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4194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docx

《最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docx

最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知识衔接:

拼音、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

●关于认读识字:

  识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拼音识字和形意识字。

拼音识字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阶段,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也就掌握以后的文字认知方法。

目前,很多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拼音的认、读、写、拼读四个基础环节,而在最后的“拼认”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当汉字和拼音在一起时会拼读,会认字,但是当拼音和汉字分开后就不认得了。

 

●关于写字:

  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大多采用“生产线”的方式教授孩子写字,结果是:

每个孩子写的字都如出一辙。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写字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而目前学写字的方式多是临摹文字,不能帮助孩子做到表达的目的。

不仅教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更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

重要的是通过书写,培养孩子表达的欲望。

2、能力衔接:

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衔接。

●关于表达:

  表达是幼小衔接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重点小学选拔学生必考科目。

很多学前机构利用这样的环节,在教授表达时多使用“记忆式”表达。

譬如,根据学校考试题目教授孩子“记忆式”表达。

而没有真正教会孩子的表达方法。

从会听开始,到会说,敢说,再到怎样说,说什么?

完全顺应孩子思维,让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表达的方法,完成自己思考的表达方式。

3、思维衔接:

数学思维、观察思维

●关于数学思维:

  目前,在训练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是借助实物来帮助孩子识数和加减乘除法。

但是常常的情况下,当孩子脱离了实物之后,就不懂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3个苹果,但当问到2+1的时候,他就会反应不过来或者掰手指计算。

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只会“记忆数学”,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

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数学学习方法转化为形象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真正拥有正确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

让孩子感到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

   二、要言传身教。

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

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

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家长在孩子面前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缺乏自信。

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

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

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

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

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

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

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

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

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文章来

源莲山课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什么是幼小衔接?

  所谓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这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相互连接。

幼小衔接工作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都可视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做的准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

“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事实上,据调查显示:

30%~40%的孩子在刚刚进入小学后,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例如:

生活学习环境、作息时间、被动学习、人际关系、集体意识、教师授课方式等不适应。

此类现象如不能及时解决,持续下去会衍生到心理上产生紧张、退缩、厌学、孤僻、焦虑或羡妒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

由此可见,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壹阶幼小衔接专科教育机构教育理念

第壹阶幼小衔接专科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是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发现的“三种需要理论”为依据,融合国内目前“幼小衔接”现状而建立的。

以“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成功动机”为核心。

动机决定未来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

他从20世纪4O-5O年代开始对人的需要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在社会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每种动机将成就不同类型的人,同时也就产生了“不同类型的人适合不同社会角色”的说法。

1.成就动机(Needforachievement):

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具备此类动机的大多是企业家、探险者等渴望成功的人。

2.权力动机(NeedforPower):

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具备此类动机的大多是领导、船长、将军等拥有“绝对权利”的人。

3.亲和动机(Needforaffiliation):

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具备此类动机的大多是外交官、社会活动家等具有亲和力的人。

“素质冰山模型”揭示5~6岁是“动机”形成的重要阶段

经过对不同类型人的研究分析,麦克利兰博士绘制了“素质冰山模型”,阐述了“成功”的要素和形成阶段。

成功要素的集合就像一座冰山,深埋在水下的“动机、性格、自我定位、价值观”一般在8岁前就会有定数。

而浮于水面上的“知识、技能”是后天可以改变的。

麦克利兰博士的研究揭示和验证了我国“3岁看小,7岁看老”的说法。

第壹阶幼小衔接专科教育机构是如何培养孩子成功“动机”的?

欣赏个体差异:

尊重每个孩子的缺点,发掘其性格中的优点,并加以引导和修正。

鼓励自我成长: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良好价值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具备了兴趣“知识和技能”就迎刃而解。

优秀是一种习惯:

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其自信坚毅的性格特点,增强内驱力。

第壹阶幼小衔接专科教育机构解决的实际问题

人际关系平稳过渡:

1、从习惯妈妈般的幼儿园教师,到适应要求严格的小学教师;2、从任性的幼儿园小朋友,到学会尊重和独立处理同学关系的小学生。

学习方式平稳过渡:

从自由游戏,到适应正规科目的学习方式。

行为约束平稳过渡:

1、从理所当然,到遵守规则;2、从被重视,到入学后的一视同仁。

生活习惯平稳过渡:

1、适应入学后课堂听讲方式和作息时间的改变;2、适应小学独立午餐、饮水的生活习惯;3、适应按时完成并自己检查家庭作业;4、适应自己独立完成整理书包、文具等;5、适应游戏、玩耍、看电视的时间骤然减少等。

2011-07-2209:

56

各位家长: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讲一下新生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以及影响幼儿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孩子上幼儿园,一般都会有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发生。

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

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

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

因此,如何让新生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

幼儿情绪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着幼儿孩子情绪不稳定

在入园初期,家长总有许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是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抱,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张望,生怕有个闪失。

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信任态度,总是担心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悉心的照顾。

当幼儿回到家里,家长总是在物质和精神上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表现出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2、幼儿在生活方面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现代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惯了众星捧月的日子,尤其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孩子更是如此。

老人们对孩子疼爱有加、重养轻教,生活上都由大人包办,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况严重,作息时间相当混乱,形成了任性、专横的性格等。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要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开始学习独立生活,因此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衣入厕、不会与同伴分享玩具等,面对这些方面的压力和不适应,幼儿只能采用一些消极的办法来发泄情绪。

