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docx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各位幼教同仁大家好!
我是潍坊市潍城区民意教教研员,首先感谢有这次机会来和大家交
流一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一些体会或者收获。
我这么说也绝对不是一句客套话,虽然做了多
年的教研员,但是一直也是和一线的教师在一起摸爬滚打的。
我今天要交流的内容题目是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那么具体的内容就
是我要给大家介绍两种科学领域的教学方法。
一个教学方法是实验操作教学法,探究性活动,
递进式教学。
另一种方法是观察认识教学法,是以发现、认知、验证,那这里我说的是教学
法,实际上它是针对一种类型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个教学的模式。
说教学方法有一点大,
但是说教学模式,可能又显得比较口头化,这两项内容,曾经被我们本地的报纸上做过一个
专题的报道。
编辑当初就说,这个教学模式,不如叫教学方法比较好。
所以我今天也沿用了
这个称呼,叫教学方法。
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切入点,来和大家进行交流呢?
主要是有三
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认为科学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在形成这份材料的时候,我本来也是想给教
材中的科学领域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一下归类、梳理一下,以便让大家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但是就是因为科学的内容,真的很宽泛,很难以偏概全。
一是我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分类标
准,只是根据我今天要交流的内容,就把这些教学的内容大体上把幼儿园科学领域的内容,
给分成了这么四种类型。
一种叫实验操作型的。
像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像今天我们看的课例,有趣的陀螺,还有
的像有趣的滚动,沉与浮,声音从哪里来等等。
像这些课程,
基本上都属于实验操作型的教
学内容。
还有一种类型,
就是观察认识型的,
像这种就是我们一些科学教学活动,
像美丽的
菊花、有趣的电池、秋天的树、家乡的特产等等,像这一类的教学内容,我就把它划分到了
观察认识型的教学内容里边。
还有一类就是技术操作型的教学内容。
像我们今天看的课例比
轻重、还有小班的比长短、中班的比粗细、以及大班还要进行的自然测量,这一类的内容,
我就把它归类到技术操作型的教学内容里面。
最后还有一种是讨论型的教学内容。
像我们制定一个秋游的计划,
或者制定一个运动的计
划,是和大家幼儿之间讨论进行的。
还有教材里面的一些带问号的课题,
像吃到嘴里的食物
哪里去了这样的课题,
我就把它归到讨论型的教学内容里面了,
那这四种类型,它也不是完
全独立的,很多的内容它是整合渗透在一起的。
在这四种类型的教学内容里面,
第一种和第
二种占的比例大约要到
80%以上了,这就是观察认识型的和实验操作型的这两类内容。
第一种实验操作型的内容,以前在教材中,它的活动数量比较少,
只有我们可能印象中比
较深的,像声音的产生,
再就是空气,再就是沉与浮这么几个课型。
大多数是观察认识型这
里面的教学内容。
现代的教材里面,可能这种实验操作型的内容就比较多了,
主要是因为这
种类型的教学内容,它能比较好地承载我们这个《纲要》里面,关于科学领域的教学目标,
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发展认识能力,所以这种教材的内容,
可能它的比例也会
越来越大。
待会儿我要介绍的两种教学方法,
就是针对这里面最常见到的这两种类型的教学
内容的,实验操作型的教学方法和观察认识型的教学方法,
这是我选取这个教学方法做交流
切入点的第一个原因。
选择这个切入点的第二个原因,
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学领域的内容
是非常整合的,你很难把科学的内容,
从这所有的内容里面剥离出来,
来专门给科学内容进
行一些归类分析什么的,
如果真正的要把它剥离出来讲的话,
要不就是很泛泛的谈,
我觉得
那样就浪费时间了,要不讲得太细太到位,有可能有失去偏颇,我觉得这样乱解读,还不如
不解读,这是我选这个切入点的又一个原因。
再一个原因我觉得是人的因素,
就是我们老师的基础各不相同,老师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
对一些理念的理解和一些教学技术的把握,
也有很大的区别。
我不知道你们当地的情况什么
样。
但是我们这的情况,如果要是要搞培训活动的话,来自乡镇的幼儿园,还有来自学校附设的幼儿园,再有就是来自我们直属的独立幼儿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水平,还有教学理念
的一些把握,是绝对不在一个层面上的,如果进行通研的话,我觉得它的针对性就会差一些。
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我觉得应该是在原本教研层面上进行比较好,不同的幼儿园根据自己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集体通研,集体备课来来确定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种形式
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比较好的。
这是我刚才介绍了,我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切入点来和大家交流的原因。
那我今天要介绍的这两种教学方法,它是怎样来的,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是怎么样的
呢?
