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南浔导游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401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乡南浔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乡南浔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乡南浔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乡南浔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乡南浔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乡南浔导游词.docx

《水乡南浔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乡南浔导游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乡南浔导游词.docx

水乡南浔导游词

水乡南浔导游词

  以下是关于水乡南浔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南浔!

今天,我非常荣幸为大家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我们南浔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常言道:

“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全国4A级景区,享有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文明城镇的称号;我们南浔不仅拥有典型的小桥流水和幽雅的古典园林,而且能让大家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别具一格的西洋风情。

所以很多游客又说“游遍江南九十九,到了南浔不想走!

”就是因为她独有的魅力!

……(根据具体情况加入其他介绍内容)。

  2、告知游客南浔景点游览安排,所需时间和停车位置等重要信息。

  3、那好,现在就由我小X带着大家去魅力南浔的第一站“…”(景点名称)!

  小莲庄

  各位团友,现在走进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私家园林“小莲庄”,它始建于1885年,完工于1924年,历经刘家祖孙三代人四十年的时间。

主要由义庄、园林、家庙三部分组成,共占地27亩,其中园林中有近10亩的荷花池为中心,这位主人虽然也叫刘镛,但与山东乾隆年间的刘墉相差百余年,只是音同而已。

小莲庄里共有三宝:

碑刻长廊、御赐牌坊与九龙金匾。

我们先来看第一宝,长廊墙上共有45方碑刻,由《紫藤花馆藏帖》与《梅花仙馆藏真》两部分组成,它是清代二十几位文人之间往来投赠的诗文,非常巧合的是这里还有一方半宰相刘罗锅的书法真迹,前面还有乾隆皇帝御赐仙仿印章,后面这个墉,可是土字旁的墉。

当然也有许多游客都不解地问过,这些墨宝在文革时是如何保存下来,那是因为曾经这里有一们机智的老人,在动乱的年代,在它们的上面涂上了厚厚的泥土,贴上大字报,才幸免于难。

  左边还有一个四面厅的建筑,取名“净香诗窟”,当时是主人接待文人雅士专门呤诗作对的地方,因两个藻井一个为升状,一个为斗状,在建筑学上堪称海内孤本,所以有俗称“升斗厅”。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典故“才高八斗”,所以这里是衡量人的才华的地方。

除了内部精巧的结构以外,它的外部结构也是很有特色的,它是歇山顶的建筑,上面塑有八仙,主人希望客人在自已的家中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蝙蝠倒挂的吉祥用意就是福到的意思。

  这里主要是大户人家平时游览、度假所用的地方,并不是住宅,所以正式的建筑比较少。

左手边的这幢小楼,因为可以看到太阳东升,所以叫“东升阁”。

是一幢中西合壁的建筑。

这边是只能看到中式立面,待会儿我们还可以看到欧式的立面。

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的时候,一般大户人家,女子们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所以这楼也就是她们当时观赏小莲庄景色的地方,名副其实的“小姐楼”。

  转身小姐楼对面,有一个90度的亭子,因形状如展开的折扇,所以称“扇亭”,如果你留意,其实小莲庄的每一个亭子的形状都是不同的。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往里参观刘家精华部分家庙,家庙前还有两座保存完好的“御赐牌坊”。

第一座就是积善牌坊,是由光绪皇帝赐的,共分成五层,第一层上面有圣旨二字,第二层为“乐善好施”四个大字,主要是因为光绪三年,河南、江西等地发生水灾,刘镛出资30万两白银用来赈灾,于是皇帝赐建了牌坊。

第三层是一出戏,取材于民间的状元及第,第四层记载刘家做好事的史实,刘镛希望后代也能积善行德,所以在右边留下一块没字的无字碑。

私家园林不能随便的雕龙刻凤,所以主人用右手边的孔雀,左手边的麒麟相代替,取意为龙凤成祥。

牌坊的后面刻的是刘家官位与官职,刘镛是二品官,祖父与父亲为三品官,刘家人官职最大的是小碑上刻着的刘镛的长子刘安澜,官居一品工部郎中,但是英年早逝,他的夫人刘邱(qiu同‘丘’)氏却为分守寡,终身不改嫁,于是有了后面的这座贞节牌坊即“钦旌节孝”坊。

