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动力时程共19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3986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KPM动力时程共1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PKPM动力时程共1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PKPM动力时程共1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PKPM动力时程共1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PKPM动力时程共1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KPM动力时程共19页.docx

《PKPM动力时程共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M动力时程共19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KPM动力时程共19页.docx

PKPM动力时程共19页

7、动力时程分析

7.1结构的弹性动力时称分析(图01)

图01主界面

图1主菜单

表5.1.2.1采用时程分析法的房屋高度范围

烈度、烈度、场地类别

房屋高度范围

8度Ⅰ、Ⅱ类和7`度

>100

8度Ⅲ、Ⅳ类

>80

9度

>60

1.1结构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图1.1):

位置:

主菜单\结构的弹性动力时称分析

图1地震波选择

操作说明及规范链接:

○〈选择地震波〉:

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2条。

○〈地震波信息〉:

纵坐标示〈加速度〉,横坐标示记录时间。

○〈峰值加速度值〉:

最大值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1.2条

表5.1.2.-2时程曲线最大值

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18

35(55)

70(110)

140

罕遇地震

220(310)

4000(510)

620

○方向:

计算单向地震时,主分量峰值加速度赋正确值,其它赋0;

计算双向地震时,主、次分量峰值加速度赋正确值,其它赋0;

○楼层剪力、楼层弯矩不分塔统计:

应勾选。

1.2分析参数(图1.2):

位置:

主菜单\分析参数

图1.2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参数

操作说明及规范链接:

○〈地震波主方向与X轴夹角〉:

可用90。

○〈主分量峰值加速度〉:

○〈次分量峰值加速度〉:

○〈垂直分量峰值加速度〉:

计算单向地震时,主分量峰值加速度赋正确值,其它赋0;

计算双向地震时,主、次分量峰值加速度赋正确值,其它赋0;

○〈结构阻尼比〉:

钢筋混凝土结构:

0.05;

小于12层纲结构:

0.03;

大于12层纲结构:

0.035。

○〈第一条地震波放大系数〉:

可不放大。

○〈第二条地震波放大系数〉:

可不放大。

○〈第三条地震波放大系数〉:

可不放大。

2.1、时程分析结果图形显示(图2.1):

位置:

主菜单\时程分析结果图形显示

图2.1.位置菜单

2.1.1动力时程分析结果(WDYNA.OUT1):

位置:

位置菜单\动力时程分析结果WDYNA.OUT

WDYNA.OUT动力时程分析结果

2.1.2最大楼层位移曲线(图2.1.2):

位置:

位置菜单\最大楼层位移曲线

图2.1.2最大楼层位移曲线

2.1.3最大层间位移角曲线(图2.1.3):

位置:

位置菜单\最大层间位移角曲线

图2.1.3最大层间位移角曲线

2.1.4最大楼层剪力曲线(图2.1.4):

位置:

位置菜单\最大楼层剪力曲线

图2.1.4最大楼层剪力曲线

2.1.5最大楼层弯矩曲线(图2.1.5):

位置:

位置菜单\最大楼层弯矩曲线

图2.1.5最大楼层弯矩曲线

7.2EPDA/PUSH(图02)

图02主界面

采用弹塑性静、动力分析范围

1、甲类建筑及9度区的乙类建筑;

2、7-9度区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

3、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

4、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5、9度及8度Ⅲ、Ⅳ类高大厂房的排架

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5.2条

1、生成弹塑性静、动力分析数据(图1):

位置:

主界面\生成弹塑静、动力分析数据

图1位置菜单

1.1、接力SATWE或PMSAP生成三维弹塑性模型(图1.1.A-C):

位置:

位置菜单\接力SATWE或PMSAP生成三维弹塑性模型

图1.1.A

图1.1.B

图1.1.C

操作说明:

○由图A选择单项。

○由图B选择程序。

○按图C提示操作。

1.2、修改构件实配钢筋(图1.2.A-B):

位置:

位置菜单\修改构件实配钢筋

图1.2.A操作菜单

图1.2.B操作简图

操作说明:

○按图A提示操作。

○在图B上修改。

○按图C提示操作。

1.3、EPDA最新更版说明:

位置:

位置菜单\EPDA最新更版说明

操作说明:

○用于查看最新更版说明。

1.4、PUSH最新更版说明:

位置:

位置菜单\PUSH最新更版说明

操作说明:

○用于查看最新更版说明。

2、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图2.A-E):

位置:

主界面\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图2.A

操作说明及规范链接:

○〈地震波参数〉:

1、选择地震波:

见图2B。

2、地震波作用方向角:

90

3、主分量峰值加速度:

4、次分量峰值加速度:

5、垂直分量峰值加速度:

最大值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1.2条

表5.1.2.-2时程曲线最大值

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18

35(55)

70(110)

140

罕遇地震

220(310)

4000(510)

620

6、地震波计算步长:

见地震波记录。

7、地震波起始计算时刻:

填0。

8、地震波终止计算时刻:

填99。

○〈结构相关参数〉:

1、结构阻尼比:

钢筋混凝土结构:

0.05;

小于12层纲结构:

0.03;

大于12层纲结构:

0.035。

2、阻尼计算对应第一周期:

计算瑞利阻尼时需用到的第一周期。

3、阻尼计算对应第二周期:

计算瑞利阻尼时需用到的第二周期。

○〈混凝土本构关系参数〉:

1、混凝土本构考虑屈服面:

2、混凝土本构关系类型:

双线型、三线型2个选项。

3、初始刚度折减系数:

据经验输入。

4、塑性刚度蜕化系数:

混凝土受压阶段杨氏模量与初始阶段折后的弹性模量比值。

5、混凝土柏松比:

输入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平均值。

○〈钢材本构关系参数〉:

1、钢材初始弹性模量:

即弹性阶段的弹性模量。

2、钢材塑性刚度蜕化系数:

输0为理想弹塑性模型。

○〈过程显示参数〉:

1、结构模显示方式:

“显示地震波进程”、“显示结构空间动画”、“显示搂层平均位移”三选一。

曾经出现过的塑性饺,以黄色表示;当前时间步的塑性饺,以红色表示;剪力墙的裂缝用小短线表示。

2、计算过程刷新屏幕:

选是。

3、位移放大倍数:

可输1000。

4、塑性饺判断方法:

程序提供“弹性积分点比例”和“截面刚度退化比例”两种方法,二选一。

5、塑性饺判断参数:

可输0.3。

6、显示所有曾出县塑性饺位置:

选是。

○〈计算参数选择〉:

1、钢和混凝土材料选用:

可选标准值。

2、结构始终保持弹性状态:

选否。

3、竖向荷载折减系数:

4、竖向荷载加载步数:

可取1。

5、剪力墙刚度调整系数:

6、剪力墙主筋折算为分布筋:

选是。

7、考虑P-△影响:

高、柔结构选是。

8、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

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5.5条。

表5.5.5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结构类型

[θp]

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

1/30

钢筋混凝土框架

1/50

底框框架-抗震墙

1/100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

1/100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

1/120

多、高层钢结构

1/50

9、线性方程组解法:

“LDLT解法”、“PCG解法1”、“PCG解法2”可选后两种。

10、动力微分方程组解法:

”Wilson-θ”、”Newmark-β”两重解法,二选一。

11、非线性方程组解法:

”Raphson”、”ModifedNewton-Raphson”:

混凝土结构选Newton-Raphson

12、非线性迭代步数限值:

10左右。

13、最佳收敛次数:

0.01-0.001。

14、不收敛时步长缩减次数限值:

5左右。

15、不收敛时步长缩减倍数:

1/2。

16、步长自动判断指数:

1/2-1/3。

图2.B

操作说明及规范链接:

○〈选择地震波〉:

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2条。

○〈地震波信息〉:

纵坐标示〈加速度〉,横坐标示记录时间。

○〈峰值加速度值〉:

最大值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1.2条

表5.1.2.-2时程曲线最大值

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18

35(55)

70(110)

140

罕遇地震

220(310)

