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1993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docx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知识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docx

现当代文学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主要作家作品

作家

代表作

备注

鲁迅(1881-1936)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三闲集》《二心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等

鲁迅是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在鲁迅手中成熟”;

他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诗集《尝试集》

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发表于1917年1月的《文学改良刍议》是“五四”新文学革命发端的标志;

出版于1920年的诗集《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诗集;

《终身大事》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公开发表的现代话剧。

周作人

文章《人的文学》《美文》

散文集《我的园地》《雨天的书》

杂文集《谈拢集》

康白情

诗歌《草儿》

俞平伯

诗集《冬夜》

《冬夜》是俞平伯的第一部诗集,发表于1918年。

郭沫若

诗集《女神》《星空》《新华颂》等

历史剧《屈原》《虎符》《武则天》

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白话诗集。

郁达夫

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

散文《故都的秋》

出版于1921年的短篇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短篇小说集。

冰心

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诗集《繁星》《纯水》

散文《寄小读者》

叶绍钧(叶圣陶)

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饭》

长篇小说《倪焕之》《古代英雄的雕像》

童话剧《稻草人》

《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小说;

《稻草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童话剧。

闻一多

诗歌《死水》《发现》

闻一多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徐志摩

诗歌《偶然》《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朱自清

散文《背影》《匆匆》《春》《荷塘月色》

田汉

话剧《名优之死》《获虎之夜》《回春之曲》《卢沟桥》《关汉卿》

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

茅盾

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茅盾创造了“社会剖析派”这一小说创作模式,对现当代长篇小说发展影响深远;《子夜》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作。

巴金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寒夜》《憩园》

散文集《随想录》

老舍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短篇小说《断魂枪》《老字号》

话剧《龙须沟》《茶馆》

丁玲

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殊荣的作品。

萧红

小说《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

萧红是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

沈从文

短篇小说《萧萧》《边城》《八骏图》

长篇小说《长河》

散文《湘西》《湘行散记》

曹禺

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

曹禺的话剧创作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创作的成熟。

戴望舒

诗歌《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

卞之琳

诗歌《断章》

臧克家

诗歌《老马》《有的人》

臧克家是一位具有革命倾向的诗人。

艾青

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火把》《向太阳》《光的赞歌》等

何其芳

散文集《画梦录》

夏衍

话剧《上海屋檐下》

报告文学《包身工》

钱钟书

长篇小说《围城》

张爱玲

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少帅》《小团圆》等

赵树理

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长篇小说《三里湾》

在赵树理影响下,形成了“三药蛋”派作家群。

孙犁

小说《荷花淀》《芦花荡》《铁木前传》《风云初记》

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在孙犁影响下,形成了“荷花淀”派作家群。

周立波

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罗广斌、杨益言

小说《红岩》

吴强

小说《红日》

梁斌

小说《红旗谱》

柳青

小说《创业史》

杨沫

小说《青春之歌》

茹志娟

“十七年”小说《百合花》《静静地产院》

新时期消失《剪辑错了的故事》

魏巍

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小说《东方》

杨朔

散文《荔枝蜜》《雪浪花》

小说《三千里江山》

杨朔、刘白羽、秦牧是“十七年”时期的“散文三大家”。

刘白羽

散文《日出》《长江三日》

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

秦牧

散文《花城》《土地》

周克芹

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刘心武

小说《班主任》《钟鼓楼》

古华

小说《芙蓉镇》

王蒙

1950年代小说《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新时期以后小说《春之声》《蝴蝶》《布礼》《活动变人形》

“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这边风景》

王蒙在1980年代以后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引入到其小说创作中,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意识流小说。