两座牌坊都集浮雕、缕雕、透雕、圆雕四大雕刻。

  在两座牌坊之间的就是刘家人祭祖的家庙了,门口还可以看到人们平常所说的门档户对,刘家门槛也很高,因为祭祖的时候,只有刘家十岁以上的男子才能进去,进去的时候上面这一块是可以拿下来,女子只能望着高门槛望而却步了。

高墙的前面有两块石条组成的就是插旗杆的旗杆石,祭祖的时候,一边旗上写着国泰民安,一边旗上写着风调雨顺。

  出牌坊,各位团友我们接着往园林参观,现在您见到就是小姐楼的正面了,它是用红砖做材料彻成的,但用了糯米加石灰等做粘合剂(形成一种比单一的石灰浆更抗水、更不易收缩的一种浆)。

小姐楼向前,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退休小榭,退休是指退而思之休身养性的意思,这个亭子是主人夏天的时候休闲的地方,面对河塘,两边是耳房,由于主人登的是大雅之堂,所以当年中间厅堂才是主人坐的,两边耳房是给仆人呆的地方。

后面不还有一条备弄,设计细到。

  出小榭,就是曲折的荷塘,面对整个荷塘,夏天的时候是赏荷的好地方。

中间是360度的圆亭,对面是六角厅,前面还有一座曲桥,叫五曲桥。

在古代一般一品官的私家园林造七曲桥,二品官造五曲桥,皇帝的花园才能弄九曲。

但这也不绝对,比如上海的豫园,它就是明朝时期的一座私家花园,里面有一座九曲桥。

  曲桥前方是一个听雨亭,走过听雨亭,各位团友接下去参观是曲径通幽的后花园了。

后园主要是太湖石围成的一座假山,因南浔是平原,所以这是南浔最高峰。

假山正对面这个亭子叫掩醉轩,是男主人掩盖罪态的地方。

  出了后花园,各位团友您现在看到的这棵就是小莲庄的宝物百年紫藤,当年刘镛买这块地就是因为就棵紫藤和野生的荷塘,问大家一个常识,紫藤花和荷花分别是什么颜色。

对,一红一紫。

正好验证了我们所说的大红大紫,紫气东来这一俗语。

  各位团友,现在大家看到的西式门楼才是小莲庄的正门,因为江南水乡主要靠水上交通,园年这条河道跟运河相通,当年船子可以直接这边上河埠头靠岸,从正门进入小莲庄,“小莲庄”三个字也是由郑孝胥(“交通银行”仍沿用他的字,近代政治人物、书法家做过伪满洲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题的,名字因主人仰慕赵孟頫(fu,第三声)(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的园林莲花庄而得名,因莲花庄占地112亩,而此园只有27亩地,所以取名“小莲庄”了。

出了正门,我们沿着荷花池走了一圈,参观也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光临。

  嘉业藏书楼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刘家的私家藏书楼——嘉业藏书楼,它是小莲庄主人刘镛的孙子——刘承干所建。

刘承干继承祖上的大笔遗产却不善于经商,只喜欢藏书、读书、印书,在上海收购大量藏书以后,于1920年动工,1924年完工在刘氏共同产业小莲庄旁边建了嘉业藏书楼,当时花费银子12万两,共20亩地,分为书楼和园林两部分,首先请各位参观书楼。

穿过园中小道,各位团友现在看见的是藏书楼的门楼,门楼上的“嘉业藏书楼”五个大字是由书法家刘廷琛所题。

  走进门楼,在左手边的橱窗里陈列的是主人刘承干的资料,他于1881年出生于南浔,1963年在上海过逝,享年82岁。

刘承干是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和刻书家,花费20年的时间,30万两白银,共收藏16万册60万卷藏书,为我国的古藉保护做出重大贡献,像我国的边境线麦克马洪线的资料就是在这里找到的。

