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教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3327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5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猪技术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养猪技术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养猪技术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养猪技术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养猪技术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猪技术教学.docx

《养猪技术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猪技术教学.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猪技术教学.docx

养猪技术教学

第一章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第一节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第二节猪舍的建筑设计………………………………………………………

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征及行为习性和猪的品种…………………………………

第一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习性…………………………………………

第二节猪的经济类型和品种…………………………………………………

第三章种猪生产……………………………………………………………………

第一节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第二节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第四章仔猪的培育………………………………………………………………

第一节哺乳仔猪的培育………………………………………………………第二节断奶仔猪的培育………………………………………………………

第五章肉猪生产

第六章猪常见病的防治

 

第一章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1.猪场选址

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2.交通便利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

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

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3.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

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4.场地面积

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

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

第一节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

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

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

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

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

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

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

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2.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

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相邻建立。

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4.兽医室

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5.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

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

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6.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

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7.水塔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8.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第二节猪舍的建筑设计

1.猪舍的形式

(1)按屋顶形式分

猪舍有单坡式、双坡式等。

单坡式一般跨度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光照和通风好,适合小规模猪场。

双坡式一般跨度大,双列猪舍和多列猪舍常用该形式,其保温效果好,但投资较多。

(2)按墙的结构和有无窗户分

猪舍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

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通风透光好,不保温,造价低。

半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半截墙,保温稍优于开放式。

封闭式是四面有墙,又可分为窗和无窗两种。

(3)按猪栏排列分

猪舍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2.猪舍的基本结构

一列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墙壁

要求坚固、耐用,保温性好。

比较理想的墙壁为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

(2)屋顶

比较理想的屋顶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目前,北京瑞普有限公司的新技术产品,其屋顶采用进口新型材料,做成钢架结构支撑系统、瓦楞钢房顶板,并夹有玻璃纤维保温棉,保温效果良好。

(3)地板

地板的要求坚固、耐用,渗水良好。

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属新技术)。

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

(4)粪尿沟

开放式猪舍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

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有30厘米宽。

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

(5)门窗

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应设有门,高0.8~1.0米,宽0.6米,要求特别结实,尤其是种猪舍;半封闭猪舍则与运动场的隔墙上开门,高0.8米,宽0.6米;全封闭猪舍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门高0.8~1.0米,宽0.6米。

通道的门高1.8米,宽1.0米。

无论哪种猪舍都应设后窗。

开放式、半封闭式猪舍的后窗长与高皆为4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下框距地应为1.1米;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

(6)猪栏

除通栏猪舍外,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

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

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横隔栏可为活动栅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3.猪舍的类型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首先要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其次要考虑各自的实际情况。

黄河以南地区以防潮隔热和防暑降温为主;黄河以北则以防寒保温和防潮防湿为重点。

(1)公猪舍

公猪舍一般为单列半开放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内设走廊,外有小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一圈一头。

(2)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

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

猪圈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

也有用单圈饲养,一圈一头。

舍温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

(3)分娩哺育舍

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多为两列或三列式。

舍内温度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

分娩栏位结构也因条件而异。

①地面分娩栏:

采用单体栏,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

母猪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门,前门上设有食槽和饮水器,供母猪采食、饮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门,供母猪进入及清粪操作。

可在栏位后部设漏缝地板,以排除栏内的粪便和污物。

②网上分娩栏:

主要由分娩栏、仔猪围栏、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保温箱、支腿等组成。

(4)仔猪保育舍

舍内温度要求26~30度,风速为O.2米/秒。

可采用网上保育栏,l~2窝一栏网上饲养,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

网上培育,减少了仔猪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仔猪健康,提高了仔猪成活率。

仔猪保育栏主要由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落食槽、连接卡等组成。

(5)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

这三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猪场设备

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的经济的设备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猪栏

1.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

这几种猪栏一般都位于同一栋舍内,因此,面积一般都相等,栏高一般为1.2~1.4米,面积7~9平方米。

2.妊娠栏

妊娠猪栏有两种:

