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宿营理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857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军宿营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行军宿营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行军宿营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行军宿营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行军宿营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军宿营理论.docx

《行军宿营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军宿营理论.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军宿营理论.docx

行军宿营理论

内部资料

 

高寒山地步兵连行军与宿营理论

(教案)

 

适用对象:

编写单位:

第二作战指挥教研室

二〇〇九年二月

教学提要

课目:

高寒山地步兵连行军与宿营

目的:

掌握有关行军与宿营基本理论,熟悉组织实施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为现地作业打下基础。

容:

一、行军

二、宿营

方法:

讲授、讨论、自习

时间:

0.5天

地点:

教室、中队

要求:

一、专心听讲,认真笔记

二、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三、遵守纪律,爱护设施

器材保障:

一、多媒体教室

二、《高寒山地分队战术教材》每人1本

 

教学进程

授课准备:

1.准备教学课件,调试多媒体教学设备。

2.接受队伍,清查人数。

3.宣布教学提要。

 

 

授课实施:

第一个训练问题  行军

目的:

了解行军的有关理论,掌握行军的组织指挥程序,为现地实施作理论准备。

内容:

(一)行军概述

(二)行军组织

(三)行军指挥

(一)行军概述

1.行军的含义与地位

行军,是军队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

目的是为了转移兵力,争取主动,形成有利态势。

信息化战争背景下,战场空间扩大,军队的机动能力提高,战斗行动迅猛,情况变化急剧,为了争取主动,使兵力兵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占据优势,就必须适时机动,这就使机动在战斗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

机动已成为部队快速反应的重要因素,如果离开了机动,战斗就会缺乏活力。

2.高寒山地行军的特点与要求

(1)高寒山地行军的特点

一是隐蔽企图困难,生存问题尤为突出

行动隐蔽伪装困难;受敌空中打击威胁大;受敌地面袭扰威胁大;路难易翻车,人员易出现“高原反应”、冻伤、雪盲,产生非战斗减员

二是行动快速高效,组织指挥复杂

行动转换快,组织时间紧迫;参加兵种分队多;行军中易遇道路阻断、遭敌袭扰

三是高寒山地环境特殊,组织保障困难

运输保障、工程保障、警戒保障、通信保障、给养保障、卫勤保障

(2)高寒山地行军的要求

一是正确选择行军路线

避开雪崩、岩崩危险地区;“以迂为直”,少翻山,少涉水

二是合理确定行军部署

徒步行军部署应符合作战意图,既要便于走,又要便于打和应付各种意外情况。

做到“三便于”即:

便于指挥(指挥位置靠前),便于运动(前方指挥运动保障组),便于迅速展开和投入战斗(尖兵、兵种分队居中)

三是加强行军过程中的指挥协同

建立可靠的通信联络;多种预案;灵活指挥,及时正确处置行军中的各种情况。

四是加强侦察、警戒和伪装

通过前方尖兵等查明敌情;派出观察警戒,分队提高警惕;利用不良天候与有利地形隐蔽

五是充分准备,周密组织

根据受领的任务,详细研究敌情、地形和道路的状况,判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根据判断确定行军部署,周密的组织各种战斗保障,制定各种情况下的行动预案,提前做好战斗准备

六是全面组织各种保障

应当采取防冻、防滑、保暖和防雪盲措施;武器装备、车辆和器材应当做好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准备,严格执行冰雪道路驾驶操作规程。

3.行军的分类

(1)行军类型

按方式分:

徒步行军、摩托化行军和两者相结合的行军及履带行军。

按时间分:

昼间行军和夜间行军。

按行程和强度分:

常行军、急行军、强行军。

常行军——是指按正常的每日行程和时速进行的行军。

急行军——是以最快的速度实施的行军,执行紧急任务时采用,应提高行军速度,减少休息时间,必要时轻装。

其速度一般比常行军高三分之一。

强行军——是以加快行军速度、减少休息时间并加大每日行程的方法实施的行军。

按行军的方向分:

向敌行军、背敌行军和侧敌行军。

(2)行军速度

行军速度和一日行程,应根据上级的命令、敌情、行军队形编成,行军的时间及气象等条件确定。

通常,徒步行军的日行程为30~40千米,平均时速为4~5千米;摩托化行军的日行程为250~350千米,平均时速昼间为30~40千米、夜间为25~30千米。

高寒山地的徒步行军速度应比一般速度慢三分之一左右。

强行军日行程按10小时计算,常行军日行程按7-8小时计算。

4.行军间距

行军队形通常成一路纵队。

徒步行军时,分队可成一路或两路纵队,沿道路的右侧或两侧行进,行进中,排与排之间的距离约30--50米,连与连之间的距离约80--100米;摩托化行军时,本队内车与车之间的距离约50米,在尘土较大、坡度较陡、急弯较多或通过沾染区时,可适当增大车间距离。

5.步兵连(排)担任行军警戒时的行动

行军警戒,是为了及早发现敌人,保障部队行军安全的警戒。

有前方警戒、后方警戒和侧方警戒。

分队可能担任前方尖兵、后方尖兵、侧方尖兵任务。

(1)行军警戒的实施方法与要求

行军警戒的方法,应当根据上级指示、分队担负的任务和敌情灵活确定。

担任前方尖兵时,应当按照规定的距离在行军队形之前掩护本队开进,必要时或者根据上级指示,以部分兵力占领和控制要点进行掩护,待本队通过后归建。

担任后方尖兵时,如实施停留掩护,应当在上级指定的位置,构筑警戒阵地实施警戒,完成任务后一次或者交替掩护回撤;如实施移动掩护,应当在本队后的适当距离跟进,需要时或者根据上级指示逐次占领阵地,掩护主力行军。

担任侧方尖兵时,如实施停留掩护,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区,迅速占领和控制若干个要点组织掩护,待本队通过后归建;如实施移动掩护,通常按照前方尖兵的行动要领,在本队的翼侧沿平行路线,以逐次跃进、逐点占领阵地的方法掩护主力行军。

分队担任行军警戒任务时,必须保持高度戒备,加强侦察和搜索,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及时发现敌空中或者地面袭击,迅速排除敌投放的各种传感器和爆炸性障碍物,保障本队的安全。

(2)行军警戒派出的距离

分队担任前(后、侧)方尖兵时,其任务、派出单位、距派出单位本队的距离:

连(排)担任前(后)方尖兵时,通常由营派出,连有时由团派出。

派出距离应当视敌情、地形、道路和气象情况而定。

摩托化行军时,通常昼间为8~12千米,夜间为4~5千米;徒步行军时,通常昼间为2~3千米,夜间为1~2千米。

连(排)担任侧方尖兵时,距本队的距离通常昼间为3~4千米,夜间为1~2千米。

前方尖兵班,通常由前方尖兵连或者排派出。

派出距离,摩托化行军时,通常昼间为2~4千米,夜间为l~2千米;徒步行军时,通常昼间为0.5~0.7千米,夜间为0.2~0.3千米。

(3)行军警戒的队形编成

尖兵连行进队形的编成,根据敌情、任务、地形、道路预定。

做到“三便于”即:

便于行进和迅速展开;便于与敌坦克、装甲战车、攻击直升机作斗争;便于指挥和协同。

行军警戒的队形编成,应当根据敌情威胁程度确定。

连(排)担任前方尖兵和移动掩护的侧方尖兵时,行进序列通常为:

前方尖兵分队,指挥观察所,步兵分队,火器分队,步兵分队。

连(排)担任移动掩护的后方尖兵时,通常按照步兵分队,加强的专业分队,火器分队,指挥观察所,步兵分队,后方尖兵分队的序列行进。

徒步行军时,前(后、侧)方尖兵班通常按照搜索组、班长、火箭筒、机枪、搜索组的顺序行进。

搜索组通常由3~4人组成,搜索组与班长的距离应当能保持目视联络,昼间为200~300米,夜间约100米。

(二)行军组织

分队指挥员受领任务后,在理解上级意图和本分队任务的基础上,应迅速召集所属和配属分队指挥员传达任务,分析判断情况,确定行军方案,按时完成行警戒准备工作。

1.确定行军方案

在行军中要想及早发现敌之行动,遇到情况沉着冷静,必须周密制定行军(行动)方案。

正确的行军方案依赖于对情况准确的判断,必须重视对各种情况的分析和判断。

(1)准确判断各种情况

判断情况的主要内容是:

敌情、地形、我情、天候。

敌情:

主要判明敌之活动地区、兵力及活动规律,与我可能接触的时间和地点。

敌情情况主要是通过上级的通报,友邻提供和根据敌作战特点分析及侦察、监听等获得。

地形:

主要判明行军道路沿途地形、道路、桥梁、居民地、河流等特点及对行动的影响,判明可能与敌接触地区的地形状况对我双方战斗的影响。

地形情况主要通过对地图、沙盘等分析获得。

我情:

我情主要判明所属及配属分队的军政素质、车辆、物资器材等保障情况;判明战斗中上级可能给予的支援,友邻及地方武装活动情况及对本分队完成任务的影响。

天候:

天候主要分析雨、雾、风、沙、冰雪对我完成任务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应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我与敌可能接触的地区;二是行军队形的编成;三是各分队在各种情况下的行动;四是针对地形、天候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2)确定行军方案

指挥员在认真分析判断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时间许可时)制定出行军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

行军路线、行军序列;

各排和配属分队的任务;

尖兵班的编成、任务、警戒及搜索的方法;

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及处置方案;

各种保障措施等

2.下达行军命令,进行政治动员

行军方案确定以后,指挥员应向所属和配属分队下达行军命令。

下达行军命令的时机和方法:

一是在行军前向各级指挥员或全连(排)人员集中下达;若时间紧迫时,可在明确尖兵班的编成、连行军序列和路线后,立即按上级规定的路线、时间出发,其它事项在行进中边行进边明确和准备。

行军命令主要内容:

敌情;行军任务、目的和路线;行军队形及序列;友邻分队的情况;出发点、调整点及通过的时间;大休息、宿营(集结)位置及到达的时间;对空火力的组织,防敌袭击的措施;指挥观察所的位置;通信联络的方法;完成准备的时限。

需要时,还应明确行军警戒的编成和任务,以及与敌遭遇时各分队的任务和行动方法。

单独组织行军时,指挥员应当认真在地图上研究行军路线的地形和道路情况,熟记行军道路及其两侧的地形特征,必要时请向导带路。

3.组织行军保障

在高寒山地行军,物资器材消耗大,人员极易疲劳,保障相当困难。

因而,指挥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周密计划、全面组织各种保障,确保任务的按时完成。

(1)组织侦察

步兵连单独组织行军或担任上级行军纵队警戒分队时,应组织对行军方向的前方和两侧不间断地实施侦察,任务是及时发现敌人,察明敌人的兵力和编成,特别是敌重兵器的情况;查明行军道路状况、复杂地形的可通行程度;沿途可能遭敌火力封锁地段,受染地区的地形和迂回路线情况。

步兵连行军中的侦察,通常由尖兵分队担任。

如时间充足时,可由指挥员带侦察组对预定路线沿途的情况进行侦察了解。

(2)组织警戒

其主要任务是:

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消灭或击退敌人的侦察和警戒,保障主力顺利行进;排除路障或寻找迂回路线;与敌遭遇时,保障主力展开投入战斗。

当步兵连单独组织行军时,应向前、侧、后方派出尖兵。

必要时,在可能遭敌袭击的主要地段,增派固定的侧方警戒,在分队通过后撤回。

分队在上级行军本队内行进时,通常只派直接警戒,对于担任行军警戒的分队,应根据任务给予适当的加强,使其具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在高寒山地行军,由于地形复杂,易遭敌突然袭击,因此要特别加强侧方警戒。

组织警戒时应明确:

派出的兵力、时机、地点、距离,并给担任警戒的分队明确任务,规定联络信号,注意事项及完成任务的时间、归建的地点。

(3)组织通信联络

分队行军中的通信联络,应根据上级的通信保障指示和对敌斗争实际情况组织,通常以无线电通信、简易通信和运动通信相结合,以简易和运动通信为主。

行军中,分队通常在尖兵班(排)、上级、所属和配属分队、收容组之间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络网。

当上级要求在行军中保持无线电静默时,分队应以旗语、音响和灯光信号。

注意对观察人员进行训练。

分队与上级的通信联络按上级的要求组织。

(4)组织对空防护

现代条件下作战,空中威胁大,因此分队应严密组织行军时的对空防护。

一要组织对空观察报知勤务,通常每台车(徒步行军时每排)指定1—2人担任对空观察员,充分利用观察器材实施观察,指挥员应给各观察哨明确观察区域,组成环形、多层、适时的对空观察网,并规定简易的报知信号。

二要组织对空射击火力,组织编成内的便携式地空导弹、高射机枪、步机枪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