我们是用两年的时间进行了一个叫做提升教学经验,提炼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园教学活
动质量的这么一个专题的研究。
这个研究主要是分三步走的,第一个是通过专题的研讨会,
总结选取一些成功的经验。
然后就是我们召集了一部分,在教学中就是说有能力的,然后在
教学中教学成绩也比较好,教学效果也比较突出的教师,让他们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梳理,
然后这些教学方法的雏形,基本上就是这样形成的。
这个雏形形成之后,我们就成立了教法
研究小组,对于这些雏形的进行提炼,进行提升,
然后形成了这些教学方法的主要框架,那
这个框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就是它有核心的教学理念,
能用理论支撑,能够在实践中灵
活应用,这就是教学方法形成的主要框架了。
最后这些教学方法形成之后,
我们还是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然后在理论与实践
不断的交替中,使它得以提升,我觉得这个主要框架有了,
那么每一个教师他用它放在自己
的实践中进行的时候,每个人在这个框架下架构出来的一种教学的形式或者效果,
都是不同
的,在实践中运用这个教学方法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这个只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
下面我就分别介绍这两个教学方法,
也希望大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让这些教学方法更
加成熟,更加具有每个人的个性之美。
下边我就说第一个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教学法。
它的
名字叫探究性活动、递进式教学。
探究性活动递进式教学所阐述的教学方法,
就是围绕活动
主题,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实验和操作,
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那
这种教学方法,刚才已经说过了,它主要针对的是实验操作型的教学内容,
探究性活动、递
进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可以用图示如下,从图例中我们可以发现,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探究和
递进,它是一种交叉和交替进行的。
下面我就结合课例来把幼儿和教师,
教师是怎么样递进,
幼儿是怎么样探究的,这一个过程来给大家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首先先来说第一个,幼儿的第一次探究,
第一次探究的目标就是发现问题,
其实这一部分
通俗的说,对应的我们的活动中,就是活动的导入部分,
在这一部分进行的时候,
教师可以
用简单的引导语导入活动,比如说:
“来!
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这些物体,
你能发现什么道理,
或者发现什么秘密?
”然后也可以这样说:
“看一看这些物体你有哪些玩儿法?
”这样,就
在活动的导入部分,会把探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
让幼儿带着启发性的问题,
动手操作材
料,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所以在第一次探究中,
教师就是让幼儿根据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所提
供的材料,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下面我可以结合课例来具体地说明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
下,这个课例的教学目标,这个课例了名字叫“比比谁落得快”
。
为什么要先看它的教学目
标呢?
因为这是我们判断活动过程,
是否有效的一个主要的标准了,
我们可以看到活动的准
备部分,它是分能力和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两方面来做的准备。
那么课例中教师在导入环节,
它是设计了两个递进的环节,
在这两个环节的操作中,
用递进来表现它的目标的递进。
第一
层主要的它就是引导幼儿熟悉材料,
满足幼儿对新材料的好奇心,
因为幼儿一踏入课堂的时
候,他对老师呈现的这些材料是充满了好奇的,
非常想动手玩一玩,这时候老师就顺应孩子
的这个天性,让他下来操作,就是来摆弄一下这些新材料,然后在这个摆弄的过程中,
在操
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引导幼儿来发现问题,
找到探究的方向,然后他就问,你在玩的过程中,
发现了什么?
感觉到了什么,就用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幼儿,
找到探究的方向,其实这种教
学方法的形成,里面融合进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
它也不仅仅是体现在整个教学方法里面
有这个理念,这个其中教师的一句话,或者是设计的一个提问,
甚至是设计的一个小小的环
节,这里面都是蕴含着教学方法的理念的,
在这里特别的说明这一点。
那么我们在组织教学
活动时,第一次探究组织的时候,应该要把握哪几点呢?