可惜的就是主人不善经商,刘家于1933年家道中落,为了维持书楼,卖掉五万册书,就如其自已说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到1951年,主人就主动的把书楼捐献给了国家,当时由浙江图书馆来接收,现在此处是属于浙江图书馆的一个分支机构。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往右边来参观宋四史斋,因为这陈列了四本书的雕刻版,分别是《史记》《前汉》《后汉》《三国志》,这些雕刻版都是用红木中的红梨木作材料所以到现在还保存的相当完好。

书室的中间是两块像山水画的天然大理石,上圆下方就是天圆地方的意思。

南浔富户林立,1919年的时候就通电了,所以大户人家很早就从国外买进吊灯,所以这里悬挂的吊灯当年主人是从法国进口。

从宋四史斋出来,各位团友你可以留意一下,整个藏书楼的门窗上面都是由六个字组成——嘉—业—堂—藏—书—楼。

站在天井中央,可以看到整个藏书楼外貌,藏书楼分上下两层,上面栏杆上是希古二字,下面是嘉业二字,铁栏杆还是保存了原貌,因为当时有电而没有电焊技术,所以连接这些铁栏杆的还是最原始的铆钉。

藏书楼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它的设计,它的下水管道是直接设计在柱子当中的,在当时那是何等的时髦。

  各位团友那你知道嘉业藏书楼的名字是如何来的吗?

下面我们去正厅找这个答案。

这里就是正厅嘉业厅了,之所以取名嘉业藏书楼,就是因为正中悬挂的这块九龙金扁——钦若嘉业,嘉业是指美好的事业,对刘承干来说他的美好事业就藏书、建书楼了。

这块九龙金扁是由宣统皇帝赐给刘承干的,因为刘承干捐了大笔钱为光绪皇陵种植树木,可惜的是上面没有时间的落款,因为赐这道扁的时候已经是民国三年了,宣统当然不该心用民国年号了,所以就没有留下时间,上面的字也是由皇帝的老师陆润庠题的。

嘉业厅是当时主人接待贵宾的地方,所以里面摆放的是一套红木的家具,书室为了防潮所以地专下面离地很高,到梅雨季也很干燥。

从正厅延围廊返回,各位团友现在这个厅叫诗萃室,主要里面放有一本书叫《国朝诗萃》,正本是由刘安澜写的,副本是由刘承干写的,刘承干本是刘镛第二个儿子刘锦藻的长子,由于刘镛的长子刘安澜英年早逝,未留下后代,所以刘镛将刘承干过继到长房,刘承干幸运继承了大伯的大笔遗产。

  各位团友,诗萃室旁边过道陈列了一幅刘承干亲笔所题的对联,上联是“汗青蠹(du第四声)简罨(yan第三声)画帘栊怀抱向谁开对婵娟香寻古字”,主人刘承干一生好客大方,番是乐意来刘家看书的,主人都会免费提供吃住。

下联是“雾阁云窗争辉金碧俗尘飞不到胜丝竹风响牙签”,刘承干爱好读书,觉得风翻书的声音比音乐的声音还要动听。

这副对联的木质是银杏木,上面的字是阳文,是主人写好后,刻出用铁沙、墨汁、糯米、明矾四样东西填上去的,所以看起来很有立体感。

回到门楼入口处,上面橱窗里陈列了1949年周总理关于要求保护好嘉业藏书楼的指示,正是由于周总理的关照使得书楼得以保存。

  各位团友,藏书楼的园林部分是以荷花池为中心的,四周围着一圈太湖石,称为十二生肖石,因为当年这一圈有十二生肖动物的形象,太湖石的特点是漏、皱、透、瘦,经过八十多年风雨的侵蚀,现在象形的就不多了。