3、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幼儿的情绪。

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儿童期则有两种基本需要,一是安全需要,二是满足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发生变化,接受的信息多了,面临的问题也变得比较复杂。

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和不适应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等反应。

4、家园及时沟通,减轻家长的焦虑。

每位家长在看见自己的孩子入园时又哭又闹,都表现出非常的焦虑。

有的一听到孩子哭就抱着不放……,有的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很可怜,对孩子过分的迁就……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幼儿新入园时情绪的稳定。

如何减轻家长心里的焦虑,家园的及时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新生入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让家长明白,幼儿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是正常的,因为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总会有情绪要发泄,家长要有心理准备,更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不把他送到幼儿园,这样只会让孩子一次比一次哭得更厉害,就更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其次,家长要讲信用,不能对幼儿说谎。

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有些家长用哄骗的方法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结果说话不算数,影响幼儿对您的信任,家长应该告诉孩子:

每天爸爸妈妈上班,你上幼儿园,下班后,我们到幼儿园来接你,星期天我们在家一起休息。

时间长了,形成规律,幼儿也习惯了;

再次,家人意见要统一。

孩子虽小,却很会观察大人的脸色,所以家人在坚持每天送幼儿上幼儿园的观点一定要一致,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

最后,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还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一些规章制度,如接送的要求、请假的手续等。

"分离焦虑症"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孩子常出现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乏力多汗等症状,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还会发生感冒、腹泻等疾病。

因此及早地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其能力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1、入园前全家意见要统一

  在孩子入园以前,家里的所有成员都要态度一致,支持并鼓励孩子入园。

现在,有一些家庭中,父母坚持让孩子去幼儿园,可是祖父母觉得心疼,有的老人还总是在孩子面前掉眼泪,这样的情况对孩子入园特别不利,只能让孩子更紧张,更不愿意去幼儿园。

所以,家中的所有人都要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来影响孩子。

2、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

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一定要让孩子在入园以前提前认识老师,最好能和老师接触3到4次。

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

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

切忌用老师来吓唬孩子。

3、培养生活的技能

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做,所以,孩子觉得不方便,同时伴有心理上的紧张。

在入园之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

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

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

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是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4、前20天要坚持住

孩子入园时,家长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

孩子入园第一天,有些哭闹是正常的,家长适当地安慰一下就可以走,老师一定有能力把孩子哄好。

有时候,孩子哭家长也哭,这种情况对孩子绝对没有好处。

有的家长在送完孩子以后不肯离开,不时地来门前张望,这样只能让孩子刚刚稳定的情绪又起波动。

所以,家长送完孩子就放心地去做自己的工作,孩子很快就能和小朋友玩儿到一处的。

有的孩子入园时没有哭闹,过了三四天却哭闹起来了,家长认为是孩子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就不送了。

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现象,是因为幼儿园里的新鲜感少了,诱惑没有以前大了。

在入园的初期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入园,幼儿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

正确对待以下现象:

1、体重下降是正常现象

新入园的幼儿可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加上尚未适应幼儿园生活,可能会上火,所以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初入园的幼儿由于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宝宝入园一个月左右,体重会有所下降,只要不是十分严重,均属正常现象。

家长可以通过加强生活护理和幼儿心理的调试,来度过这一时期。

2、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是正常。

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众星捧月。

有些孩子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被别人欺负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亲人半步,都是在亲人的呵护下与他人交往。

来到幼儿园,开始群体生活与独立生活,因为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一张凳子,甚至一张纸,他们都会发生争执,甚至动口动手,也就会出现联抓破、手被咬等现象。

为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说,3岁左右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凡是以自我为中心。

再则因为3岁左右的孩子动作先于语言,当发生矛盾时,他们不会用语言去解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动作解决了事。

因此,冲突是正常的,也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怎样让孩子学习交往?

在幼儿园老师们会开展一些促进孩子交往的活动,如“玩具大家一起分享”、“我们都是好朋友”等活动,也希望家长在家多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多与伙伴玩耍,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学习分享,学习谦让,让孩子早日成为社会人。

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

工程

名称

天津新港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

17-17m框架桥

部位

底板

施工

单位

中铁电化局天津集装箱项目一分部

搅拌设备

HZS180型搅拌机

混凝土单位

中铁十八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预拌公司

配合比编号

T16201202004

强度

等级

C50

抗渗等级

P8

砂率

0.38

水胶比

0.32

材料

名称

水泥

粉煤灰

矿粉

砂子

碎石

外加剂

拌合水

胶材总量

每方

用量

343

98

49

674

1099

5.88

159

490

调整后施工配合比

砂子含水量:

4.6%砂子含石量:

8.0%

343

98

49

766

1040

5.88

125

490

鉴定

结果

鉴定项目

砼坍落度

砼出机温度

砼抗渗等级

原材料与配合比报告是否相符

实测

180mm

29℃

P8

原材料与配合比报告是相符

鉴定意见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备注

1.本次浇筑砼为880m3,施工配料单编号:

20151073,要求到达现场坍落度为±160mm。

2.要求现场和拌和站分别制作混凝土试件。

(砼强度试件为10组,抗渗试件1组)

3.技术质检人员对混凝土拌制、浇筑进行全程监控。

参与鉴定人员签名

监理(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拌合站

鉴定

日期

2015-08-01

鉴定编号

JZXJD-2015080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