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4136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实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实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实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实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践报告.docx

《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践报告.docx

实践报告

关于“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经济发展模式

的效益和可推广性的研究

——以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新农村试点为例

摘要:

近年来,为响应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各地农业部门围绕“三农”问题,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为例,分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实施效果、企业经济效益及农户参与和收益情况,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经济效益;可推广性

一引言

“一村一品”运动起源于日本大分县,现已成为世界上许多欠发达国家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经营模式。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全国掀起了发展“一村一品”的热潮。

为促进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新农村建设,该地加快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建设步伐,引领龙头企业,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浓厚特色。

目前,该街道高起点编制完成了新农村建设“两个”规划,建设了高产农田示范项目,充分发挥能人和资源优势,先后引进了10家龙头企业流转土地16500亩,发展了如新联村江源熊氏1000亩美国竹柳种植基地及2000亩现代甲克养殖基地、大咀村英才生态农庄蔬菜果树种植基地、曙光村国英种业2000亩优质稻制种基地等建设基地,推进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经济发展模式。

本报告以胜洪村、陆咀村种莲和西湖村养鸭模式为主,对该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其中胜洪村于2009年首次在黄陂区从湖南引种太空莲,由政府重点投入扶持耕种,现种莲面积已达600亩,基本全村参与;陆咀村又是另一太空莲米种植集中地,每亩收取莲米250-300斤。

西湖村养鸭业以永生鸭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附近农民养鸭。

而永生鸭业有限公司养殖业占地共170亩,拥有9栋鸭舍和3万套种鸭,累计吸引附近黄陂、新洲区1000多户农民投入生产。

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取得了部分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更好地完善和推广该模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报告对六指街道“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效益和可推广性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期望对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二研究设计

(一)基本概念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一乡一业”是在“一村一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指一个乡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发展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次调查自2010年12月13号至27号,为期15天,走访了胜洪村、陆咀村、西湖村、朱冲村、许桥村、大咀村、新联村7个村点。

调查对象为农民、乡镇企业主以及当地干部。

农民的选取由笔者随机走访决定,但目标人群多是在家务农的中年农民。

根据调查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本报告选取种莲集中地陆咀村和养鸭集中区周围的西湖村、朱冲村和许桥村为例,对农民展开调查。

在充分了解黄陂区的基础上,笔者从当地十家龙头企业中选取西湖村永生鸭业有限公司、大咀村英才生态农庄、新联村武汉江源熊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咨询当地财政所和村支部书记。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分为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

其中,问卷调查包括农民的抽样调查和街头拦访调查、企业的重点调查;访谈包括农民的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政府关键人物访谈。

此外,还通过得到政府相关的文献,获取了部分有用的数据。

本次调查共发放农户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3.8%,可以用来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种莲户72户,养鸭户78户。

访谈企业主3家,分别为武汉市永生鸭业有限公司、武汉市英才生态农庄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江源熊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资料整理和分析

问卷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部问卷资料由笔者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7.0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做出对其可推广环境及范围的预测。

(三)研究框架

本课题通过实地调查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在当地的实施情况及运行效果,探究该模式的运行方式。

根据经济指标、满意度指标、社会影响度指标等标准,分析该工程的综合效益,并结合当地的实施环境,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之处,为政府在周边农村地区推广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实例依据。

为保证本课题研究目标的有效达成和可靠实施,该调查研究的基本进程和思路如下图: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政策支持

政府

整理分析信息

经济效益

实地调研

设计研究方案

搜集研究资料

社会效益

品牌产业

效果评价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可推广因素分析

农民

认知、满意度

生活、观念改变

得出预期可行性

图1研究框架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户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表明:

从文化水平看,调查对象文化水平为小学(含小学)以下和初中的最多,两者合计占调查总体的90%以上,文化水平为大专(含大专以上)的没有;从家庭平均年收入看,农户家庭年收入为10000—15000元的最多,有86人,占总体的57.3%,其次是年收入为3000—10000元,有38人,而家庭年收入小于3000元和大于15000元的农户数较少。

(见表1)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变量

类别

农户类型

养殖户

种莲户

有效百分比(%)

