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3452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3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docx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docx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

种子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烟草种质资源的描述符、分级标准以及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烟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整合和信息共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635烤烟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5606.4卷烟感官技术要求

GB/T12404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19609卷烟用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测定总粒相物和焦油

GB/T23222-2008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GB/T23224-2008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

YC/T34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植物碱的测定光度法

YC/T36卷烟—总粒相物中总植物碱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YC/T142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

YC/T153烟草及烟草制品氯的测定电位法

YC/T159-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中水溶性糖的测定

YC/T161-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氮的测定连续流动法

YC/T166烟草及烟草制品总蛋白质的测定

YC/T173烟草及烟草制品中钾的测定

ISO3166CodesfortheRepresentationofNamesofCountries

3 术语和定义

3.1 

烟草tobacco

烟草属于茄科(Solanaceae)烟草属(Nicotiana)。

烟草栽培种有两个,分别来源于普通烟草(N.tabacumL)和黄花烟(N.rusticaL)。

染色体数均为2n=48。

3.2 

烟草种质资源tobaccogermplasm

烟草野生资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系(包括杂交种),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

3.3 

遗传材料geneticmaterials

是指烟草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DNA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3.4 

基本信息basicinformation

烟草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描述信息,包括全国统一编号、种质名称、学名、原产地、种质类型等。

3.5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morphologicaland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

烟草种质资源的生育期、植物学形态、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等特征特性。

3.6 

品质特性qualitycharacters

烟草种质资源原烟的品质特性包括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

外观品质指的是依据原烟外部特征所确定的原烟质量指标,内在品质指的是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

3.7 

抗逆性stressresistance

烟草种质资源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或抵抗能力,包括耐旱性和耐涝性等。

3.8 

抗病虫性insectresistance

烟草种质资源对各种生物胁迫的适应或抵抗能力,包括抵抗烟草黑胫病、赤星病、青枯病、CMV、TMV、PVY、烟蚜虫、烟青虫等病虫生物的性能。

3.9 

烤烟flue-curedtobacco

用烘烤设备(火管或其他加热设备)通过烘烤调制的烟叶。

3.10 

晒晾烟air/sun-curedtobacco

用晾晒设备通过晾、晒或晾晒结合措施调制的烟叶。

主要有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黄花烟、晒红烟、晒黄烟、雪茄烟等。

3.11 

原烟rawtobacco

经过初步调制的烟叶。

3.12 

香气aroma

单料烟烟气本身所固有的烟草特具的芳香。

3.13 

香型aromatype

单料烟烟气所具有的香气类型。

4 基本信息

4.1 全国统一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是种质的唯一标志号,由8位数字顺序号组成,不够8位在左边用0补齐。

4.2 种质库编号

烟草种质在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的编号,由“I5A”加5位数字顺序号组成。

种质库编号由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统一分配,每份种质具有唯一的种质库编号。

4.3 引种号

由年份加4位数字顺序号组成的8位字符串,如“19940124”,前4位表示种质从境外引进年份,后4位为顺序号,从“0001”到“9999”。

每份引进种质具有唯一的引种号。

4.4 采集号

烟草种质在野外采集时赋予的编号,由年份加2位省份代码加4位数字顺序号组成。

4.5 种质名称

国内种质的原始名称或国外引进种质的中文译名,如有多个名称应在英文括号内列出,用英文逗号分隔,例“种质名称1(种质名称2,种质名称3)”;国外引进种质如果没有中文译名,可以直接录入种质的外文名。

4.6 种质外文名

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和国内种质的汉语拼音名。

每个汉字的汉语拼音之间空一格,每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如“HongHuaDaJinYuan”。

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应注意大小写和空格。

4.7 科名

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Solanaceae(茄科)”。

4.8 属名

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Nicotiana(烟属)”。

4.9 学名

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N.tabacumL.(普通烟草)”、“N.rusticaL.(黄花烟草)”等。