站在园中你可以看到外面的影色,因为当时主人的设计是用河道代替了高墙,主要是为了取水救火,同时站在园林中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起到借景的功效。

走过园中小桥,这里有一块太湖石为啸石,啸石二字是由清代著名的学者阮元题的。

这块石头是南浔三块奇石之一,当年主人花巨资购买而来,主要是上面有一个小孔,如果吹得好的话,像老虎发出的声音,因此得明为啸石,大家不防上去试一下。

  各位团友穿过三曲桥,这个景点就参观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光临。

  张石铭旧宅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的景点是号称江南第一巨宅的张石铭旧宅。

建筑面积有6137平方米,建于1899年,楼上楼下共有房间244间。

  张石铭原名叫张钧衡,祖籍在安徽休宁县。

他是一位金石家,是西冷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之一,旧宅里有四种雕刻,被称为小型的雕刻博物馆。

首先抬头看一下门眉上的是砖雕。

边上的图是群仙贺寿,中见有四个字“世德作求”是金石大师吴昌硕所提,他是西冷印社的第一任社长,是我们湖州安吉人。

“世德作求”意思是一个人在世上要有所为,有所追求。

两边墙上的四块上石雕,分别代表“福,禄,寿,喜”。

我们站得这里以前是停轿子的,叫轿厅。

以前都是坐轿子,到了这里停下来,主人进去了,轿夫没地位,不能进大厅,只能在两边的长凳上休息。

  请各位跟我到里面参观大厅。

  大厅叫懿(yi第四声)德堂,是由通州张謇所题,通州就是现在的南通,张謇是甲午科状元,是一位实业家,教育家。

“懿”是对妇女的尊称,张石铭的父亲很早就过逝了,家里都是他的母亲操持,所以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可以看出他对母亲是非常尊敬。

  这里有一幅抱柱联:

“罗浮括仓神仙所宅”,就是说他们的房子很豪华,像神仙住的一样,下联是“图书金石作述之林”。

是写他的人生爱好,金石、碑刻、藏书、张石铭很喜欢藏书,曾建过藏书楼叫“六宜阁”,可惜已毁于战火。

这幅对联是郑孝胥所提。

他是宣统皇帝的老师。

  大厅平时是不开放的,只有婚丧庆典和迎接贵宾才开放,如果是接待一般的好友,就到边上的花厅。

花厅落地长窗上的都是东阳木雕,它的特点是立体感强,一刀成形,不回刀,而且不涂油漆,外面涂的是一层桐油,有《西厢记》《三国演义》《许仙白娘子》等等。

  花厅上面有一块匾是康有为题的“以适其志”因为人生贵得适其志,这也是主人的追求。

主人张石铭是举人,当年参加过“公车上书”,但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后就对做官心灰意冷,后来就干脆罢官做生意了。

  下面的六块板屏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真迹,写的是“竹林七贤”刘伶酒德颂,是抨击封建礼教的。

边上的那口钟,已有100多年。

德国的西门子品牌,上了发条还在走。

而且还比较准。

钟的对面有屏风,用吉祥的话说,就是时时平安。

  主人把书房取名为择是居,墙上挂了一些吴昌硕的石鼓文。

值得一提的是脚下的地砖,从法国进口,已有100多年了,还保存得比较完好,且色泽鲜艳,耐磨防滑。

  这边是正厅的背后。

这张椅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原来这里是他母亲垂帘听政的地方。

虽然是他母亲当家,但古时候男尊女卑,女人不能随便进出大厅。

张石铭在正厅办什么事,和什么人交往,他母亲就在这里听,应该说是隔板听政,跟电视里垂帘听政差不多。

  刚才在前面看到过砖雕,石雕,东阳木雕,我们再来看世上已绝版的玻璃雕。

这种玻璃从法国进口,它有三大特点:

12019年不沾灰,不用擦;单面玻璃,从里面可以看到外面,外面看不到里面;每块花纹都不一样。

这种玻璃以前有154块,现在只剩73块了,当时先请人画好之后到国外定做的,这些图案都是花卉,瓜果,蔬菜,因为他母亲是信佛吃素的,而楼上就是他母亲的卧室。

  江南六个古镇当中,只有我们南浔的张宅里面有接待女眷的内厅。

一进来就可以看到家具比刚才大厅简朴得多,这些家具一个比较小,而且边上的扶手没有。

当时说的是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对女人要求比较严,且没地位,在这里就可以体现出来了。

  边上的备弄是佣人走的通道,而且轿子也可以抬到里面,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张家房子只开放了三分之一,所以我们也只能往备弄里走。

去看看他们张家以前吃饭的地方——芭蕉厅。

为何会取这个名字呢?

因为芭蕉代表长青也叫美人蕉。

两边的四块是以前何留下来的,中间的是新做的。

这些看上去像木头一样,其实它就是木头,黄杨木。

外面这些绿颜色是用珍珠粉,翡翠粉加矿物质粉涂上去的,所以不容易掉色。

百年下来,颜色还是这么好。

有没有注意到芭蕉叶上有小孔?

这些孔不是虫蛀的,以前嵌的是绿宝石,阳光一照,就像露珠一样,闪闪发光。

  天井里的这块石头叫“鹰石”,产自广东英德镇,糨本来像一只展翅的老鹰,但头已经毁掉了。

下面的缸叫太平缸,是整块青石凿出来的,放上水就是当时最原始的消防工具。

里面是宴请厅,也就是吃饭的地方,里面柱子里有凹槽。

以前有屏风隔开,好象包厢一间间的,值得看一下的是上面的吊顶,走廊上的地砖,都是以前留下来的,刚才看到的是中式部分,而最精华的就在里面,我们继续到里面参观法式部分。

  这个舞厅据说是江南的第一家私家舞厅,当时杭州等地还没有,现在站的这里是以前的舞池,中间是乐队现场演奏的地方,刚才我们进来的小房间是化妆间。

中间这两根克林斯铁柱是起到支撑的作用。

两边还有壁炉,下面的地砖是法国乡村油画地砖,是印象派画家画的法国乡村油画。

  我们走出来回过头可以看到一幢西洋楼,有点像教堂,其实它融合了各种风格,上面的阳台是法国路易时期风格,下面是罗马柱,这些红砖,铁栏杆,百叶窗,玻璃全部是百年前从国外进口的,虽然是西式的,但也有中西合壁的建筑,边上的高的围墙叫封火墙,这房子建于清末,主人思想比较开放,但还怕别人说闲话,也为了不露富,所以用高高的墙把它挡起来。

这两棵树是广玉兰,已有100多年了,但叶子和树杆都不一样,据说是一棵雌的,一棵雄的。

我们今天看到现在只看了张石铭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还没修复,这个房子在文革时是作为上海进出口公司的茶叶仓库,才能完整的保存下来了。

  走过西洋楼,我们接下去参观一下后花园,这个后花园是98年刚修复的,以前这里也是房子,当时被毁掉了,站在这里望进去里面就是刚才的西洋楼,外面是中式的,如果没有进去过的话,根本想不到里面还会有西洋楼。

  两边的碑刻都是那个时候张石铭收藏的,从东晋到清朝十多位书法家的手笔,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蒂、文征明、韩愈等等,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观赏一下。

  求恕里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求恕里,这是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刘承干在1930年所建的别墅。

求恕的意思是自己做事要多为人家想想,反映主人追求心态宽恕的境界。

其实刘承干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进,即使到了晚年家道没落也坦然自得,故以“求恕居士”自居。

他在上海储书之所名“求恕斋”,南浔别墅称“求恕里”。

  1920年刘承干建嘉业堂藏书楼,同时为了适应藏书楼管理的需要,因此扩建求恕里,作为他和家属回浔小住和藏书楼管理处的地方。

另外,求恕里门口还有一个茶房间,据说那时小莲庄在清明节三天对外开放,平时参观必须凭游览券进园,而讨门券就在这茶房间办理。

  求恕里属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个结构是以门房、甬道、西洋门楼、卷门、庭院和独立的楼厅相结合。

