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150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完整版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完整版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完整版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完整版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docx

《完整版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docx

完整版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

钢箱梁制造验收规则

一、总则

1)为满足钢箱梁制造及验收的技术要求,确保钢箱梁制造质量,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则。

2)本规范适用于钢箱梁梁段的工厂制造、验收及焊接与涂装。

3)钢箱梁制造及验收必须使用经计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并

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4)应对设计图进行工艺性审查。

当需要修改设计时,必须取得

原设计单位同意并签署设计变更文件。

5)应根据设计图绘制施工图并编制制造工艺,钢箱梁制造应根

据施工图和制造工艺进行。

二、引用标准

钢箱梁制造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

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主要引用标准如下:

《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

《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8)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与技术条

件》(GB/T1231-2006)

《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10433-2002)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5)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11/1072-2004)

《碳钢焊条》(GB/T5117-19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1995)

《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GB/T12470-2003)

《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TB/T1558-84)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

11345-1989)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3323-2005)

《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88)

三、材料及材料管理

3.1、材料

1)材料是指构成钢箱梁结构所发生的材料,包括钢材、高强度

螺栓、剪力钉、焊接材料和涂料等。

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材料应符合GB/T1228〜1231—91的规定,栓接面采用HES-2防滑防锈涂料或2号防锈铝。

3)剪力钉的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应符合《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

焊钉》(GB/T10433-2002)的规定。

4)焊接材料牌号及规格应根据本桥钢塔的焊接工艺评定确定。

5)防腐涂装材料应符合涂装设计方案的规定。

3.2、材料管理

1)钢箱梁制造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现行标准的规定,除必须有材料质量证明书外,还应进行复验,复验合格方能使用。

2)钢材应按同一厂家、同一材质、同一板厚、同一出厂状态每

10个炉(批)号抽验一组试件;焊接与涂装材料应按有关规定抽样复验。

3)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运输过程中应防雨、防潮、防螺纹损伤;进场后应按包装箱上注明的批号、规格分类保管,室内架空存放,堆放不宜超过五层。

保管期内不得任意开箱,防止生锈和沾染污物。

四、下料与加工

4.1、号料

1)号料应根据施工图和工艺文件进行,作样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表4.1.1作样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两相邻孔中心线距离

±0.5

对角线、两极边孔中心距离

士1.0

孔中心与孔群中心线的横向品西

0.5

宽度、长度

+0.5

-1.0

2)钢料不平直、锈蚀、有油漆等污物影响号料或切割质量时,

应矫正、清理后再号料,号料尺寸允许偏差为士1.0mm。

4.2、切割

1)所有零件优先采用精密(数控、自动、半自动)切割下料,精密切割尺寸允许偏差为士1.0mm切割面质量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精密切割边缘表面质量要求

、、弋级项N

1

用于主要零件

2

用于次要零件

附注

表面粗糙度

25

50

GB/T1031-1995用样板检

崩坑

不允许

1m长度内允许有一

处1mm

超限修补处,须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处理

塌角

允许有半径不大于0.5mm的塌角

切割面垂直

<0.05t,且不大于2.0mm

t为钢板厚度

2)采用数控切割机下料的零件编程时,要根据零件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精度要求等规定切入点和退出点、切割方向和切割顺序,并应适当加入补偿量,消除切割热变形的影响。

下料时除考虑焊接收缩量外,同时还应考虑桥梁竖曲线的影响。

3)手工气割及剪切仅用于工艺特定或切割后仍需加工的零件。

手工气割的切割面质量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手工气割切割面质量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mm)

自由边缘

主要构件

0.20

次要构件

0.6

焊接边缘

主要构件

0.20

次要构件

1.00

4)采用普通切割机下料的零件,应先作样。

制作样板、样条、

样杆时,应按工艺文件规定留出加工余量和焊接收缩量。

5)切割工艺经工艺评定确定,保证切割面无裂纹,切割面硬度

不超过HV350

6)剪切加工的零件,其切割边缘应整齐、无毛刺、反口等缺陷,并应满足下列偏差要求:

板件长度、宽度:

±2.0mm;板边缘缺棱:

<1.0mm;板边直

线度:

<1/1000;

型钢长度:

±1.0mm型钢端面垂直度:

<2.0mm

7)顶板、底板、腹板等主要受力零件下料时,应使钢板轧制方向与其主应力方向一致。

8)焰切或剪切的零件应磨去边缘的飞刺、挂渣,使断面光滑匀顺。

4.3、零件矫正

1)零件矫正宜采用冷矫,冷矫时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2C。

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或损伤。

2)采用热矫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600〜800C,然后缓慢冷却,

不得用水急冷;温度降至室温前,不得锤击钢材

3)零件矫正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表4.3.1零件矫正允许偏差(mm

零件

检查项目

简图

说明

允许偏差

平向度

L

每米范围

f<1

直线度

^^7

全长范围

L08000

f<3

Li

L>8000

f<4

直线度

一一L1丁

每米范围

f<0.5

j…二一।

角钢肢垂直度

联结部位

A00.5

其余部位

A01.0

角肢平向度

r

2Ir^

联结部位

A00.5

其余部位

A01.0

工字钢、槽钢腹板平向度

ffAff

联结部位

A00.5

J.J

其余部位

AW1.0

工字钢、槽钢翼缘垂直度

|/]N

联结部位

AW0.5

其余部位

AW1.0

4.4、零件边缘、端头加工

1)零件的边缘、端头可保留其轧制、锯切、剪切、焰切状态,也可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机械加工,但经剪切或手工焰切后不再进行机加工的零件边缘应打磨匀顺。

2)零件边缘的需进行机械加工时,加工深度应大于2mm(当边缘硬度不超过HV350时,加工深度不受此限),零件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应不低于表5.2.1的规定。

3)焊接坡口形状、尺寸及允许偏差由焊接工艺评定确定。

4.5、U形肋制作及弯曲加工

1)U形肋可采用辐轧或弯曲成形,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1.1的规定。

表4.5.1U形肋尺寸允许偏差(mm

零件

检查项目

说明

允许偏差

U

开口宽

5

1

B

+3,-1

顶宽

b

士1.5

肢身

Rr

h1、h2

±2

两肢差

\

/

h1-h2

<2

旁弯、竖弯

Jj

7_

全长范围

(L为肋长)

CL/1000或

10,取较小

2)主要零件冷作弯曲加工时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C,其内侧

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板厚的3倍;小于者必须热煨,热煨温度应控制在

900〜1000C。

3)弯曲后的零件边缘不得产生裂纹。

4.6、制孔

1)螺栓孔应成正圆柱形,孔壁表面粗糙度Ra不得大于25

孔缘无损伤不平,无刺屑。

2)高强度螺栓孔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6.1的规定。

表4.6.1高强度螺栓栓孔的加工允许偏差

项目

直径及允许偏差(mrm

螺栓公称尺寸

M22

M24

螺栓孔直径

24

26

螺栓孔允许偏差

+0.7

圆度(最大值和最小值

1.5

垂直度

不大于板厚t的3%,且不得大于2mm

3)螺栓孔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6.2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孔距偏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表4.6.2螺栓孔距允许偏差(mm

项目

板单元允许偏差

相邻孔距

±0.5

两端孔群中心

L<11m

±1.5

L>11m

±2.0

五、组装

5.1、组装准备

1)采用埋弧焊、CO原体(混合气体)保护焊及低氢型焊条手

工焊方法焊接的接头,组装前必须彻底清除待焊区域的铁锈、氧化铁皮、油污、水分等有害物,使其表面显露出金属光泽。

清除范围应符合图5.1.1的规定。

图5.1.1

2)采用埋弧焊焊接的焊缝,应在焊缝的端部连接引、熄弧板(引板);引板的材质、厚度、坡口应与所焊件相同。

3)需作产品试板检验时,应在焊缝端部连接试板,试板材质、厚度、轧制方向及坡口必须与所焊对接板材相同,其长度和宽度(每侧)应分别不小于400m浒口150mm。

5.2、板单元组装

1)组装前必须熟悉图纸和工艺文件,按图纸核对零件编号、外形尺

寸和坡口方向,确认无误后方可组装。

2)所有板单元应在组装胎架上进行组装,每次组装前应对组装胎架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组装。

3)对于已钻孔的U形肋,组装板单元时应以孔定位。

4)组装定位焊应符合本规范第6.2条的规定。

5)板单元组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板单元组装尺寸允许偏差

厅P

图例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1X—

z1;

cXjr

£

对接板高低差6

<1.0(t>25)

