旗:

红色和暗红色混杂在一起,极度不均匀,上下左右沾满更深的色块,左角上的五角星只能看见两个了,另外三个淹没在色斑里。

“我儿子是解放军……”他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七九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死在战场上了……我儿子是举着这面国旗死的……我儿子是旗手……”他轻轻抚摸着国旗上的色斑,“上面有我儿子的血……我儿子没给我丢脸……没给国家丢脸……好儿子……”他用力挤着眼睛,把眼泪挤回眼眶,手指抖动着把国旗折叠起来,“三十年喽……三十年喽……真快啊……我死了……也会把它带走……”

两个人沉默着。

这一刻,我感觉到一丝惆怅。

阳光斜照在胡同口,再过一会儿,下午就变成黄昏了。

三个老太太说说笑笑走过来,其中一个对老头说:

“老李,国旗准备好了吗?

“把‘吗’字去掉吧。

”老头笑着说。

我也笑了。

回到老头住的大杂院,收拾妥当,老头拿来一根竹竿和一面鲜红的红旗,说:

“刚买来的国旗,跟我到门口去,我给你说挂哪儿。

”我把国旗套进竹竿,把竹竿插进铁筒。

最后一抹夕阳照在国旗上面。

柔和的颜色。

老头若有所思地说:

“早晨看国旗和晚上看国旗的感觉不一样。

一盘花生米,一盘豆腐丝,半瓶二锅头。

老头支撑着桌子站起身,走到门外,过了一会儿,抱着那面变了色的国旗进了屋。

“帮大爷个忙,竹竿没有了,就用这根铁条吧……三十年了……也纪念纪念我儿子……”

借着胡同里的微弱灯光,我看见两面国旗紧紧地贴在一起,像一对父子,又像一对孪生兄弟。

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有点发涩。

阳光刚刚露出脸。

胡同里的国旗一溜排开,红红的旗帜和灰色的墙壁映衬在一起,别有一番味道。

修车摊前空无一人,我听见了远处若隐若现的哀号声,好像是大爷的声音……老头瘫坐在地上,怀里抱着那面湿漉漉的国旗——已被修过一遍的国旗。

左上角的五角星很鲜亮,旗帜的色泽由暗红变为浅红……“为啥要洗啊……为啥要洗啊……”

“他的国旗太脏了,影响胡同景观!

“咱们是好心,怎么就……”

“老李和这国旗有故事吧?

……

(文章有删改)

7.阅读文章,按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血染红旗”的经历。

(每处不超过20字)

(1)30年前儿子壮烈牺牲留下“血染红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纪念儿子老人悬挂“血染红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使劲抖落着布条。

(2)才在找来的纸牌子上郑重地写下这四个大毛笔字。

9.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是“国旗”,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老人”,开篇部分“高门楼避雨”的情节与这些没有关系,可以删除。

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10.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也让人深思。

请你针对最后四段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思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

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

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

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

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

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

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

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埃及的文字是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而更多西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字。

B.我国的方言尽管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至今都一脉相承。

C.学习拼音文字偏向于开发大脑左半球的潜力,而学习汉字,可以开发我们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

D.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汉字,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12.依据本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是“从甲骨文算起”,文章结尾为“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由此判断此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第③段的说明对象是“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行而得其意”。

C.拼音文字认知中是利用“语音编码”方式起作用,汉字认知中是利用“多重编码”的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D.本文的语言兼具平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蕴含了作者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

13.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

”该句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汉字的历史悠久。

B.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说明了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C.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生动具体地说明象形字和会意字能引发想象和联想的特点。

D.第④段主要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汉字在发展大脑智力上的作用。

三、句子默写

14.古诗文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子曰:

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6)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7)曹操在《观沧海》中写大海远景轮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乐观向上力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点睛之笔揭示全曲主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____)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上曰:

“列侯、诸将无敢①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

“项羽慢而侮人,陛下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②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                                                            

注:

①无敢:

不要。

②筹策:

古代计算用具,引申为计策。

③子房:

张良的字。

15.下面几句话,没有停顿,请你用“/”划分句子间的停顿。

(2分)(只划两处)

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A虽有千里之能   B策之不以其道

C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D项羽慢而侮人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18.(甲)文中提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分)

(乙)文中刘邦认为他自己取得天下的经验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9.你认为画线句子中,哪个词应该重读?

