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教案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95054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教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教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教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教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教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教案资料.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教案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教案资料.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教案资料

小数乘法知识点整理

1、积的扩大缩小规律:

1)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扩大a倍,积也扩大a倍;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缩小为原来的1/a,积也缩小为原来的1/a

★例:

如:

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10倍。

一个因数缩小为原来的1/10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缩小为原来的1/100。

★例:

6.25×37=231.25

扩大100倍不变扩大100倍

625×37=23125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外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例:

6.25×0.3=18.75

扩大100倍扩大10倍扩大1000倍

625×3=18750

3)在乘法里,一个因数缩小为原来的1/a,另外一个因数缩小为原来的1/b,积就缩小为原来的1/(a×b)。

例:

625×3=1875

缩小为原来的1/100缩小为原来的1/10缩小为原来的1/1000

6.25×0.3=1.875

4)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为原来的1/b…,那么积的扩大或缩小就看a和b的大小,哪个大就顺从哪个。

例:

625×3=1875

缩小为原来的1/100扩大10倍因为100>10所以是缩小。

100÷10=10。

所以缩小为原来的1/10

6.25×30=187.5

2、积不变规律: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为原来的1/a,积不变。

★例:

扩大100倍

6.25×37=625×0.37625×0.37=0.0625×3700

缩小为原来的1/100

3、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1)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2)按整数乘法乘法法则计算出积

3)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点,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

若积的末尾有0可以去掉

4、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2)按整数乘法乘法法则计算出积

3)看积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

(例:

0.48×0.050.25×0.12)

★例:

1.8×0.92按整数乘法计算时,1.8是一位小数,把它扩大10倍,看作18;0.92是两位小数,把它扩大100倍,看作92,18×92=1656,这样积就扩大1000倍,要得到原式1.8×0.92的积,就要把1656缩小为原来的1/1000,所以就从1656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即1.8×0.92=1.656。

★注意:

列竖式计算时,要将有效数位多的放在上面

(例:

28×1.150.05×26)

5、计算结果发现小数末尾有0的,要先点小数点,再把0去掉。

顺序不可调换。

6、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例:

0.56×0.04=0.0224

两位小数两位小数四位小数

注意:

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例如:

0.55×0.24,末尾有0。

7、小数点的位移规律:

 把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把一个小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8、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例:

328×0.8<328328×1.8>328

相同相同

因为0.8<1,所以328×0.8<328因为1.8>1,所以328×1.8>328

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相同,都是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10、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a×(b—c)=a×b—a×c

例题:

(1)12.5×0.4×2.5×8

(2)9.5×102

(3)4.2×7.8+2.2×4.2(4)0.78×9+0.78

(5)5.5×9.8(6)13.8×5.1-3.8×5.1

(7)1.25×(8+0.8)(8)6.9×0.99-5.9×0.99

(9)0.25×48(10)2.6×10.1

(11)12.5×3.2×0.25(12)9.9×2.5

(13)3.83×1.5+7.17×1.5-1.5(14)23.14×75+2314×0.25

(14)0.025×0.2×1.25×0.04×0.8×0.5

(15)45.2×66.7+66.7×53.8+66.7

(16)11.11×6666+7778×33.33

11、积的近似数:

保留a位小数,就看第a+1位,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值。

保留整数:

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

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

★例:

2.0表示精确到十分位,2表示精确到个位,2.0比2更接近准确数,所以末尾的0不能去掉。

(2与2.0大小相同,精确度不同)

12、

(1)按题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积的近似值。

★例:

1.6×0.38≈0.61(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按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积的近似值。

★例:

一种苹果每千克1.44元,买3个苹果1.67千克。

应付多少元?

    1.44×1.67=2.4048≈2.40(元)

  答:

应付2.40元。

生活中人民币最小单位常常是“分”,因此以元为单位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后得到3.0,这个小数最小是(),最大是()

最小是:

末位减1后在最后面添个5(3.0末位减1得2.9,后面添5得2.95)

最大是:

最后面直接添个4(3.0后面添个4得3.04)

13、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

3.14×4表示:

4个3.14相加或3.14的4倍是多少。

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例:

2.4×0.5表示:

2.4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7×0.16表示:

37的百分之十六是多少。

   8.39×0.308表示:

8.39的千分之三百零八是多少。

 

小数除法知识点整理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后面添上0再继续除。

4)除得的商的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1)一看:

看清除数是几位小数,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

2)二移:

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依据:

商不变的性质)

3)三算:

按照小数除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4)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

例:

连续补0与哪一位不够除,就在那一位上商0

3.7÷0.12(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3÷1.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7.525÷0.3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a倍,商缩小为原来的1/a;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为原来的1/a,商扩大a倍。

(2)被除数扩大a倍,除数不变,商扩大a倍;

被除数缩小为原来的1/a,除数不变,商缩小为原来的1/a。

(3)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缩小为原来的1/10,商扩大100倍;

被除数缩小为原来的1/10,除数扩大10倍,商缩小为原来的1/100.