4000(510)

620

○方向:

计算单向地震时,主分量峰值加速度赋正确值,其它赋0;

计算双向地震时,主、次分量峰值加速度赋正确值,其它赋0;

○楼层剪力、楼层弯矩不分塔统计:

应勾选。

图2.C后处理参数选择

操作说明及规范链接:

○〈只进行文本文件输出〉:

○〈内力文本文件输出〉:

○〈图形输出参数〉:

1、节点结果详细输出:

2、判断塑性铰相关记录详细输出:

○〈节点图形输出内容〉:

1、节点位移时程:

2、节点速度时程:

3、节点加速度时程:

4、节点惯性力时程:

○〈层图形输出内容〉:

1、层位移时程:

2、层间位移角时程:

3、层速度时程:

4、层加速度时程:

5、层反应力时程:

6、层剪力时程:

7、层弯矩时程:

8、层最大反应力时程:

图2.D删除提示

图2.E计算进程显示

3、查看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图3):

位置:

主界面\看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

图3位置菜单

3.1、绘结构弹塑性计算模型图(图3.1):

位置:

位置菜单\绘结构弹塑性计算模型图

图3.1弹塑性计算模型图

3.2、绘楼层最大响应曲线(图3.2.A-B):

位置:

位置菜单\绘楼层最大响应曲线

图3.2.A

图3.2.B

3.3、绘楼层平均时程响应曲线(图3.3.A-B):

位置:

位置菜单\绘楼层平均时程响应曲线

图3.3.A

图3.3.B

3.4、绘节点时程响应曲线(图3.4):

位置:

位置菜单\绘节点时程响应曲线

图3.4

3.5、绘结构弹塑性状态分布图(图3.5.A-C):

位置:

位置菜单\绘结构弹塑性状态分布图

图3.5.A

图3.5.B

图3.5.C

3.6、结构单元、节点编号图(图3.6):

位置:

位置菜单\结构单元、节点编号图

图3.6

3.7、结构最大节点响应文本输出(图3.7):

位置:

位置菜单\结构最大节点响应文本输出

图3.7

3.8、结构最大单元内力文本输出(图3.8):

位置:

位置菜单\结构最大单元内力文本输出

图3.8

3.9、结构构件截面抗剪验算文本输出(图3.9):

位置:

位置菜单\结构构件截面抗剪验算文本输出

图3.9

4、弹塑性静力分析(图4):

位置:

主界面\弹塑性静力分析

图4弹塑性静力分析

操作说明及规范链接:

○〈从不同的角度使用本程序〉:

1、验算结构是否能抵抗指定的恻向地震荷载。

2、求出结构的积限荷载,并了解结构弹塑反应的全过程。

需把基底剪力与总重量的比值设成一个狠大值,5;把X、Y向最大侧移限值设为很大数1/20。

以确保不停机。

○〈侧推荷载〉:

1、荷载类型:

可选倒三角形。

2、基底剪力与总重量的比值:

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5.1.4-1。

表5.1.4.-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地震

0.50(0.72)

0.90(1.200)

1.40

注:

7、8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3、荷载方向与X轴的夹角:

可用90。

○〈竖向荷载〉:

1、竖向荷载调整系数:

可取0.65,

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5.1.4-1。

2、竖向荷载作用方法:

可用杆间。

○〈走步控制〉:

1、从头、接力运行:

初次运行时选从头,有停机时选接力。

2、控制方法:

球面弧长法1、球面弧长法2、柱面弧长法、三选其一。

3、迭代方法:

选用FNR法。

4、第一步弧长增量(m):

5、第二步弧长增量(m):

6、转角增量:

可用缺省值(度)。

7、最小弧长增量(m):

8、最大弧长增量(m):

9、亚松弛因子:

0-1。

10、加速因子:

小于1000。

11、稳定因子(1-2):

可用缺省值。

12、刚度稳定因子:

13、弹性因子:

14、竖向荷载最大增量:

15、侧向荷载最大增量:

○〈收敛控制〉:

A、允许最大相对荷载误差:

B、允许最大相对位移误差:

0.001CM

C、允许最大绝对荷载误差:

D、允许最大绝对位移误差:

E、每步最多平衡迭代次:

A、B两个条件同时满足,认为收敛。

A、D两个条件同时满足,认为收敛。

C、D两个条件同时满足,认为收敛。

C、B两个条件同时满足,认为收敛。

除以上四种情况,则认为没有收敛。

○〈停机控制〉:

1、中途停机最多增量步:

2、中途停机相对刚度:

3、X向最大侧移:

4、Y向最大侧移:

5、下降段最多增量:

○〈材料参数调整〉:

1、材料强度:

有标准值、设计值2种选择,选标准值。

2、砼剪切本构曲线下降段长度(0.5-2):

3、砼受压本构曲线下降段长度(0.5-2):

4、约束砼强度提高系数:

5、约束砼延性提高系数:

6、钢筋塑流相对弹性模量:

○〈P-DELT效应〉:

1、考虑P-DELT效应:

高、柔结构勾选。

○〈杆件铰的判断条件〉:

1、铰的相对刚度界限:

○〈墙高断点破坏条件〉:

1、破坏应变界限:

○〈杆元细分〉:

1、杆元分段:

可分6段。

2、杆元细分疏密因子:

可取1.5。

○〈墙元细分〉:

1、墙元采用细分模型:

可不勾选。

2、墙柱水平尺寸:

由分数求出。

3、墙柱竖向尺寸:

由分数求出。

4、墙梁水平等分数:

可用6。

5、墙梁竖向等分数:

可用6。

○〈其它参数〉:

1、杆件天然铰的相对刚度(0-1000):

2、楼板考虑为翼缘的相对宽度(0-6):

3、楼板全截面配筋率:

由计算结果确定。

4、全楼钢筋放缩系数:

可不放缩。

5、节点归并尺寸:

梁、柱高度。

6、考虑梁柱交接刚域:

可不考虑。

7、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可考虑。

5、查看弹塑性静力分析结果(图5):

位置:

主界面\查看弹塑性静力分析结果

图5位置菜单

5.1、各节点(位移—荷载)曲线(图5.1):

位置:

位置菜单\各节点(位移—荷载)曲线

图5.1各节点(位移—荷载)曲线

5.2、各楼层(位移—荷载)及(位移角—荷载)曲线(图5.2):

位置:

位置菜单\各楼层(位移—荷载)及(位移角—荷载)曲线

图5.2各楼层(位移—荷载)及(位移角—荷载)曲线

5.3、各加载步的全楼位移图层间位移角图(图5.3):

位置:

位置菜单\各各加载步的全楼位移图层间位移角图

图5.3各加载步的全楼位移图层间位移角图

5.4、各加载步的杆端塑性铰及加载过程动画(图5.4):

位置:

位置菜单\各加载步的杆端塑性铰及加载过程动画

图5.4各加载步的杆端塑性铰及加载过程动画

5.5、结构的能力曲线、需求曲线及抗倒塌验算(图5.5):

位置:

位置菜单\结构的能力曲线、需求曲线及抗倒塌验算

图5.5

图5.5抗倒塌验算图

操作说明:

抗倒塌验算图上给出了三条曲线。

分别是需求谱曲线、周期-加速度曲线(能力曲线)、周期-最大层间位移曲线,能力曲线与需求谱曲线交点所对应层间位移角,就是需求的层间位移角,该位移角与规范比较,如果不超过规范限值,变形验算即为通过。

5.6、查看梁、柱及剪力墙各加载步的内力(图5.6):

位置:

位置菜单\查看梁、柱及剪力墙各加载步的内力

图5.6查看梁、柱及剪力墙各加载步的内力

5.7、查看楼层框架和剪力墙的内力分配情况(图5.7):

位置:

位置菜单\查看楼层框架和剪力墙的内力分配情况

图5.7查看楼层框架和剪力墙的内力分配情况

5.8、查看结果文件(图5.8):

位置:

位置菜单\结果文件

图5.8查看结果文件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