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3334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docx

《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docx

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

Documentserial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

 

四川省泸州市高粱产业发展规划

泸州市酿酒专用高粱产业

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泸州市农业局

二〇一〇年六月

泸州市酿酒专用高粱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项目名称:

泸州市酿酒专用高粱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编制单位:

泸州市农业局

负责人:

谭光军

主持人:

何平

编写人:

任健、朱建忠、林枝平、宋其龙

审稿人员:

陈德全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副处长

熊洪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

丁国祥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甘霖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振田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呙永大泸州市财政局副局长

黄意奎泸州市商务局副局长

孔祥华泸州市财政局农业科科长

廖兴志泸州市财政局农业科副科长

邹同杰泸州市酒类产业发展局酒管科科长

郭咏梅泸州市农科所所长

李于兴泸州市农科所副所长

赵兵郎酒集团

李云松郎酒集团

4

7

8

8

8

8

12

12

13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区域布局............13

13

.14

6

6

1.16

1.7

1.7

18

218

319

419

20

0

0

21

1

严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2

22

22

23

23

24

24

24

5

5

7

8

附表4:

泸州市2011-2015年酿酒专用31

3

35

6

37

38

39

40

附图2

43

泸州市酿酒专用高粱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第一章总则

1规划编制背景

白酒业是泸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泸州白酒业历史悠久,始于秦汉,兴于唐宋,成于明清,盛于当代。

早在宋熙宁年间,泸州即为全国年商税额达十万贯以上的26个城市之一,而酒税则占其1/3之多。

泸州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孕育了用于酿酒的高粱和小麦,及酿制优质白酒所需的众多微生物种群,加上数千年酿酒技术积淀和锤炼了雄厚的技术人才队伍,“天人合一”造就了“泸酒”的霸气。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轻工部编辑出版国内首部浓香型曲酒酿造技术专着《泸州老窖大曲酒》,后成为全国浓香型白酒评价标准。

泸州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典范”——古蔺郎酒两朵“中国名酒”之花的城市。

联合国粮农与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考察后认为:

“泸州是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城市,是中国白酒不可复制的酿酒生态区。

”泸州老窖传统酿造技艺、泸州大曲明代窖池分别列入国家非物资、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出台有关酒类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助推酒业强劲发展,到2009年,白酒销售收入比2006年翻两番;白酒产量万千升,占当年全省白酒总产量万千升的%。

白酒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占酒业、能源、化工、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拉动增长个百分点。

酒业成为推动泸州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泸酒起家、兴旺,离不开泸州产糯高粱,它助推泸酒享誉中华。

在传统酿造技艺中,“泸州酒”原产地地理标志的获得更与泸州产糯高粱息息相关,用于酿造泸州美酒的糯红高粱是经长期自然选择和多年人工选育而成的优质酿酒原料,其皮薄、颗粒饱满,直链淀粉平均比北方红粒粳高粱低3个百分点,而支链淀粉平均达到%,比北方红粒粳高粱高3个百分点。

糯红高粱淀粉结构中平均%都为支链淀粉,很适合糊化发酵,以此酿造的大曲酒风味独特,出酒率和酒质都远远超过粳高粱。

泸州糯红高粱是酿造泸州美酒不可替代的原料。

因此,建立稳定可靠的酿酒原料生产基地,是做大做强泸州酒业的必然选择,是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培育千亿元产业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发展泸州高粱产业,必将给泸州经济发展带来以下深远意义。

促进泸州酒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消费升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酒业正向原产地、高端市场和名牌集中;质量要求也正向酿酒生态环境保护、白酒生产过程和白酒原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三者结合发展。

建设泸州酿酒高粱基地,无疑对持续提升泸酒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优化泸酒品牌、增强泸酒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泸州酒业增添发展动力,实现省委、省政府强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培育1000亿元产业”的战略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

泸州粮食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四大作物为主,结构较为单一。

不可否认这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曾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粮食生产发展,随之而来的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导致卖粮难,粮农增收难不容忽视。

因此,针对粮食需求特点,发挥地区优势,大力发展高粱生产,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既能解决粮食结构性过剩,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又可缩小名酒发展中原产地高粱原料供应不足的矛盾。