一种是单体栏;另一种是小群栏。

单体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栏长2米,栏宽0.65米,栏高1米。

小群栏的结构可以是混凝土实体结构、栏栅式或综合式结构,不同的是妊娠栏栏高一般1~1.2米,由于采用限制饲喂,因此,不设食槽而采用地面食喂。

面积根据每栏饲养头数而定一般为7~15平方米。

3.分娩栏

分娩栏的尺寸与选用的母猪品种有关,长度一般为2~2.2米,宽度为1.7~2.0米;母猪限位栏的宽度一般为0.6~0.65米,高1.0米。

仔猪活动围栏每侧的宽度一般为0.6~0.7米,高0.5米左右,栏栅间距5厘米。

4.仔猪培育栏

一般采用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或金属编织镀塑漏粪地板,后者的饲养效果一般好于前者。

大、中型猪场多采用高床网上培育栏,它是由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围栏和自动食槽组成,漏粪地板通过支架设在粪沟上或实体水泥地面上,相邻两栏共用一个自动食槽,每栏设一个自动饮水器。

这种保育栏能保持床面干燥清洁,减少仔猪的发病率,是一种较理想的保育猪栏。

仔猪保育栏的栏高一般为0.6米,栏栅间距5~8厘米,面积因饲养头数不同而不同。

小型猪场断奶仔猪也可采用地面饲养的方式,但寒冷季节应在仔猪卧息处铺干净软草或将卧息处设火炕。

5.育成、育肥栏

育成育肥栏有多种形式,其地板多为混凝土结实地面或水泥漏缝地板条,也有采用1/3漏缝地板条,2/3混凝土结实地面。

混凝土结实地面~般有3%的坡度。

育成育肥栏的栏高一般为1~1.2米,采用栏栅式结构时,栏栅间距8~10厘米。

二.饮水设备

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杯式、乳头式等。

由于乳头式和杯式自动饮水器的结构和性能不如鸭嘴式饮水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鸭嘴式自动饮水器。

鸭嘴式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结构见。

它主要由阀体、阀芯、密封圈、回位弹簧、塞和虑网组成。

三.饲喂设备

(1)间息添料饲槽

条件较差的一般猪场采用。

分为固定饲槽、移动饲槽。

一般为水泥浇注固定饲槽。

(2)方形自动落料饲槽

一般条件的猪场不用这种饲槽,它常见于集约化、工厂化的猪场。

方形落料饲槽有单开式和双开式两种。

单开式的一面固定在与走廊的隔栏或隔墙上;双开式则安放在两栏的隔栏或隔墙上,自动落料饲槽一般为镀锌铁皮制成,并以钢筋加固,否则极易损坏。

(3)圆型自动落料饲槽

圆型自动藩料饲槽用不锈钢制成,较为坚固耐用,底盘也可用铸铁或水泥浇注,适用于高密度、大群体生长育肥猪舍。

 

第二章 猪的生物学特征及

行为习性、猪的品种

第一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习性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繁殖力强

猪的繁殖力强主要表现在:

性成熟早、妊娠期短、繁殖力高、世代间隔短。

1.性成熟早:

我国本地品种猪一般在2-3月龄就可以达到性成熟,新培育品种猪一般在4-5月龄达到性成熟,而引入品种猪一般在5-7月龄达到性成熟。

生产上的配种日期一般安排在母猪达到性成熟后第三个发情期。

2.妊娠期短

猪是常年均可以发情配种的经济动物,发情很少受季节的限制。

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范围114-117天。

由于妊娠期比其他家畜短,所以其繁殖周期也短,一般一年可生产两胎以上,若缩短仔猪哺乳期,母猪进行激素处理,可达到2年5胎或1年3胎。

3.繁殖力高

猪为多胎高产动物,平均窝产仔10头左右,比其它家畜要多,但就目前而言,猪的实际繁殖效率并不算高,母猪卵巢中有卵原细胞11万个,每一个发情周期内可排卵12-20个,而产仔数常只有8-10头,它一生在繁殖利用年限内只排卵400个左右,公猪一次射精量200-400毫升,其中有精子约200-800亿个,可见猪的繁殖潜力很大,试验证明通过外激素处理,可使母猪每个发情期内排卵30-40个,个别可达80个,产仔数可明显提高,这说明,通过采取适当繁殖措施改善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进一步提高猪的繁殖率是可能的。

