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说明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464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6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精编完整版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精编完整版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精编完整版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精编完整版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说明书.docx

《精编完整版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说明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说明书.docx

精编完整版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说明书

太 原 理 工 大 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

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

设计采用中压两级分氨流程,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设计配有设计说明书一份,图纸二张。

说明书内容:

原料气来源、流程方案的确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设计计算、车间布置、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

二张图纸:

1.带控制点的合成工段物料流程图;2.中压合成塔的工艺装配图。

学生应交出的设计文件(纸质及电子版):

1.设计说明书(首页附设计任务书)

2.工程设计图(CAD版)

(1)主要设备图

(2)工艺流程图

主要参考资料(电子版):

一.手册

1.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上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2.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下册)梅安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3.氮肥工艺设计手册气体压缩氨合成甲醇合成,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4.氮肥工艺设计手册理化数据分册,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

二.参考文献

1中国环球化学工程公司编.氮肥工艺设计手册[M].1985

2郝晓刚等编著.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陈甘棠主编.化学反应工程[M].第三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11)

4黄璐.化工设计.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陈五平主编.无机化工工艺学.第三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6姜胜阶.合成氨工学【J】.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8(7)

7湖北华工设计院.氨合成塔【J】.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12)

8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中国化工产品大全[M].第二版上卷.

9司航主编.化工产品手册[M].第三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0李祥君著.新编精细化工产品手册[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11万家亮曾胜年主编.分析化学[M].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12天津化工研究院编.无机与工业手册【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1988

(2)

13江寿建.化工厂共用设施设计手册.北京:

化工工业出版社,2000

14时均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15赵国方.化工工艺设计概论.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1990

16化工工程师手册编辑委员会.化学工程师手册.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7陈敏恒等.化工原理,上下册.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18吴志泉等.化工工艺计算,物料、能量衡算.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18倪进方.化工过程设计.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0802班学生李林豪

组别第四组组员李林豪李旭连文豪马楠宋路华

要求设计工作起止日期2011.11.21~2011.12.16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系主任批准签字日期

前言

《化工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各类塔结构等图形。

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经济合理性。

本设计就合成车间的工艺生产流程,着重介绍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标准、规范、技巧和经验。

本说明书主要确定优化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设备选型及其他非工艺专业等内容。

在全面介绍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上,重点阐述工艺流程设计、物料和能量衡算及车间布置等内容,并结合工艺计算、工程经济,力求体现当今化工设计的水平。

合成氨生产任务设计决定了生产合成氨的规模,设备的要求以及工艺流程的状况。

本设计所采用的方法是半水煤气合成法,其主要原料是煤和氮气,利用煤来生成氢气,而本设计主要是对合成氨合成工段的设计,故所用原料直接采用氮气和氢气,其以合成塔为主要设备,在氨冷器、水冷器、气—气交换器、循环机、分离器、冷凝塔等辅助设备的作用下,以四氧化三铁为触媒,在485—500℃的高温条件下来制得氨气。

本设计要求要掌握合成塔的工作原理,生产的工艺路线,并能根据工艺指标进行操作计算。

在工艺计算过程中,包含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设备选型计算等。

生产的氨的用途和产生的三废在本设计也有所提到,在合成效率方面也有进一步研究。

摘要

合成氨生产任务设计决定了生产合成氨的规模,设备的要求以及工艺流程的状况。

本设计所采用的方法是半水煤气合成法,其主要原料是煤和氮气,利用煤来生成氢气,而本设计主要是对合成氨合成工段的设计,故所用原料直接采用氮气和氢气,其以合成塔为主要设备,在氨冷器、水冷器、气—气交换器、循环机、分离器、冷凝塔等辅助设备的作用下,以四氧化三铁为触媒,在485—500℃的高温条件下来制得氨气。

本设计要求要掌握合成塔的工作原理,生产的工艺路线,并能根据工艺指标进行操作计算。

在工艺计算过程中,包含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设备选型计算等。

生产的氨的用途和产生的三废在本设计也有所提到,在合成效率方面也有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半水煤气合成法合成塔催化剂

符号说明6

第一章总论7

1.1概述7

1.2氨的性质7

1.2.1氨的物理性质7

1.2.2氨的化学性质8

1.3原料气来源8

1.4文献综述9

1.4.1合成氨工业的发展9

1.4.2合成氨工业的现状9

1.4.3合成氨工业的发展趋势10

1.5设计任务的项目来源10

第二章流程方案的确定11

2.1生产原理11

2.2各生产方法及特点11

2.3工艺流程的选择12

2.4合成塔进口气的组成14

第三章工艺流程简述16

3.1合成工段工艺流程简述16

3.2工艺流程方框图17

第四章工艺计算18

4.1物料衡算:

18

4.1.1设计要求:

18

4.1.2计算物料点流程图:

18

4.1.3合成塔入口气组分:

19

4.1.4合成塔出口气组分:

20

4.1.6氨分离器气液平衡计算:

21

4.1.7冷交换器气液平衡计算:

23

4.1.8液氨贮槽气液平衡计算:

24

4.1.9液氨贮槽物料计算:

27

4.1.10合成系统物料计算:

28

4.1.11合成塔物料计算:

30

4.1.12水冷器物料计算:

31

4.1.13氨分离器物料计算:

32

4.1.14冷交换器物料计算:

33

4.1.15氨冷器物料计算:

34

4.1.16冷交换器物料计算:

36

4.1.17液氨贮槽物料计算:

38

4.2热量衡算:

41

4.2.1冷交换器热量计算:

41

4.2.2氨冷凝器热量衡算:

44

4.2.3循环机热量计算:

47

4.2.4合成塔热量衡算:

49

4.2.5废热锅炉热量计算:

52

4.2.6热交换器热量计算:

53

4.2.7水冷器热量衡算:

54

4.2.8氨分离器热量核算:

56

第五章设备选型及设计计算58

5.1合成塔催化剂层设计:

58

5.2废热锅炉设备工艺计算:

60

5.2.1计算条件60

5.2.2管内给热系数的计算60

5.2.3管外给热系数64

5.2.4传热总系数K64

5.2.5传热温差64

5.2.6传热面积65

5.3热交换器设备工艺计算:

65

5.3.1计算条件65

5.3.2管内给热系数的计算66

5.3.3管外给热系数68

5.3.4总传热系数72

5.3.5传热面积核算72

5.4水冷器设备工艺计算:

73

5.4.1计算条件73

5.4.2管内给热系数的计算74

5.4.3管外给热系数76

5.4.4传热温差76

5.4.5传热总系数K76

5.5氨冷器设备工艺计算:

77

5.5.1计算条件77

5.5.2管内给热系数的计算78

5.5.4传热总系数K81

5.5.5传热温差81

5.5.6传热面积82

第六章车间布置84

第七章“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85

7.1“三废”的产生及污染85

7.1.1废气污染危害85

7.1.2废水污染危害86

7.1.3工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87

7.2“三废”治理原则87

结束语88

参考文献:

89

附录:

90

物料衡算汇总表90

热量计算点图93

符号说明

第一章总论

1.1概述

氨是一种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氮是蛋白质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和一切生物所必须的养料;可以说没有氮,就没有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大气中存在有大量的氮,在空气中氨占78%(体积分数)以上,它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

但是,如此丰富的氮,通常状况下不能为生物直接吸收,只有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为化合物状态,才能被植物吸收,然后再转化成人和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把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下来并转变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定氮。

目前,固定氮最方便、最普通的方法就是合成氨,也就是直接由氮和氢合成为氨,再进一步制成化学肥料或用于其它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氨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氨主要用来制作化肥。

液氨可以直接用作肥料,它的加工产品有尿素、硝酸铵、氯化氨和碳酸氢氨以及磷酸铵、氮磷钾混合肥等。

氨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化学纤维、塑料工业中,则以氨、硝酸和尿素作为氮元素的来源生产己内酰胺、尼龙-6、丙烯腈等单体和尿醛树脂等产品。

由氨制成的硝酸,是各种炸药和基本原料,如三硝基申苯,硝化甘油以及其它各种炸药。

硝酸铵既是优良的化肥,又是安全炸药,在矿山开发等基本建设中广泛应用。

氨在其他工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石油炼制、橡胶工业、冶金工业和机械加工等部门以及轻工、食品、医药工业部门中,氨及其加工产品都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制冷、空调、食品冷藏系统大多数都是用氨作为制冷剂。

1.2氨的性质

1.2.1氨的物理性质

氨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比空气轻,具有刺激性臭味,能刺激人体感官粘膜空气中,含氨大于0.01%时即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

气态氨易溶于水,成为氨水,氨水呈弱碱性。

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大而降低。

氨水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热。

氨水中的氨极易挥发。

常压下气态氨需冷却到-33.35℃(沸点)才能液化。

而在常温下需加压到0.87MPa时才能液化。

液氨为无色液体,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1.2.2氨的化学性质

⑴氨与氧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氮的氧化物,并能进一步与水作用,制得硝酸:

⑵氨与酸或酐反应生成盐类,是制造氮肥的基本反应:

 

⑶氨与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氨基甲酸铵,进一步脱水成为尿素:

⑷氨与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生成碳酸氢铵:

(5)氨可与盐生成各种络合物,如CuCl2•6NH3、CuSO4•4NH3。

氨与空气(或氧)的混合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发生剧烈的氧化作用而爆

炸。

在常温常压下,氨与空气爆炸极限为15%~28%(NH3)。

100℃,0.1MPa下,爆炸极限为14.5%~29.5%(NH3)。

1.3原料气来源

原料气主要有两部分:

氮气、氢气。

氮气主要是从空气中提取。

氢气是从半水煤气中提取的,以煤为原料,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水蒸气或富氧空气-水蒸气混合气,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氮气、及甲烷等混合气体的过程。

在气化过程中所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