同时,围绕发展高粱产业,在全市新建高粱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配套建设高粱生产基地泥结石机耕道、生产便道、蓄水池、园区道路、排灌渠系、杀虫灯等基础设施;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提升土壤有机质,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引导、推动酒类企业与农户建立“公司+农户”的合作机制,发展订单生产,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促进助农增收

通过建设酿酒高粱产业基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可从三个方面助农增收:

一是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实现提高产量和质量增收。

去年,泸州老窖集团和郎酒集团都分别组织了采用省农科院选育的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酿造国窖1573和高端品牌郎酒的试验。

通过试验,泸州老窖集团公司已宣布试验获得成功,其用杂交糯高粱酿造的白酒,完全符合高端名酒各项指标要求;郎酒集团公司的试验已出酒4批次,其指标也完全符合高端名酒的要求。

用杂交糯高粱成功酿造国家名牌高端名酒,对加速推广杂交糯高粱,提高我市高粱单产水平、增加高粱总产量,进而推动我市酿酒专用高粱产业基地建设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促进持续提升泸酒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添发展后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随着高粱秸秆等副产物开发利用而增收。

高粱茎杆有各种色泽和花纹,可用高粱茎杆加工制作板材;高粱秸秆含有14-18%的纤维素,可作为制纸原料等,尤其是高粱稍是制作传统扫帚的最佳原料,市场需求量大。

三是随着高粱生产发展,高粱收购、营销、物流、副产物加工等产业链延伸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2规划编制依据

本规划以下列文件为编制依据:

(1)2007—2010年中共泸州市委、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酒类产业发展的意见;

(2)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实施白酒产业突破“千亿大关”战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业部农计发〔2009〕33号)。

(4)四川省酿酒专用高粱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2010-2015)。

(5)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名酒名镇二郎镇;

(6)打造好泸州“中国酒谷·名酒名园名村”;

3规划区域

泸州市酿酒高粱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区域涉及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和古蔺县的70个乡镇617个村。

详见表1。

表1泸州市2011-2015年酿酒专用高粱基地建设规划表

项目

乡镇名称

江阳区

石寨、通滩、况场、分水、丹林、弥陀、泰安、黄舣

8

107

龙马潭

胡市、金龙、石洞、双加、长安、特兴、安宁

7

51

纳溪区

棉花坡、新乐、渠坝、大渡口、护国、上马、丰乐、白节

8

76

泸县

得胜、云龙、潮河、海潮、牛滩、天兴、嘉明、福集、奇峰、毗卢

10

60

合江县

大桥、白沙、福宝、虎头、白米、望龙、佛荫、尧坝、合江、先市、二里、九支、榕山

13

154

叙永县

叙永、两河、落卜、后山、兴隆、龙凤、震东、黄尼、营山、观兴、白腊

11

84

古蔺县

二郎、太平、永乐、土城、大村、东新、石屏、椒园、马蹄、丹桂、水口、石宝、白泥

13

85

合计

70

617

4规划编制年限

本规划年限为2011年—2015年

第二章发展酿酒专用高粱产业的条件

1高粱产业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突出

泸州市位于四川南部,长江上游,地处云、贵、川、渝四省结合部,“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地带,孕育了贵州茅台、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大曲酒、古蔺郎酒四朵中国名酒奇葩,泸州独占其二。

当代泸州,公路四通八达,为西南出海通道之一;铁路与国网相连;航空可达国内部分大城市;为四川长江出川第一港,水运通江达海。

是四川唯一联络云、贵、渝、川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处成渝经济圈核心区域。

自然条件优越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由北向南呈浅丘、深丘、低山地貌。

幅员万平方公里,辖4县3区。

2009年,全市耕地(习惯)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20公斤。

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季湿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全市年平均气温18.1℃,大于或等于10℃的有效积温5531-5789℃,年日照时数1086-1184小时,年雨量786-1179㎜,无霜期357-302天。

土壤以紫色母岩风化发育为主,土质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种植优质高粱的最佳区域,是四川粮食主产区,双季稻最适宜区,有“川南粮仓”美誉。

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高粱品种丰富

泸州种植高粱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地方良种,有洋高粱、七匹叶、牛尾砣、马尾高粱等。

上世纪80年代选育出了以青壳洋高粱为代表的系列地方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宜种性好、抗旱耐脊,且酿酒出酒率高,酒质醇厚。

