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6253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题号

总分

1~5

6~9

10~13

14~18

19~23

24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一(25分)

得分

评卷人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6分)

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A(小心翼翼、聚精会神),拾级而上。

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yuèěr。

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

B(纷纷扬扬、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欢快清亮的钟声和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摘自《鼎湖山听泉》)

①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拾级(   ) yuèěr(   )

②在文中A、B两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A处:

B处:

③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不够简明,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2.用课文原句填空。

(请用正楷字答题,6分)

①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②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③剪不断,,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⑤,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B.《醉翁亭记》以“山水之乐”贯穿全篇,表达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C.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D.《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矛盾,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4分)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洛城:

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诗的最后两句语言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十分美妙,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两个字。

(2分)

(2)这是一首写暮春之景的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5.某班拟开展“魅力阅读”专题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6分)

(1)袁媛同学准备通过手抄小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心得体会,下面是该同学已经设想好的几个栏目名称,请另行再帮她设计二个栏目。

(2分)

已有栏目:

走进经典、精彩语录、我读我思。

你所设计的栏目:

(2)班级准备在周末举行“读书方法报告会”,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会前你将做哪些准备工作?

(2分)

(3)如果请你做“读书方法报告会”的主持人,请将你的开场白写在下面。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二(60分)

得分

评卷人

阅读冯石短文《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回答问题。

(13分)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都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

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

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

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

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6.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主要谈了哪三个方面?

请简要概括。

(3分)

①;

②;

③。

7.“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何连用两个“更多的”?

(3分)

8.第③段画浪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9.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

(3分)

得分

评卷人

阅读王蒙短文《书是要捧着读的》,回答问题。

(14分)

 

①日前,我去了趟重庆的全国书市。

给我的印象是,场地大,关注的人非常多,不仅是一个书市,而且还是一个读书节、文化节。

这也说明在网络时代,喜欢书的人还是不少。

②网络上的浏览,从广义上说也算是阅读的一种。

但是,它跟阅读印刷品的书籍还是不一样的。

因为一本书在你手里,它有一种相对的安定感和归属感,你读起来会相对比较认真,思考也会比较多。

③当你拿着一本书看的时候,你会把它当作一种道理,一种经验,一种智慧,需要更多唤起你去消化,用我的语言说就是“互证”,是一种跟它掰扯的愿望,这个是网络上所没有的。

④书的作用特别多,但我最喜欢用的一个词是“互证”,就是说用你的人生经验去补充那个书,来说明这个书,同时用那个书上的叙述和描写来比照你的人生经验,加深你对人生的理解。

在我看来,在书里边发现人生,在人生里发现书,是最快乐的事情。

⑤尽管网络提供的强大的查找、搜索功能是书没法比拟的,但是我所说的阅读、体味、思考、互证,这个要捧着书才行。

⑥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网络上看一看是为了接触一下,一看这个书确实值得看,他就去买。

相反,一看不行,他就不去买了。

因此,网络阅读和纸质图书阅读并不存在想象中的尖锐矛盾,也并不能互相代替。

一个爱读书的人不会因为有网络就不去买书,不去读书,同样一个爱浏览网络的人,如果他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知识的基础,他也照样会去买书。

⑦当然,如今书也是越来越多样了,各种畅销书、排行榜层出不穷。

但是,如果只盯住这些书,就好比是光吃冰棍,或者光喝甜水,吃着也很舒服,可营养不够。

还有一些书,东拼西凑,连蒙带唬,错误百出,甚至于宣扬迷信、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比如说,有过一些关于气功的书,说得特别悬,最后证明是骗子。

还有一些所谓职场生存手册、人际关系什么诀窍之类的书,如果它们说的都是真的,那个作者就不需要写这个书了,他早就成功得没法再成功了。

⑧因此,把书捧着读的同时,还得提高对书的辨别与鉴赏能力。

只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的书香才会更浓郁,飘得更久远。

10.第④段中,简明形象地诠释“互证”一词含义的句子是:

“,

”。

(3分)

11.作者在说如何选择书时,用了一个比喻:

“如果只盯住这些书,就好比是光吃冰棍,或者光喝甜水,吃着也不舒服,营养不够。

”请说说它的妙处。

(3分)

12.阅读②~④段,简要概括阅读纸质图书与网络阅读相比具有哪两个方面的优越性。

(4分)

13.你认为网络阅读能够代替纸质图书吗?