文化

水平

小学(含小学以下)

38

30

45.3

初中

34

34

45.3

高中(含中专)

6

8

9.4

大专(含大专以上)

0

0

0

家庭年

收入

小于3000元

15

0

10

3000元-10000元

23

15

25.3

10000-15000元

38

48

57.3

大于15000元

2

9

7.4

据当地情况反映,非养鸭、非种莲户的一般农民平均年收入约为7000-9000元,与养鸭户、种莲户的年均收入的差距比为0.64:

1。

分农户的类型来看,养鸭户每年收入为10000-20000元不等,与非养鸭户的年均收入差距比约为1:

0.53;种莲户(太空莲)亩产约125公斤,计2000元,非种莲户(水稻和湘莲)每亩收益只有1300元左右,两者年均收入差距比为1:

0.65.由此可以看出,养鸭、种莲户与非养鸭、非种莲户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2、农户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政策的认知度

据调查显示,有近90%农户对政策略有了解,仅有10%农户未听过或基本了解。

其中养鸭户有少部分未闻,其原因为农户主要是通过身边人来了解的,而身边人大部分又是政策意识或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民。

种莲户有少部分基本了解,是因为该村农民除了经过身边人的讲解,还可通过政府实地宣传来获得更详尽的信息。

由此可见,由于农民个体特征的差异、政府对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农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

就总体而言,农户获取政策信息的主要途径为身边人的口头宣传和当地政府的实地宣传。

口头宣传为亲戚、朋友、邻居等根据自己的务农经验传达给农户的信息,具有实在性,因此农户比较信任此渠道;实地宣传通过工作报告、村干部等下达给农户,农民群众深入了解的机会少。

其中,由于起初养鸭户是自发组织且政府无直接补贴,76.9%农民是通过身边人,尤其是过去的养鸭户来了解的;而种莲户通过身边人和实地宣传了解的人数基本一致在52.7%左右。

可见,政策宣传的力度有待加强,可采取电视、广播等多渠道进一步加大宣传。

详细情况见表2和表3

表2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

了解程度

类别

未听过

略有了解

了解

很了解

养鸭户

7

71

0

0

种莲户

0

65

7

0

总计

7

136

7

0

总百分比

4.6%

90.8%

4.6%

0%

表3农户知晓政策的途径

知晓途径

类别

身边人

当地政府

实地宣传

电视、广播

其他

养鸭户

60

18

0

0

种莲户

34

38

0

0

总计

94

56

0

0

总百分比

62.7%

37.3%

0%

0%

3、农户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模式的满意度

据数据显示,农民较支持该模式,但也有近40%农民对该模式表示不关心,甚至有少部分反对。

不关心的农民表示其原因是对该模式不够了解,反对的农民表示该模式对其生活环境有一些负面影响。

其中,养鸭户持支持和不关心态度的人数基本各占50%,主要是2003年的非典行情不稳定打消了部分养鸭户的热情;7.69%农民因为养殖场的气味、养鸭饲料供应不及时等原因表示反对。

而种莲户因为有政府的支持且引种后效益显著提高,支持者占62.5%且无人反对。

可得,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农民对该模式的满意度,同时,有待完善的该模式使部分农民抱有怀疑的态度。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农民普遍很愿意或能接受该模式,占73.3%,且能接受却不太愿意实践该模式的农民最多,占37.3%。

其中,38.46%的养鸭户能接受,26.92%的养鸭户却表示不愿意(其与态度调查中养鸭户的反对原因一致)。

而种莲户有近六成表示很愿意,能接受但不太愿意的占36.11%。

从总体情况上看,该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而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但也普遍表示该政策虽好,但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传统技术优势的惯性使部分农民的意愿仍处在能接受的程度上。

详尽资料见表4和表5。

表4农户对该模式的态度

态度

类别

支持

不关心

反对

养鸭户

38

34

6

种莲户

45

27

0

总计

83

61

6

总百分比

55.3%

40.6%

4.1%

表5农户愿意实践养鸭种莲模式的程度

意愿程度

类别

很愿意

能接受

不关心

不愿意

养鸭户

12

30

15

21

种莲户

42

26

4

0

总计

54

56

19

21

总百分比

36%

37.3%

12.6%

14.1%

4、“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模式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度

