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922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的加减法

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1~20各数的认识

※以计数单位“十”为基础,认识11~20各数。

※丰富数数的经验。

11~20的加减法

※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只要求学生认识。

解决问题

※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

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在练习十七中第12题,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例3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

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

如练习十七的第2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例4教材安排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

例如,教学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

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

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

例5教材安排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如11+2、13-2。

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例6教材安排了一道实际应用题,通过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最后验算得出答案。

《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3--74页例1、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11~20的各数,能正确数数和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

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

小棒、苹果教具、尺子、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尝试发现

秋天来了,小明一家去果园摘苹果,看看小明他们摘了多少?

(课件出示小明一家摘苹果的情景)

估一估

小明他们摘了一堆苹果,如果不数,你能猜猜这堆苹果大概有多少个吗?

(生猜)

同学们都猜有十几个,那看看小明妈妈摘了多少个?

(学生猜)

小明爸爸呢?

(学生猜)

过渡:

看来小明一家的苹果大丰收,他们都摘了10多个苹果,是这样吗?

2、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的数。

 (板书:

11~20各数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11

 1、数一数,小明一家摘的苹果,都比10个多,都是多少个呢?

咱们先来数一数。

生:

12,

2、自主学习

教师:

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1根吗?

动手摆:

请数出11根小棒摆成一排。

要求:

先想想怎样摆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的是12根,再动手摆一摆。

(生独立地边数边摆)师巡视,找不同的摆法,并发纸条让生摆在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的是不是11根小棒。

3、展示方法,先在展台下展示,再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条上标上号码

预设: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摆在一起)

教师:

他摆的是11根吗?

(全班一起数一数)

(2)((1捆带2根))

教师:

你是怎么摆的?

为什么这样摆?

他摆的是11根吗?

怎么知道的?

4、方法优化

教师:

这些摆法都是对的,那种方法最简单,能看的很清楚,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

为什么呀?

师生共同小结:

1根小棒表示1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5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那么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呢?

(板书:

10个一)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11根小棒,我们可以把这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慢慢地捆小棒)现在10根小棒变成什么了?

(一捆小棒)

这一捆小棒有多少根?

以后小朋友们再看到像这样的一捆小棒,就表示这一捆里有10根,它表示1个十。

读“十”

(板书:

1个十)(全班齐读10个一是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二)教学12--20

1、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小棒,学生边数边说:

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2、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在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

11—19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同桌合作数一数,重点讲解20。

一人数小明妈妈的,一人数小明爸爸的。

一边数一边说。

够十个用皮筋捆上。

让我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个苹果。

师:

谁数的是小明妈妈的,说一说,摆一摆。

(师板书:

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小明妈妈真能干一口气摘了这么多。

谁数的是小明爸爸的,说一说,摆一摆。

(2捆)一捆表示的是“1个十”,那2捆表示的是几个十?

(2个十)。

(师板书:

二个十是20)读作:

“二十”。

(三)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看直尺,教学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出示尺子图

(1)师:

在这把尺子上有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吗?

在哪里?

(10后面)

(2)全班从0数到20,在自由读,最后同桌检查。

(3)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从左往右数越大,从右往左数越小)。

(4)从0到10是一个十,从10到20又是一个十,那从0到20就是几个十?

2、在活动中强化对数序的认识

(1)师:

刚才我们看着尺子会数11到20,如果没有尺子,你会从7数到17吗?

(男生数)从11数到20呢?

(女生数)

(2)遮住14、18、20这几个数,问:

红房子里躲的是几?

你是怎么知道的?

17的邻居是几?

你还可以怎样问?

(指名问)

(3)13的前一个数是多少?

后一个数是多少?

(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出来,师:

有谁是数出来的?

三、游戏巩固。

1、数一数,开头的情境图,每样东西各有多少?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教材8、12、17、20页。

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在数出20页看看有多厚。

3、拿出10-20的数字卡片,发给11个小朋友,站到讲台上。

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

  教师和剩余的学生提问。

(1)排序,

(2)请你介绍一下你手里的这个数?

(3)15前面的数请站出来。

(4)12和14中间的数请站出来。

四、小结:

教师:

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鼓励学生交流收获。

《11—20各数的写法》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5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认识“十位”、“个位”,初步认识十进制。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数。

从1数到20。

从20数到1,从10数到20。

2、(出示图片)读出各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9 13 12 15 14 18 20 10

3、选一个数用小棒摆一摆,怎样使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教师: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

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数位

教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计数器)出示并介绍。

从右边起第一档我们称它为“个位”。

第二档称它为“十位”。

不看计数器,请学生说一遍。

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个位上的1表示什么?

(个位上的1表示一个一)

 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呢?

(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3个一就要在个位上写几?

(在个位上写3).

写数时有一个十就在十位写一,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2、学写13

出示小棒图:

 

师:

这是多少根小棒?

(13根)

  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三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师:

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几,个位上拨几?

(十位上拨1,个位上拨3。

十位上的一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

师:

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

有3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

这个数是多少?

请你用手指在桌子上写出一个13

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7

师:

请你先拿出计数器,然后在计数器的上面摆出17根小棒.

说一说17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个十在什么位上?

写几?

7个一呢?

请同学们把它写出来.(学生试写)请学生到黑板说自己是怎么拨珠和写数的。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摆小棒,一个拨计数器,另一个在数位表上记录写数。

写数18、19。

分别抽一个小组来示范。

5、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

师:

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

为什么?

老师演示:

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

6、总结:

(1)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就是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

(2)有一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就写几。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片写数。

P75页做一做1题

2、用数字卡片摆出来下面各数。

P75页做一做2题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3、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 11 15 17 16 20

4、给小马虎改错。

十五写成105

十八写成81

二十写成2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1~20各数的认识》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8页例4、5

教材分析:

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知识,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第八单元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本节课例4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口算虽是是新内容,但大多数学生在学前已有一定的口算基础,例5的计算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不作为数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

因此,本课设计主要从创设情景入手,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的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