4.世代间隔短

由于猪的性成熟早,妊娠期和哺乳期均较短,因而猪的世代间隔亦短。

平均为1-1.5年,是牛和马的1/3,羊的1/2,仅次予家禽。

如果从第一胎留种,则世代间隔可以缩短到一年,即一年一个世代。

(二)食性广,杂食性,饲料转化率高

猪是杂食动物,可食饲料的种类和范围很广,对饲料的转化率猪仅次于家禽为1:

3-3.5,而高于牛羊(肉牛1:

6-8、羊1:

5-6),猪的这种消化特点与其自身的消化道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猪的消化道特点,使猪能够采食各种饲料来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且采食量大,很少过饱,消化快,养分吸收多,但应注意,猪对含纤维素多、体积较大的粗饲料利用能力差,这是因猪胃内没有分解粗纤维的微生物,只有大肠内少量微生物可以分解消化,但不如马、驴的发达的盲肠,猪不仅对含粗纤维多的饲料利用率差(约为3-25%),且日粮中粗纤维含量越高,消化率也就越低,所以在配合猪饲料时,应注意饲料的全价性和易消化性,控制粗纤维的比例,瘦肉型猪或培育杂交猪尤其应注意,尽管我国猪种具有耐粗饲特点,但也符合上述特性。

(三)生长发育快,生长强度大

在肉用家畜中,猪和马、牛、羊相比,无论是胚胎生长期或生后生长期都最短。

猪由于胚胎期短、同胎仔猪数又多,出生时初生重小,各系统的器官发育不充分,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仔猪出生后为补偿胚胎期发育的不足,生长强度很大,生后2个月内生长发育特别快,1月龄体重可达初生重5-6倍(7千克),60日龄体重(20千克)为初生重的12-15倍,断乳后直到8月龄以前,猪的生长仍很迅速,尤其瘦肉型猪生长发育快是其最突出的特性。

以后生长逐渐缓慢,到成年时体重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这种生长期短发育迅速,周转快等特点,对养猪生产者降低养猪成本,提高效益十分有益。

(四)适应性强、分布广

猪的适应能力很强,适应性和抗病力均较强,是世界上分布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

除因宗教和习俗原因而禁止养猪的地区外,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有猪的饲养,但世界各地猪的饲养数量上有所不同。

世界:

亚洲、欧洲、美洲等占比例大,而非洲、大洋洲较少。

中国:

分布全国各地,但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西南山区和黄淮海三个区域。

(五)感觉器官的特点

1.猪的听觉器官发达

2.猪的嗅觉非常灵敏

3.味觉感觉中等

4.猪的视力很差

5.猪的触觉装置遍布全身,痛觉很敏感

(六)猪的多相睡眠性

猪是多相睡眠动物,一天之内活动和睡眠几次交替。

一般的规律是白天活动的时间比夜晚活动的时间长,温暖的季节(夏天)比寒冷的季节(冬季)活动时间长。

猪在夜晚也活动、采食。

猪昼夜活动因年龄及生产特性不同而有差异。

仔猪昼夜休息的时间平均占全天时间的60-70%,种猪为70%,母猪为80-85%,肥育猪为75-85%.

(七)猪对温度要求的两重性

仔猪,尤其是初生仔猪对环境温度要求比较高;大猪,特别是100kg以上的猪对环境温度要求比较低。

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相对体表面积大,散热多,加之体温调节机能不全,表现怕冷、怕潮湿。

大猪或肥猪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相对体表面积小,散热少而怕热。

为了保证猪所处环境温度适宜,必须因猪的大小和生理阶段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温度。

肉猪的临界温度求得公式:

T=19.5-0.065W

式中T为临界温度,W为猪的体重。

瘦肉型猪由于背膘薄,即不耐热不耐寒。

适于在20-23℃温度下生活,猪舍内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60-80%(肥育猪最大适宜湿度为85%)。

二.猪的行为学特征

1.采食行为

采食行为主要包括采食和饮水两种方式,并具有年龄特征,它与猪的生长和健康密切相关。

猪除睡眠外,大部分的时间都会用来觅食,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本能,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猪的鼻子是高度发育的感觉器官,拱土掘食时,嗅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拱土不仅对猪舍建筑具有破坏性,而且也容易从土壤中感染寄生虫和疾病,但如果喂给平衡的日粮,补充足够的矿物质,就会较少发生拱土现象。

猪的采食行为主要表现为:

①吃食具有选择性:

特别喜爱吃甜食(如哺乳仔猪喜爱甜食,故用低浓度的糖溶液可以增加食欲,改变适口性,但高浓度糖精则不喜欢吃)。

颗粒料和粉料相比,猪爱吃颗粒料,干湿料相比,猪爱吃湿料,且采食花费的时间也少。

②采食频率和次数:

猪在白天的采食次数(6-8)比夜间(1-3次)多。

每次走近饲槽采食都持续10-20分钟,猪的采食量和采食频率随着体重增长而增多,同时与不同的饲喂方法和饲料的形状有关,如采用限饲法,采食时间常少于10分钟;自由采食,不仅采食时间延长,还能正确表现每头猪的嗜好及个性。

群饲的猪比单喂的猪吃得快,吃得多,增重也较快。

猪的采食量较大,但猪的采食总是有节制,所以猪很少因饱食而致死亡。

③饮水:

在多数情况下,饮水和采食同时进行,吃干料的猪每次采食后立即需饮水,且在任意采食时,猪饮水和采食交替进行,直到满意为止,而限饲时,猪则在吃完所有饲料后才饮水,猪的饮水量是相当大的,一般的吃混合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平均为2-3次,饮水量约为干饲料的2倍(即水:

料=3:

1),成年猪和生长猪的饮水量除与饲料结构有关外,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温度、体重、生理状态和采食量。

在高温时,猪主要靠水分蒸发散发体内热量,故饮水量增大,在炎热的夏季,猪的饮水高峰在午后,母猪在哺乳期的饮水量大大超过其它时期。

2.排泄行为

家畜的排泄行为往往是仿效其野生祖先的通常方式,但可受饲养管理方式的影响。

例如:

猪不去吃睡的地方排粪尿,这是祖先遗传下来的本性,因为野猪为避免敌兽发现不在窝边拉粪尿。

一般认为猪在习惯上是最脏的,实际上,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猪是家畜中最爱清洁的动物。

猪通常会保持其睡床清洁、干燥、并避免粪便污染,而排粪排尿都有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便选择远离猪床的固定地点排粪排尿。

猪通常习惯将粪尿排在近饮水处,因此,当猪第一次圈养在水泥地面的猪舍中,在水泥地面的一角用水浇上几天,会诱使猪群在这个地方排泄大部分的粪便。

3.活动和睡眠

猪的行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猪的活动大部分在白天,温暖季节和夏天,夜间也活动和采食;遇上阴冷的天气,活动时间缩短。

猪的躺卧和睡眠时间很多,延长休息和睡眠时间是正常的功能行为。

在有不同的躺卧处可供选择时,猪不喜欢漏粪地面作为躺卧处

仔猪生后3天内,除吃乳和排泄外,几乎全是酣睡不动。

随着日龄增长和体质的增强,活动量逐渐增大,睡眠相应减少,但至40天大量采食补料后,睡卧时间又有所增加,饱食后一般较安静睡眠。

通常仔猪的活动和睡眠几乎都是尾随和仿效母猪。

大约在出生后5天随母猪活动,出生后10天左右,开始同窝仔猪群体活动,单独活动减少。

睡眠休息主要表现为群体睡卧。

如出生后第一次哺乳即训练母仔分开,将仔猪置于补饲栏内睡卧休息,仔猪便能集中于睡床内睡卧直到断奶。

4.探究行为

探究行为包括探查和体验行为,这种探查和体验行为促进了猪对新事物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猪的一般活动大部分来源于探究行为,大多数是通过看、听、闻、尝、啃、拱和触摸等感官进行探究。

猪对环境的探究并获得信息,是猪的一个基本的生物学功能,且表现出发达的探究能力,因为它们对所处的环境越多认识,愈能在复杂的环境中选择恰当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生存。

探究行为在仔猪中表现最为明显:

如仔猪出生后约2分钟左右即能站起来,并开始用鼻子拱掘,来探查搜寻母猪的乳头,可见猪的探究行为是一种本能,仔猪还用鼻拱或口咬周围环境中所有东西来认识新的事物。

摄食行为与探查行为有密切联系,猪在觅食时,首先是采用拱掘动作,这就是一种探究行为,如仔猪在接触到食物时,首先是闻,然后用鼻拱或嘴啃,当诱食料合乎其口味时,仔猪便会经常去采食,训练仔猪吃料便易于成功。

