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4316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docx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docx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学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

1、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

2、广义教育p1:

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3、狭义教育p1:

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4、学校教育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5、学校教育活动基本要素p2: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6、教育学p2:

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7、教育学的萌芽阶段p3:

(1)孔子p3—5

1)贡献:

一是他晚年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二是他开创了我国私人讲学的先河,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

他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2)主要教育思想:

A.教育作用:

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B.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C.教育目的:

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D.教育内容:

四教:

文、行、忠、信

E.教育原则与方法: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朱熹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b)启发诱导的原则

c)学思结合的方法

d)谦虚笃实的方法

F.道德修养:

a)立志有恒

b)自省自克

c)身体力行

d)改过迁善

(2)孟子p6

持志养气、反求诸己(继承孔子)、动心忍性

(3)《学记》的教育思想p7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善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是先秦儒家教育经验和思想的总结。

《学记》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预时孙摩、课内外结合、长善救失、启发诱导的原则。

(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p8:

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p8:

《理想国》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p9:

1)实施体、德、智三育

2)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

主张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即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进行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为欧洲后世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7)昆体良p10:

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原本应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要的教育专著。

8、教育学的创立阶段p10:

(1)夸美纽斯(捷克):

《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

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

(百科全书式教学内容,泛智教育。

(2)赫尔巴特(德国):

《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基础上,是“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是科学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的主张,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教学方法:

提出教学的阶段论,即教学可以按照明了(清楚明确的感知新教材)、联想(由个别到一般,形成概念)、系统(新旧概念结合)、方法(练习)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四段教学法”。

后来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提出“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3)杜威(美国):

《民主主义与教育》。

实用主义教育流派。

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教育目的:

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定教育的目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

“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提出教学的五步骤:

1)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2)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

3)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

4)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

提出儿童中心论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区别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同中心上: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传统教育学派)

而杜威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现代教育学派)

(4)洛克(英国):

绅士教育思想,白板说。

(5)卢梭(法国):

培养自然人。

培养自然人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从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

(培养自然人:

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

9、教育学分化阶段p14: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杨贤江:

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他用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克鲁普斯卡娅(苏联)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3)凯洛夫(苏联)

《教育学》,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

重视智商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现代教育理论:

3)布鲁纳(美国):

《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的起源说p20: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

法国,利托尔洛;英国,沛·西能。

观点: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

美国,孟禄

观点: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者认为,教育的起源只能在人类社会中探索。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无法通过遗传来传递,为了社会发展,由年长一代将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教育的发展p22:

(1)原始教育形态

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3)教育内容简单

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2)古代学校教育

1)奴隶社会教育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在夏朝,出现了“庠”“序”“校”等早期学校;

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称为“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的出现。

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垄断,教育目的是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

“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脱离生产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封建社会教育

建立完善的选士、科举制度。

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

儒学,四书五经。

3)古代学校教育特征

A.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B.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C.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有等级性。

D.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道统性,专治性,刻板性,象征性。

E.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3)现代学校教育

1)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

2)工业社会的教育与知识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特征表现在:

A.工业化(主要特点)

B.民主化

C.制度化

D.专门化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A.教育的生产性

B.教育的科学性

C.教育的世俗性

D.教育的国际性

E.教育的终身性

F.教育的革命性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p38: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3)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

2、政治对教育的作用p40: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1)通过国家政权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2)统治阶级通过经济力量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3)统治阶级还通过意识形态来影响和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p42: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科技对教育的作用p44: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p46:

(1)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美国,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2、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p48:

(1)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3、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p49: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要看,可辨析)p55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p58:

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人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2、人的生理发展p58:

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制的增强两方面。

3、人的心理发展p58:

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方面。

4、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p58:

(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启示):

教育工作要遵循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人发展的阶段性

要求(启示):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

1)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二是指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2)要求(启示):

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关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人发展的互补性

要求(启示):

首先,教育者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有障碍、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

其次,要求教育者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人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其信心和积极性。

(5)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表现:

首先,不同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其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其次,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也不尽相同。

最后,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也不同。

(注:

比较不平衡性与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

同一人不同阶段关键期;启示:

关键期。

个别差异性:

不同人的同一阶段;启示:

因材施教。

2)要求(启示)

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p62:

(1)内法论

(2)外铄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看下)

6、影响人发展的因素p62:

遗传、环境(包括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7、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63:

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第二,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

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8、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p63:

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第二,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避免陷入“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9、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p64:

(具体可看书,并未划)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10、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68: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与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

11、学校教育在人类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p68(重点):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1)加速人的发展

2)发掘人的潜力

3)提升人的价值

4)健全人的个性

12、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的(辨析,要看,重点)p69

1)条件:

①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②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

③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促进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将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中。

人的发展是各种因素结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实践活动的结果。

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和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p72:

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2、教育方针p72:

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3、学校培养目标p72:

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确定的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规格、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出路去向等规定。

4、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重点)p72:

(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人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5、西方教育目的理论p74:

(1)宗教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的贡献指标。

代表人物:

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等。

(3)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

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代表人物:

卢梭、罗杰斯等。

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p80:

第一,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第二,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7、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p80:

马克思,《资本论》,阐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8、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p80: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9、素质教育p81: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10、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p82: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

1、教育制度p88: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2、义务教育p93:

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与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1619。

3、义务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p94:

强制性(义务性)、免费性、普及型。

4、终身教育制度发展p100:

(1)终身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希腊教育家和哲学家柏拉图关于哲学的教育思想,此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闲暇教育思想同样具有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本质性萌芽。

(2)1929年英国耶可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3)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

(4)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终身教育理论得到迅猛发展。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保罗·朗格朗1970年出版的《终身教育导论》,埃德加·富尔1972年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以及舒瓦茨于1972年出版的《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等。

(5)终身教育,作为一种世界性教育潮流,其发展上升趋势达到顶峰,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的发表为标志。

5、终身教育p100:

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6、终身教育两个本质特征p100:

一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

二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它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

7、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01:

(1)形成了对教育的全面认识、全新理解

(2)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

(3)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

(4)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8、教育法规规范作用p103:

(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

(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

(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

(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9、教育法律p104:

(1)教育法(我国的教育基本法)

在1995年3月18日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第一部以职业人员为对象的法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1991年9月4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

(4)教师节的决定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教师节的决定》。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义务教育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由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10、教师的权力构成p107:

第一,教师本人实施或不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力。

第二,教师要求相对的义务人履行法律义务的权力。

第三,当教师的权力受到侵害时,有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障其权利的权力。

11、我国教师权力p108:

(1)教育教学权。

(2)学术活动权。

(3)指导评定学生权。

(4)报酬待遇权。

(5)参与教育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12、教师的义务p109:

(1)遵纪守法义务。

(2)教育教学义务。

(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

(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5)保护学生义务。

(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13、学生的权力就是教师的责任p109:

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所享有的主要的权力,可归纳为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三项基本内容。

(1)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1)学生入学权

2)学生上课学习权

3)学生受教育选择权

4)学生升学权

(2)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身权:

1)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禁止搜身或搜查学生个人物品

3)禁止非法利用学生的肖像

4)保护学生隐私权,禁止私自查阅信件、电子邮件或日记等

(3)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财产权

1)禁止没收学生物品长时间不予发还

2)禁止损坏学生物品

14、教师资格制度p114:

是指国家对教师进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15、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p114:

(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2)热爱教育事业。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5)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16、教师资格的限制与丧失p115: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1、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成为师范教育的开端。

2、教师p121: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首先,教师是一类“专业人员”。

其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责任”的专业人员。

3、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点p122:

第一,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培养人的事业。

第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专业训练和资格。

第四,专业自主。

第五,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

第六,专业地位。

4、教师劳动的特点p125: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4)劳动空间的室内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5、教师角色p127:

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行为的人格体现,反映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或身份。

6、教师应扮演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