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378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外礼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涉外礼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涉外礼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涉外礼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涉外礼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涉外礼仪.docx

《涉外礼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外礼仪.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涉外礼仪.docx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

来自携训网

什么是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

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它包括:

外交礼仪、习俗礼仪、宗教礼仪。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

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

  1、基本要求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

  “请”。

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

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对不起”。

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

  “再见”。

“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

  3、尊重隐私

  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

  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

如:

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言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外,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

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

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

  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

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

  4、女士第一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性的原则。

女士优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

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

  男女同行时,男子应走靠外的一侧。

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

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入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前面。

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

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

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

  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

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

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

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5、不卑不亢

  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

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

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于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

“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

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

  不能对对方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

“心底无私天地宽”,双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

我方无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对对方无需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

如果一味希望对方担保子女出国或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等,就很难坚持此项原则。

  要有为国家和民族争气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

  实事求是,不过谦,不说过头话。

以宴请为例,中国人请客,即使是相当丰盛的一桌,主人也会对客人说:

“今天没什么好菜,请随便吃点”。

西方人则相反,不管饭菜质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夸赞:

“这是本地最好的饭店”,“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于表示诚意。

同样,中国人到别人家作客经常客气有余,主人问客人是否再添饭,客人说不用不用,实际上也许并未吃饱。

西方人作为宾客赴宴,说不吃不喝时则是真的,绝不是客气。

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客气与谦虚都不能过分。

  6、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是国际交往中的一条很重要的礼仪原则。

出国或在国内接触外宾,都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与礼节。

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差异,文化习俗有别,思维方式与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别较大。

因此,每到一个国家或接待来自某一国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该国的礼俗,即使相当熟悉的友人,也应注意基本礼仪。

在交往中相互尊重,谨慎从事不能不拘小节或超过限度。

如美国人有三大忌:

一是忌有人问他年龄;二是忌问他所买东西的价钱;三是忌在见面时说:

“你长胖了”。

这是因为:

前两忌是个人私事,不喜欢他人干涉,后一忌是美国有“瘦富胖穷”的观念。

涉外交际中常用的见面礼节

  1、握手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

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

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2、鞠躬礼

  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

鞠躬礼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

基本原则:

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3、拥抱礼

  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手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

首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

  4、亲吻礼

  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吻长辈的下颌。

同辈人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一贴面颊。

  5、吻手礼

  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吻手礼的接受只限于已婚的女性。

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俯身弯腰用微闭的双唇,象征性去轻触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6、合十礼

  又称合掌礼。

这种礼节通行于东亚和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或佛教信徒之间。

  欧洲人非常注重礼仪,他们并不习惯与陌生人或初次交往的人行拥抱礼、接吻礼、面颊礼等,所以初次与他们见面,还是以握手礼为宜。

涉外礼仪的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

  1、称呼礼仪

  

(1)在涉外交往中,一般对男子均称某某先生,对女子均称某某夫人、女士或小姐;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女士,未婚女子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情况的女子也可称作小姐或女士。

对地位较高、年龄稍长的已婚女子称夫人。

近年来,女士已逐渐成为对女性最常用的称呼。

  

(2)对于有学位、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可以称呼其头衔。

  (3)对于地位较高的官方人士(一般指政府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其国家情况可称“阁下”,如某某“总统阁下”、“主席阁下”、“部长阁下”等;对君主制的国家,按习惯对其国王、皇后可称为“陛下”;对其王子、公主或亲王可称为“殿下”;对其公、侯、伯、子、男等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呼其爵位,也可称呼“阁下”或者“先生”。

但是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却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对这些国家的贵宾可称先生。

  (4)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兄弟党,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国家、越南共产党等其各种人员都可称作“同志”,有职衔的可另加职衔。

  夫人专指已婚女性。

夫人称呼之前可以加丈夫的头衔和姓名,而不是夫人自己的姓。

  2、涉外场合的介绍礼仪

  

(1)介绍的方式。

  在涉外场合与初次见面的人士认识,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做自我介绍相识。

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

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做法都要自然。

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

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

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

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2)介绍的次序。

  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先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先介绍给女士。

介绍时,除女士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会谈桌上、宴会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示意即可。

  3、接到邀请的处理

  