如没有中文名,直接填写拉丁名,如“Nicotianabenavidesii”、“Nicotianabonariensis”等

4.10 原产国

烟草种质原产国家名称、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

国家和地区名称参照ISO3166和GB/T2659。

如该国家已不存在,应在原国家名称前加“原”,如“原苏联”。

国际组织名称用该组织的英文缩写,如“IPGRI”。

4.11 原产省

国内烟草种质原产省份名称,省份名称参照GB/T2260;国外引进烟草种质原产省用原产国家一级行政区的名称

4.12 原产地

国内烟草种质的原产县、乡、村名称。

县名参照GB/T2260。

4.13 海拔

烟草种质资源原产地的海拔高度。

单位为m。

4.14 经度

烟草种质资源原产地的经度,单位为度和分。

格式为DDDFF,其中DDD为度,FF为分。

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例如,“11226”代表东经112゜26',“-10608”代表西经106゜8'。

4.15 纬度

烟草种质资源原产地的纬度,单位为度和分。

格式为DDFF,其中DD为度,FF为分。

北纬为正值,南纬为负值,例如,“3608”代表北纬36゜8',“-2642”代表南纬26゜42'。

4.16 来源地

国内烟草种质的来源省、县名称,国外引进烟草种质的来源国家、地区名称或国际组织名称。

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名称同4.10,省和县名称参照GB/T2260。

4.17 保存单位

烟草种质提交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前的原保存单位名称。

单位名称应写全称,例如“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参照GB/T12404。

4.18 保存单位编号

烟草种质在原保存单位中的种质编号。

该编号在其保存单位应具有唯一性。

4.19 系谱

烟草选育品种(系)的亲缘关系。

例如牡晒83-15-2的系谱为“[海林小护脖香×(穆棱护脖香×地里础)]×3035”。

4.20 选育单位

烟草品种(系)的选育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单位名称应写全称,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4.21 育成年份

烟草选育品种(系)的育成年份。

例如“1998”。

4.22 选育方法

烟草选育品种(系)的育种方法。

例如“系选”、“杂交”、“诱变”等。

4.23 种质类型

依据种质的遗传特性所划分的类型,分为:

1野生资源

2地方品种

3选育品种(系)

4遗传材料

5其他

4.24 调制类型

按调制方法及植物学特性进行的分类。

1白肋烟

2黄花烟

3烤烟

4晒晾烟

5香料烟

6雪茄烟

4.25 图像

烟草种质的图像文件名,图像格式为.jpg。

图像文件名由统一编号加“-”加序号组成。

如有多个图像文件,图像文件名用英文分号分隔,如“00000512-1.jpg、00000512-2.jpg”。

图像对象主要包括株型、叶形、花序等。

4.26 观测地点

烟草种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地点的名称,记录到省和县名,如“安徽凤阳”

5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参照YC/T142进行描述

5.1 播种期

种子播种的日期。

以“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

5.2 成苗期

烟苗达到能够移栽时的日期。

以“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

如“20040315”,表示成苗期为2004年3月15日。

5.3 苗龄

成苗期记载播种至烟苗成苗的天数。

单位为d。

5.4 移栽期

烟苗进行大田移栽的日期。

表示方法和格式同5.1。

5.5 现蕾期

群体50%植株现蕾的日期。

表示方法和格式同5.1。

5.6 中心花开放期

群体50%植株中心花开放的日期。

表示方法和格式同5.1。

5.7 移栽至现蕾天数

于现蕾期观察群体,采用目测法,记载大田移栽期至现蕾期的天数。

单位为d。

5.8 移栽至中心花开放天数

于中心花开放期观察群体,采用目测法,记载大田移栽期至中心花开放期的天数。

单位为d。

5.9 蒴果成熟期

群体50%植株蒴果成熟的日期。

表示方法和格式同5.1。

5.10 全生育期

蒴果成熟期观察群体,采用目测法,记载播种期至蒴果成熟期的总天数。

单位为d。

5.11 株型

以小区为观察对象,与现蕾期上午10时前观察,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株型模式图(见图1),按如下标准,记载植株生长形态。

1橄榄形(上,下部较小,中部较大)

2筒形(上,中,下三部分大小近似)

3塔形(自下而上逐渐缩小)

 