适宜在旱地、田坎、高塝田、望天田和漏筛田种植。

近三十年来,地处我市的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一直致力于高产优质酿酒高粱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为适应优质、高产要求,该所利用“三系”育种方法育成了高产、优质,酿酒品质与青壳洋高粱相当的系列杂交糯高粱品种,如泸糯8号、泸糯9号、泸糯10号、泸宁糯1号等,为提高高粱单产水平缓解粮食供求矛盾,适应酿酒企业选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支撑强劲

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是中国南方唯一的专门研制酿酒高粱品种的专业机构,技术力量雄厚。

泸州市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健全,队伍庞大,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基础的农技推广体系。

多年来,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与全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合作,构造了较为成熟的科研、推广结合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粱科研、生产技术人才,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先后完成了泸州市重点科研项目《川东南地区高粱优良品系系统选育》等研究课题,并获得奖励。

近几年来,根据泸州酒业发展对高粱原料的巨大需求,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加大了对常规高粱地方品种良种繁育、常规高粱和杂交糯高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力度,尤其在高粱良种、良制、良法配套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必将对泸州酿酒高粱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撑。

增产潜力巨大

农作物品种增产潜力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良种潜力。

目前,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培育的常规高粱新品种“泸州红”比原“青壳子洋高粱”可增产5%以上;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泸糯10号”、“泸宁糯1号”等,经多年多地种植,正季亩产可达到400-500公斤,适宜区蓄留再生高粱亩产可达到300公斤以上,两季亩产可高达到700-800公斤,高产田块可超吨粮。

但目前我市杂交糯高粱推广面积较少,2009年推广面积仅占高粱种植面积的1/3(10万亩)。

规划杂交糯高粱推广面积至少达到种植面积的50%,将有6万吨左右生产潜力;二是良制潜力,在适宜区推广高粱/再生高粱耕作制度,由目前的6万亩发展到25万亩,将有5万余吨生产潜力;三是推广良种、改进育苗方式,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病虫综防等高产创建集成技术,确保良种良制增产增收潜力。

高粱产业、酒业发展势头迅猛

泸州市的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适宜种植高粱。

20世纪80年代,随着酒业迅速发展,泸州满山遍野都是高粱。

后因多种原因,高粱面积逐年减少。

高粱种植面积由1985年的万亩急剧下降至2007年的万亩,总产由万吨减少到万吨。

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制定出台关于加快酒类产业发展的意见,同时将加快酿酒高粱基地建设,纳入目标考核,落实扶持资金,全市高粱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至2009年,全市高粱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其中杂交高粱推广10万亩,蓄留再生高粱万亩,总产达到万吨,面积、总产、单产分别比2007年增加倍、倍、倍。

2007年,全市白酒产量48万千升,销售收入亿元;2009年,全市白酒产量增至万千升,销售收入上升到亿元,创税利亿元,销售收入三年增长近倍。

全市规模以上酒类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四大产业的%。

2010年,计划全市高粱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其中建设高粱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

2市场前景广阔

泸州浓香型白酒和酱香型酒分别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爽净、香味协调、酒体醇厚、后味长”和“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醇厚净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是泸州酒和其它地方白酒(名酒)的典型区别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酒与健康的追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对高端白酒数量需求的刚性增长十分明显,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利用传统技艺固态发酵酿造的优质、高端粮食酒倍受青睐。

各名牌酒厂为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对优质糯高粱的需求日益旺盛。

泸州市现有大小酒类企业703户,规模以上企业92户,获得国家工业生产许可证企业321户,酿酒窖池24000余口。

在当前酿酒工艺技术条件下,“泸州老窖”用公斤高粱酿出1升白酒,“郎酒”用公斤高粱酿出1升白酒。

以2009年全市白酒产量达到万千升推算,若1/4的白酒用高粱为原料、传统工艺固态发酵酿造,21万千升白酒(以粮酒比∶1计算)需要高粱万吨。

加上宜宾和贵州的一些酒厂来我市收购一部分高粱,预计高粱总需求量在55~60万吨。

即使到2015年全市高粱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常规高粱占1/3,杂交高粱面积占2/3),蓄留再生高粱达到25万亩,可提供高粱35万吨,仍仅占酿酒高粱需求量的60%左右。