第一点就是教师只有引导没有指导,也不做评价。
第二点就是对幼儿表现出的不同的探索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三个就是鼓励幼儿尝试多种不同的材料,体验不同材料的不同特性。
第四点就是注意观察幼儿操作材料的方式,了解幼儿原来有的经验水平,
在这几个要点中,我觉得重要的,有突出特点的就是第一个,教师不知道不评价,只做适
当的引导。
那另外三个要点,是教师,应该说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做到的事情,但
是这三点,在这样的教学类型的内容中,
可能表现的又特别重要,
如果这三点如果做不到的
话,做不好的话,可能直接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进行的,
第一点这个教师不指导不评价,只
有引导,它也是由第一个环节的目标来约定,
因为第一个环节刚才已经说过了,
它是活动的
导入部分,幼儿需要做的就是熟悉材料,
对材料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观察、了解幼
儿的经验水平和兴趣点,然后来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方法,
来组织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当然了,
下一步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教案中也是有预设的,
可是孩子是活的,特别是操作性的教学内
容,如果你不做适当的调整,因为教案是死的,孩子是活的嘛!
就是说有一些东西,可能就
显得很生硬,所以说要根据幼儿的表现,
对教案中的一些预设的内容进行一些微调,
或者是
在教案中,提前就应该留出一定的弹性来,这样这个活动进行起来,它会显得比较的自然,
那说到这里,也插一个题外话,就是我们跟安老师曾经交流过一件事情,
就是说安老师是我
们的上级领导,也是专家,就是她曾经交流过一个什么问题呢?
就是我们做公开教学活动的
时候,教师的课前准备,就是课前准备中,包括去背幼儿,去看孩子,那么这些环节应该怎
样进行呢?
可以说这些环节,我们在看教学活动中,
是看不到这一些的,
它都是一些背后的
工作。
然后安老师就问,我们是否应该把一些知识点,提前教给孩子,所以安老师问我,上
次做活动的时候,是怎样背孩子的。
我呢,在这里也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在做教学活动,特
别是公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提前背孩子的时候,
是怎样背孩子的。
在这里安老师也举了一个
例子,她就说应彩云老师,她是经常到外地去做客讲学的,
那么各地的孩子经验水平肯定是
相差特别大,可是应老师不管到什么地方去做活动、
讲课,她的每个活动可以说都是非常成
功的。
那很多时间,应彩云老师她应该是没有时间提前去看孩子的,
对我们这边做活动的时
候,我就发现过,她是在会场上,才看到她自己要做活动的孩子的,可是活动都是成功的,
这里边肯定是有诀窍的,那诀窍是什么呢?
我们会说了教案好,
对!
应老师设计的教案确实
是好。
素质高,这也对,应老师的素质确实是高。
可是这些都是不好学到的,但是有一点我
们是可以学的,就是应老师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她始终非常注意,
也善于观察孩子,采取最
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这个是我们可以学的,就是我们在活动中,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知识点,
然后课堂成为一个舞台,在评课例的时候我们也说到了,
有些课它不是常态课,是教研活动,
历次教研活动,通过反复的磨课才形成的课。
但是这种课,它亮点当然是比较多了,但是往
往是一种表演性质的了,我觉得这个我们也不可能每节课都做到,
我们要做的应该说还是一
个常态的课,这个我虽然扯的有点儿离题远了,
但是我想说的就是,除了我们第一点要注意
的要点,就是第一次探究发现问题的要点,
是不值得不评价,做引导之外,那么后面的三点,
也是很重要的,希望老师把它记住。
第一次探究完了之后,那么紧跟着就是第一次递进了,
第一次递进的作用,
就是对第一次
探索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提升。
那她采取的方式可以是谈话、交流、
演示等等各种,或者是互
动的,或者是一种大家一起来进行的这么一种形式,
方法也是可以选择很多的。
那具体的方
法就是教师针对第一次探究这个过程中,
提出的一些问题,或者发现的一些问题,
然后精心
地设计有层次性的提问,
引发幼儿的讨论和回忆,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这一个环节,
我这么说有一点很学术,
其实我说一句大白话,可能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这个环节,其实就
是我们平常对应的课堂教学中,
就是每一个环节进行完了之后的那个小结,
但是平常我们做
活动的时候,在教案中出现的小结,往往就是那么几句非常概括性的,非常书面性的语言,
比如说我们教寻找空气的时候,
就知道空气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所有的空间中,
就是一种很
学术性的一个总结。
但是在这个教学方法里面,
这个小结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所以我
们不是说光把它当作一个小结来对待的,
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推动这个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下一
步最有力的助推器,可以这样理解。
在课例“比比谁落的快”中,我们来看一看教师她是怎么做的?
