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4636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docx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docx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

两面与一面病句辨析

    前面有一正一反而后面仅有正面的句子一向被认为是病句,并把病因归为“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

实际上,这种句子并非全是病句。

例如:

  1、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正)

  2、公民能否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误)

  3、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

(正)

  4、“IT”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误)

  例

(1)句的前半句为一正一反,后半句虽没有与之搭配的一正一反的词,但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即“工程质量”有好坏,这样前后就可以搭配起来:

认真负责,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就差。

(2)句中的后半部只涉及到正面,且不能作相反的理解,因此为病句,应修改为“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团结”。

例(3)句中的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因为“进程”有快有慢;解放思想,进程就快;反之,则慢。

因此,此句为正确的句子。

例(4)句后半句中的“高水平”为正面,不能作相反的理解,为病句。

如改正,则需在“在于”之后加上“能否”,并删去“要”这一表示正面的词,使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

这类容易正误相混的句子举不胜举,例如:

  5、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误)

  6、体育成绩好坏,竟取决于某些裁判的判决。

(正)

  7、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

(误)

  例(5)句中的“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例(6)句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因为不公正取决于裁判的好恶:

他喜欢的或有贿赂的,成绩就好,反之,成绩就差。

因此,这类句子为正句。

例(7)句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从上面的例子可看出,要判断这些句子是否正确,关键是看后一句子,如后面只涉及到正面的为病句,而后面可作正反理解的则为正确的句子。

那么,怎样判断后半句能作正反理解呢?

主要看后半句的动宾搭配或看做为宾语的名词能否正反理解。

例如:

  8、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误)

  9、环境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正)

  10、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11、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误)

  12、有无灵感思维,取决于知识积累的状况。

(正)

  例(8)前半句关涉两面性,后半句中的“关键”一词,是一面性的,前后不致,为病句。

例(9)句“影响心情”这一动宾要作正反理解,因为心情有好有坏,可由好变坏,也可由坏变好。

因此可与前面一正一反词“环境、好坏”相搭配。

例(10)句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

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例(11)“白眼”和“青睐”批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而例(12)后半句“知识积累的状况”本身就包含多少、深浅等一正一反的内容,无需强加上反面的意思,如此自然可与前面的一正一反的词“有无”相搭配。

  总之,“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的所谓“病句”不全是病句,关键要看后面的字词本身是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有,是正确的句子;无,才是病句。

病句中的“一面与两面”问题

搭配不当是常见的语病,也是高考病句考查的一个重点,几乎每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都有此类题。

而“一面与两面”(又叫“二对一”)的问题又是搭配不当中的特殊类型,对这类题,如果不注意辨别,就可能出现失误。

请看下面两例:

1、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能否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困难,关心群众疾苦。

2、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

例1中,“做好”是一面的,而“能否深入”是两面的,是病句。

可以这么修改:

“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能否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困难,关心群众疾苦。

例2前面讲的是两面,后面是一面的,必须在“培养”前面加上“能否”。

但有时情况较复杂,有的看似“一面”,却包含着“两面”,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产生套板反应。

如1997年高考卷第6题C项:

储蓄所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析:

这本是一个正确选项,然而,许多考生因老师在教学中常强调“两面对一面”的错误,而犯了思维定势的毛病。

因为“储蓄额的高低”对银行来说,资金都在增长,只是一个增长快慢的问题。

这里的“增长”其实就含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再看下面的例子: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项:

A、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B、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而在于它通过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C、检查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

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析:

答案是B、D。

B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句中“不在于……而在于……”是并列关系,它们讲的也是一面的,前面讲的是两面的,应该在两个“它”后都加上“是否”,这样才能对应起来;D项“白眼”和“青睐”是相反的两面,“温暖”是一面的,应将其改为“冷暖”。

A项的“心情”有好坏之分,好的环境使人心情变好,坏的环境使人心情变坏;C项的“效果”也有好坏之分,含有两面性,对前面的“是否”是妥当的。

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

析:

这个句子是不正确的。

犯的错误也是”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问题。

因为后一分句陈述的是两面性:

兴盛和存亡,而前一分句陈述的是一面性。

有两种改法,一是在前一分句前加“能否”,二是把后一分句改为:

才能使党和国家长期保持兴盛局面和立于不败之地。

1、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

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呢?

