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增分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4056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增分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增分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增分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增分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增分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增分练.docx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增分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增分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篇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增分练.docx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篇第三部分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增分练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示意图能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清晰易懂。

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有地理原理图、地理过程图、地理关联图、剖面示意图等。

一、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1.地理原理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2.解读该类示意图的方法

  例4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

下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原理。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霜常出现在(  )

A.初春B.初秋C.春末D.夏末

(2)图中(  )

A.①表示夜晚山风B.②表示白天谷风

C.③表示夜晚谷风D.④表示白天山风

(3)图示气流可解释“霜打洼地”成因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A 

(2)B (3)D

解析 第

(1)题,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初春气温较低,空气中水汽较多,易形成霜。

(2)题,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②表示白天谷风,④表示夜晚山风。

第(3)题,“霜打洼地”成因是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

夜里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气密度大,到达山谷或洼地后,空气层结稳定,于是洼地中的冷空气愈积愈多,气温便降得很低。

一般洼地要比周围的平地气温低4~5℃。

因此,山坡和平地还没有霜时,谷地和低洼地中就会有霜。

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话,那山谷和洼地中的霜就更重。

图中④表示夜晚山风,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沉,造成“霜打洼地”,故D项正确。

  变式训练9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该区域中褶皱、岩脉(岩浆侵入形成的)、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褶皱、断层、岩脉

B.断层、岩脉、褶皱

C.岩脉、褶皱、断层

D.褶皱、岩脉、断层

(2)图中断层上、下两盘错动的距离大约是(  )

A.100米B.130米C.200米D.210米

  变式训练10 大湖效应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湖面在湖岸形成降雪的现象。

图Ⅰ为美国某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年),图Ⅱ为该湖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根据积雪的分布,推测该湖区的冬季主导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2)图Ⅱ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A.①B.②C.③D.④

二、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1.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

2.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明确变化过程

明确是哪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是按时间变化,还是按空间变化。

(2)把握变化规律

认真分析图像资料,掌握该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的变化规律或按空间的递变规律,根据变化规律推断其发展或演化趋势。

(3)解释变化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地理事物或现象变化规律产生的原因,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例5 下图为4世纪以来上海海岸线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1)造成4世纪以来上海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浪侵蚀B.流水沉积

C.地壳抬升D.填海造陆

(2)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变动的速度减慢,其原因主要是(  )

①长江中上游地区滥砍滥伐

②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③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④人类对滩涂大规模开发利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1)B 

(2)B

解析 

(1)由图可知,4世纪以来,上海海岸线不断向外扩展,其主要原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在入海口处沉积,B项正确。

(2)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变动的速度减慢,说明河流泥沙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好,①错;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泥沙沉积在库区,长江泥沙减少,②对;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③对;人类对滩涂大规模开发利用对海岸线位置变化影响小,④错。

B项正确。

  变式训练11 图示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关于河流径流从第1年到第6年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

A.径流峰值提高B.洪峰期提前

C.含沙量减小D.径流总量增加

(2)与图中径流差异关系最小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B.蒸腾C.下渗D.地下径流

(3)假设图中虚线表示第1年,实线表示第6年的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的河流流量过程线,则导致图中变化的人类活动可能为(  )

A.下游围湖造田B.上游退田还湖

C.下游修建水库D.上游修筑梯田

  变式训练12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完成下面三题。

(1)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环境、科技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D.成本、人才

(2)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3)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的是(  )

A.农业经济消失

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三、地理关联示意图

1.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

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

解读该类图的过程如下:

(1)读图名,确定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

(2)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

(3)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4)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2.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法和代入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例6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属于高铝煤炭。

下图为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  )

A.完善交通建设

B.带动采煤业的发展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成本

D.提高经济效益

(2)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交通便利B.能源充足

C.科技发达D.劳动力丰富

答案 

(1)D 

(2)B

解析 

(1)本题考查区域资源开发。

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D项正确;完善交通建设、带动采煤业的发展不是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A、B项错误;不能降低运费和劳动力成本,C项错误。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电解铝工业是动力导向型工业,耗能多,图示产业链中电力充足,故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能源充足,B项正确;交通、科技、劳动力不是电解铝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A、C、D错。

  变式训练13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

读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示经济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省级行政区为(  )

A.黑B.琼C.鄂D.新

(2)推断图中a、b、c、d的含义,据此判断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生物质发电满足了工业生产用电需求

③提高了土壤肥力

④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变式训练14 读某地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清洁生产的主要优势是(  )

A.提高了蔗糖的产量

B.提高了蔗糖的质量

C.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D.提高蔗糖生产速度

(2)该清洁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北地区B.华南地区

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

答案精解精析

变式9答案 

(1)D 

(2)B 

解析 

(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

由图可知,该区域的地质过程是先发生了褶皱,然后是岩浆侵入形成岩脉,最后发生断裂错动形成断层。

(2)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运用。

以图中两条错动的岩脉为参照,利用直尺量出两条岩脉错开的图上距离,再通过图中的比例尺计算得出答案。

选B。

变式10答案 

(1)B 

(2)C

解析 

(1)根据大湖效应可知,在大湖的迎风坡多降雪,东南侧降雪较多,所以可以推测该地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

(2)根据大湖效应定义可知,气温要低于0℃,水温要高于0℃,结合图可知,③时期多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C正确。

变式11答案 

(1)C 

(2)B (3)B

解析 第

(1)题,森林火灾后第1年森林破坏严重,植被稀疏,河流的径流总量最大,峰值提前而且最高,含沙量最大。

到第6年,森林逐渐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径流总量减小,峰值推后而且降低,含沙量减小。

(2)题,从第1年到第6年,径流差异显著,主要是植被覆盖率提高,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而地表径流减少导致的,蒸腾对径流变化几乎没有影响。

第(3)题,导致图中同一河流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流量不同的人类活动一定发生在测量河段的上游河段,A、C错误。

依题目假设可知,第1年径流峰值大,第6年径流峰值小,由此推测可能是上游河段蓄水能力增强,所以上游最可能是退田还湖而不是修筑梯田。

变式12答案 

(1)A 

(2)D (3)B 

解析 

(1)石油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为了减轻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发展资源消耗少、废弃物排放少的生态农业;而由生态农业到高科技集约农业,必然要以科技为先导。

故A正确。

(2)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必然越来越高。

故D正确。

(3)图示农业经济时代,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要素;而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要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

由此可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经济部门越来越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则影响演进的因素也必然趋于复杂。

变式13答案 

(1)C 

(2)C

解析 第

(1)题,图示区域发展棉花、花卉种植,说明热量条件较好,故排除热量条件不足以发展棉花生产的黑龙江,A项错误;海南热量丰富,但阴雨天过多,也不适宜发展棉花种植,B项错误;图示区域发展水产养殖等,应该位于水热条件较好的区域,而不是位于内陆干旱缺水区域的新疆,C项正确,D项错误。

(2)题,图中a以棉花为原料,应为纺织工业;b以纺织产品为原料,可能为印染业;c是畜牧养殖产品的深加工,为食品工业;d对花卉、食品工业的下脚料进行加工,为饲料工业。

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的是常规产业;生物质发电只是对工业生产用电起到补充作用。

该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使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因此③④正确,结合选项C项正确。

变式14答案 

(1)C 

(2)B 

解析 

(1)从“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废弃物排放减少了,C选项正确。

(2)甘蔗主产区分布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甘蔗制糖业是原料指向型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故B正确。

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不适宜种植甘蔗,A、C、D错误。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