123

图1 株型

5.12 株高

第一青果期调查,采用杆尺,自垄背量至第一青果柄基部的长度。

单位为cm。

5.13 茎围

第一青果期调查,采用软(皮)尺,测量株高1/3处茎的周长。

单位为cm。

5.14 节距

第一青果期调查,采用钢卷尺,测量株高1/3处上下各5个叶位(共10个节距)的平均长度,对于不足10片叶的,则测量实际节距。

单位为cm。

5.15 叶数

中心花开放期调查,计数植株基部至中心花以下第五花枝处着生叶片数。

单位为片。

5.16 叶长

中部叶工艺成熟期调查,采用钢卷(直)尺,测量植株中部最大叶,自茎叶连接处至叶尖的直线长度(见图2)。

单位为cm。

 

图2 叶长、叶宽及叶柄

5.17 叶宽

中部叶工艺成熟期调查,采用钢卷(直)尺,测量植株中部最大叶,与主脉垂直的叶面最宽处的长度(见图2)。

单位为cm。

5.18 叶柄

中部叶工艺成熟期调查,采用钢卷(直)尺,测量植株中部最大叶叶柄与茎连接处至叶基部的长度(见图2)。

单位为cm。

5.19 叶形

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叶形模式图确定叶片的基本形状,再根据中部最大叶片的长宽比例(或称叶形指数),以及叶片最宽处的位置确定叶片的实际形状(见图3)。

1宽椭圆(叶片最宽处在中部,长宽比l.6~l.9:

l)

2椭圆(叶片最宽处在中部,长宽比1.9~2.2:

l)

3长椭圆(叶片最宽处在中部,长宽比2.2~3.0:

l)

4宽卵圆(叶片最宽处在基部,长宽比l.2~1.6:

1)

5卵圆(叶片最宽处在基部,长宽比1.6~2.0:

1)

6长卵圆(叶片最宽处在基部,长宽比2.0~3.0:

1)

7心脏形(叶片最宽处在基部,叶基近中脉处呈凹陷状,长宽比1~1.5:

1)

8披针形(叶片最宽处在基部,长宽比3倍以上)

 

1234

 

5678

图3 叶形

5.20 叶尖

群体50%植株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叶尖模式图(见图4),以同一调制类型对照品种为参照,确定叶片尖端的形状。

1钝尖

2渐尖

3急尖

4尾状

 

1234

图4 叶尖

5.21 叶面

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叶面模式图,确定叶面状态(见图5)。

1平

2较平

3较皱

4皱

 

1234

图5 叶面

5.22 叶缘

现蕾期观察群体,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叶缘模式图(见图6),确定叶缘的形状。

1平滑

2微波

3波浪

4皱折

5锯齿

 

123

 

45

图6 叶缘

5.23 叶色

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目测法,记载叶片正面的颜色。

1浅绿

2黄绿

3绿

4深绿

5.24 叶片厚薄

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手感结合目测法,记载叶片的厚薄程度。

1薄

2较薄

3中等

4较厚

5厚

5.25 叶耳

现蕾期观察小区群体,采用目测法,参照烟草叶耳模式图(见图7),记载叶耳的大小或有无。

0无

1小

2中

3大

 

0123

图7 叶耳

5.26 叶片主脉粗细

采用目测法,现蕾期观察中部最大叶,记载叶片主脉的粗细程度。

1细

2中

3粗

5.27 主侧脉夹角

现蕾期调查,用量角器测量中部最大叶主脉与侧脉之间的夹角,每小区随即调查5株,计算其均值,参照主侧脉夹角模式图(见图8),依据如下标准,确定中部叶片的主侧脉夹角。

1小(30.00°以内)

2中(30.00°—60.00°)

3大(60.01°—90.00°)

 

123

图8 主侧脉夹角

5.28 茎叶角度

现蕾期调查,用量角器测量中部最大叶与茎的夹角,每小区随即调查5株,计算其均值,参照茎叶角度模式图(见图9),依据如下标准,确定中部叶片的茎叶角度。

1小(30.00°以内)

2中(30.00°—60.00°)

3大(60.01°—90.00°)

4甚大(90°以上)

 

 

1234

图9 茎叶角度

5.29 花序密度

群体50%植株盛花期观察,采用目测法,记载花序的松散或密集程度(见图10)。

1松散

2密集

 