从农民的角度上看,该模式对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集中在一般和较小的范围内,分别为34.7%和27.3%,认为较大作用的农民仅占15.3%。

其中,认为其作用一般的养鸭户最多,占43.59%;认为其作用较小的种莲户最多,占41.67%。

其差距的根源在于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同:

养鸭模式主要依靠养鸭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政府普遍对当地企业的支持较大且企业对农户有一定的资金补贴;而种莲户在当地只有胜洪村享受政府的直接补贴,惠农政策还未涉及到其他村。

此数据表明,由于该街道2009年刚刚引进此模式,该模式对促进新农村的优越性还未完全发挥出来。

又由于政府对各村各户的具体政策不同,使当地农民对该模式的收益程度有所不同。

详细情况见图2。

图2模式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农民角度)

本报告以农民加入此模式的参与度、生活水平的改善度、生态环境的提高度等指标来分析该模式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度。

从总体数据看,模式的参与度是矛盾的,究其原因是养鸭户和种莲户参与积极性的差异很大。

其原因有二:

一方面,养鸭户受2003年非典行情波动较大而参与较少,种莲户因有政策的支持收益较好而参与较多;一方面,调查的养鸭户中有一部分是养鸭区周围的村民,虽然离养鸭村较近但属于养鸭企业的非辐射范围,而种莲户基本上是种莲大村,种植太空莲的规模较大,造成了数据的偏差。

就调查的结果而言,养鸭户和种莲户对生活水平的改善度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别:

养鸭户数据分散但主流意见为改善度不大;种莲户则集中在一般。

其原因为养鸭户的参与度较小,种莲户的参与度较大,但由于种莲户生产的多是初级农产品,深加工较少,其改善水平还处在一般的阶段上。

有关生态环境的提高度,农户的意见都集中在无影响上,这与政策实施刚起步有关。

其中,部分养鸭户反映养殖场的气味影响了居民生活,部分养鸭户认为鸭粪肥水养鱼的运作模式改善了生态环境。

种莲户普遍表示种莲对生态环境无公害。

详尽见图3、图4和图5。

图3

图4图5

5、农民实践“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模式的优势和困难

据调查户反映,养鸭主要依据的优势是天然的鱼塘和气候条件,黄陂区六指街道是武汉市的水产大街,水域面积5万余亩,鱼塘纵多,气候适宜,全年可养殖,养殖周期短,约为35-40天。

且大部分养鸭户与企业接轨,销售渠道有保障。

种莲户则主要受到多种市场化作物、改善产业结构的政策支持,虽现政策还未普及到陆咀村等其他村,但引种太空莲已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估计在未来会扩大村民的收益范围。

同时,太空莲的功效多、市场需求量大,当地太空莲主要销往湖南进行深加工,而此地地形、降水适宜,种植方便,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但是农民在实践此模式时也出现了一些困难。

养鸭户普遍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周转的问题,因为目前政府对养鸭户无直接补贴,30%资金是公司垫付,70%是靠自筹。

其次,有部分农户反映,由于路远、道路崎岖使饲料不易及时供应,受瘟疫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大等,也影响了模式的推广。

而种莲户反映的突出问题是知识、技术储备量不够,由于太空莲的施肥量是水稻的两倍,投入大,对于去年刚刚引种的农户而言有一定的困难。

又由于在引种太空莲之前,农民普遍种的是湘莲和水稻且有一定的可观收入,部分农民表示不愿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技术。

再者,目前种莲户无统一的农民合作组织,对太空莲价格无主动权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农民经营模式的最大困难的详细资料见图6。

图6

注:

内圈为养鸭户,外圈为种莲户

(二)企业调查分析

本报告以武汉市永生鸭业有限公司为主,结合英才生态农庄发展有限公司、江源熊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养鸭户,从调查企业经营的基本状况入手,分析企业与政府、农民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最后得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政策下企业的综合效益状况的结论。