进门便是一条长甬道,具有上海里弄的风格,在中间有一座西洋门楼,上面有“鹧溪小隐”四个字,说明求恕里是在刘家小莲庄鹧鸪溪旁边,是主人小住的别墅。

在西洋门楼的上面有几个象金蟾的动物,据说这是刘家做生丝的商标。

  在西洋门楼两旁的厅里,现在摆放的是一个摄影展──刘旭沧作品摄影展。

刘旭沧原名刘承东,中国近代著名摄影艺术家,曾担任上海摄影协会主席,他是刘承干的九弟,两人相差32岁。

一个长衫马凳子,以收藏古董成名;一个西装革履,钻研摄影成名。

兄弟俩各有所成,被人戏称是刘家的“中西合璧”。

  刘旭沧192019年出生在南浔,从小就爱好摄影。

他把刘家发给小孩子每个月的糖果钱省下来买胶卷,向别人借了一部照相机,就开始象模象样拍起照来。

后来15岁的刘旭沧随家人定居到了上海,并且结识了上海著名摄影家郎静山等大师。

他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在他的摄影中运用了中国画的手法,所以各位看到他的作品有点油画味道。

因为他那时拍的黑白照片,然后再用绘画的手法上色,所以他的作品别具一格。

在20世纪30年代,他已经成为上海屈指可数的摄影大师。

  刘旭沧的作品是以人体摄影、静物摄影、风景摄影为主。

在求恕里他的作品展有两个展厅。

一个是以静物为主,有他在当时拍摄的西湖、黄山、黄土高坡等风景照片,以及一些花卉、水果摆设的静物作品;另一个展厅都是他当时拍摄的人物人体作品等等,各位在这里能看到当时30年代的电影明星阮玲玉、陈云裳等人的照片。

他的许多作品入选英、法、美等25个国家54项大奖。

在这里还有许多当时的奖章,但可惜的是他毕生所拍摄的19万张作品在文革期间被毁;而他也在文革中自杀,享年54岁。

由于家乡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摄影大师,所以在求恕里开辟了展览馆,来纪念他在摄影界留下的辉煌业绩。

  求恕里的甬道尽头走进一个小卷门,便是他的花园别墅。

园内有花草树木及太湖石作为点缀,还有个小小的观景亭在中间,而别墅的主建筑就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堂楼。

正门采用的是石库门式墙门,进门是砖雕门楼,上面是“光辉贻后”是主人希望后人能继承祖业,发扬光辉的意思。

天井上面全部用有花纹的的铁做成窗架,还用进口的白铁皮做成雨蓬。

楼下是客厅,里面有吴昌硕题的“爽挹近辉”几个大字。

中堂是一幅李白的对酒当歌图,还有赵之谦的对联“猛志逸四海,奇麟迈五龙”。

二楼是卧室,打开朝南的窗,既可观园内的景色,又可以远望刘家的小莲庄和藏书楼。

在上面还有一个不被人发现的密室阁楼,这还有一个与藏书楼有关的趣闻:

在日军侵华的时期,刘承干为了保护藏书,他知道日本人有收藏书的习惯,只是喜欢全书不喜欢残书。

因此在日军来之前,他将大量珍本运到上海租界的家中,而在无法运走的整部书籍中抽走首尾两册,共装了115袋,藏在这密室阁楼上。

所以当日军占领南浔后,多次派人去藏书楼查看,看到珍贵的书籍不多,而且又是残缺不全,所以没有下手,因此就这样保全了这些书。

一直到了1951刘承干把藏书楼捐给浙江图书馆后,工作人员在清理藏书的时候,发现少了许多书,然后专程派人到上海向刘承干查询,这才拿出这115麻袋的书籍,所以被鲁迅先生称为“傻”公子的刘承干,到关键时候还是相当聪明的。