而随着酒业进一步快速发展,高粱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3增产增收效益显着

近年,高粱价格逐年攀升,种植效益逐步提高。

2009年,全市高粱平均亩产311公斤,市场销售价格元—元/公斤,若按平均元/公斤计算,高粱每亩产值元;全市玉米平均亩产305公斤,市场销售价格元/公斤,每亩产值元,种高粱比种玉米每亩增加产值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着。

4制约因素

制约高粱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中低产田土比例过大,农田水利设施滞后,农产品与高粱价格的年度间异常波动,产业化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高粱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区域布局

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导向、科技支撑、龙头带动、专合社联接等思路和机制,做大做强高粱产业,使之成为泸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四川酿酒专用高粱产业基地建设的核心地带。

按照围绕市场,科学规划,成片种植的基本原则,以沱江、长江流域和赤水河流域为酿酒专用高粱基地建设重点;推广良种、良法、良制配套,提高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创新产业化运作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2发展目标与区域布局

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建设酿酒专用高粱种植面积100万亩(正季高粱75万亩,蓄留再生高粱25万亩),总产达到35万吨,总产值亿元,农民增收亿元;实行常规良种与杂交种搭配,杂交高粱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占正季高粱种植面积的2/3;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个层次的高粱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实现常规糯高粱亩产300公斤,杂交糯高粱两季亩产700-800公斤;订单收购占年度计划的70%以上。

通过建立高粱种子良繁基地,提升良种供应能力,实现良种自给有余。

最终把泸州建成中国南方酿酒专用高粱研发、制种、生产、交易中心。

2.2年度目标。

泸州市各区、县2011-2015年酿酒专用高粱分

年规划种植面积详见表2。

表2:

泸州市2011-2015年酿酒专用高粱种植面积规划表

单位:

万亩

项目

江阳区

龙马潭

纳溪区

泸县

合江县

叙永县

古蔺县

泸州市

2011年

正季

常规高粱

4

3

3

4

7

31

杂交高粱

2

2

3

2

2

16

小计

6

5

6

8

7

6

9

47

再生高粱

2

8

合计

8

9

55

2012年

正季

常规高粱

4

3

4

5

6

31

杂交高粱

3

3

3

23

小计

7

6

9

8

7

54

再生高粱

2

2

2

1

12

合计

9

8

10

10

8

66

2013年

正季

常规高粱

4

4

5

30

杂交高粱

4

4

5

30

小计

8

7

9

9

9

8

10

60

再生高粱

3

3

15

合计

12

12

10

75

2014年

正季

常规高粱

4

4

5

30

杂交高粱

5

38

小计

9

8

11

10

10

68

再生高粱

3

4

4

4

20

合计

11

15

14

14

11

88

2015年

正季

常规高粱

4

3

4

3

3

3

5

25

杂交高粱

6

6

8

7

8

8

7

50

小计

10

9

12

10

11

11

12

75

再生高粱

5

5

4

25

合计

17

15

15

12

100

区域布局

2011—2015年,通过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对高塝田、望天田、漏筛田“三田”改水稻为高粱,发展田坎高粱,以确保种植面积。

2015年全市正季高粱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常规高粱25万亩,杂交高粱50万亩),再生高粱蓄留面积达到25万亩。

北部丘陵的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和合江县,以“芋-粱-粱”、“菜-粱-粱”、“油-粱-苕”等种植模式为主,再生高粱蓄留面积占杂交高粱种植面积的70%以上;叙永、古蔺县以“芋(油、麦、菜)-粱”种植模式为主,叙永县再生高粱蓄留面积不低于30%。

在区域布局中,按照集中成片种植形成规模优势与产业、市场基础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重点是按照自然资源优势条件打造产业规模发展优势区,一是沿沱江、长江河谷浅丘地区,建设20万亩集中成片高粱种植核心区域,二是沿赤水河谷流域,建设10万亩成片集中高粱种植核心区域,三是全市集中连片建设高粱高产创建“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片,建高粱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0个,建5千亩以上“展示区”40个,最终实现高粱规模优势与产业优势的结合,达到支撑酒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第四章酿酒专用高粱产业基地建设重点