她是通过谈话和交流的方
式来进行了第一次递进。
在这里还要说一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在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
很可能会遇到,或者是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操作性的活动,
教师提供的材料也
比较丰富,根据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大的。
可能从这个探究到这个递进,
也就是说从探索到小结这一个过程中,
它有一个由动转到静的这么一个转变过程,
那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活动的情节,
以及孩子的情绪选取一个比较适合的形式,
如果这个形
式不光是内容,你设计好了内容,如果没有一个非常适合的形式来辅助,那么这个环节,可
能进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很顺妥的,
我觉得应该注意这么两点,一个就是地点的选择,
你是选
择让孩子在这个材料,
操作材料的旁边就近来进行小结,
来进行递进,还是把孩子带到另外
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静的地方,
安安静静地和孩子来进行这一次探究的一个提升,
或者是小
结,这是一个地点的选择。
再一个就是孩子的体位,就是我们是按照以往的方式,
让孩子照常坐在小椅子上进行,
还
是席地而坐,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坐在同一个平面上来进行?
还是孩子就是就近围绕着老师,
这样围站在老师的周围进行,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前者的,因为坐小椅子比坐在地上舒服,
这是一。
而且这样坐都很方便,
而且我觉得孩子坐在小椅子上,
它也是一种常态的一种教学
的,孩子坐的方式,它不会更多地分散他的注意力,
这对幼儿集中注意力这一块比较容易做
到。
如果你平常上课的时候,孩子是坐在小椅子上的,然后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
或者突然
把这个坐小椅子改变成坐到地上了,
我觉得孩子他是有一个要熟悉,
或者有新鲜劲儿要过去
的这么一个过程的,所以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前者,
我觉得坐在小椅子上进行,
应该可能是要
省老师很多事的。
那么在今天这个活动中,我举的这个课例中,
教师她是选择了离开材料摆
放地,然后把孩子带回到小椅子的旁边,
让孩子坐好。
然后再把孩子操作的一些,
她需要在
教学活动中,提升环境中用到的典型的材料来带到孩子围坐的眼前,
然后来做一下总结和提
升的,这是第一次递进。
刚才我讲了第一次递进,要注意的这么两个问题吧!
就是说在幼儿第一次探究,教师第一次递进的基础上,
就总结和提升了幼儿原有的经验和
认知基础,并对发现的新问题,
通过递进这一个环节,也进行了有目的的再探究,
那么由此
这个教学方法的步骤,它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就是第二次探究——自主探究。
第二次探究,
它的目的是自主探究,就是幼儿在新问题的引领下,进行自主的、
有目的的探究,这个探究
出来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一个教学活动,
重点要解决的教学目标。
那么先来看看课例
“比比谁落的快”中,幼儿第二次探究的问题,就是哪些物体落的快,哪些物体落的慢,然
后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
孩子用自己的经验把这些物体进行一个粗略的分类,
把落得快的物
体放到一起,把落得慢的物体放到一起,当然这个快或者慢,是幼儿以他的经验来分辨的,
可不一定是非常准确的。
就是幼儿用他原来已有的经验或者认知,根据他的体会或者感觉,
来把这些材料进行分类。
因为这个环节,它是目标完成的主要的环节,
对应的课例中,也就
是说,这个环节如果对应的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它是哪一个部分呢?