请说明理由。

(4分)

得分

评卷人

阅读梁衡短文《母亲石》,回答问题。

(16分)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

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

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

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

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

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

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

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

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

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

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

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

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

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

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

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

我赶紧去扶她。

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

“你能不能不走?

”声音有点颤抖。

我的鼻子一下酸了。

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

“肚子饿了吧?

”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

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

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

“饿了吧。

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

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

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

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

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也没沾一点水。

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

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

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

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

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

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14.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请试作赏析。

(3分)

15.请说出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

(3分)

16.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3分)

17.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18.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

(3分)

得分

评卷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7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

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

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

细绢。

②仅:

将近。

③令:

善,美好。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共二处)。

(4分)

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前人之述备矣()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4)岁衣缣一匹()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译文:

22.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

(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23.《孟子·梁惠王下》中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3分)

三(65分,其中写字5分)

24.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她让我们欢喜,让我们伤悲……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阳光总在风雨后。

也许,梦想正在远方等着我们。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以“风雨中,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③注意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④全文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风雨中,我

6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疏漏,请自行修正。

部分主观性试题请注意学生答案的合理因素并酌情给分,恕不一一标明“意思对即可”字样】

 

1.①shèjí悦耳(2分)②小心翼翼悠悠扬扬(2分)③将“安详厚重、欢快清亮的钟声和泉声”改为“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2分)

2.①在河之洲②志在千里烈士暮年③理还乱④似曾相识燕归来⑤忽如一夜春风来⑥其实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每小题1分,错一字则该小题不得分)

3.B(3分)

4.

(1)吹逐(2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答“思乡、惜春”也对,2分)

5.

(1)栏目内容切合活动主旨且为四字短语即可。

示例:

书里书外、文心撷珠、名人与书、书香人家、阅读花絮……(2分)

(2)组织同学们做好发言准备、安排活动顺序、布置会场、邀请老师、领导或家长代表参加活动、聘请活动主持人、印发相关材料等。

(不少于4项,4项以内缺一项扣1分,最多扣2分)

(3)示例:

同学们,书籍是人生启蒙的明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传递的桥梁。

在平时的读书活动中,许多同学总结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和宝贵经验。

那么,就跟大家共同分享你的成功和快乐吧!

(语言简明1分,修辞1分,内容不切题不得分)。

6.①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②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③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

(每点1分,要点概括恰当即可)

7.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1分)。

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1分)。

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1分)。

(意思相近即可)

8.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

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1分);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1分)(语意相近即可)

9.①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

(2分)②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

(1分)(语意相近即可)

10.在书里边发现人生,在人生里发现书。

(3分)

11.形象地说明只读畅销书的弊端(1分),虽然文辞优美,但是却少了些深刻的内涵,读过之后长进不会有太多(2分)。

12.①纸质图书有一种相对的安定感和归属感,使人读起来会相对比较认真,思考也会比较多。

②阅读纸质图书可以更多地互证人生,获得更多的生活智慧。

(4分)

13.不设统一答案。

要点:

观点明确(1分),理由充分可信(2分)。

示例:

我认为不能。

因为网络毕竟是个虚拟的空间,书,只有捧着读才能引发读者更多的互动,引发深层次的思考与体味。

对书的辨别与鉴赏能力也是网络图书所不能培养的,当然我们不是说网络图书不好,只是它少了一些直观,少了一些反馈与思考。

所以,我认为网络图书是无法完全替代纸质图书的。

14.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

(共3点,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15.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1分),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

(2分)(意思对即可)

16.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2分),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

(1分)(意思对即可。

17.①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每点2分,共4分。

18.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1分);但它又是寄寓了新教派创始人宗喀巴母亲的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2分)

19.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4分)

20.

(1)通“俱”,全、皆(都

(2)详尽(3)轻视,看不起,看轻(4)每年,年年(4分)

21.

(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字1分,句子通顺1分)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