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065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docx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docx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

考试说明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中考语文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应引起我们的继续关注。

这类题目以课外的诗词为主,难度较大;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题型以主观题居多,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有时兼顾传统的选择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对古诗词阅读的评价建议是: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知识疏理

一、诗歌的概念

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它要求以精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且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二、诗歌的基本特点

1、高度的概括性

2、饱含浓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的想象性

3、语言凝练而富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分类

(3)中国古典诗歌

复习策略

(一)从三个层面入手赏析

1、理解——从语言上字、词(色彩、动作的字词)、句(修辞手法及哲理性)的层面上来理解诗意

2、赏析——①了解诗人、作品(生平、风格等)

②掌握常识(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

③把握意境(景、事、情、物)

3、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了解相关知识

1、方法及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反问、用典(表志向与情趣)等。

2、手法(表达技巧)

——渲染、烘托、映衬、反衬、虚实结合、含蓄、象征、联想、想象

3、方式(抒情方式):

——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B、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层次)

(三)依类别来鉴

(1)山水诗(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景中传达出的思想:

喜悦或感伤。

(即:

写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

(2)咏史诗的鉴赏

A、感慨个人遭遇,抨击、讽谕社会现实;

B、称颂、仰慕英雄

C、自比自况,表理想、追求(诗中用典)

(3)咏物诗的鉴赏(物与志)

 ——借物来表志向、情趣或隐射社会现实。

(4)边塞诗的鉴赏

 A、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痛苦,控诉战争

B、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表达离恨别愁;

C、描写塞外风光……

主旋律是:

爱国主义

(5)送别诗——表朋友间的深情厚意、难舍之情;表对友的关心、牵挂及美好的祝愿

(四)诗的语言特点:

 朴素自然、清新明快;

 委婉含蓄、婉约缠绵

忧郁苦闷、悲壮旷达

豪迈飘逸、激越雄健

(五)教会学生清晰表述、规范答题。

例:

鉴赏语言的答题句式:

某个动词用得好,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展现了(表达了、揭示了)……的画面(思想感情、哲理)。

解题指导

1、客观题解题方法:

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

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2、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典型考题解析

例1: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解:

懂得,明白。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是托物寓意。

请分析此诗讽喻了什么?

(讽刺、揭露生活中那些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人间自有正义,最终必无好下场)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在文意上也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

请简述理由。

(天地好,“天地”是指代人间。

“清霜”是指代正义。

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正义之气充满人间)

——可从修辞、句式及写此诗的用意,主题来析

例2: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诗人是怎样描绘春景的?

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山光”“物态”交相辉映,生机盎然的春景图,然后创设了一种天气晴朗,云烟缥缈,水气蒙蒙的意境。

2、分析诗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所蕴含的哲理。

生活中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退缩或止步不前,而应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知识储备

七—九年级诗词理解与赏析

注:

带﹡的是苏教版的篇目,其他的是苏教版、人教版、语文版的共同篇目。

【七年级上册】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包含此相同哲理的诗句还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浓浓的乡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表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王湾《次北固山下》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

赤壁之战

(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3、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句意:

(就是下阕的翻译)哲理:

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作者的情感:

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示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其他诗词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4)曹操的《龟虽寿》中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也表达了这种精神的句子是: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月光满地。

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

(2)诗中写月夜静谧的景色的句子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诗句的妙处。

[答]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

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4)《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答]“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5、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①中秋,欢饮达旦②。

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③。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④,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⑤,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⑥,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

注释①丙辰: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②达旦:

一直到天亮。

③子由:

即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

④宫阕:

宫殿。

⑤琼楼玉宇:

琼,美玉。

宇,房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