为什么?

应该重读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

21.用简要的话来概括一下文中母亲的形象。

七、名著阅读

22.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你一定对他笔下各种昆虫的习性有所了解。

请回忆书中有关内容,从下面3个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1)法布尔在书中说螳螂是“一种凶狠恶毒、有如魔鬼一般的小动物”。

书中所写的内容中,螳螂哪一习性最能体现它“凶狠恶毒”的特点?

(2)书中写了蜣螂推圆球的有趣特性。

按书中所写,蜣螂推圆球是为了什么?

(3)书中写萤“是一个凶猛无比的食肉动物”,它捉食它的俘虏。

按书中所写,萤的俘虏对象主要是哪类动物?

八、综合性学习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8年到1982年,张家界林场职工垦荒整地、植树造林。

到上世纪80年代初,林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森林蓄积量由1958年建林初期的约4万立方米增长到约20万立方米。

以前,由于路不通,林场“与世隔绝”。

1979年后,媒体的推荐报道、吴冠中到此写生等,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了张家界林场的美,来张家界的游客络绎不绝。

1982年,中央批准建设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亲历者说)张杰:

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调研员,亲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

“三千奇峰、八百流水、十万森林,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

”张杰说,“为扩大宣传,我们背着电影机和传单走出大山,向外推广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电影名为《奇山揽胜》,反响热烈,每一场都座无虚席。

“开发加宣传,1984年,公园接待游客共8万人次,到1988年,游客就达到了56万人次。

“游客多了,环境是否承载得起?

2000年左右,为了减少污染,提质发展,森林公园15家酒店宾馆的煤锅炉全被叫停,换成了燃油锅炉。

金鞭溪的上游建起了污水处理厂,老百姓家中排出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溪水中。

景区的厕所外建起了技术先进的化粪池,粪污经过就地处理,能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

“无论是黄石寨,还是金鞭溪,现在依然是山清水秀林深。

这些年,张家界国家森公园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不仅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来源:

《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森林公园大致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国家森林公园是其中的最高等级。

被人民网报道,截至2019年2月,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已达897处。

湖南省林业局专家表示,截至目前,湖南省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64个,位居全国第一,经营总面积34.75万公顷。

湖南省十分重视森林公园管理,出台了全国第一部森林公园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森林公园条例》。

2018年,全省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接待游客86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997亿元。

(来源:

《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4300多亿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

2014年,为解决中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问题、增加中国森林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批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

2017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提出的要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请示,同意调减云南等18个省(区)3700万亩陡坡耕地基本农田用于退耕还林还草,从而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来源:

XX百科有删改)

(1)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家界森林公园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垦荒造林;第二个阶段开发宣传;第三个阶段提质发展。

B.2018年,张家界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接待游客86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997亿元。

C.材料一中的划线句通过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而突出地说明了张家界林场垦荒造林成效显著。

D.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绿色发展。

(2)材料三划线句“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4300多亿元”中,“仅”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3)读材料一,分条概述张家界森林公园为了减少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九、作文

24.作文:

“小确幸”就是生活中微小但确切的幸福与满足。

它可以是:

喜欢的书终于上架了,邂逅许久未见的朋友,努力完成自己的心愿……它们是日常生活细节中一些简单的幸福,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

当我们拾起这些“小确幸”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

请以“我的小确幸”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用化名代替。

25.作文

(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物、事件和情感,体贴入微的家人,循循善诱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幸福愉快的生活、学习经历……请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上“父母”、“那次比赛”、“老师鼓励我的目光”、“那次失败的经历”等,然后选择具体的事例写,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2)、请以“崭新的生活”为题,自选角度,写出对初中生活的点滴感受。

写作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

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内容丰富,有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语言表达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