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4464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各类统计图表及一些事例),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通过读各种图表和文字材料,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才料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

3、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表分析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准备:

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

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

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中国的土地资源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人多地少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9~60页解决以下问题:

(1)中国陆地面积是多少?

居世界第几位?

(2)中国人口为多少?

人均土地面积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

(3)59~60页活动题1、2、3。

(4)综合以上几个题目,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___

2、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是否合理?

教师点拨:

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的确“地大”,但是,中国的人口居世界第一位,所以,人均量少。

这样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并不合理。

(二)学习任务二:

类型齐全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61页阅读图3-10中国土地资源构成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有那几种?

(2)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比重是怎样的?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我国人与耕地的矛盾是否突出?

体现在哪里?

教师点拨:

我国耕地面积1.22亿公顷,承受这一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负担。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完成综合能力训练91页的中考链接的例1:

阅读材料题。

2、你的家乡所在地的土地资源构成以什么类型为主?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主要讲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人多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本节课图表很多,注意归纳和总结阅读图表的方法和步骤。

阅读分布图的一般步骤是:

一读图名,了解地图要表达的地理事物;二读图例,明确不同图例所代表的含义;三分析地图,确定不同地理事物的分布,找出分布规律;四归纳总结,运用规律得出合理的推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86

1、基础巩固和12读漫画题8

2、综合运用:

8、9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

1、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

2、总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二、类型齐全

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

2、草地占的比重大,耕地、林地所占的比重相对偏小。

六、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我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六三制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土地资源1》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学习地理已经有近一年半的时间了,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但是初中学生,他们所面对的学习任务、学科特点、学习方法,与小学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许多学生,对地理教材不适应,这是他们学习地理的最大困惑。

初中的地理,与小学的科学课程相比,在教学重点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不知所措,感到十分茫然。

同时,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明显的区别。

小学的学科知识,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反复学习的过程。

但是,到了初中,由于学习任务重,课时少,学生基础知识差异大等原因,许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吃力。

  经过一年多观察,我认为,许多学生根本学不懂地理,主要表现在于:

他们对学习地理学科不感兴趣,他们看不来地图,甚至还分不清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根据以上情况,我认为,今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这就要结合生活的实际,要让学生明白,地理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他们不懂就会问,不懂就会去钻研。

通过多问,多看,多想,学生是一定能学好地理的。

  其次,要引导学生会看图,会读图。

会根据地图或数据,以及图表,解释课本中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只有学生有兴趣看地图,会读地图和图表,才能学好地理这门课程。

六三制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土地资源1》

效果分析

一.通过让同学朗诵诗歌导入本节学习内容,浪漫轻松,兴趣盎然。

二.学生自己探究中国土地资源的多少,不但识记了知识点,而且拓展了知识面。

更进一步了解了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科学方法。

三.在展示过程中注重了指图与讲解相结合,无形中强调了地图的重要性。

四.通过观察有关数据柱状图等图文资料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比较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及时点评来进行小结,轻松有效。

五.通过让学生谈感受,教师点评来进行小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本节课的重点是教给学生科学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习了终生有用的地理。

六三制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土地资源1》

教材分析

1、教材作用地位与前后联系分析

本节内容既是对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延伸,又是学生后续学习其他资源的范例。

通过运用对比、因果联系等手段,说明了资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其实质是建立一种正确评价、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思维方式。

2、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讲了土地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的类型,主要通过图片说明的方式。

接着讲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利弊两方面,有利条件又可以细化为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两方面,不利因素可细化为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比例构成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四个方面,其中分布不均这个知识点教材中是以一部分的形式出现,在这里我把它作为土地资源特点的组成部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比例构成不合理突出了人与耕地的矛盾,这部分体现了一层层的主从关系。

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特点、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者之间又存在递进关系,即由土地资源到土地资源特点,最后归纳出怎样利用土地资源。

这是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图。

 

六三制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土地资源1》

评测练习

班级:

姓名:

自我评价:

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土面积不大

B.山地多,平地少,平原面积小

C.人口基数大

D.我国东部降水量普遍偏低

2.我国耕地较集中的地区是   ()

A.塔里木盆地中部B.青藏高原西北部

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

3.我国土地资源中,面积最大的是  ()

A.耕地B.草地

C.林地D.难利用土地

4.下列叙述中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的耕地面积大约是中国的1.4倍。

B、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大约是美国的六分之一。

C、因为中国的陆地面积比美国小,所以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比美国小。

D、“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5.读我国某地土地利用构成图,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其他

6.简要说出中国的土地构成特点?

六三制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土地资源1》

课后反思

《第三章中国的土地资源1》是六三制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

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受到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断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育。

我们的学校,正逐步成为一种“模具”,不管你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型。

我们的教师,正像辛勤的“园丁”,不管你多绿、多艳,为了整齐统一,都将在“园丁”修枝剪的咔嚓声中被无情地剪掉。

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高,就逐渐变成“听话”的“解题机器”。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地理教学也不例外。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

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

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

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

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及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三、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

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

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

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本节课不足之处也很突出:

1、时间调控能力差。

2、问题挖掘不够深刻,分析问题不够透彻。

3应变性不够快。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

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六三制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

课标分析

一、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

对新课程实验区的两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和专家认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正确、可行。

同时,实验区教师也提出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本身及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此基础上,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坚持、巩固、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

1.坚持“注重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培养”的“1-4-5-5”设计不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但是全球有七大洲,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地区,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这么多的区域,学生不可能都学习,因而课程标准设计的重点并不是放在学生学习了多少个大洲、国家、省区,而是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因此,课程标准设计了区域地理的“1-4-5-5”方略,即:

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四个地区(例如南亚地区)和五个国家”,从我国“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对于历来存在争议的先学习世界地理还是先学习中国地理以及中国地理如何划分区域的问题,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l1年版)》)坚持“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的灵活处理方式,鼓励有创新、开放思路的地理教材编写体系和教学体系。

2.坚持构建“有用”、“开放”的地理课程等基本理念不变。

地理课程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课程变成了一门“背记地名、物产的课程”。

因此,我们必须还地理课程以本来面目,使地理课程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需求、充满生活情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坚持突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变。

地理课程的思想性在两个方面的表现较为显著:

一是地理课程蕴含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思想教育内容,这是地理课程的光荣传统;二是地理课程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列为课程的核心论题,这在各门学科课程中是独特的。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并把资源环境教育与品德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美德,很好地体现了“德育为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

4.坚持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以及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不变。

《标准(2011年版)》仍然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部结构也基本不变。

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也保持不变,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4大块组成。

世界地理部分的“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结构和中国地理部分“认识区域”的结构,可以说是区域地理体系结构的一个创新设计。

它不拘泥于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也为教师、学生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和组织探究性的学习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5.坚持绝大部分的“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表述方式不变。

“课程内容”的绝大部分条目保持不变,涵盖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

“课程内容”坚持以表格和条目为主的呈现方式保持不变,不拘泥于学科体系结构的系统、面面俱到,这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机动灵活地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以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保持不变,有利于引导教师将学生置于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中心地位,制订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基本格局,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