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983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x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x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

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洒脱、迂回、拘束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

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

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

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

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

区别在哪里?

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

是什么使人舒服?

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

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

教师出示:

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

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

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

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

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

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

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

请课后认真完成。

3.白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

教师板书:

白杨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高大挺拔

(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

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

(5)品读爸爸的话。

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三提出疑问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

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

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

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生思考:

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生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

四感情朗读收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

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

进行品读理解。

2.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

从哪里看出来的?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

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C.你喜欢他们吗?

诗人喜欢吗?

为什么?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注意:

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