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问题既有需要肯定回答的,又有需要否定回答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搭配不当。

最后一句可改"如果我们不认真思考,就会作出错误的回答")

一面对两面病句辨析

挑战难题:

能正确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病句吗?

1.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

学生为什么会误判,原因可能是对隐性“两面”词语“影响”认识不清。

“影响”是个“两面”词语,含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思。

和( 5 )一样,是个无语病的句子。

2.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高远和低下”,讲了“两面”,“作用”似乎只讲了“一面”,实质上却讲了“两面”,因为“作用”是个隐性的“两面”词语,可以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负面的,语意的表达并不混乱,合乎语法和逻辑。

3.银行对申请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决定”应包含两种情况:

一是发,一是不发,所以“决定”后应加“是否”逻辑才严密。

4.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根本任务”与“能不能”是一面和两面,去掉“不能”

5.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我们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

("能"或"不能"可持续发展,均"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

这个句子没语病)

而例5的第三分句意思是很明确的,“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着想”。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6.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重要的作用”可以包含正反两方面,所以与“高低”两面对两面

 7.参加世界杯十强赛的国脚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个人的颜面,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

“输赢”与“颜面”都是两面,“荣誉”是光荣的名誉,是一面。

2.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人才。

×

  “能否”和“加速培养”是两面和一面

资料一:

说“两面”词语

   在一次辨析病句的专题测试中,不少学生将下面的一个句子判为病句:

  

(1)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

  理由是,“素质的高低”讲了“两面”的意义,而“重要的影响”只讲了“一面”的意义,前后照应不周,意义搭配不当。

  事实上,这一句子并非病句。

学生误判,反映出部分学生对这一病句类型认识的肤浅,或拘泥于条条,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汉语词语中,有些词语只有“一面”意思:

可以是正面的,如“高”、“优”、“是”、“应该”等;也可以是反面的,如“低”、“劣”、“不是”、“不应该”等。

还有一些词语兼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如“高低”、“优劣”、“是否”、“应该不应该”等。

当我们运用这些词语造句时,如果把一面性的词语与两面的词语搭配,就会造成意思表达的混乱,就是我们常说的搭配不当。

如:

  

(2)教师决不能忽视学生活泼不活泼的长处.

  (3)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决定于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是否真正了解。

  (4)学习方法正确与否,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三个句子都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由于“一面”词语和“两面”词语搭配不当,以致使前后的意思不合逻辑。

(2)中“活泼不活泼”讲了“两面”,“长处”只讲了“一面”。

(3)中“转化工作”讲了“一面”,而“是否了解”却讲了“两面”。

(4)中“正确与否”讲了“两面”,而“重要因素”仅讲了“一面”。

这些句子的毛病不难认出,一般不会弄错。

实际上还有些词语,似乎是“一面”的,实质上却是“两面”的,我们姑且称之为“隐性两面词语”。

如:

  (5)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高远和低下”,讲了“两面”,“作用”似乎只讲了“一面”,实质上却讲了“两面”,因为“作用”是个隐性的“两面”词语,可以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负面的,语意的表达并不混乱,合乎语法和逻辑。

再看

(1),学生为什么会误判,原因可能是对隐性“两面”词语“影响”认识不清。

“影响”是个“两面”词语,含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思。

和(5)一样,是个无语病的句子。

  我们在使用“一面”和“两面”词语时,要做到前后相对应。

如:

  (6)内容的正确与否,是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首要标准。

  (7)女强人过去往往遭“白眼”,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她们体会到了社会对妇女的卑视和尊重。

