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0778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docx

《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docx

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

【常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

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

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A.婚姻自主意识

B.崇洋逐新趋向

C.民族风情特征

D.自由平等风尚

2.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显著变化。

政府颁布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这发生在哪一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3.如图是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B.民族工业分布极不平衡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D.民族工业的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4.张謇说: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即买卖货物)之资,有倍蓰(即数倍)之利。

”这反映出他主张()

A.民主共和B.师夷长技C.维新变法D.实业救国

5.1901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A.习俗B.外交C.娱乐D.教育

6.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7.孙中山在与各省代表商谈组织临时政府时指出“从前改换朝代,必改正朔、易服色”。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参与设计并推广的新式服装是

A.汉服B.中山装C.唐装D.旗袍

8.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有()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9.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是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

D.如图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吴淞铁路

10.下图中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间发展迅速的原因有()

①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②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的推动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11.旗袍原来是满洲妇女的基本服装,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

A.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B.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C.男女社会地位趋向平等D.地区发展变化不平衡

12.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

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中共七大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人民指明战后奋斗方向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C.19世纪70年代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相继传入中国

D.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3.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A.近代民族工业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C.国家独立是展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4.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

B.商务印书馆是在广州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申报》创办于北京,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D.聂耳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

15.张春是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他的奋斗目标是“实业救国”,其创建的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

大生纱厂经营“最景气”时期应该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战后

C.“一战”期间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16.下图所示为实业张謇所办公司发行的股票。

票据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

A.1933年

B.1934年

C.1935年

D.1936年

17.清末状元张謇认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兴办实业B.创办学堂C.筹划海防D.编练新军

18.据史料记载,1912年孙中山应山西都督阎锡山邀请来到太原,发表了重要演讲,他说:

“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先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还说“有天赋之煤铁资源,山西前途不可限量”。

受孙中山思想影响,山西民族实业家纷纷兴办实业,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A.山西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B.辛亥革命促进了山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山西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全国最早

D.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重要的思潮

19.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

”人们称赞他“创办了大生,把大生留给了社会。

”这个人是

A.张謇B.林则徐C.詹天佑D.李鸿章

20.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

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

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

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B.政府政策的放宽C.列强侵华的放松D.社会思潮的推动

21.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

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22.王宇清先生曹说:

“旗袍,这后来流行大半个世纪的女装,却原来竟是新潮女子们争女权、争平等的副产品呢。

”这反映了旗袍的流行

A.是思想变革的结果B.是女权斗争的目标

C.促进平等思想传播D.反映女子地位提高

23.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A.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服又大方B.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D.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24.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如下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10

约600

4.3

1919年

120

约4500

18.8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当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先河的事件是

A.京师同文馆的创办B.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C.科举制度的废除D.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

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

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自由平等风尚,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婚姻,故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崇洋趋势,故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民族风情,故排除C项。

故选D。

【点睛】

辛亥革命后,随着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以及当时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法令。

出现了题目中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的等级观念在消除,自由平等的风尚在逐渐形成。

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民国时期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剪发辫,易风俗:

男子开始流行西装和中山装,女子开始流行穿旗袍。

改称谓,废跪拜:

以先生、某君代替以往的大人、老爷,以鞠躬、脱帽、握手代替行李、跪拜、作揖,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分析题干的“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可以看出重工业所占比例很小,我国民族工业的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故D符合题意;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在题干图表中不能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民族工业分布极不平衡在题干图表中不能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与题干图表信息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题干的“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体现的是张謇“实业救国”的主张,故D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故A不符合题意;师夷长技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B不符合题意;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的内容,科举制属于我国的教育方面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题意无关。

故选D。

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结合图文中示意图可知,我国的民族工业(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发展缓慢,依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给中国的民族工业以发展的机会,但由于民族资本的自身特点,轻工业得到很大发展,重工业极其缓慢,故A项符合题意;B项“沿海地区”在图文中没有显示,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叙述是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整体评价,与题文不相符合,故应排除;D项说法是中国民族资本的特点之一,与题文不相符合,故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山装”源于中式服装短褂,并结合了西服的特点,表明文化既有民族性也有世界性,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它是孙中山亲自参与设计并推广的新式服装,因此被命名为“中山装”,B项符合题意;ACD均与孙中山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

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有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给我国民族工业带来了发展的“春天”,故选D。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选项C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图一是《申报》,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A排除;图二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B排除;图四是詹天佑,他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D排除;故选C。

1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2-1919年,由于辛亥革命后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海外华侨竞相投资,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是在1927年成立,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旗袍原来是满洲妇女的基本服装……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A选项符合题意;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的说法不正确,B选项不符合题意;男女社会地位趋向平等的说法不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地区发展变化不平衡的说法不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反映历史的客观史实;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有主观因素。

因此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属于历史史实,选项C符合题意;A是对中共七大的评价,排除;B是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评价,排除;D是对商务印书馆的评价,排除;故此题选C。

1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可知,材料强调一战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走向萧条,由此可以得出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近代民族工业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国家独立是展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留下的唯一的成果,选项A表述正确;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B项错误;《申报》创办于上海,C项错误;《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冼星海,D项错误。

故选A。

1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张謇是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发展很快,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企业开始走下坡路,最后被吞并。

所以大生纱厂经营“最景气”时期应该是在一战期间,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计为民国元年;公元1913年,即民国2年;公元1914年,即民国3年……其中规律为:

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21,由此可见,民国二十五年,25+1912-1​=1936年,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实业兴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A项符合题意;创办学堂和筹划海防,编练新军都是洋务运动的内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912年孙中山应山西都督阎锡山邀请来到太原,发表了重要演讲,他说:

“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先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还说“有天赋之煤铁资源,山西前途不可限量”。

受孙中山思想影响,山西民族实业家纷纷兴办实业,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山西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全国最早。

题干材料未提及山西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全国最早,故C符合题意;题干信息体现了ABD表述,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A符合题意;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B排除;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C排除;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D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2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材料“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

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等可知,材料体现了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为支付日本巨额战争赔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相关史实。

2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可知,题干反映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乂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旗袍,这后来流行大半个世纪的女装,却原来竟是新潮女子们争女权、争平等的副产品呢”反映了旗袍的流行是女权斗争的目标,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B。

2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故D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符合题意;旗袍西服中山装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排除A;民国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排除B;民国时期劝禁女子缠足,倡女权,追求男女平等,排除C。

故选D。

2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题干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规模和数量均有很大提高,面粉业发展很快。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②③④都是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原因,故B符合题意;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的说法错误,面粉业属于轻工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排除①,排除含有①的ACD。

故选B。

2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它的创办,开启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排除;C项发生在1905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排除;D项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排除。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