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757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

时量:

6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

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

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礼乐制度C.郡县制D.宗法制

2.《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该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宗族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D.古代帝王的后代

3、“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扩大了西周的疆域D.形成贵族内部森严等级

4.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称帝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宗法制的原则,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为太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选项

姓名

性别

年龄

生母姓名及身份

在诸子中的特点

A

刘肥

20岁

曹氏,刘邦反秦前在家乡的情妇

最年长且最贤能

B

刘元

12岁

吕雉,刘邦结发之妻,现封为皇后

人缘最好

C

刘盈

10岁

也是吕雉,同上行

柔弱善良

D

刘如意

3岁

戚懿,刘邦最受宠的妃子

最受父亲宠爱

5.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

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

与西周的(  )

A.生产工具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社会观念的差异                                    D.经济形态的差异

6.《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

“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

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

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7.在古城西安,有一处“进士题名塔”,上面记载了很多进士的名字。

这一史迹与以下哪一历史制度有关:

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推恩令”D.分封制

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9.《宋史包拯传》记载:

“(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后拜枢密副使。

”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10.《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主要反映出(  )

A.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专制制度到达了顶峰      D.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明清时期加强皇权措施的是

A.废丞相B.设内阁C.设军机处D.设行省

12.某一时期,朝廷收到某地发生洪灾的消息,皇帝命令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并责成户部尽快调拨粮食运往灾区。

根据皇帝之命写成的诏书,经皇帝确认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

这一时期可能是(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13.毛泽东曾经总结道:

“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14.下表反映了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苏州等地为商埠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15.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1857年5月)一文中说:

“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

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6.“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拆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

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7.清朝官员袁昶说:

“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

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

”从材料中可获取的确切信息是

A.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B.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

C.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

18.“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海师,何以施展?

”这是张之洞对某次战争后所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批判。

该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C.为国人思考制度变革提供历史契机D.使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9.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0.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21.宣统三年(1911年)的某一天,清廷忽然接到广东省地方高级官员的电报:

“省城乱党潜图起事,三月二十九日猝有匪徒多人轰击督署。

”电报所说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

22.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B.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2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同月,临时参议院也成立。

这说明中华民国(  )

A.实行君主制 B.权力过于分散 C.注重权力的制衡 D.实现了全国普选

24.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5.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

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最能体现的是

1891-1911年满清黄龙旗南京临时政府的五色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A.国际地位的变化B.思想文化的变迁

C.国家领土的变化D.国家性质的变化

26.有誓词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蒋介石曾经认为“日本的侵略是皮肤病,共产党才是心脏病”。

体现蒋介石这种认识的历史事件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进攻中原解放区

C.重庆谈判     D.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28.有学者提出:

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革命运动D.南昌起义

29.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陕北。

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30.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后来探索出的“新的道路”是(  )

A.武装斗争B.寻找革命的同盟军C.开展土地革命D.工农武装割据

二、非选择题(31题22分,32题18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2分)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 刑  兵    礼  户  吏

  部 部  部  部部部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

其中的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4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