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3473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docx

《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docx

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

集团文件版本号:

(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对慕课教学的认识及研究

慕课教学的认识研究

摘要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我们的教育不再仅限于课堂的书本知识教学,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日益频繁,教学也逐渐的被信息技术所渗入,因此,也就引起了大规模的开放课程“慕课”的兴起,什么是“慕课”,它给我们的教育生活带来了什么,它能做什么,是通过什么形式存在的,它的好处与坏处又是什么,它将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使我们深深的被它所吸引,本文就将新兴起的技术教育“慕课”做一个简要的认识与研究。

关键词:

慕课;教育;机遇挑战;未来展望

一、慕课内涵

“慕课”即“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简称。

Massive“大规模”,学习人数众多、学习规模巨大;Open“开放共享”,免费注册,丰富的学习资源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开放,学习者眼界也随之扩展到国外;Online“在线”学习和教学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互动都是在网上。

在“慕课”模式下,整个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完整、系统在线实现。

“慕课”不仅仅是指网上授课,他还包括讲授、讨论、作业、评价以及回馈等的一系列教学过程,既有教授的参与,又有学生的互动学习的整个过程。

课程中,教师的主电脑连接到学生电脑,方便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如何学习,产生的问题,学习效果如何都会在线呈现,并获得相关的学习反馈。

慕课起源于发展多年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

至2011年,10年时间,仅麻省理工学院就发布了约2000门课程,超过1亿人次访问,这么多的访问量,而2009年,哈佛大学推出高质高清课程《公正》等,引来新一轮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热潮

我国从2003年起建设至今,已有286门大学视频公开课程上网“十二五”的建设目标,我国高校将有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向公众开放。

慕课发展现状

(一)、自下而上发展起来

慕课的发展独具特色,它不是自上而下由官方发展起来的,而恰恰相反,它是自下而上,由信誉高的名牌大学自主提供,课程讲授则由知名度高的教师担纲,在美国慕课教学的机构越累越多,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几乎每周都有新的机构进入慕课这一领域。

(二)、教学视频精致化

教学视频构成了慕课教学的核心,这一方面,不得不使得视频的制作及内容方面的高要求,慕课的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5~15分钟之间,这样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和要点的突出。

其次,可以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灵活的涉及教学视频,采用各种方法,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例如,在描绘一副场景时,可以有动画、实景的视频播放,使得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有更强的体会能力,仿佛可以身临其境。

第三,内嵌小型的交互测试或仿真实验以便即时检查课堂学习效果。

第四,对学生在视频操作中所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跟踪记录、推理分析和意义挖掘。

(三)、教学领域的变化

随着慕课教育领域的发展逐渐壮大,其应用领域由最初的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拓宽。

目前。

美国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正在研究开放内容利用、学习分析、基于能力的教育和个性化教学,MOOCs在这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慕课在教学方面的作用与功能日渐强大,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甚至在历史、金融的人文方面都有所涉及。

2003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的重要使命是研究、开发和利用基础教育慕课平台,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探索个别化、自主性与互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与其他网络授课的区别

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广泛的被运用,包括在教学中,随着慕课的产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了解并使用慕课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微课被用作学校教学中的频率也逐渐增加,但它与慕课还存着很大区别。

1、在规模上。

慕课规模大,微课规模较小。

慕课作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现在已在全世界开展起来,并受到广泛欢迎。

而微课的规模还很小,目前为止仅在国内很热。

2、在受众对象上。

慕课涉足领域很多,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都有涉及,侧重点在大学。

慕课现在已经与斯坦福、杜克、耶鲁等许多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开展课程;微课目前为止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群体。

3、在交互性上。

慕课的交互性强。

慕课通常有课堂测验与课后作业,其中作业有以小组形式完成的内容,并且有相应的论坛供学生交流讨论。

学业成绩以20%的平时成绩和80%的考试成绩计算;微课会在视频结束后布置一些作业,但效果不理想,许多学生不会付之实际;

4.获得成果。

慕课在跟大学合作后,学生在修完某门课程并通过考试后会得到相应的证书,如果是在校大学生则可通过选修慕课上自己大学的课程以此来获得相应学分。

就在前不久,美国的几家公司发表声明认可在慕课上获得的学历,而这也成为慕课未来发展的趋势;学生在观看微课后仅学到相应知识,没有证书或学分。

5、商业性。

世界最知名的三大慕课网站中coursera与edx已经实行付费认证证书的制度,虽然目前注册用户、学习课程免费,但要支撑一个平台的正常运行,慕课在不久后的将来必然与商业挂钩;微课目前只用于教学,并且在教学中的运用范围很小,还在不断发展中。

6、评价体系在慕课中,学生可以对所选课程及老师进行打分,而老师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微课目前没有评价功能。

二、给高校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给高校带来的机遇

1、扩大了传统教学的边界

现代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人们每天都面对着海量的信息,被淹没在这些信息中,很方便的就可以获取各种信息,高等学校同样被这些信息所淹没,信息量逐渐在变大,“慕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慕课的产生,使得教学的面变得广阔,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边界也在一点点扩大,教学内容变得宽泛,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专业化的概念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跨学科、复合型的人才。

2、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慕课学习在互联网上,所以学习非常便捷,知识的传递师生间的互动,可以再瞬间完成,然而传统的教学要完成这种操作是困难的。

教师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原来要用几个小时来完成的任务,并且学习过程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学生学起来也会更加轻松、愉快。

同时,由于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ppt、音频、视频等一系列学习渠道,学习效率提高的同时学习质量也相应的提高了。

3、改变了人们对教学的观念

慕课教学进入高校教学后,不得不使人们改变传统对教学的看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这种观念改变包括:

由单一办学主体向国际化联盟式办学多主体转变,由个体学习模式向团队学习与个性学习相结合模式转变,由课堂教学向多种形式叠加教学转变,由人工教学管理方式向智能化教学管理方式转变等等。

4、实现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融合

慕课最大的一个优点还在于它的自由性,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者任意地点进行学习,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学习多种多样的国内外的优秀课程。

这些特点都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便捷。

资源的丰富性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生活与学习完美的融合。

5、提高了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度

慕课是面向全世界的,想要学习的任何人、任何年龄的人只要愿意学习都可以,不受局限。

不是说在人们传统观念上的只有高等学历的人才可以进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

慕课出现后,人们发现,自己也可以跟高等学校的人一样,进行学习,客观上促进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人们也会感到自己其实离高校也并不远,这样,既提高了人们学习的欲望,也使得高等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度提升。

(二)、给高校带来的挑战

慕课教学在给高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慕课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新奇与变化,但它同时是一把双刃剑,在客观的认识它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技术与教育更好的融合。

1、教学成本的增加

慕课是新兴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慕课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成本的支撑,包括软件硬件的建设,我国高校信息技术化还比较低,软硬件的普及率比较低,要做到完全的具备需要很大的财政支持,对此有两种方式可以去试着尝试。

第一种,国内的一些高校可以采取慕课联盟,通过联盟,共同投入,形成一个慕课平台,这样资源可以共享,可以最大化的实现慕课资源的丰富及教学的可能性,优点在于可以降低各个高校进行慕课教学的成本,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慕课教学。

第二种,完全交给国内有实力、经济雄厚、技术一流的企业进行,他们建设平台,高校使用,收益两者共同分享,这种形式对企业来说非常有利,但容易造成高校的商业化和功利化,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2、对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考验

由于慕课学习是在互联网上进行,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慕课授课使得学生学习变得更加方便与自由,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自主的选择课程和时间进行学习,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进度的保证,也不利于学生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生不知道从哪儿学习,更不知道学习什么。

这就要求慕课学习,除了技术的提高意外,要求师生间的互动增强,特别是对在校学生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保证端正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及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慕课这以新兴教学的广泛被使用,使得师生间的互动急剧减少,学生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处在危机中,因为授课只需要互联网,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就可以完成,学习活动不需要再课堂中进行,完全凭借虚拟的手段就可以进行,这样就使得慕课授课缺少了传统授课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产生不了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氛围,学生的交往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4、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针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性,学生学习的自由性,使得学校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变得困难。

由于学生处在发展变化中,他自身的自主性还不够完全,在加上人性的缺点,自主学习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目标实现的一大挑战。

很有可能造成离教学目标越来远,最终背离教学目标的情况。

针对这一特点,我认为应更多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自主性。

教师增强自身慕课教学的能力,授课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自主的学习。

总之,面对慕课教学,我们还应注意几点问题,例如,高退学率知识复制的作用被过分夸大,知识产权保护效力较弱,学分学位认证未成气候,学习分析层次较低。

二、慕课教学未来展望

慕课进入教学,一直备受争议,它的发展也说明了人们对教育改革的渴望。

教育民主也是人们一直追求的教育状态,然而慕课控制知识的局面也主要是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慕课现象在我国的出现,不得不然让我们考虑所产生的颠覆性的知识文化渗透,知识的扩展,教学方式的改变,都给我们带来不前所未有的改变。

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多米尼克卢克斯教授指出:

展望未来,慕课不大可能成为高等教育的救星,也不大可能造成传统大学的解体!

最有可能的未来是开放新的访问平台,供人了解更多内容!

慕课因为与传统大学合作可能变得更传统一些;但像所有“革命一样”,它也会让大学变得与从前完全不同。

这是慕课教学在国外,一些学者对于它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测。

在中国,“慕课现象”的出现,不仅使我们担忧,同时,留给人们的是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十年,慕课热在我国还会持续升温、蔓延,它持续升温的过程就是我们进行重新审视思考的过程,在应用的同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大脑。

知道“慕课现象”是慕课作为新事物进入我国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学是有边界的"教学应当重视儿童的经验,而慕课只是按照慕课设计者的意愿来控制知识;教学是严肃的"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代表而不是教学中的服务生。

由此可见,慕课只能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学习资源”至于慕课是否会引起师生角色的革命性定位,这完全取决于老师和学生对待慕课的态度。

慕课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求教师慕课授课的提高,要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学生主动学习问题是无法保证的,这就使得慕课教学的保证产生了一定的难度。

慕课教学的大量推广,必然会削弱教师的的作用,大量的教师被裁员,失业率提高

总之,不管怎么样,任何一种新兴的教学都是一种尝试,慕课作为现代新技术媒体下的新兴教学方式也不例外,慕课在前进的道路上成功与失败都应该被视为获得新教育和改善教育的机会。

慕课不是万能的,它在做出改变的同时也存在着这种那种的不足与缺陷,只有我们大胆的尝试,勇敢的试错,才可能找到最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对于处在新生事物面前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包容的心,相信它会以一种最合适的法式发展并且带来好的发现。

结语

慕课是在线教育的新形式,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新阶段,慕课教学形式的新颖,使得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

慕课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机遇的同时带来挑战,我国的慕课研究和经验不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慕课授课都不成熟,大规模全面的普及慕课存在难度,但随着慕课教育的逐渐成熟,更加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提高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实现教育服务社会作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

22-26.

2、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89-92.

3、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01:

10-17.

4、尹达.“慕课现象”的本质阐释、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5,05:

59-63.

5、刘和海,张舒予,朱丽兰.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5-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