12

图10 花序密度

5.30 花序形状

群体50%植株盛花期观察,采用目测法,参照盛花期花序的着生形状模式图(见图11)。

记载花序的着生形状。

1球形

2扁球形

3倒圆锥形

4菱形

 

1234

图11 花序形状

5.31 花色

群体50%植株盛花期观察,采用目测法,记载花冠的颜色。

1白

2黄

3淡红

4红

5深红

5.32 花冠尖

群体50%植株盛花期观察,采用目测法,参照花冠尖部特征图(见图12),确定花冠的尖部特征。

1无

2有

 

01

图12 花冠尖

5.33 花冠长度

第一中心花开放时期调查,随机调查5株,采用钢卷(直)尺,测量第一中心花自花冠基部至花冠口的长度(见图13)。

单位为cm。

5.34 花冠直径

第一中心花开放时期调查,随机调查5株,采用钢卷(直)尺,测量第一中心花的花冠口外圈最大处的长度(见图13)。

单位为cm。

5.35 花萼长度

第一中心花开放时期调查,随机调查5株,采用钢卷(直)尺,测量第一中心花的萼片着生的基部到萼片尖端的长度(见图13)。

单位为cm。

 

图13 花冠及花萼

5.36 产量

以小区为对象,计算单位面积所产原烟的重量。

单位为kg/hm2,,精确0.01kg。

5.37 上等烟比率

以小区为对象,计算单位面积上等烟产量占总产量的比率。

以%表示,精确0.01%。

5.38 中等烟比率

以小区为对象,计算单位面积中等烟产量占总产量的比率。

以%表示,精确0.01%。

5.39 种子形状

以种质收获种子为观察对象,参照烟草种子的形状模式图(见图14),确定种子形状。

1卵圆形

2椭圆形

3肾形

123

图14 种子形状

5.40 种子颜色

以种质收获种子为观察对象,按最大相似原则判定种子的表皮颜色。

1浅褐色

2褐色

3深褐色

5.41 千粒重

种子千粒重是指1000粒自然干燥种子的绝对重量,规定含水量为6%。

种子千粒重的测定方法是,按照四分法从送验样品中独立分出试验样品中随机数取2份各1000粒种子称重(精确到0.0001g)。

检测结果以2次测定结果的平均数表示。

2次测定结果之间的误差,不得超过平均数的5%。

自然干燥的种子的含水量很不一致,季节间变化也很大,为便于比较,应将实测千粒重折算成规定水分含量(一般为6%)的千粒重。

折算公式

(1)如下:

 

………………………………………公式

(1)

式中:

HO——规定水分千粒重

H——实测千粒重

WO——规定水分含量

W——实测水分含量

5.42 蒴果形状

以成熟期的蒴果为观察对象,按最大相似原则判定蒴果的形状(见图15)。

1圆形

2卵圆形

3长卵圆形

 

 

123

图15 蒴果形状

6 品质特性

6.1 原烟颜色

每份种质随机抽取6-15叶位(多叶型种质抽取底部、顶部各去掉五片烟叶后)的通级原烟2.5kg作为送验样品,送验样品应送有资质的烟草质量检测中心进行统一评价。

以送验样品为观察对象,参照GB2635烤烟标准,观察原烟的相关颜色、色泽饱和度和色值的状态。

1柠檬黄(烟叶表现全部呈黄色,在习惯上称呼的淡黄色、正黄色域内)

2青黄(黄色烟叶上有任何可见的青色,且不超过三成者)

3桔黄(烟叶表现呈现桔黄色,在习惯上称呼的金黄色、深黄色域内)

4微带青(指黄色烟叶上叶脉带青或叶片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者)

5淡棕(烟叶表现呈淡棕色)

6棕色(烟叶表现呈棕色)

7红棕(烟叶表现呈红黄色或浅棕黄色,在习惯上称呼的红黄色、棕黄色域内)

8褐色(烟叶表现呈褐色)

6.2 原烟色度

取样及评判规则同6.1。

以送验样品为观察对象,依据GB2635,观察原烟烟叶表面颜色的饱和程度、均匀度和光泽强度。

1浓(烟叶表面颜色均匀,色泽饱和)

2强(烟叶表面颜色均匀,饱和度略逊)