(1)接到请柬、邀请信或口头的邀请,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确认。

对注有R.S.V.P(请答复)字样的,无论出席与否,均应迅速答复;注有“Regretsonly”(不能出席请复)字样的,在不能出席时才回复,但也应及时回复;经口头约妥再发来的请柬,上面一般注有“Toremind”(备忘)字样,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复;答复对方,可打电话或复以便函。

  

(2)在接受邀请之后,不要随意改动。

万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

  (3)应邀出席一项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着装的要求等情况;活动多时更应注意,以免出现走错地方,或主人未请配偶却双双出席等尴尬。

  涉外活动中的入座礼仪

  

(1)应邀出席重大的涉外政务、公务、商务活动或隆重的仪式活动,需服从礼宾次序安排。

  

(2)入座前,预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次。

  (3)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忌鲁莽或随意入座。

  (4)女性入座时应注意姿态端正并整理裙装。

  (5)在条件许可时应从座椅的左侧入座。

  (6)入座时如遇邻座是身份高者、年长者、妇孺、残疾人士,应主动礼让或协助他们先坐下。

  4、涉外交谈礼仪

  

(1)谈话的表情要自然、亲切,表达得体。

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

与人谈话时,忌与对方距离太远或过近。

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或插话。

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

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

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

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2)谈话要照顾在场的所有的人。

现场有多人时,注意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忌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或仅与个别人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其他人。

  (3)交谈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

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他人的发言。

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

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

在相互交谈时,目光应得体,注视对方,以示专心。

对方发言时,忌伸懒腰、看手表、玩物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注视别处等漫不经心的样子或动作。

  交谈中不涉及他人隐私,尤其是不问收入、不问女士年龄;主动回避敏感问题,如宗教信仰、人权、当事国的内政事务等;谈话的内容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根问底;无意中谈起对方反感的问题或发现对方对自己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时,立即转移话题;不批评、议论长辈或身份高的人员。

  5、陪同外国人要注意的礼仪

(1)相互介绍。

在初次见到外方人士时,陪同人员应当首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并且递上本人名片。

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员出面介绍中外双方人士或宾主双方人士时,我国的习惯做法是:

先介绍中方人士,后介绍外方人士;先介绍主方人士,后介绍客方人士。

  

(2)道路行进。

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两种:

一是并排行进。

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

由此可见,陪同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行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陪同对象走在内侧或中央。

二是单行行进。

它讲究“居前为上”,即请陪同对象行进在前。

但若陪同对象不认识道路,或道路状态不佳,则由陪同人员在左前方引导。

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在必要时提醒对方“脚下留神”。

  (3)上下车船。

在乘坐轿车、火车、轮船、飞机时,其上下的具体顺序为:

上下轿车时,通常请陪同对象首先上车,最后下车,陪同人员最后上车,首先下车。

上下火车时,陪同对象首先上车,首先下车,陪同人员居后。

必要时,亦可由陪同人员先行一步,以便为陪同对象引导或开路。

上下轮船时,顺序通常与上下火车相同。

不过若舷梯较为陡峭时,陪同对象先上后下,陪同人员后上先下。

上下飞机的顺序要求与上下火车基本相同。

  (4)出入电梯。

陪同人员应稍候陪同对象。

进入无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首先进入,并负责开动电梯。

进入有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最后入内。

离开电梯时,陪同者一般最后一个离开。

若是自己堵在门口,首先出去亦不为失礼。

  (5)出入房门。

在出入房门时,陪同人员通常负责开门或关门。

进入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拉开房门,然后请陪同对象。

若门向内开,则陪同人员首先推开房门,进入房内,然后请陪同对象进入。

离开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出门,然后请陪同对象离开房间。

若门向内开,陪同人员在房内将门拉开,然后请陪同对象首先离开房间。

  (6)就座离座。

陪同者与陪同对象身份相似,双方可以同时就座或同时离座,以示关系平等。

陪同对象的身份高于陪同者,请前者首先就座或首先离座,以示尊重对方。

  (7)提供餐饮。

单独点菜或点饮料时,陪同者请陪同对象先点。

上菜或上酒水时,为陪同对象先上,再为陪同者上;先宾后主,先女后男。

  (8)日常安排。

陪同对象的具体活动日程早已排定,陪同人员无权对其加以变更。

若陪同对象要求变更活动安排,陪同人员不宜擅自做主,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执行上级决定。