1基础设施建设

耕地质量建设。

搞好耕地质量建设,是确保高粱高产稳产,为平衡增产打好土壤基础。

围绕酿酒高粱生产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农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高粱基地耕地质量建设,达到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实现高粱平衡增产的目的。

2011—2015年,在建设规划区内,每年改造中低产土14万亩。

一是薄土改厚土:

将高粱产业发展规划区内的土层厚度不足60㎝的薄土,采用工程措施改造,增厚土层,使土层厚度到达60㎝以上,提高蓄水和保水能力,增强抗旱能力;二是坡土改梯土:

将高粱产业规划区内土壤坡度大于5°以上,小于25°以内的梯土,采用工程措施爆破或深挖,砌埂平台,使土层厚度不低于60㎝,土壤坡度小于5°以内;三是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

将通过坡改梯、薄改厚种植绿肥、秸秆覆盖、增施有机肥,施用微生物肥料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组织规划区农户修建沼气池,提供和施用优质有机肥,使之达到强化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的效果。

蓄水工程建设。

搞好蓄水工程建设,蓄好水源,是确保高粱产业规划区内种植的高粱抗旱有水源,遇干旱不减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实施坡改梯改土工程的同时,抓好蓄水工程和坡面水系建设。

在每年高粱产业规划改造的14万亩坡改梯中,一是配套修建、整治山坪塘300口,主要采用塘坎护坡,防垮防渗,深挖塘心,增加蓄水量;二是在地势低洼,收水面宽的地方修建50m3蓄水池1600口,确保种植高粱有15—20m3/亩的灌溉水源作保障;三是修建改土坡面水系,坡面水系是确保改造好的坡耕地免遭洪水冲垮土埂、冲走土壤,归水入池,增加蓄水量的有效措施,拟定修建排水沟80万米;四是建沉沙凼,防止泥沙入池;五是建山茅坑,以便积蓄储存有机肥,方便有机肥的施用。

道路设施建设。

修建道路是方便高粱收割、销售运输,肥料运输,农户田间耕作。

因此,在高粱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区必须修建机耕道和耕作便道。

在每年高粱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改造的14万亩坡改梯中,拟定修建3.5m宽的机耕道200公里,修建60㎝-100㎝人行耕作便道600公里。

种子繁育基地建设。

建立高粱种子生产基地,满足种植高粱面积的种子需要,以确保高粱产业基地发展。

2011—2015年,由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市农业局联合在江阳区和龙马潭区等地建立常规高粱种子繁育基地累计3675亩,拟定繁育“泸州红”等常规高粱种子万公斤,满足常规高粱5年累计种植面积147万亩的用种需要;由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在市外适宜地区累计建立杂交高粱种子繁育基地5230亩,拟定繁育杂交高粱种子万公斤,满足我市5年累计种植杂交高粱157万亩的用种需要。

2新技术推广

多年以来,高粱生产多处于自发种植状态,还缺乏统一规划,多数农户没有把高粱生产作为一季高产作物来看待,农户自主投入不足(人工、肥料、病虫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到位率不高,高粱生产水平低,与高粱自身的生产潜力有较大差距;育苗技术粗放,秧苗“老、瘦、弱”现象严重,种植密度偏稀,一般当作“顺带作物”种植,能收多少是多少,加之地方病虫害严重,产量损失较大,直接影响高粱单产水平的提高、总量的增加。

通过开展高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展高粱“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等高产创建活动,在全市集中连片建设的10个1万亩核心示范基地,40个5千亩以上核心展示基地,实行良种统供、集中育苗、统一移栽、施肥统配、病虫统防、技术统攻,加大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和新技术入户、到田的到位率,提高高粱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同时,要促进和推动实现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新技术研究和推广,积极开展绿色防控,减少农药施用、减轻农药污染、减少虫害危害,夺取丰收。

拟定在每年高粱产业规划改造的14万亩坡改梯中,一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按照杀虫灯有效杀虫面积30-50亩安装一盏杀虫灯计算,拟定安装杀虫灯2800盏;二是挂插黄板诱杀高粱蚜虫,按每亩15张计算,需210万张;三是组建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合作社),购置烟雾机、机动喷雾器等病虫防治机具620台。

实行病虫专业化防治和统防统治280万亩,把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确保优质高产。

高粱高产创建、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