再如母仔彼此能准确认识、仔猪吮吸母猪乳头的序位等都是通过嗅觉探查而建立起来。

5.争斗行为

争斗行为包括防御、进攻(侵袭)、躲避和守势的活动。

争斗行为常发生在相互陌生的两头猪或两群猪之间,它的作用是确立等级,在生产中常见到的争斗行为,是群体内为了争夺饲料和地盘所引起的。

仔猪一出生,立刻就表现出企图占据母猪最好乳房位置的竞争习性。

实践证明,当猪群的组成发生变动时,特别是组群时,常使用镇静剂和能掩盖气味的气雾剂喷洒,可以减少猪群的对抗和攻击行为,降低经济上的损失。

6.群居行为

猪是群居家畜,在野生状态下,常以母猪带领它们的仔猪组成群体,一般3-4头母猪和它们的仔猪形成一群。

如同窝仔猪平时在母猪带领下出去游玩,在它们散开时,彼此距离不会太远,而且一旦受惊吓,会立即聚集在一起,或成群逃走。

吃乳的仔猪同其母猪和同窝仔猪分离后不到几分种,就会极度紧张和不断大声嘶叫,直到回到母猪和同伴身边,猪的群居生活加强了它们的模仿反射,如仔猪间模仿学习吃料。

一个猪群最初建立,是以争斗攻击行为最为多见,无论是刚出生的仔猪群或是合群并圈的大猪群,都必须在建立等级序列后才开始按正常秩序生活,因此,在组群时,群内个体体重差异不宜悬殊太大,更不宜将不同品种的猪混养,以免抢食和采食不均造成生长发育不整齐。

 

第二节  猪的经济类型和品种

一.品种经济类型及其特性

根据国际分类标准,按胴体中脂肪和瘦肉的比例变化和用途来划分类型。

脂肪型 又称脂用型,这一类型的猪能产生大量的脂肪,瘦肉的量一般占胴体的45%以下。

体长和胸围接近相等或长2-5cm左右,从外形上看,体躯呈方箱形、宽大、深而不长、肉多、肉质细嫩、肥育早期易沉积脂肪,产仔较少。

瘦肉型 这种类型的猪能产生大量的瘦肉,瘦肉量一般占胴体的56%以上。

体长比胸围长15-20cm,从外形上看,体躯呈梯形,前躯轻后躯重,中躯较长,背腹线平直,头轻而小,后躯肌肉发达,四肢高长而结实。

产仔能力强。

肉用型 这种类型的猪是供人们吃鲜肉的,胴体中瘦肉与脂肪的比例基本一致,大约占40%左右。

体型特征介于二者之间,体长大于胸围6-15cm之间。

这种分类方法在实践中有不足之处,因同一品种的猪在外形体上会有一定差异。

同时,肥育时,营养水平,饲养方式都可造成胴体脂肪含量的不同,况且在肉用型与瘦肉型之间亦难区分,随时代发展,脂肪型猪日趋消去,这种分类法也终将不在会使用。

二.猪的品种

(一)我国地方代表性品种

我国地方品种特点:

繁殖力强、肉质较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抗逆性强;但生长慢、屠宰率低、膘厚、背凹、腹垂、胴体中瘦肉偏少。

体型上“北大南小”,毛色上“北黑南花”,产仔数以长江中下游的太湖猪最高,向北、向南、向西均有降低的趋势。

1.我国地方品种猪的类型划分

我国地方猪种按其外貌体型、生产性能、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自然条件和、移民等社会因素,大致可以划分为六大类型,即:

华北型、江海型、华中型、华南型、西南型、高原型。

(1)华北型

A.地理分布最广,主要在淮河、秦岭以北。

B.体形外貌华北型猪毛色多为黑色,偶在末端出现白斑。

体躯较大,四肢粗壮;头较平直,嘴筒较长;耳大下垂,额间多纵行皱纹;皮厚多皱褶,毛粗密,鬃毛发达,可长达10cm;冬季密生绒毛,乳头8对左右。

C.猪种特点抗寒力强,产仔数一般在12头以上,母性强,泌乳性能好,仔猪育成率较高。

耐粗饲和消化力强。

D.猪种东北民猪、八眉猪、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