例1:

已知17÷25=0.68

1.7÷2.5=()

17÷250=()17÷2.5=()

170÷25=()1.7÷25=()

170÷2.5=()1.7÷250=()

5、求商的近似值:

计算时要比保留的小数多一位。

求积的近似值:

计算出整个积的值后再去近似值。

6、保留商的近似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7、循环小数的定义: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8、是循环小数必须满足的条件:

1、必须是无限小数。

2、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9、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5.33……循环节是3。

7.14545……的循环节是45。

10、

..

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省略后面的“……”号,在第一个循环节上加点。

如:

5.33……=5.3,读作五点三,三循环7.14545……=7.145,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

如果循环节有三个及以上,就在头尾的数字上打点。

如7.123123……=7.123

例:

1、比较大小时要将循环节展开进行比较。

2、2.7÷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11、小数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位数有限的叫有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无限的叫无限小数。

例:

2.9÷16能除尽

12、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13、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进一法”:

不论结尾是多少,都向前进一位;

需要几个袋子盛,不管剩下几个球,都必须再拿一个袋子;

需要几条船,不管剩下几个人,都必须再有一条船,所以用进一法。

例:

某公司有30.8吨的货物需要装运,每辆汽车最多可以装6吨,需要几辆汽车?

“去尾法”:

不论结尾是多少,都舍去;

最多能做多少套衣服,最多能装几个礼盒,最多买回几个篮球,不管剩下多少,都不能再组成完整的一份,所以用去尾法。

例:

做一套衣服用布2.4米,28米长的布最多能做多少套衣服?

14、竖式中的小数点和数位的对齐方式:

在加法和减法中,必须小数点对齐;在乘法中,要末尾对齐,在除法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

15、除法性质:

a÷b÷c=a÷(b×c)

推广(a+b)÷c=a÷c+b÷c或(a-b)÷c=a÷c-b÷c

(1)21.8-7.22-2.78

(2)10.1÷2.5

(3)2.2÷0.25÷4

16、常见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17、比较大小:

除数<1,商>被除数;

除数>1,商<被除数;

除数=1,商=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1;

被除数<除数,商<1。

18、中括号运算顺序:

(1)0.25×[(2.8+4.4)÷1.2]

(2)[0.15+(2.4-1.8)]×20

(3)13.2÷[20.5-(3.6+5.9)](4)18.8÷[(8.5+11.5)÷2]

(5)给“326-5.8×12+7.8÷0.03”添加合适的括号,使算式按

“-→×→+→÷”的顺序计算。

19、两个工程队修121千米的路,甲队每天修3.8千米,乙队每天修4.7千米。

甲队先工作5天后,两队合修,还需要几天才能修完?

 

图案美---图形变化

轴对称图形

1、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注意:

对称轴是直线,既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画时不用实线,用虚线

(虚线、尺子、露头)

2、轴对称图形性质: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4、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关键:

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的对称点,要按照顺序将对称点连接起来。

5、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也不同,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等腰

三角形

等边

三角形

等腰

梯形

菱形

圆形

对称轴

4条

2条

1条

3条

1条

2条

无数条

平移

1、物体在同一平面上沿直线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注意:

平移只是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

平移不仅仅局限于左右运动。

2、平移二要素:

(1)平移方向;

(2)平移距离。

将一个图形平移时,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平移的距离,缺一不可。

3、平移的特征:

物体或图形平移后,他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

4、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

(1)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2)以关键点为参照点,按指定方向数出平移的格数,描出平移后的点;

(3)把各点按原图顺序连接,就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注意:

用箭头标明平移方向(→)

旋转

1、旋转:

物体绕某一点或轴的转动。

2、旋转方向:

与时针运动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方向;

与时针运动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方向;

