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8684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docx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复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docx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第二十二章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以健康促进为手段的社区综合防治:

1.制定长远的糖尿病防治国家计划;2.加强与、国际糖尿病联盟()等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多地区的协作,进行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干预的研究。

3.建立糖尿病三级防治和疾病监测网,使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4.开展社区综合防治;5.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倡在开展一级预防的同时,强调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6.有计划地第糖尿病专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糖尿病教育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开展教育和培训;7.研究和评价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机制,提供公平、可及、有效的糖尿病防治。

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

1.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3.提倡膳食平衡,注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例,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限盐,防止能量的过度摄入;4.预防和控制肥胖。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筛检试验:

包括空腹血浆葡萄糖()检验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积极的治疗,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包括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三级预防: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控制血糖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第二十三章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流感病毒在分类上属正黏病毒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毒,多为球形,直径80~120。

其病毒颗粒结构由外至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有两种表面抗原,即血凝素()抗原和神经氨酸酶()抗原。

中间层为类脂膜下面的基质蛋白(M1)形成的厚的球形蛋白壳,具有维持病毒外形及保护核衣壳的作用。

最内层为核衣壳,由病毒基因组与核蛋白组成。

流感病毒的分类:

根据流感病毒和M1抗原特异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甲型流感抗原变异性最强,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变异性较弱,可引起中、小型流行或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的抗原性比较稳定,多引起婴幼儿和成人散发病例。

根据甲型流感病毒和抗原结构及基因特性不同可将其分为若干亚型,有16个亚型(H116)有9个亚型(N19)。

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如下:

型别/宿主/分离地点/毒株编号/分离年代(血凝素抗原亚型和神经氨酸酶抗原亚型),宿主如果是人可以不写。

乙、丙型无需注明亚型。

抗原变异:

流感病毒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流感大流行,主要是其和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

变异种类:

1.抗原漂移()是指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发生的小幅度的变异,属于量变。

漂移的结果往往引起流感的季节性流行。

2.抗原转换()是指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幅度大,形成的新亚型,属于质变。

转换的结果常引起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

变异机制:

1.基因突变()流感病毒在其传播过程中自然发生的突变,称为自然突变。

2.基因重配()两种不同亚型的人流感病毒之间或人流感病毒与动物流感病毒之间基因片段的重配是导致流感抗原转换的重要原因。

致病力:

1.抵抗力:

对热敏感、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2.致病性:

甲型流感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类,还可感染多种动物;乙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丙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和猪,但致病性较弱。

免疫力:

1.体液免疫:

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可产生三种抗体:

血凝素抗体、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核蛋白抗体。

2.细胞免疫3.局部免疫

流行过程:

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动物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飞沫,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腔、鼻腔或眼睛获得感染。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没有差别,新生儿、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更加易感。

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湿度和温度、自然灾害、动物性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主要指人口密度与居住环境对流感流行的影响。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全球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

流感大流行的准备理念包括:

1.全社会参与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2.加强监测和信息沟通;3.疫苗准备;4.开展疫情初期的围堵工作;5.严重性评估。

二、疫情监测:

监测目的:

1.掌握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早发现疫情;2.掌握流感病毒的分布和变异情况;3.掌握人群免疫水平变化情况;4.评价疫苗效果;5.为流感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6.不断筛选新的疫苗代表株。

监测内容:

1.流行病学监测;2.病原学监测。

监测的注意事项:

1.注意研究样本;2.临床病例的确诊。

三、流感疫苗(灭活疫苗、活疫苗、其他)

四、药物预防:

理想的预防流感药物应该是:

1.长期使用而无毒副作用;2.对甲、乙、丙三型流感均有效;3.效果不因病毒抗原变异而变化;4.用药者感染后不出现症状却出现免疫。

(基本不存在)

五、疫情暴发的控制:

预防策略:

1采取加强监测、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2.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3.扎实抓好流感监测的核心任务;4.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做好重点人群免疫。

预防措施:

1.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2.对接触者的措施

第二十四章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炎性损伤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病原学:

属小病毒科肝病毒属,有两种颗粒,实心颗粒为病毒核酸,具有传染性;空心颗粒为不完整的病毒颗粒,无传染性,但具有抗原性。

耐酸、耐碱,对紫外线敏感。

只有一个血清型,可以分为7个基因型。

流行过程:

(一)传染源

主要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型感染着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的还有:

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婴幼儿期易感性最高;甲肝再次发病极为罕见,但仍有感染其他型肝炎的可能;接种甲肝疫苗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提高群体免疫水平的重要措施

流行特征:

呈全球性分布;有周期性现象;在高度流行区,甲肝发病主要集中在低年龄地区,在低度流行区,发病年龄后移,成人发病比例高。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在全球广泛流行的传染病。

主要侵害肝脏,引起炎症反应,破坏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受损。

病原学:

属嗜肝病毒科正肝病毒属,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均为包膜成分,不含病毒核酸;颗粒由包膜与核衣壳组成,内含病毒核酸。

基因组为双股环状,由正链和负链组成。

负链有4个开放读框区,分别为S、C、P和X基因区。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

血清和抗、和抗和抗统称为三大抗原抗体系统检测

流行过程:

(一)传染源

急性、慢性乙肝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二)传播途径

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人群易感性一般随年龄增大而降低。

流行特征:

全球性分布,分高、中、低地方性流行区;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医务人员、壮族藏族、家庭聚集

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疫情报告;2.隔离;3.消毒;4.甲肝和戊肝患者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2.被动免疫

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肝炎)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疫情登记和报告;2.隔离;3.消毒;4.严格筛检供血员的、感染标志,凡是阳性、异常或抗阳性者不得献血。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减少输血与血制品的传播;2.预防其他医源性传播;3.预防与阻断母婴传播;4.预防与控制性接触传播及家庭内传播。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乙肝疫苗主动免疫;2.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

第二十五章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排便量和粪便性状异常,出现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

预防策略与措施:

全球腹泻病()规划:

该规划的核心是要求世界各国有计划地落实:

1.感染性腹泻家庭治疗三原则;以口服补液盐()为核心的口服补液疗法()治疗和生产及供应,以降低感染性腹泻死亡率;2.通过普及7项预防措施(如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喝开水及使用清洁水、洗手、使用厕所和正确处理粪便等)以降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

措施:

(一)切断传播途径:

1.“三管一灭”管理水源、粪便、饮食和消灭苍蝇;2.个人卫生主要是饭前便后洗手;3.改善饮食主要是提倡喝开水和使用清洁水,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

(二)对传染源的措施:

1.建立防治门诊;2.开展疫情监测:

包括人群监测和环境监测;3建立健全疾病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

对传染源采取的具体措施,要求做到“五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就地卫生处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

1.疫苗预防;2.药物预防:

原则上不提倡使用药物预防。

(四)其他防治措施:

开展广泛的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和提高个体自我保护能力也是感染性腹泻防制的重要措施。

治疗原则:

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进食、合理用药

(一)提倡口服补液,预防脱水;

(二)及时纠正脱水和酸碱平衡;

(三)继续进食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般不主张使用,特殊情况如痢疾、霍乱、阿米巴痢疾及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

主要问题:

发病率高、诊断困难、病原体耐药严重、病原体变异与新病原体、病原体传播迅速

对策与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环境和饮食卫生状况;2.切实做好环境改造和饮食卫生的管理,落实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规划;3.研制高效多价疫苗;4.建立快速诊断方法;5.加强病原体耐药性研究和控制;6.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体系。

第二十六章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

以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可引起泌尿生殖器官及附属淋巴系统病变的一类疾病,也可导致全身主要器官的病变。

我国将淋病、梅毒、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这五类疾病列为重点监测和防治的。

的危害:

1.劳动力急剧减少,人才严重损失;2.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3.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4.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流行过程:

一、传染源:

无论有无症状,只要体内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通过直接性接触或间接性接触感染他人者都是的传染源。

高危人群:

1.性交易者;2.吸毒人群;3.特殊人群:

患者的性伴与配偶也是的高危人群;4.献血者和输血者。

二、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2.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3.医源性传播和血源感染;4.垂直传播;5.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普遍易感,几乎没有年龄、性别的差异。

无先天性免疫力,无后天获得性免疫力。

现阶段我国艾滋病流行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进一步减缓;

第二,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第三,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和高危人群疫

情严重;

第四,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