若陪同人员发现陪同对象的活动日程的确存在不足之处,可向有关方面进行反映,但不宜直接与陪同对象就此问题进行沟通,更不宜在对方面前随意发表个人意见。

  (9)业余活动。

我方所接待的外宾在工作之余,在遵守我国法律的前提下进行自由活动。

在必要时,我方陪同人员可为之提供方便。

若陪同对象要求陪同人员为其业余活动提供建议时,陪同人员既要抱有热情、主动、积极的态度,也要具体考虑我方的有关规定、现场的治安状况以及活动的内容是否健康、合法。

若陪同对象要求陪同人员为其业余活动提供方便时,陪同人员应予以重视,既要力求满足对方的合理请求,又要善于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请求。

但无论如何,都不允许陪同人员帮助陪同对象在华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

  6、西餐席次安排

  

(1)女士优先。

在排定西餐座次时,主位请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位居第二位。

  

(2)以右为尊。

在排定座次时,以右为尊。

  (3)面门为上。

面对正门者为上座,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4)交叉排列。

男女交叉排列,生人与熟人交叉排列。

  7、西餐餐具的使用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叉、餐巾、餐匙、盘、碟、杯、牙签等。

  

(1)刀叉的使用:

吃西餐时右手拿刀,左手拿叉。

使用刀叉时,左手用叉用力固定食物,同时移动右手的刀切割食物。

用餐中暂时离开,要把刀叉呈八字形摆放,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刀口向内;用餐结束或不想吃了,刀口向内、叉齿向上,刀右叉左地并排纵放,或者刀上叉下地并排横放在餐盘里。

  

(2)餐巾的使用。

将餐巾平铺于大腿上,可以防止进餐时掉落下来的菜肴、汤汁弄脏自己的衣服。

在用餐期间与人交谈之前,先用餐巾轻轻地揩一下嘴;女士进餐前,可用餐巾轻抹口部,除去唇膏。

在进餐时需剔牙,应拿起餐巾挡住口部。

  (3)餐匙的使用。

用来饮汤、吃甜品,不可直接舀取其他任何主食、菜肴和饮料。

餐匙入口时,以其前端入口,不能将它全部塞进嘴里。

  刀是用来切食物的,不要直接用刀叉起食物送入口中,也不要用刀叉同时将食物送入口中;刀上沾上酱料不可舔食;用餐刀切割食物时不要在餐盘上划出声音。

  餐巾摆放的位置不同,寓意不同。

当主人铺开餐巾时,就表示用餐开始,当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表示用餐结束。

中途暂时离开,将餐巾放在本人座椅面上。

  8、宴请外宾时的礼仪

  

(1)确定规格。

涉外交往中宴请的目的有多种,可以是宴请某人,也可以是为某件事宴请。

宴请可以采用家宴、小型宴会、大型宴会。

时间一般安排在主、客双方均较方便的时候。

宴请宾客,不宜铺张浪费。

  

(2)发出请柬。

请柬上应注明时间、地点,以方便宾客。

若所选的地点不易找到,应在发出请柬时详细向客人说明。

  (3)礼貌迎宾。

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接。

如无法抽身离开,也可安排其他人员迎接。

  (4)安排菜单。

以本地特色菜为主,可先向宾客介绍特色菜,供其选择;要注意对方的饮食禁忌。

  (5)座次安排。

安排客人座上首,由主人陪同;一般以主人右方为尊,可以根据宾客的身份、地位做适当安排。

  (6)致祝酒辞。

若双方需要在席上讲话或致祝酒辞,主宾入座后既可发表讲话。

一般是主人先讲,主宾随后。

祝酒时,主人和主宾先碰杯,人多时也可同时举杯示意。

主人或主宾致辞或祝酒时,其他客人注意聆听,以示尊重。

  9、参加涉外宴请的礼仪

  

(1)掌握出席宴请的时间。

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掌握时间,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则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

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普通客人宜略为早些到达,待主宾退席后再陆续告辞。

出席宴会,根据各地习惯,正点或晚一两分钟抵达;在我国则正点或提前两三分钟或按主人的要求到达。

出席酒会,可按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到达。

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2)举止端庄、吃相文雅。

嘴内有食物时,闭嘴咀嚼勿说话;喝汤忌啜,吃东西不发出声音;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嘴内的鱼刺、骨头不可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放在桌面上。