<0.5(t<25)

对接板间隙

按工艺要求

顶板、底板、斜底板

对接错边量A

<0.5

2

IHlIIHIIIH»111|||||||1||||Milliipiin|i|ilNiiiiiiii|i

HlllllIIIIIHIIlllllVIlliail1

HHL

U形肋与顶板、底板

组装间隙a

<0.5

局部允许1.0

J~

叫1

\

端部及横隔板处

U形肋中心距B

±1.0

其它部位

U形肋中心距B

±2.0

3

;强;"二二时

横隔板间距L

±2

■■

纵隔板间距L

±2

横隔板直线度f

±5取小者

4

AUi人—

纵向平向度

<3/4.0m范围

承压板组装位置L1、L2

<1

1।

二」」■■■■■"■▲■・■・・}・■・■■■n■■■■■■■■■■■■*萨・■■

«■■■!

!

.■TlK.Bi■■■■■*■ur

1-

纵锚板组装角度B

±0.150

__H1-*i・・,a・・EE・4

10・・・・・■an■<

-1-—|

.P.F呼n・EF1sli

承压板组装角度(90°-

B)

±0.15°

承压板与纵锚板组装间隙

<0.2

5.3梁段组装

1)梁段组装应在具有桥梁线形的组装胎架上进行。

拼装前应按

工艺文件要求检测胎架的线形和几何尺寸、。

2)整体组装应在激光经纬仪和激光测距仪控制下完成。

重点控

制梁段直线度和桥梁线形

3)梁段组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1的规定

表5.3.1梁段组装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条件

检测工具和方法

梁段高度

(H)

±2

工地接头处

钢盘尺

水平尺

±3

其余部分

±2

梁段两吊点中心距

腹板中心距

±3

钢盘尺

梁段顶板宽

±3

横断面对角

线差

<4

工地接头处的横断面

钢盘尺

<5

左右支点局

度差(吊点)

<5

左右同低差

平台、水准仪、

钢板尺

顶板、腹板

平向度

H/250,且08

H—加劲肋间距

或顶板与加劲肋间距

平尺、钢板尺

六、焊接

6.1、一般要求

1)各种焊工和无损检测人员必须通过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且只能从事资格证书中认定范围内的工作。

焊工如果停焊时间超过6个月,应对其重新考核。

2)焊接工艺必须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施焊时应严格执行焊接工艺,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本规则附录B的规定。

3)露天焊接工作宜在防风防雨设施内进行。

室内外的焊接环境

湿度均应小于80%;焊接低合金钢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当环境

温度低于5℃或湿度大于80%时,应在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后进行焊

接。

4)焊接前必须彻底清除待焊区域内的有害物,焊接时不得随意

在母材的非焊接部位引弧,焊接后应清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两侧的飞

溅。

5)焊剂、焊条必须按产品说明书烘干使用;焊剂中的脏物,焊

丝上的油锈等必须清除干净;CO2^体纯度应大于99.5%。

6)焊前预热温度应通过焊接性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确定;预热

范围一般为焊缝每侧100m以上,距焊缝30〜50mme围内测温。

6.2、定位焊

1)定位焊缝应距设计焊缝端部30mmz上,其长度为50~100mm定位焊缝间距应为400〜600mm定位焊缝的焊脚尺寸不得大于设计焊脚尺寸的1/2;

2)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夹渣、焊瘤等缺陷,对于开裂的定位

焊缝,必须先查明原因,然后再清除开裂的焊缝并在保证杆件尺寸正

确的条件下补充定位焊。

6.3、埋弧自动焊

1)埋弧自动焊必须在距设计焊缝端部80mmz外的引板上起、熄

弧。

2)埋弧自动焊缝焊接过程中不应断弧,如有断弧则必须将停弧

处刨成1:

5斜坡,并搭接50mmi引弧施焊,焊后搭接处应修磨匀顺。

3)单面焊双面成型的焊缝按工艺要求在坡口背面粘贴陶质衬垫,

要求贴严贴牢。

6.4、剪力钉的焊接

1)剪力钉焊接工艺编制前应首先进行剪力钉焊接工艺试验。

力钉焊接工艺试验除选择焊接电流、焊接时间、栓钉伸出长度和栓钉

提升高度外,还应进行接头宏观断面、接头硬度试验。

上述试验通过

后,再焊20个焊钉各做10个拉伸试验和10个弯曲试验,全部合格

后才能据此编制焊接工艺。

2)剪力钉焊接工艺试验通过后,应按选定的工艺在试板上焊接

20个剪力钉。

其中,10个做拉伸试验,10个做弯曲试验。

拉伸试件

的断面不得在焊缝区,弯曲试件的焊缝区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

20

个剪力钉的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后才能据此编制焊接工艺。

3)剪力钉的焊接必须按焊接工艺进行。

当环境温度低于5℃或

钢板表面潮湿时不得进行焊接。

4)剪力钉焊接前,应除去自身的锈蚀、油污、水份及其它不利

于焊接的物质。

受潮的瓷环使用前应在150℃的烘箱中烘干2小时。

5)待焊剪力钉的钢板应处于水平位置,焊接部位应清除铁锈、

氧化铁皮、油污、水分等有害物,使其表面显露出金属光泽,清理范

围大于2倍剪力钉直径。

6)每台班开始焊接剪力钉前或更换焊接条件时都必须按规定的

焊接工艺在焊接试板上试焊两个剪力钉,焊后应按本标准10.1.2条

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在节段上焊接。

7)施焊剪力钉时,焊枪应与钢板表面垂直,在焊缝金属完全凝

固前不得移动焊枪。

6.5、焊缝磨修和返修焊

1)焊接后,两端的引板或产品试板必须用气割切掉,并磨平切

口,不得损伤母材。

2)焊脚尺寸、焊波或余高等超出本规则表4.8-1规定上限值的

焊缝及小于1mmfl超差的咬边必须修磨匀顺。

3)焊缝咬边超过1mmg焊脚尺寸不足时,可采用手弧焊进行返

修焊。

4)应采用碳弧气刨或其他机械方法清除焊接缺陷,在清除缺陷

时应刨出利于返修焊的坡口,并用砂轮磨掉坡口表面的氧化皮,露出

金属光泽。

5)焊接裂纹的清除长度应由裂纹端各外延50mm。

6)用埋弧焊返修焊缝时,必须将焊缝清除部位的两端刨成1:

5

的斜坡。

7)返修焊缝应按原焊缝质量要求检验;同一部位的返修焊不宜

超过两次。

七、焊接检验

1)所有焊缝必须在全长范围内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未

熔合、焊瘤、夹渣、未填满及漏焊等缺陷,并应符合表7.1.1的的规定。

表7.1.1焊缝外观质量标准

编号

项目

简图

质量要求(mm

1

咬边

1

£

受拉部件纵向及横向对接焊缝

不允许

U形容加劲肋角焊缝翼板侧受

拉区

1_

受压部件横向对接焊缝A<0.3

—।

主要角焊缝A<0.5

其他焊缝A<1

2

气孔

横向及纵向对接焊缝

不允许

主要角焊缝

直径小于1

每米不多于3

其他焊缝

直径小于

1.5

个,

间距不小

二20。

3

焊脚

尺寸

>—

1

埋弧焊K+3,手弧焊K士

手弧焊全长10%£围内允许1

彳,

〈土i

4

焊波

r^ji:

h<2

(任意25mnm£围内)

5

余高

(对接)

—1

b<15时,h<3;

15Vb025时,h<4;

b>25时,h<4b/25

6

余高

铲磨

(对接)

