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5112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docx

《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docx

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

【初中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

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诗文填空。

(10分)

⑴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⑵▲,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⑶夕阳西下,▲。

(作者▲《天净沙.秋思》)

⑷▲,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

⑸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⑹▲,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改为▲

⑶解释文中加点的成语。

(2分)

美不胜收: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庆期间,荷兰花海的花市里人声鼎沸,前来赏花、买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我们在学习中,不能不求甚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D.六一国际儿童节,邻居家的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B.从强起来、富起来到站起来,中国人民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C.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要求。

D.10月3日,当费翔来到大丰荷兰花海时,受到了大丰人民的热烈欢迎。

5.下列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前面鲜花面包同情B.绿萍水藻法律秋天

C.唱歌上学应该里头D.跳舞跑操演练夏季

6.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3分)

A.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B.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

“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C.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7.综合实践:

(7分)

学校将展开“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还和学校里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也比较差的同学走得较近。

作为他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

(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等)(3分)

(2)关于“友情”,我们有话要说,请仿照示例,再仿写两句。

(4分)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

▲,▲。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第8、9两题。

(6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8.这首诗写了  ▲  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 ▲ 、 ▲ 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3分)

9.“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2题(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10.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4分)

(1)太丘舍去(  ▲ )

(2)尊君在不(▲)

(3)华捉而掷去之(  ▲ )(4)宁读书如故(▲)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子非吾友也。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和管宁分别是怎样的人?

(6分)

元方:

管宁: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12分)

五猖会(节选)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

据有考据癖的人说:

这就是五通神。

然而也并无确据。

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

“生于太荒”呵!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3.选文出自散文集▲,除了本文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请你再写出两篇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散文:

▲、▲。

(3分)

14.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         

15.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划横线句子的作用。

(2分)

               ▲        

16.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篇散文在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上的共同点(4分)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写作手法:

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21分)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

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

“可能?

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

“别浪费时间啦!

根本没用!

”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

“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③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

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

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

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

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我问起那裸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⑧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⑨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7.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3分)

18.第②段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6分)

19.第⑥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请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0.第⑧段中作者说“悲伤也成享受”,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21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

(4分)

三、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常常会出人意料,或喜或悲,或酸或甜,但也许这就是生活吧。

请你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结合自身体验,力求真情实感。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等信息。

学校班级考号姓名

………………………………………………密………………………………………封……………………………线……………………………………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

七年级语文答题纸

1.(10分)

⑴⑵

⑶,

⑷____⑸

⑹ ⑺

⑻,

2.

 ⑴(3分)花团锦簇()一畦畦()静mì()

 ⑵(1分)改为

 ⑶(2分)美不胜收:

3.(3分)()4.(3分)()5.(3分)()6.(3分)()

7.

(1)(3分)  

(2)(4分)                                          ,;

                                         ,。

8.(3分),、。

9.(3分)

10.(4分)

(1)(  )

(2)()

(3)(  )(4)()

11.(6分)

(1)

(2)

(3)

12.(6分)元方:

管宁:

13.(3分)《 》,《》,《》。

14.(3分)                                           

15.(2分)                          

16.(4分)写作手法:

                                                     

思想感情:

17.(3分)

18.(6分)

                           

19.(4分)                              

20.(4分)  

                           

21.(4分)

                              

三、作文(60分)

真没想到

400

600

70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诗文填空。

(10分)

(1)带月荷锄归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4)逝者如斯夫

(5)影入平羌江水流(6)岐王宅里寻常见

(7)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

(1)(2分)cùqí谧

(2)(2分)恣改为姿

(3)(2分)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意对即可)

3.(3分)(B)4.(3分)(C)5.(3分)(B)6.(3分)(C)

7.综合实践:

(7分)

(1)示例:

小明(1分)我知道你是一个仗义大方的人,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1分),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以后我们要尽量远离那些酒肉朋友,你以为呢?

(内容委婉1分)

(2)示例:

友情是一场绵绵的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友情是一束明媚的阳光,温暖我们孤独的灵魂。

(4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6分)

8.重阳,登高、故园菊(3分)

9、寄托着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或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的渴望。

(3分)(答出3点给3分)

(二)(16分)

10.(4分)

(1)(离开)

(2)(同“否”)(3)(代词,代片金)(4)(原来)

11.(6分)

(1)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正午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3)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12.(6分)

从元方对友人的回话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或从“元方入门不顾”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方正正直之人。

(性格2分,结合内容1分)

从管宁与华歆锄地时发现了金子和豪车经过门前两个人的态度,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性格2分,结合内容1分)

(三)(12分)

13、《朝花夕拾》,(1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写出其中两个得2分)

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急于要背完书的情形,表达了我对父亲逼我背书的无奈与不满。

(2分)

15、运用神态、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工人如释重负的愉悦心情,从侧面衬托我被逼背书的痛苦与无奈。

16、写作手法: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中我在背书前想去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鲜明对比。

《从百草园》中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形成对比。

(2分,不结合内容得1分)

主题思想:

都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前者是通过父亲逼我看五猖会前背书体现出来的,后者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2分,不结合内容得1分)

(四)(21分)

17、(3分)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有点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

③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答对两点即可得全分,意对即可)

18.(6分)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4分)。

坚强、执著、隐忍、无私、疼爱儿子(2分,答到两点就得2分)。

19.(4分)追忆合欢树的来历,说明它是母亲亲手所栽,在母亲的照料下,茁壮成长(1分)感念母爱,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凝聚了母爱(1分)。

深化文章旨意,合欢树身上有母亲对生活美好的不弃和期盼(2分)

20.(4分)母亲的早逝是令人悲伤的(1分);想起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往事,又是让人感到温馨的(1分);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让作者明白了生存的意义(1分),并鼓舞作者在逆境中更坚强(1分),因此这种悲伤也是享受。

21.(4分)①.合欢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

③.合欢树里还有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沉重的愧疚。

④.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

三、作文(略)

建议切入分4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