1、企业经营的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由于当地地形、气候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企业多据此发展起来且市场情景均良好。

所调查的企业均把本地销售和外地销售相结合,其中,永生鸭业本地与外地销售的比例为1:

2。

发展资金以自筹、贷款为主,政府补贴为辅。

调查反映企业品牌化道路的主要障碍有:

知识技术人员、管理经验的缺乏:

英才老总程华英表示目前企业运转依靠的多是自己的经验或亲戚的指导,缺乏林业、畜牧技术人员;永生养鸭业虽有武汉工业学院的教授作指导,但实践技术人员以有丰富经验的附近农民为主,且专业技术人员只有3人。

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投入量大,如果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就无法规避价格波动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员工需求量与供给量的矛盾:

城市的发展吸引年轻农民子女进城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年迈的中老年农民,有些甚至丧失了劳动力。

而企业的发展需要农民提供劳力以生产农产品,造成了劳动的供给不平衡。

征地与失地的矛盾:

企业的规模壮大需要征集大量的土地作为根据地,而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宁愿把土地沦为荒地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命根子”让给企业做土地规划,这其实反映了企业与农民的矛盾。

虽然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但是企业均表示很清楚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即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作用。

其经营模式均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基础,结合自身的优势而形成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且各企业均有政府的资金支持。

其中,永生养鸭业以养殖、销售樱桃谷SM3的鸭种为主业,英才农庄以养鸡、种植蔬菜为主,熊氏农业以水产、畜牧养殖为主。

2、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据了解,企业普遍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投入或信贷支持状况表示满意。

其中,政府一次性给予永生养鸭业70-80万补贴,使其负债率维持在20%左右,并且政府还针对家禽养殖户,在农村商业银行开通了农行惠农卡信贷业务。

该惠农卡可提供给每个养殖户每年三到五万元的小额贷款,可随贷随还,灵活性很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使用资金的困难,也为保障企业发展增加了活力。

3、企业与农民的关系

据调查,为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吸纳劳动力,企业普遍采取了相应的就业政策、进行了对就业农民的培训。

如永生养鸭业成立由固定50户农民加其他流动农民组成的水性养户合作社,以提供资金补助、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交流,至此累计吸引附近黄陂、新洲区1000多户农民投入生产。

但由于年轻农民不太愿意在家就业、多外出打工,而中老年农民学习能力有限、不太愿意接受培训,造成了企业农民的素质普遍不高,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壮大。

同时,由于企业给予农民的支持始终是有限的,农民生产依然面临很大的困难。

其中,发展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性投资的积极性,阻碍了模式的生产再扩大。

以养鸭户为例,农民认为对其最需要的帮助是提供贷款资金,一方面发展生产,买鸭苗、饲料,一方面防御瘟疫等灾害的急用情况。

除此之外,农民还希望能获得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如加强公共道路的建设,因为狭窄、崎岖的山路及路途遥远等妨碍了饲料的运进。

同时,农民也希望加强技术指导,以防止瘟疫等疫情对鸭苗成活率、饲料的价格成本的波动。

详尽情况见图7。

图7

4、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据反映,各企业在基地运行过程中都采取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环保措施,正确处理了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关系,营造了绿色农业的发展环境。

其中,永生养鸭业实施养鸭、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基本对生态环境无公害;英才农庄使用鸡粪作绿肥或在薄膜下生物发酵成沼气以发电;熊氏农业的全程饲料,90%采用纯天然活鲜鱼,10%采用本地生产的玉米和小麦,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要求。

四结论

(一)农民调查的结论

从总体情况来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经济模式的综合效益可观,为农民创造了一定的收益,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困难,造成了工作无法顺利地展开。

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推广该模式的工作力度很大且农民也较支持该政策,但政府缺乏鼓励农民的有效措施,使农民与政府脱节,造成了政府唱“独角戏”的局面。

1、农户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政策的认知度情况

第一,农民对该政策的总体知晓程度高,90%农民知道本村是试点村,但农民对政策的具体内容了解程度并不高。

同时在走访的过程中还发现,贫困户和妇女对本村试点工作的知晓程度较低。

即农民对政策的了解趋于表面化和片面化。

第二,农民知晓政策的主要途径是与亲戚、朋友、邻居交流,其次是政策下达、村干部通知,而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介了解相关信息的比例非常低。

