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243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及答案.docx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及答案.docx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及答案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可能性边界

2、自给经济

3、计划经济

4、市场经济

5、混合经济

6、微观经济学

7、宏观经济学

8、实证分析

9、规范分析

10、内生变量

11、外生变量

二、正误题(请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越现实的模型总是越好。

2、经济模型要么反映现实.要么没有价值。

3、假设使解释世界变得相对容易,因为它们简化了现实,并集中了我们的注意力。

4、当建立国际贸易的模型时,似设世界只由一个国家组成是合理的。

5、当人们作为科学家时,他们必须努力做到客观。

6、如果一种经济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运行,它肯定有效地使用了自己的资源.

7、如果一种经济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运行,它要多生产一种物品就必须少生产另一种物品。

8、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的点是可以达到的,而且是有效率的。

9、如果一种经济中有相当多的失业,这种经济就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生产。

10、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出,是因为任何两种物品生产之间的权衡取舍都是不变的。

11、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

12、宏观经济学涉及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

13、“通货膨胀上升往往引起短期中失业减少”的表述是规范的。

14、当经济学家做出实证表述时,他们更可能是以科学家的身份出现。

15、无法用证据否定规范表述。

16、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关税和进口限额通常减少了一般经济福利。

三、单项选择题

1、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2、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3、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4、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5、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6、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7、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8、实证经济学。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9、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10、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11、下列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

B近些年,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日益拉大并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政府应该要采取一些措施

C对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

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12、规范经济学。

A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B不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C能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1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别在于。

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B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

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

D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

14、下列不是实证经济学的说法。

A一般而言,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人分配中不应该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出现

C从1999年起,中国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10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5、假设两个经济学家争论对待失业的政策。

一位说:

“政府应该向失业宣战,因为它是最大的社会不幸。

”另一位说:

“胡说。

通货膨胀才是最大的社会不幸。

”这两位经济学家。

A意见分歧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科学判断

B意见分歧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

C实际上没有分歧,只是看起来有分歧

D以上各项都不是

16、假设两位经济学家争论对待失业的政策。

一位经济学家说:

“如果政府可以增加500亿美元的政府支出,就可以使失业率下降一个百分点。

”另一位经济学家反驳说:

“胡说。

如果政府增加500亿美元的支出,只能减少千分之一的失业,而且,效果只是暂时的!

”这两位经济学家。

A意见分歧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科学判断

B意见分歧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

C实际上没有分歧,只是看起来有分歧

D以上各项都不是

17、广泛使用的生产要素是。

A大地、风和火

B大地、水和火

C土地、劳动和资本

D土地、劳动和金钱

18、不能归入生产要素的有。

A张三、一个在农场做工的农民

B张三使用的工具

C张三放工具的储存间

D张三的工资

19、如下项目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A土地

B货币

C资本

D企业家才能

20、研究厂商、某种产品和单个居民行为的经济学被称为。

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

21、亚当斯密写了,凯恩斯写了。

A《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国富论》

C《国富论》;《资本论》

D《看不见的手》;《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2、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和观察来解决的经济学问题是研究的内容。

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

23、要通过政治党派的争论来解决的问题是研究的内容

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

24、当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表现经济增长时,应该。

A向内移动生产可能性曲线

B向外移动生产可能性曲线

C保持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变,以原点为中心画圆

D从原点出发画一条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连线

25、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向外位移表明的是。

A收入平等

B发生非效率现象

C资源数量减少了

D经济增长

26、经济学家使用假设是为了。

A使现实世界更容易理解

B使他们构建的模型更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

C使模型更复杂

D使对现实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更为复杂

27、以下哪一项表述是规范的?

A发行了太多货币就引起通货膨胀

B如果工资高,人们就努力工作

C失业率应该降低

D大量政府赤字使经济增长更慢

28、以下哪一项描述了经济增长。

A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向资本品移动

B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

C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内移动

D从该曲线内向曲线移动

29、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是。

A有效率的

B无效率的

C不能达到的

D规范的

30、以下哪一项不会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资本存量增加

B技术进步

C失业减少

D劳动力增加

31、见图2-1,如果一个经济在c点运行,多生产15单位熏肉的机会成本是。

图2-1

A10单位鸡蛋

B20单位鸡蛋

C30单位鸡蛋

D40单位鸡蛋

32、见图2-1,如果经济在E点运行。

A增加20单位鸡蛋的机会成本是10单位熏肉

B增加20单位鸡蛋的机会成本是20单位熏肉

C增加20单位鸡蛋的机会成本是30单位熏肉

D可以在对熏肉生产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多生产20单位鸡蛋

33、见图2-1,F点代表。

A如果我们减少20单位的鸡蛋生产可以实现的生产结合

B由于有未得到利用的资源,所以是无效率的生产结合

C如果有相当大的技术进步可以实现的生产结合

D以上各项都不是

34、见图2-1,当我们从A点移动到D点时。

A根据熏肉计算的鸡蛋的机会成本不变

B根据熏肉计算的鸡蛋的机会成本减少

C根据熏肉计算的鸡蛋的机会成本增加

D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35、假定一个只生产牛肉和钢铁两种产品的经济,用横轴表示牛肉的数量,用纵轴表示钢铁的数量,当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从左上方的M点移动到右下方的N点时:

A根据钢铁计算的牛肉的机会成本增加

B根据钢铁计算的牛肉的机会成本减少

C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D经济变得更无效率

四、应用题

1、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现象还是宏观经济学现象?

2、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的,有没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理性的还是反理性的,为什么?

您给出的答案是实证性的还是规范性的?

3、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是什么?

4、以下话题哪些属于宏观经济学?

哪些属于微观经济学?

(1)政府对国防预算开支增加了20%。

(2)政府对纺织行业给予补贴。

(3)国外企业对华投资规模扩大10%。

(4)整个电脑行业的价格水平下降了。

(5)今年的通货膨胀水平下降了。

(6)电信行业工人的工资上涨了。

(7)中国老百姓对食物的支出比重下降了。

(8)居民去年的储蓄达到12亿人民币。

(9)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升值了。

(10)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额创记录。

5、以下说法哪些是实证经济学的命题?

哪些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

(1)最好的经济政策是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到最高。

(2)生产者对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而消费者对供给的变化做出反应。

(3)市场机制对生产者提高效率提供了许多激励。

(4)政府应该把解决失业问题而不是通货膨胀问题摆在首位。

(5)对公用事业部门的民营化吸引了对这类部门的投资。

(6)把一个地区上缴的税收用于另外一个地区是不公平的。

(7)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8)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应该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

(9)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10)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收入分配问题。

6、在任何一门科学中。

假设的作用是什么?

7、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负的(向右下方倾斜)?

8、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出?

9、经济学的两个分领域是什么?

哪一个分领域更可能是另一个分领域的基础?

为什么?

10、当一个经济学家做出规范表述时,她更可能是作为科学家还是政策顾问?

为什么?

11、哪一种表述是可以检验的:

实证表述还是规范表述?

为什么?

12、说出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两个原因。

13、设想一个生产军用品和消费品的社会,我们把这些物品称为“大炮”和“黄油”。

(1)画出大炮与黄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解释为什么这条边界的形状最有可能是向外凸出。

(2)标出这个经济不可能实现的一点,标出可以实现但无效率的一点。

(3)设想这个社会有两个政党,称为鹰党(想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鸽党(想有较小的军事力量)。

表示出鹰党会选择的一点和鸽党会选择的一点。

14、假设有一个生产牛奶和蔬菜的经济。

(1)画出它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解释为什么这条边界的形状最有可能是向外凸出?

(2)如果一场瘟疫使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动?

(用图形解释)

(3)如果一场技术革命使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强,生产可能性边界又会如何变动?

(用图形解释)

五、计算题

1、下表提供了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信息。

硬板球拍

软网球拍

0

420

100

400

200

360

300

300

400

200

500

0

(1)画出并连接这些点作出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如果国现在生产100个硬板球拍和400个软网球拍,增加100个硬板球拍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3)如果国现在生产300个硬板球拍和300个软网球拍,增加100个硬板球拍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4)为什么在(3)中多生产100个硬板球拍所引起的权衡取舍大于在

(2)中多生产100个硬板球拍?

(5)假设国现在生产200个硬板球拍和200个软网球拍。

在不放弃任何软网球拍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多生产多少硬板球拍?

不放弃任何硬板球拍可以生产多少软网球拍?

(6)生产200个硬板球拍和200个软网球拍有效率吗?

试解释之。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2、自给经济:

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特征是每个家庭或每个村落(经济体)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与外界交换。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直接消费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3、计划经济:

即国家指令性经济或命令经济。

其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管理像一个大公司。

在这种体制下,用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

4、市场经济:

即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其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

这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5、混合经济:

即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形式。

其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相结合,也是垄断与竞争相混合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制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被认为是最好的制度,能够使效率和公平得到较好的协调。

6、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场上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等。

7、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以及相互关系。

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8、实证分析:

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状如何,为何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

市政分析要求,一个理论或假说涉及到的有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要能够反映或解释已经观察到的事实,而且要能够对有关现象将来出现的情况做出正确的预测。

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西方经济学家把实证经济学定义为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

9、规范分析: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不具有客观性,西方经济学家把规范经济学定义为对于政策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

10、内生变量:

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11、外生变量:

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由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

二、正误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三、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B

B

B

B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A

B

B

A

C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A

B

D

A

C

B

A

C

31

32

33

34

35

B

D

C

C

A

 

四、应用题

1、答:

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现象,也就社会消费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现象。

2、答:

经济理想主义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的动机所驱使,总能认真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进行比较,以便找出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的所谓最优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花费一定金钱买进消费品时总力求消费品提供最大效用,厂商经营总力求利润最大,要素出售者生产要素则力求收益最大。

总之,人们无论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力求能带来最大利益,带来最大限度满足。

一切头脑正常的人,即所谓有理性的人都会这样行动,不可能有所谓“非理性”或“反理性”的行为。

然而,理性行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

因为如果人们不把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作为自己行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把助人为乐看作是自己行为准则的话,则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性行为。

当然,在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主义者看来,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行为就是理性行为。

可见,如果我们说,理性行为不应该是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的行为,这种说法实际已经是规范性的而不是实证性的了。

3、答:

均衡原本是物理学中的名词。

它表示,当一物体同时受到来自几个方向的不同外力作用时,若合力为零,则该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这种均衡一旦形成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的均衡位置,会有其它力量使它恢复到均衡,即衡定的均衡。

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4、答:

(1)宏观经济学问题。

(2)微观经济学问题。

(3)宏观经济学问题。

(4)微观经济学问题。

(5)宏观经济学问题。

(6)微观经济学问题。

(7)微观经济学问题。

(8)宏观经济学问题。

(9)宏观经济学问题。

(10)宏观经济学问题。

5、答:

(1)规范经济学。

(2)实证经济学。

(3)实证经济学。

(4)规范经济学。

(5)实证经济学。

(6)规范经济学。

(7)实证经济学。

(8)规范经济学。

(9)实证经济学。

(10)规范经济学。

6、答:

假设的作用是简化现实,以使我们可以把思考集中在实际重要的事情上。

7、答:

因为如果一个经济有效地运行,生产选择就有机会成本。

如果我们想多要一种东西.

就必须少要另一种东西。

8、答:

由于资源是专业化的,因此不能同等地适用于生产不同物品。

9、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更可能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因为我们在解决宏观问题(比如说失业)时,必须考虑个人对工资和福利这类工作激励会做出什么反应。

10、答:

她更可能是政策顾问。

因为规范表述是关于应该是什么样的论断,而且在某种程序上基于价值判断。

11、答:

实证表述是对事实的表述,而且可以通过考察证据来否定。

12、答:

经济学家向决策者提出的建议有时会相互冲突,原因有两个:

经济学家会有不同的科学判断。

经济学家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1)经济学家会有不同的科学判断。

这就是说,经济学家对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并不一致。

例如,经济学家对家堆储蓄对储蓄税后收益变动的敏感程度看法不同。

(2)经济学家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这就是说.经济学家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具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例如,经济学家对于是否应该用税收来进行收人再分配看法不同。

在现实中,虽然经济学家对许多问题有正常的分歧,但在许多经济学基本原理上其见解

是极为一致的。

13、

(1)答:

假设该社会如果将全部资源用来生产“大炮”,可以生产500门炮;如果将全部资源用来生产黄油,可以生产2000千克黄油。

图2—2:

大炮与黄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最有可能性是向外凸出的。

这是因为,根据大炮衡量的黄油的机会成本取决于经济中正在生产的每种物品的数量。

当经济用它的大部分资源生产黄油时,生产可能性边界是非常陡峭的。

因为甚至最适于生产大炮的工人和机器都被用来生产黄油,经济为了每千克黄油所放弃的大炮数量的增加相当可观。

与此相比,当经济把其大部分资源用于生产大炮时,生产可能性边界非常平坦。

在这种情况下,最适于生产大炮的资源已经用于大炮行业,经济为每一千克黄油所放弃的大炮数量的增加是微不足道的。

(2)答:

如图2—3,A点是经济不可能实现的一点。

B点是可以实现但无效率的一点。

(3)答:

鹰党会选择C点,尽量多生产大炮,尽可能少生产黄油。

鸽党会选择D点,多生产黄油而少生产大炮。

14、略。

五、计算题

1、答:

(1)参看图2-3。

(2)40个软网球拍。

(3)100个软网球拍。

(4)因为随着我们生产更多的硬板球拍,最适于生产硬板球拍的资源得到使用。

因此,生产100个硬板球拍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源,而且,软网球拍的生产就大大减少了。

(5)200个硬板球拍;160个软网球拍。

(6)不是。

如果没有机会成本可以增加生产,资源就没有得到有效使用。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篇》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篇》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论语·八佾篇》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篇》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篇》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篇》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篇》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篇》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篇》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篇》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篇》

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