如《春之声》《蝴蝶》《活动变人形》等。

谌容

小说《人到中年》《万年青》

张贤亮

小说《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男人的风格》

蒋子龙

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

高晓声

小说“陈奂生系列“《陈奂生上城》

张洁

小说《沉重的翅膀》《无字》

贾平凹

小说《浮躁》《高老庄》《秦腔》

韩少功

小说《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马桥词典》

阿城

小说《棋王》

王安忆

小说《小鲍庄》《长恨歌》

铁凝

小说《哦,香雪》《玫瑰门》《大浴女》

梁晓声

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年轮》

叶辛

小说《蹉跎岁月》《孽债》

史铁生

散文《我与地坛》《我遥远的清平湾》

小说《务虚笔记》《命若琴弦》

余华

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苏童

小说《妻妾成群》《米》《黄雀记》

莫言

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作家。

池莉

小说《烦恼人生》

方方

小说《风景》《桃花灿烂》

刘震云

小说《一地鸡毛》《单位》《新兵连》《温故1942》

刘恒

小说《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张炜

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

路遥

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

阿莱

小说《尘埃落定》《空山》

陈忠实

小说《白鹿原》

王小波

小说《黄金时代》

迟子建

小说集《北极村童话》《清水洗尘》

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严歌苓

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陆犯焉识》

舒婷

诗歌《致橡树》《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顾城

诗歌《一代人》《远和近》

北岛

诗歌《回答》

海子

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余秋雨

散文家《文化苦旅》

 

第一部分现代文学

一、主要作家作品

小说部分

(一)鲁迅

1、鲁迅其人:

(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以笔为枪,是反封建、反对专制统治的坚强战士,有“民族魂”之誉,毛泽东称之为“骨头最硬的人”。

他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和散文上。

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先行者,有人评价: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诞生,在鲁迅手中成熟。

”一生创作了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对现代白话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另外,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一部散文诗集《野草》(被誉为“鲁迅的哲学”),一生创作数量最多的是杂文,一共有杂文集近20部(部分为去世后由许广平、蔡元培等整理出版),包括《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等。

他的杂文风格尖锐犀利,是他战斗的有利“武器”。

鲁迅思想深邃,对社会、人生都有深刻的思考,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包括: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等,这些都体现了鲁迅高尚的品格和坚韧的意志。

2、《呐喊》《彷徨》

《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内容深刻,形式上颇多创新,总体特征可概括为:

“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呐喊》出版于1923年,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14篇小说,加上《自序》,一共15篇目,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和《社戏》。

《彷徨》出版于1926年,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11篇,分别是《祝福》、《在酒楼上》、《幸福地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和《离婚》。

思想内容:

《呐喊》《彷徨》是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双刃剑。

主要思想内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吃人”历史与现实的洞悉,如《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二是从民族到人类的精神分析,如《药》《风波》《阿Q正传》和《示众》;三是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如《孔乙己》《在酒楼上》《肥皂》和《伤逝》;四是关注女性,对社会问题的考察,如《祝福》《离婚》等。

艺术成就:

(1)题材上,鲁迅始终高举反封建的旗帜,作品多表现对封建制度、封建思想以及国民性的深刻批判。

(2)鲁迅在小说中开拓了“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形象序列。

他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纳入现代文学的表现范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开拓了现代乡土小说的创作道路。

同时,他也关注知识分子,特别是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内心的彷徨。

(3)第一个用白话进行小说创作,推动了现代白话小说的发展和成熟。

(4)小说形式多样:

既有传统的章回体,如《阿Q正传》,又开拓了情节松散的“类散文化”小说,如《故乡》;结构多变,既有单线索的集中叙事,如《孔乙己》,也有多线索的平行发展,如《药》。

(5)鲁迅改变了古典小说中单一的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开始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标志着现代作家自我意识的觉醒。

3、《狂人日记》:

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上,是鲁迅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的作品,是鲁迅个人第一篇,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小说以一个世人眼中的“疯子”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吃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巨大的开拓意义。

4、《阿Q正传》:

作品运用讽刺手法,塑造了一个可怜、可笑又可悲的流氓无产者阿Q的形象,通过他的悲剧命运,揭示了中国国民性格的劣根性,并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专制、保守。

“阿Q”形象: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流浪雇农形象。

他很可怜:

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无家无业,无依无靠,无亲无故,连姓也没有,备受欺凌和压迫;他又很可笑,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常常自欺欺人,他健忘,欺软怕硬,常常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蒙蔽,将现实中的失败转化为精神上虚幻的胜利。

他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也没有自觉的革命精神,最终成为革命的牺牲品,稀里糊涂地被枪毙。

这是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在阿Q这一人物形象身上,熔铸着鲁迅的历史沉思和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解剖,它警醒人们去认识普遍存在于“国人的魂灵”中的精神病症是怎样麻醉了人民群众,成为一种阻碍社会改革的历史惰性,使人们从阿Q这面镜子中照见自己,引起疗救的注意,也着手疗救自己。

(二)郁达夫

1、郁达夫其人:

创造社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等。

他出版于1921年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郁达夫开创了“自叙传抒情小说”这一小说形式,其特点是:

第一、以第一人称叙述,以自我为表现对象,表达强烈的自我情绪;第二、进行大胆的自我暴露,表现内心真实的欲望;第三、作品多塑造不满现实有怀才不遇,内心苦闷的“零余者”形象;第四、抑郁感伤的抒情风格;第五、作品不注重人物塑造,不注重情节,采用散文化的形式。

2、《沉沦》:

小说《沉沦》是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的代表作。

作品以一个身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口吻进行叙述,抒发了主人公身在异国他乡,由于祖国贫弱,生活窘迫以及内心欲望被压抑而感到的抑郁、感伤与苦闷,表达了希望祖国强大的强烈渴望。

3、《春风沉醉的晚上》:

这篇小说是郁达夫小说创作风格发生改变的标志。

它表现了一个窘迫知识分子和一个烟厂女工在苦难中相互关心,相互扶持的纯真情谊,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苦难与抗争,歌颂了他们的善良与坚韧。

作品风格一改自叙传小说的抑郁感伤,变得清新温和。

(三)叶绍钧

叶绍钧其人:

字圣陶,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

他是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之一。

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史的见证人,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他的小说多表现学校生活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暗人生。

他的创作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叙事冷静客观,语言严谨规范、平实自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饭》等。

1928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小说。

另外,叶绍钧也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1921年出版的童话集《稻草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童话集。

(四)茅盾

1、茅盾其人:

原名沈雁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文学理论家,被誉为“20世纪的巴尔扎克”和“20世纪的别林斯基”。

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等。

20世纪30年代,茅盾将“五四”时期“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结合,开创了“社会剖析派”这一小说创作形式,其特点是:

第一、表现刚刚过去或者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以揭示历史本质;第二、作品中着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叙事结构,表现广阔的社会图景;第四、客观、冷静的叙事态度。

这一小说创作模式,称为30年代革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主要模式,对40年代解放区文学乃至建国后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2、《子夜》

《子夜》是茅盾“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现实主义巨著。

作品塑造了吴荪甫、赵伯韬、吴老太爷等一批典型形象,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以他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斗争为主线,集中表现了1930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面貌,描绘了当时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借吴荪甫的破产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问题。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社会背景最广阔、思想内容极深刻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它以丰满的典型形象、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开辟了道路,代表了1930年代革命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

(五)巴金

1、巴金其人;原名李尧棠,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在小说、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开拓者。

三部曲小说体式的集大成者。

主要三部曲有: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人性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他在晚年创作的散文集《随想录》感情真挚,思想深刻,是当代散文的典范。

2、巴金前后期小说风格的变化:

巴金的作品中有忧郁和哭诉的调子,写真情、无技巧是他的艺术追求。

艺术风格由热到冷,前期小说,是满腔情感喷出火焰在纸上燃烧;形式多采用第一人称写法,注意探索人物的心灵,通过人们的心理透视社会;重在写意,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

后期小说,热情转为内向,冷静观察,深刻剖析社会现实,注重写“小人物”。

后期重在写实,现实主义不断深化。

代表作有“人性三部曲”。

2、《家》

思想内容:

作品以一个旧式封建大家族高家为背景,以觉新、觉民、觉慧等年轻一代与这个腐朽的封建大家族的矛盾冲突为主要内容,表现了新旧两种思想观念的强烈冲突,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和它对青年人的毒害,并反映了青年人的觉醒与反抗。

主要人物形象

《家》中塑造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包括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瑞珏、鸣凤、梅表姐等。

(1)高老太爷:

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封建家族制的代表,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2)觉慧:

《家》中最具叛逆精神的形象,具有热情、叛逆和追求的精神;体现着幼稚而单纯的“叛徒”的时代特征。

(3)觉新:

是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是作品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他的性格中充满矛盾,一方面接受了新思想影响,追求事业理想与美好爱情,渴望叛逆;另一方面又深受封建家族质素束缚,不得不承担起家庭重担,被困在那个罪恶腐朽的大家庭里,深陷泥淖而无法自拔。

他清醒而又懦弱,他的妥协与顺从,最终造成了他自己的悲剧,也造成了别人的悲剧。

艺术特色:

(1)抒发真挚浓郁的激情:

《家》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

(2)意蕴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描写。

(3)舒缓自然、生活化的结构:

《家》在结构上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

(4)朴素、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

(六)老舍

1、老舍其人:

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正红旗。

中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2、老舍作品的“京味”:

老舍是北京人,他终其一生都在书写他的家乡,书写北京文化,作品中具有浓郁的“京味”,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具体表现为:

首先老舍在作品中描绘了一副生动的老北京风俗画。

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作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其次,老舍着重刻画了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老北京市民“形象,表现他们身上独有的北京特色,如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如生活态度的懒散、苟安、谦和、温厚等等。

再次,作品中还吸收了老北京特有的幽默风趣。

最后,作品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

3、《骆驼祥子》

祥子悲剧内涵:

祥子本来是个破产的农民,18岁跑到北京城当人力车夫,作者赋予他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非常要强的性格特征。

他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称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经过买车、丢车的三起三落,祥子的梦想破灭了,他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行尸走肉”。

祥子悲剧形成源于黑暗社会和虎妞等客观因素,也有生命意志不够坚强、狭隘、保守等自身内在因素。

他的悲剧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

主题:

作者通过祥子这一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悲剧,揭示了下层人的苦难和旧中国社会的黑暗,也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同时思考城市文明病如何与人性冲突的问题。

艺术特色:

(1)单线索的结构。

作品以祥子的悲剧命运为中心展开故事。

(2)作品通过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式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

(3)用的是地道的北京话,简洁又朴素。

(七)沈从文

1、沈从文其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京派代表作家。

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在他笔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唯美的“湘西”世界。

代表作有小说《萧萧》《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

2、《边城》的审美意蕴:

(1)《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人们之间的友爱,湘西风俗风景的可爱,以及这些爱中蕴蓄的美,融合在整个故事和人物之中,力图展示“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看重作品的写意性与抒情性,独创出一种诗化的境地和诗意的人生。

(3)结构疏放,色味清淡,意境超逸。

(4)语言古朴简约、意味悠长。

(八)萧红

1、萧红其人: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东北作家群的主要成员,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2、《呼兰河传》:

作品以东北一个偏远而闭塞的小县城呼兰河为背景,用“我”这样一个孩子的视角,描写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在这个小县城里普通人的苦难,表现了这些普通小人物的愚昧和善良。

这也是一篇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者在其中记录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特别是《祖父的园子》这一节,描写了童年时期,“我”和祖父一起度过的快乐生活,表现了“我”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对祖父给予的温暖与爱的憧憬与追求以及对光阴的珍惜。

(九)钱钟书的《围城》

主题意蕴:

(1)从社会生活层面考察:

对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世态世相的描写。

(2)从文化反省层面考察:

以“反英雄”的角度写知识分子,塑造了保罗方鸿渐、苏文纨、赵辛楣、李梅亭、韩学愈等一批现代知识分子在形象,引发对传统文化深刻的反思,从文化层次去展现民族精神危机。

(3)从哲学思考层面考察:

人生处处是围城,人生就是可怜的寻“梦”过程。

主人公“方鸿渐”形象特征:

方鸿渐是《围城》的主人公,作品着重写了他和几位女性的瓜葛,以及他从上海转至内地三闾大学任教的遭遇、人事矛盾。

他的性格特征是:

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

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困厄。

艺术特色:

(1)隽永含蓄的象征手法;

(2)淋漓尽致的讽刺艺术。

(3)丰富多采的新譬妙喻。

(4)微妙细致的心理描写。

(十)赵树理

1、赵树理其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乡土小说家,“山药蛋派”的开创者。

代表作品: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

2、创作特点:

赵树理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具体表现为:

(1)题材上,作品以农村和农民生活为主要内容,集中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的阶级斗争和新旧思想观念的斗争,反映农民生活的变化;

(2)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农民形象,他们中既有被新思想改造而觉醒的新农民,也有深受封建思想束缚的老农民,以后者塑造最为成功;(3)作品多描写山西农村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特色;(4)作品吸收民间口语、俚语、土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5)形式上,赵树理将现代小说与民间说唱艺术结合,创造了现代评书体小说形式。

3、贡献:

由于赵树理小说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文艺民族化、大众化”的要求,因此,他的创作被树立为解放区文学的“旗帜”,得到其他作家竞相模仿。

在他的影响下,在抗战时期的解放区形成了一个以山西作家为主要成员的,具有浓郁山西地方色彩的“山药蛋派”。

4、《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