A]0+0.5

A2<1-0.3

7.2、焊缝的无损检验

1)经外观检验合格的焊缝,方可进行无损检验。

无损检验应在

焊接24小时后进行。

钢板厚度30mmz上的焊接件必须在焊接48小时后进行无损检验。

2)焊缝无损检验质量分级、检验方法、检验部位及执行标准应

符合表7.2.1的规定。

表7.2.1焊缝无损检验质量等级及探伤范围

焊缝部位

等级

探伤方法

探伤比例x

探伤部位

执行标准

备注

桥顶(底)板纵横向对接横隔板下半条对接焊缝

I级

超声波

100%

焊缝全长

TB10212-98

TB1558-86

GB3323-1987

X射线

>10%

焊缝两端各250〜300mm(长度大于

1200mm的横向对接焊缝时,中部加探

250〜300mm

工地横桥向对接焊缝

I级

超声波

100%

焊缝全长

X射线

100%

每3m拍一张片,顶板十字交叉处

100%底板十字交叉处30%

锚箱及其与腹板间熔透角焊缝

I级

超声波

100%

角焊缝全长

见表4.8.5

锚箱处横隔板与腹板的熔透角焊缝

I级

超声波

100%

角焊缝全长

横隔板与腹板角焊缝

n级

磁粉

100%

焊缝两端各500mm

JB/T6010-92

行车道范围内闭口肋与桥顶板角焊缝

n级

磁粉

100%

每条焊缝两端各1000mm

横隔板与桥顶(底)板角焊缝

n级

磁粉

100%

总长的20%(重点行车道范围)

X探伤比例指探伤接头数量与全部接头数量之比。

3)焊缝超声波探伤的距离一波幅曲线灵敏度及缺陷等级评定应

符合本规则附录C的规定;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

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的规定。

4)全熔透角焊缝内部质量应按表7.2.2的规定进行超声波探伤。

表7.2.2角焊缝超声波探伤质量要求

焊缝

类别

板厚(mm

质量要求

单个缺陷

止旦T里

缺陷指示长度

缺陷最小间距

I

10〜25

〈小1x2mm

〈小1x2mm

>(|)1X2mm-6dB

09mm

<(|)1x2mms

小1x2mm-6dB

20mm

>25〜40

<小1x2mm

+3dB

<小1X2mm+3dB

>(|)1X2mm-3dB

09mm

<小1X2mm+3dB

>(|)1X2mm-3dB

20mm

注:

①.超声波探伤采用柱孔标准试块;

②.如超声波探伤已可准确认定焊缝存在裂纹,则应判定焊缝质量不合格;

5)对局部探伤的焊缝,当探伤发现裂纹或较多其它缺陷时,要求延伸探伤长度,必要时可达焊缝全长。

6)焊缝的射线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熔化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3323-1987)的规定,射线照相质量等级为B级;焊缝内部质量为II级。

用射线检验时,如缺陷超标,则应加倍检验。

7)用射线、超声波、磁粉多种方法检验的焊缝,必须达到各自的质量要求,该焊缝方可认为合格。

7.3、剪力钉焊接的检验

1)剪力钉焊接后应获得完整的360周边焊缝,缺陷焊缝长度不得超过90°。

剪力钉焊缝的宽度、高度等尺寸应满足:

T言0.2D;

Hvmin>0.15D;Dw>1.25D。

其中,HWmHvmin分别代表焊缝沿剪力钉轴线方向的平均高度和最小高度,D、D分别代表焊缝的平均直径和剪力钉直径。

2)应随机抽取剪力钉总数的5%进行30°弯曲检验(见图7.3.1),弯曲后的剪力钉,其焊缝和热影响区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缝。

若检验的剪力钉未发现裂纹,则该钉可保留在弯曲位置。

3)剪力钉焊接后没有获得完整360周边焊的剪\\

力钉,可用小直径低氢焊条进行补焊。

补焊时,应预|

热50〜80c,并应从缺焊焊缝端部10mn#弓I、熄弧,

图7.3.1焊脚尺寸不应小于6mm

4)缺陷焊缝长度超过90或因其它项点不合格的剪力钉应予更换重新焊接。

7.4、产品试板

1)在梁段制造中,每焊接5条受拉横向对接焊缝或每10条其它对接焊缝焊接一块产品试板;在桥位焊接梁段间对接焊缝时,顶(或底)板和腹板各做一块产品试板。

经探伤后进行接头拉伸、侧弯和焊缝金属低温冲击试验,试样数量和试验结果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的有关规定。

2)若试验结果不合格,可在原试板上重新取样再试验,如试验

结果仍不合格,则应先查明原因,然后对该试板代表的焊缝进行处理。

八、矫正

1)矫正后的板单元和梁段表面不得有凹痕和其它损伤。

2)冷矫时应缓慢加力,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C,冷矫总变形量

A<2%o

3)热矫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600〜800C,严禁过烧,不宜在同一部位多次重复加热。

4)板单元矫正后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0.1的规定。

表8.0.1板单元矫正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示意图

备注

1

顶板底板腹板等单元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