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8481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docx

《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docx

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

中国(大陆)区域的划分

发表日期:

2003年8月14日  出处: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作者:

周 红 

   鉴于目前关于中国区域的各种划分方法存在众多弊端,不便于深入分析地区差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课题报告《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提出了划分中国(大陆)区域的一种新方法。

这种方法把中国分为八大区域,即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地区。

报告指出,各地区在地域范围、人口规模和富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

大西北地区地域最为宽阔,西南地区人口最为众多,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富庶。

综合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最强,市场前景最大,是中国21世纪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广阔,陆上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达12.8亿。

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如2001年,上海市人均GDP高达37382元,而贵州省人均GDP只有2895元,两者相差10倍以上。

因此,研究中国的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60年代,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

主要有:

 

  

(1)三大地带。

这一方法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但不同的时期,每个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不同。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逐渐被确定了下来。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六大综合经济区。

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七大经济区。

包括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4)九大经济区。

这里有两种划分方法。

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黄河中游流域、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

第二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北部内陆、东部沿海、东部内陆、中部内陆、南部沿海、西部内陆和西南内陆等。

 

  (5)九个“大都市经济圈”。

包括沈大(沈阳、大连)、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济青(济南、青岛、烟台)、大上海(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宁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吉黑(长春、哈尔滨)、湘鄂赣(武汉、长沙、南昌)、成渝(成都、重庆)等。

  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区域的划分方法比较零乱。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官方比较接受的是“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

 

  区域划分既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方便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区域政策的分析。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要,中国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空间上相互毗邻;

(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3)经济发展水平接近;(5)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5)社会结构相仿;(6)区块规模适度;(7)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8)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型;(9)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

 

  对照以上原则,可以发现,前面提到的各种划分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有的区块过大,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有的没有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不便于搜集整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数据;有的没有考虑历史延续性,提出的概念与常识不符;有的覆盖的区域不全,不是完整的区域划分。

 

  根据以上原则,考虑到目前各种划法的种种弊端,我们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如下八大区域:

 

  

(1)东北地区。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总面积79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2)北部沿海地区。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

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127万。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3)东部沿海地区。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

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3582万。

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4)南部沿海地区。

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总面积33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2019万。

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5)黄河中游地区。

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

总面积160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863万。

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6)长江中游地区。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总面积6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3085万。

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7)西南地区。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

总面积134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4611万。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8)大西北地区。

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

总面积39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5800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摘自2003年2月19日《经济参考报》

附表:

各大区经济总量(2001年)

 

GDP(亿元)

占全国(%)

人均GDP(元)

东北

10627

9.95

9935

北部沿海

19702

18.45

10869

东部沿海

21211

19.87

15617

南部沿海

15447

14.47

12852

黄河中游

10810

10.13

5731

长江中游

14111

13.22

6113

西南

11562

10.83

4698

大西北

3296

3.09

5683

 

中国大陆:

划分八大社会经济区域

2003-04-02

  1、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上证报告提出了划分中国大陆经济区域的新方法,把中国大陆划为八大经济区域,即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地区。

  2、各地区在地域范围、人口规模和富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

大西北地区地域最为宽阔,西南地区人口众多,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富庶。

  3、综合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最强,市场前景最大,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4、沿海三地区比其他地区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的投资机会。

  5、大西北地区人烟稀少,本地市场小,对外联系不便,发展之路漫长。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增强。

现在,一些地区从经济互利互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少新颖的

区域概念,如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等。

这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地区经济的日益活跃和跨行政区划的经济联动诉求,给人很多启发。

然而,如何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界定我国大陆的社会经济区域,不仅有全局意义,关系到各种社会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布局,而且对不同经济区域的经济规划、产业布局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对包括市场结构、消费结构、商业联系等在内的经济活动有直接影响。

  经济区域划分既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方便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区域政策的分析。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中国大陆经济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空间上相互毗邻;(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3)经济发展水平接近;(4)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5)社会结构相仿;(6)区块规模适度;(7)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8)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型;(9)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卷及其他相关资料和数据,对中国大陆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如下八大经济区域:

  1、东北地区。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2、北部沿海地区。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

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3、东部沿海地区。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

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

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4、南部沿海地区。

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2019万。

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5、黄河中游地区。

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

总面积1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863万。

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6、长江中游地区。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3085万。

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7、西南地区。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

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4611万。

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8、大西北地区。

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

总面积39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5800万。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对周边地区开放有一定的条件。

  八大区域经济差异与市场机会

  比较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可以从多侧面进行。

本报告主要从基本情况、经济总量与结构、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市场规模与居民消费、发展能力与经济活力等6个方面对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本情况

  1、从地域面积上看,大西北地区最大,地域398万平方公里;东部沿海地区最小,地域21万平方公里。

  2、从人口规模看,西南地区人口最多,2001年人口24611万,占全国的19.28%;大西北地区人口最少,人口5800万,占4.54%。

  3、从人口密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人口最为稠密,2001年人口密度为660人/平方公里;大西北地区人口最为稀少,人口密度为15人/平方公里。

前者为后者的44倍(见表1)。

  二、经济总量与结构

  1、经济总量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最大,2001年GDP21211亿元,占全国的19.87%;大西北地区经济总量最小,GDP3296亿元,占3.09%。

前者为后者的6.4倍。

  (2)东部沿海地区人均GDP水平最高,2001年人均GDP15617元;西南地区人均GDP水平最低,人均GDP4698元;前者是后者的3.3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