3、旋转三要素:

旋转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4、图形旋转的特征:

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和方向变了。

5、图形旋转的性质:

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

6、旋转的叙述方法:

物体是绕哪个点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7、简单图形旋转90°的画法: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线段或关键点,借助三角板作关键线段的垂线,或者作关键点与旋转点所在线段的垂线;

(2)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的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取点,即所找的点是原图形关键点的对应点;

(3)参照原图形顺次连接所画的对应点。

关键线段:

水平的、竖直的、过旋转点的线段。

认识方程---解方程的方法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如4x-3=21,6x-2(2x-3)=20

方程的解:

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上式解得x=6

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

方程就是一架天平,“=”两边是平衡的,一样重!

1.等式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加减乘除法的变形:

(1)加法:

a+b=和则a=和-bb=和-a

例:

4+5=9则有:

4=9-55=9-4

(2)减法:

被减数a–减数b=差则:

被减数a=差+减数b被减数a-差=减数b

例:

12-4=8 则有:

12=8+412-8=4

(3)乘法:

乘数a×乘数b=积则:

乘数a=积÷乘数b乘数b=积÷乘数a

例:

3×7=21 则有:

3=21÷77=21÷3

(4)除法:

被除数a÷除数b=商则:

被除数a=商×除数b除数b=被除数a÷商

例:

63÷7=9则有:

63=9×77=63÷9

解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

(1)运用乘法分配律;

(2)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不变号。

2、符号过墙魔法,越过“=”时,加减号互变,乘除号互变。

注意两点:

(1)带未知数的放左边,不带未知数的放右边。

3、带未知数的要合并(如2x+4x=6x);不带未知数的直接加减计算。

4、验算:

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求出来的数,检查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注意:

(1)做题开始要写“解:

(2)上下“=”要始终对齐

多边形面积知识点

1、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

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

c=(a+b)×2

(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长方形中面积、周长与长和宽之间的变化关系:

(1)长方形的长加宽等于长方形周长的一半。

即a+b=c÷2

(2)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

s=a²或者s=a×a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

c=4a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剪拼、平移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将其一部分平移与另一部分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旋转、平移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h÷2。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旋转、平移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2.

6、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7、组合图形:

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8、有关规律:

(1)在平行四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架,如果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它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因为底不变,高变小了;如果将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则他们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

(3)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时,若高相等,则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一半。

(4)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时,若底相等,则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一半。

(5)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则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

(6)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

(7)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等于两条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

9、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时=60分

倍数与因数

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一、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1、如果自然数a乘自然数b等于c,即a×b=c,我们就说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但要注意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是指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2、如果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我们有时也说a和b能整除c,或者说c能被a和b整除。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不能说谁是因数或谁是倍数,必须说谁是谁的因数或谁是谁的倍数。

5、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找一个数的因数要一对一对地找,哪两个自然数的乘积等于这个数,这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如果两个因数相同只取一个。

一般从1和它本身找起。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找一个数的倍数,一般从这个数的1倍,2倍,3倍。

依次来找。

6、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和它的最大因数相等,这个数就是它本身。

7、a是b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a一定是c的倍数。

例如:

12是6的倍数,6是3的倍数,那12也是3的倍数。

8、找两个数共同的倍数

二、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2、4、6、8。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

(3)同时是2、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

(4)3的倍数的特征: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之和是3的倍数。

(5)9的倍数的特征: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之和是9的倍数。

三、偶数与奇数

(1)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的特点: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偶数。

奇数的特点:

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奇数。

(2)自然数分为偶数和奇数两类;

自然数除了偶数就是奇数;

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3)偶数与奇数的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

(4)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差1,相邻的两个奇数差2,相邻的两个偶数差2;

三个连续的奇数可以写为n-2、n、n+2(n为奇数);

三个连续的偶数可以写为n-2、n、n+2(n为偶数);

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可以写为n-1、n、n+1;

已知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求这三个数:

用和除以3,得到的是中间的数。

四、质数和合数

(1)质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他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合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合数最少有三个因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按因数的个数多少给自然数(0除外)分类,可分为:

质数、合数和1。

按是不是2的倍数给自然数分类:

奇数和偶数。

(5)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6)除2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2是唯一的偶质数)

在自然数中即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2;

除2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除2外,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所得的数一定是偶数。

(7)100以内的质数表: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共25个。

1—20的质数有235711131719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