3中(烟叶表面颜色不均,饱和度一般)

4弱(烟叶表面颜色不均,饱和度差)

5淡(烟叶表面颜色不均,色泽淡)

6.3 原烟结构

取样及评判规则同6.1。

以送验样品为观察对象,依据GB2635,观察原烟烟叶细胞排列的疏密程度。

1疏松(细胞排列疏松)

2尚疏松(细胞排列尚疏松)

3稍密(细胞排列稍密)

4紧密(细胞排列紧密)

6.4 原烟身份

取样及评判规则同6.1。

以送验样品为观察对象,依据GB2635,观测原烟叶片厚度、细胞密度或单位面积的重量,以厚度表示。

1薄

2稍薄

3中等

4稍厚

5厚

6.5 原烟油分

取样及评判规则同6.1。

以送验样品为观察对象,依据GB2635,观察原烟的油润程度。

1少(缺乏油分,表现无油润感)

2稍有(较少油分,表现尚有油润感)

3有(尚有油分,表现有油润感)

4多(富油分,表现油润)

6.6 原烟单叶重

取样同6.1。

从原烟样品中随机抽取10片中部原烟称重,计算平均单叶重量,以g为单位,精确0.01g。

结果以2次重复均值表示。

6.7 总糖

依据YC/T159-2002检测烟叶中水溶性总糖(以葡萄糖计)的含量。

以%表示,精确0.01%。

6.8 还原糖

依据YC/T159-2002检测烟叶中还原糖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9 总氮

依据YC/T161检测烟叶中总氮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0 蛋白质

依据YC/T166检测烟叶中蛋白质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1 总植物碱

依据YC/T34检测烟叶中总植物碱(以烟碱计)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2 焦油

依据GB/T19609检测烟支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的焦油含量,以mg/支为单位,精确0.01mg。

6.13 烟气总植物碱

依据YC/T36检测烟支主流烟气中总植物碱(以烟碱计)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4 氧化钾

依据YC/T173检测烟叶中氧化钾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5 氯离子

依据YC/T153检测烟叶中氯离子的含量,以%表示,精确0.01%。

6.16 香型风格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5606.4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清

2清偏中

3中偏清

4中间香

5中偏浓

6浓偏中

7浓香

8特香型

9皮丝香型(即莫合烟)

10雪茄香型(雪茄烟)

11香料香型(香料烟)

12白肋香型(白肋烟)

13晒黄香型(晒黄烟)

14似烤烟香型(晒黄烟)

15调味香型(晒黄烟)

16晒红香型(晒红烟)

17调味香型(晒红烟)

18亚雪茄香型(晒红烟)

19半香料香型(晒红烟)

20似白肋香型(晒红烟)

21马里兰(马里兰烟)

注1:

1-8适用于烤烟描述,9-21适用于晒晾烟描述。

6.17 香型程度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5606.4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显著

2较显著

3有

4微有

5缺乏

6.18 劲头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5606.4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小

2较小

3适中

4较大

5大

6.19 浓度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5606.4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浓

2较浓

3中等

4较淡

5淡)

6.20 香气质

烟气入喉时产生刺激喉部收缩的反应,同时使吸烟者在生理上感到兴奋。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5606.4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好(15~13)

2较好(12~10)

3中等(9~7)

4较差(<7)

6.21 香气量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5606.4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充足(晒晾烟:

25~23)

2足(烤烟:

20~18,晒晾烟:

22~20)

3较足(烤烟:

17~15,晒晾烟:

19~17)

4尚足(烤烟:

14~12,晒晾烟:

16~14)

5有(烤烟:

11~9,晒晾烟:

13~11)

6较少(烤烟:

<9,晒晾烟:

<11)

6.22 余味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5606.4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舒适(烤烟:

25~22,晒晾烟:

20~18)

2较舒适(烤烟:

21~18,晒晾烟:

17~15)

3尚舒适(烤烟:

17~14,晒晾烟:

14~12)

4欠适(烤烟:

13~10,晒晾烟:

11~9)

5差(烤烟:

<10,晒晾烟:

<9)

6.23 杂气

依据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和GB5606.4进行评吸和质量评判。

1微有(烤烟:

18~16,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