  张静江故居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我们今天南浔之行中的最后一个景点,这是一位国*党元老的家,所以我们来不是来看建筑怎样,而是来看照片跟资料,来了

  解张静江这位残疾人的传奇人生的。

  首先,大家进到的是张家的轿厅,跟张石铭堂兄家一样,因为这都是徽派建筑,所以门楣上也有砖雕,但是相比之下,这里的雕刻来的粗糙而且破坏比较严重,人物的头像都没有了,上面“世守西铭”四个字是出自一个典故,希望张家世代都能守住这份辉煌的家业,转身看两恻的墙上隐约有些字,像“毛主席万岁啊,伟大领袖毛泽东”这些都是在文革的时候,为保护这里而留下的。

  好,各位请步入正厅,很醒目眼前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副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落款是静江二兄雅属,张静江排行老二,我们当地人称他为二先生的。

称他为兄长不是年龄比他小,而是尊敬他,对联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当时想早日统一全国的心愿,中堂的这幅“岁寒四友”是一幅手指画,是张静江办第一届西博会时上海美院的院长谢公展用手指所画增予张静江的,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两边的抱柱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这是张家教育子孙后代的家训,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积德做善事,二旧是读书,念书是最重要的。

  看完正厅,大家随我进二厅去看张静江的照片,首先可以看到张家的世系表,前面有说到张家事四象中儿子最多的一家。

这是第八代的事,到了第九代张家是女儿多了。

张静江生有十个女儿和二个儿子,他娶过两位夫人,上面的这张照片就是他们在上海静安区美丽园所拍的全家福。

下面这张是在南浔本家的合家欢。

一看就是大家族人好多。

这三张照片分别是张静江少年,青年,中年的照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张静江拍照要么是坐着,要么是半身像。

这是他唯一一张站着的照片,说到他的残疾呢不是天生的,而是有一次不小心从很高的烽火墙上摔下来把下肢给摔断了。

在中年的时候开始坐轮椅的。

张静江的第二位夫人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张照片,看上去两人在一起好象父女一样。

因为他们整整相差了25岁了。

他娶朱逸民不是讨小老婆,而是因为他的第一位夫人在美国纽约意外车祸中身亡了的,所以她算是续弦夫人。

张静江是在1930年退出政界的,之后他就开始研究佛学,跟僧人打交道,取佛号为“卧禅”。

可命运就是这样,在1945年,张静江近视恶化,双目失明,这使他的晚年过得比较凄苦,是靠着念佛经,收听收音机度过的。

1950年,在美国纽约,74岁的张静江与世长辞!

  边上玻璃框中,有些礼单,其中有不少名人的名字。

象陈布雷啊,于右任啊,宋子文,朱家骅,看得出张静江当年在政界的面子还是挺大的,看完这里,我们大家看一下中堂的这幅对联是于右任的草书,他的字是国家文物禁止出口的“百练此身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就是说告戒张静江不要在将介石面前倚老卖老,少讲话多多锻炼身体,成为一个真正的硬汉子,另外这边的照片都是朱逸民的照片,这位二夫人是苏州人,非常巧她跟另外以为苏州人将介石的第三位夫人关系特别好,两人是校友,这里是她们的合影。

陈洁如是在张家做家教的,张静江前妻所生的五个女儿都是她的学生,由她教她们俄语。

陈洁如的俄语讲得很好,她是俄语的翻译,所将介石是在张家对陈洁如一见钟情的,于是张静江就成了他们之间的媒人,替他们撮合这门婚事,可是将介石后来为了亲美要去宋美龄,张静江又不得不替将介石做陈洁如的思想工作,最后就派了张静江他的大女儿把陈洁如送到美国去了,借口去散心,一去就没有回来,这里就是张静江前妻所生的五个女儿,我们当地人称为“五朵金花”,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