非多面化的政策传播途径制约了农民对政策的知晓情况,因为口头宣传的特性决定了其不便于深入了解传播信息。

第三,由于务农形式、所处环境等差异,不同村的农民对政策的关心程度与知晓情况不同。

2、农户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模式的满意度情况

据分析,大部分农民表示支持该模式,也能接受此模式,但实践模式的意愿度相对偏低,仍不能忽视不关心、不愿意的农民的心声。

第一,该模式对新农村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政策的实施程度不同,农民对其满意度不一致、意愿度差异大。

第二,农民对政策本身的满意度较高,但由于实施过程中存在了诸多的问题,使农民对政策的实施过程满意度相对较低,进而使农民对政策缺乏信心、望而却步,不敢大胆尝试。

其普遍问题是:

政策宣传不到位,难以调动积极性。

改变传统技术、种植方式需要大量的投入,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限、政策还未普及。

该模式本身也需完善,如及时与农民沟通市场信息、改善养殖场的环境。

3、“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模式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度情况

据探讨,第一,由于不同村的政策内容、实施情况不一致,惠及农民的受益状况出现了差异。

具体表现在:

养鸭户的参与度较小,而种莲户的参与度较大。

养鸭户对生活改善度的主流意见为改善水平不大,而种莲户则集中在一般水平。

养鸭户对生态环境的提高度问题内部出现了分歧,而种莲户普遍认为没有影响或提高了生态环境。

第二,农户的生活水平改善度与认知度、参与度息息相关。

对政策的认知度低,农民就不知道该政策对于自身的利益点,参与度就相对较低,参与度又影响了该模式的发挥程度,进而影响了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

4、农民实践“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模式的优势和困难情况

据研究,农民经营此模式的优势和困难都很突出。

模式发展的共同优势在于:

当地地形、气候条件优越,为推广该模式提供了先天的基础。

生产的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均很大,保证了实践该模式能有利可图。

其困难也很明显:

由于政府推广度有限,部分农民还存在一定的资金困难。

农民拥有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养鸭户抵御瘟疫、种莲户预防病虫害的管理方式还有待提高。

农产品的价格还很低,对市场无价格主动权,使农民增收有限。

(二)企业调查的结论

就整体而言,企业在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经济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部分农民致富。

虽然企业都能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但由于其本身模式的不完善性,在协调自身与政府、农民之间的关系能力有待加强。

1、企业自身的完善度

据分析,企业成功发展此模式的共同点在于他们均依据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发挥了天然要素的作用,其失败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没有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因素。

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发展机制的完善度还不够。

由于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造成了企业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加上龙头企业的经济辐射范围有限,就无法很好地保障农民的利益,对年轻农民的吸引力就减弱,也使部分农民还未了解到该模式的真正益处,从而造成了劳动力供给矛盾、土地宁愿沦为荒地的悲剧。

2、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据深究,大部分企业对政府的财政投入或信贷支持状况满意度较高。

针对企业与农户经营的困难,目前政府对其政策支持以投入资金为主。

对企业除了资金补贴外,政府还加强了对企业发展方向和规划的引导。

而对农民的信贷业务政策也使企业获得了农民的支持,间接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再扩大。

3、企业与农民的关系

据反映,企业采取的就业政策和培训措施在吸引当地农民劳动力、增加其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给予农民的利益始终是微小的,因此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随着“民工潮”的兴起,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而在乡中老年人的接受培训的能力有限。

一不愿在当地工作、一不愿培训学习的矛盾不仅使企业运转出现困难,而且使农民丧失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企业征地过程中的土地流转措施虽然推动了机器的使用,但其“后遗症”问题相当严重,引起了很大的农民纠纷,进而影响了企业与农民的合作利益。

(4)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据剖析,企业普遍都加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了绿化工程的建设,各项目均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效益。

五建议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经济模式的推广是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报告综合运用统计学、数学建模等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对黄陂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