就是活动的基本部分,也就是通常我们要说的心数的这一部分了。
在第二次探究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问题,重点加强了指导,这一个和第一
次探究,最大的区别就在这个地方了。
第一次探究,是教师不做指导,只做适当的引导,那
么在第二次探究之中,教师就要做重点加强指导了,
这一点。
然后要指导孩子在操作中通过
一步一步的探究,来解决活动中的主要教学活动目标,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就是围绕哪些物
体落的快,哪些物体落的慢,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然后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材料进行了简
单的分类,落得快的物体和落得慢的物体。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组织第二次探究,就是自主探究,它的要点是什么?
第一条就是先点明了教师在这个环节中,
一定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然后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比如说在这个课例中,孩子说沙包落的快,那么你抛沙包的时候是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羽毛
是落得慢的,那你扔羽毛的时候,又有什么感觉呢?
这是第一个要点,
第二个要点就是在探
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倡导幼儿之间的合作,比如说同时抛扔不同的物体的时候,两个孩子,
一个孩子你两只手顶多能扔两件物品,
那么两个孩子四只手可能扔的物品就要更多,
在这个
对比过程中,可能它得出了结论就会更复杂一些。
那第三条就是说鼓励幼儿大胆的讨论探究
的结果,并尝试用孩子的语言,
用比较准确的来表述一下他自己观察到的形象,
或者观察到
的现象。
第四个要点就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
教师除了语言的引导、体态的引导之外,
还应
该给他物质的帮助,或者是物质的支持,
可以给幼儿更多探究实验的方法,
比如说在这个过
程中,因为孩子探究的结果很多,探究的材料也很多,那么他探究完了这种东西,
他需要有
一个方法,或者有一些物品来帮他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要不他会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样,
探
究一个做一个,探究一个做一个,等最后可能这些结果他就想不全了,
这是一点。
所以教师
要给他提供一个物质的帮助,或者材料的帮助在这一点,
我觉得这一点,特别是大班孩子是
比较突出的,教师在这一个环节之中,这个也可以说是必须的要做到的这一点。
那第二次探究中,因为教学目标非常突出,就是围绕问题找答案,找到答案了,也就完成
了目标了,刚才也说了,在这四个要点里面,一个是我强调的第四条,
一定要给孩子一些辅
助的材料和方式,再一个一定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幼儿,加强合作,让幼儿学会合作,观
察合作的现象和自己一个人操作的现象有什么不一样,
我觉得这两点,是教师在这个活动中,
指导起来也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两点。
那第二次自主探究完了之后,
接着要进行的就是第二次递进,
第二次递进刚才我已经解释
了,也就是说第二次小结,这一次小结比起刚才第一次探究完了之后的小结,
它显得更为重
要,因为第一次小结就是这个递进,
第一次递进它更多的是偏向于对幼儿原有的已知的一个
知识经验的梳理和提升,那这一次递进,它的目标,对这个本节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就显得
尤为重要了,她要把这一节教学活动,
要进行的或者要让孩子得到的一些东西,
在这一次递
进的梳理提升过程中,就要体现出来,它的作用就是对第二次探究进行总结和提升。
教师帮
助幼儿梳理第二次探究的结果,
然后完成或者接近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
那这个方式和第一
次探究她要注意的要点,和第一次探究应该是差不多的,
像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选择一
个什么样的方式,选择一种什么样的体位,
这个和第一次递进应该说要求是相同的,
但是它
的目标是不同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教师在第二次探究的递进活动中,
她也是选用了这种谈
话交流的方式进行了第二次递进,我们来看课例中,教师是怎样设计第二次递进的。
她先将幼儿在第二次探究中的,
把归类好的这些操作材料拿到孩子前面来,
放在教师和孩
子中间,告诉孩子,这一些是大家认为落得慢的物体,这一些是大家认为落得快的物体,现
在咱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物体,你为什么把它放到快的里面?
第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把
它放到慢的里面?
为什么?
你是怎么样操作的?
然后请几个幼儿上来,
把这里边的,比较典
型的、有对比性的这几种材料,
进行一下现场的演示,让大家共同的,
可以说更细致的来观
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