  (8)采取的措施得力不得力,对教育战线能否打赢“课改”战役有重要影响。

  这是正确使用“两面”词语的例子,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隐性“两面”词语的运用。

  下面简说一下不相对病句的修改。

可采用“增减”法,或将“两面”词语去掉“一面”改为“一面”词语,或将“一面”词语增加“一面”改为“两面”词语。

如:

  (9)计算机产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可以将“能否”改为“一面”词,也可在“加速造就”前加“能否”,变“一面”为“两面”。

  (9)可变为“计算机产业要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或变为“计算机产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在讲授“两面”词语时,还要和古汉语中的偏义复词区别开来,如:

  (10)昼夜勤作息.

  “勤”说了一面,“作息”说了“两面”,这在古汉语中是允许的,因为“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息”是衬词,凑整音节罢了。

    (马爱桃)

资料二:

             

  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病句的辨析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因其考查考生准确、规范地使用汉语言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成为必考题。

高考考查病句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结构,二是内容。

在搭配不当的语病中有一种是“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因为既考结构更考内容的特点,有时不好判别。

现加以简单的分析,以便于考生简便、快速地识别此类病句。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2)银行对申请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

(1)中“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有“能”和“否”两种情况,其决定因素在于“能否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也应是“能否”两个方面与之照应。

显然这句中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去掉“要”字加入“能否”一词,或去掉“能否”加入“要想”一词。

(2)中根据还贷能力的有无“决定”也应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发,一是不发,所以“决定”后应加“是否”逻辑才严密,前后才照应。

  在高考训练中,我们常常引导学生把握规律,在要辨别的句子中不管前句还是后句如果出现了“能否”或“是否”这样的两面词,就要注意它往往存在着一面和两面不搭配的语病。

但既然是“往往”,不排除有些特殊情况,那么一面和两面的照应就不是绝对的。

  (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4)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我们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

  例(3)是病句,一面与两面不搭配,例(4)则无语病。

这两个句子中的前两分句之间搭配都没有问题,“能不能”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关系到前途命运”和“关系到切身利益”也是不确定的两方面,如果前句是“能培养”,“能做到”,那么“前途命运”就好,对“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就有益,反之也成立。

但例(3)中的第三分句与第一分句不搭配,“不能培养四有新人”难道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吗?

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而例(4)的第三分句意思是很明确的,“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着想”。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又如:

  (5)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关键在于内因。

  (6)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

  (7)复试在一周后举行,录取与否将决定他的一生。

  (8)事实反复证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

  (9)摄影作品拍的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10)最近公布的手机市场调查报告表明,手机坏了能否方便地、令人满意地得到维修,是引发手机质量纠纷的重要因素。

  其中(5)、(6)、(7)、(8)句是正确的,(9)、(10)两句是病句。

句(5)中“能否取得成就”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能”或“不能”;“关键在于内因”,也是不确定的,如果内因起了作用,就能取得成就,反之则不能。

所以这个句子在内容上前后是搭配的。

句(6)是对“判断”下定义,定义中指出了判断的两种形式:

肯定的判断和否定的判断。

肯定的判断是肯定某一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否定的判断就是否定某一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

如果单凭结构形式上前后对应的要求,很容易误认为要在“具有”前加上“是否”一词,这样反而表意不明,造成重复了。

句(7)“录取与否”包含“录取”和“不录取”两方面,如何决定他的一生是不确定的,如果录取那么她未来的人生将顺利地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被录取则将经历磨难,遭遇不顺。

所以内容上前后也是对应的。

句(8)是同样的含义。

句(9)中“思想艺术修养”的含义是确定的,意思是“有思想艺术修养”,只能与前文中“拍得好”、“写得有味”意思搭配,所以这个句子要做到前后搭配,需要在“思想艺术修养”后加“高低”一词。

句(10)中需在“引发纠纷”前加“是否”一词使前后搭配。

  通过对以上几个句子的辨析可以看出,一面与两面是否搭配,不能仅以文字结构上词语是否对应为依据,更应从内容上着眼,分析前后句子在内在联系上是否一致,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类病句的根源,做到治标治本。