  (3)忌喝酒过量、失言失态。

中外饮酒习俗有差异,对外宾可以敬酒,不宜劝酒,尤其是不能劝女宾干杯。

  宴会进行中,如由于不慎遇意外情况发生,应妥善处理。

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员另送一副。

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女士,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由她自行擦干即可,忌自己手忙脚乱地帮助别人,效果适得其反。

  10、参加涉外自助餐的礼仪

  

(1)取菜适量。

参加自助餐的宴请时,取菜要适量而止;盘中食物吃完后再取;取食时按凉菜(冷盘)、热菜(主菜)、点心、水果的次序分盘适量取用,一次取食一盘,忌不分青红皂白取用高高一盘或一次拿多盘。

  

(2)自觉排队。

如取食客人较多,按顺序排队取食,或稍等人少时再取食,忌逆人流取食。

  如由招待员分菜,需增添时,待招待员送上时再取;如遇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当招待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可轻声谢绝,或取少许放在盘内;对不合口味的菜,勿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11、如何品饮咖啡

  

(1)正确端咖啡杯。

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把杯子轻轻端起。

  

(2)给咖啡加糖。

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到咖啡碟的近身一侧,然后再用咖啡匙把糖加入杯中。

  (3)搅拌咖啡。

喝咖啡前应仔细搅拌,待搅匀后饮用。

把咖啡匙放在托碟外边或左边。

  (4)品饮咖啡。

品饮咖啡不能用匙子舀,匙子是用来搅拌咖啡或加糖的。

喝咖啡只需将杯子端起即可,不要将下面的接碟一并托起。

  12、涉外赠送礼品的礼仪

  

(1)选择礼物。

涉外交往的馈赠更多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因此在选择礼品时应挑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爱的纪念品、食品、花束、书籍、画册、一般日用品等。

事先了解收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以及所在国的习俗等,因人而异。

  

(2)讲究礼品包装。

国外非常讲究礼品包装,礼品一定要用彩色纸包装,然后用丝带系成漂亮的蝴蝶结或梅花结。

  (3)对等平衡。

注意送礼双方身份的对等,双方身份和礼品规格要一致。

送礼要讲究平衡,有多方外国友人在场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避免厚此薄彼。

  送花时应考虑到花的寓意、颜色及数目。

最好送外宾所在国的国花及相应的辅花,花束大小应视场面大小及宾主之间的关系而定,花枝的数量以单数为宜,但忌13枝。

要注意外方的禁忌。

德国人认为郁金香是没有感情的花;日本人认为荷花是不吉祥之物;菊花在意大利和南美洲各国被认为是妖花;在法国黄色的花被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示;绛紫色的花在巴西一般用于葬礼。

  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礼品包装要避免把彩带结成十字交叉状。

  13、涉外受礼的礼仪

  

(1)握手致谢。

在参加各种涉外交往中,当接受宾朋的礼品时,应恭敬有礼地双手接过,并握手致谢。

  

(2)适当赞美。

许多欧美人,喜欢别人接受礼品时,打开包装亲眼欣赏并赞美一番。

此时,我们可仿效他们的做法,适时赞誉礼品,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

  收到寄来的或派人送来的礼品,应及时复寄一张名片或简函,以示谢意。

  14、涉外交往中的数字、肢体和颜色禁忌

  

(1)数字禁忌。

各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对数字均有一些忌讳,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信徒十分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一数字和日期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

在涉外活动中要避开与“13”、“星期五”有关的一些事情,更不要在这一天安排重要的政务、公务、商务及社交活动。

日本人忌讳4字,是因4字与死的读音相似,意味着倒霉和不幸。

所以与日本友人互赠礼品时切记不送数字为4、谐音为4的礼品;不要安排日本人入住4号、14号、44号等房间。

  

(2)肢体禁忌。

同一个手势、动作,在不同的国家里表示不同的意义,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国表示OK,但在巴西,这是不文明的手势。

在中国,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会跷起大拇指,表示“真棒”!

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想赞赏伊朗人忌伸大拇指。

在我国摇头表示不赞同,在尼泊尔则正相反,表示很高兴、很赞同。

另外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