例如1:

学生个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及时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

解释:

句中的“能否”是一个两面词,后面应有与之搭配的两面词语,“力度”这个词语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即“力度大”“力度小”,个人素质能否稳步提升受教育力度大小的制约,这个句子是正确的。

    例如2: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细心是质量工程的保障。

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我们要深思而慎为。

    解析:

句中的“是否”应与后句的“质量”相照应,“是否”是两面词语,“质量”是一个词语,但“质量”内涵有两种情况,即“质量高”和“质量低”,这个句子也是正确的。

    有这两种特例,我想到了在复习备考当中,不能“想当然”,有时“思维定势”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面对任何问题,我们都要小心谨慎,深思而慎为。

今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4题病句中出现了一个两面对一面的病句题特例。

 

修改病句中两面对一面什么时候是对的?

一般情况两面对一面是错误的,但我今天做了一个题竟是正确的。

 ik.qb.data.add('page','fromWap','0');

当你说的那个“一面”那个词本身就含有正反两种意思的时候,这就不是语病而是正确的。

比如像“怎么怎么的结果”,这里结果本身就包含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具两面性。

而像“成功”这种词只具有一面性。

2、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1993 年)

 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C、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 50 万朵的花粉。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正确答案为 D。

A 句“培养失足青年”搭配不当,应删除“和培养”句前后不能对应,前面有肯定和否定,;B 后面只有肯定,删除前面的“否”或将“要”改为“能否”句“50 万朵”不能修饰“花粉”;C ,应该在“50 万朵”后面加“花”)。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1996 年)

A、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 供帮助的义务。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 严肃处理。

(正确答案为 A。

A 这个长句附加成分较多,运用简缩祛,句子的主干是“……单位,有……义务”,没有语病。

再看看附加成分,句意也明确。

B 项中“能不能”是说“能”与“不能”两个方面,而下边的文字只说了一面,失去照应。

C 项中“普遍感到非常气愤”的应是“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而原句则为“护林员揭发问题”,显然“气愤”的对象出现错误。

这是由于句中“问题”的定语表述不清造成。

如果在“护林员揭发”的后面加上一个“的”字,表意就明确了。

D 项中“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的对象是“事件”,谓语与宾语不能一一搭配,如“教育事件”就不通。

如果改成“对……极少数人”。

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就没有错误了。

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1997 年)

 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D、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正确答案为 C。

A“推广”缺少宾语,应是“推广……喂猪技术”。

B“并没有消沉”与“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应是递进关系,显然,因用错了连词“而是”造成了错误。

可将“而是”换成”而且”“并且”。

D“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是由于表程度的状语和补语连用而出现错误,可将“分外”与“多”删除一个。

18、(05 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 1993 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 100 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答案】D。

尽管 D 项看上去在表述上似乎有些罗嗦,但比较起其他选项来说,没有原则性错误。

A 项在于“累计”和“超过”的矛盾,应该改成“已经累计 100万人次”或者“已经超过 100 万人次”。

B 项的错误在于概念的并列不当,“生活用品”应该包括“床上用品”在内。

C 项的错误在于前后呼应不当。

“能否”的两面表达与后面“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搭配。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06 全国卷 1)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 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分析:

A 。

B 项应改成“倍受新老顾客的依赖”。

C 项“予以否认”什么不明确——“是收门票还是不收门票”。

 D 项缺中心语,在“免费提供教科书”后面加“的范围”。

 

2004年5.两方面与一方面不对应

(1)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全国丙卷第6题A项)

前面三处都讲了两方面“好坏”“优劣”“高低”,后面只讲了一方面“健康发展”,前后不对应,应在“健康”前面加上“能否”。

(2)       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福建卷第5题C项)

前面讲了“好坏”两方面,后面只讲“用了”“用得是地方”一方面,前后不对应。

可将后面改为“是否用了”“用得是否是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