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成片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3049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气管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成片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天然气管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成片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天然气管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成片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天然气管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成片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天然气管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成片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气管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成片林.docx

《天然气管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成片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气管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成片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气管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成片林.docx

天然气管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成片林

生态保护措施

川气出川天然气管道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国内第二大管道管线工程,全长1937km,由于线路长,涉及地域广,管道沿线四川、重庆、湖北境内环境复杂,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根据工程管道施工特点,结合生态保护的要求,严格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设计期的路由及站场选择

1.1合理选线

输气管道在设计期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主要是在站场的选择以及管线和路由的设计上,应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线路与位置,尽量避开各种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林场、人口密集区、城镇规划区、地震断裂带和灾害地质地段等生态社会敏感区以及多年生经济作物区,尽量避绕水域;不可避免要穿过时,要采用低影响的施工方式和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采用先进的盾构技术穿越河流、在施工前的清场过程中聘请植物专家对施工线路上的珍稀植物进行标记等。

合理规划设计,尽量利用已有道路,少建和不建施工便道。

工程可研报告中在线路选择上考虑了避开城镇、工矿企业和人口稠密区,而没有提及生态敏感区的问题。

所以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土壤、植被、动植物及其它生态敏感区的分布进行适当的线路调整。

本次选线经过了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这是管线总体走向无法避免的,已得到当地主管部门的许可,但应尽量避开中华鲟的洄游和繁殖季节和雨季施工。

本次线路还穿越了丹水风景区和大风堡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也要征得当地相关部门的许可。

1.2站场的合理选择

站场的选择原则基本上与工程选线原则一致。

重点考虑的应该为避开人口集中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本次工程站场的选择从生态角度讲比较合理。

1.3合理设计丘陵和山区段弃土渣场

根据管道管线工程沿线的地形地貌,将土渣场沿施工带范围内设置。

对于横坡,则将弃渣堆放在坡的下端,在一侧沿等高线设置挡墙,防止弃渣下滑;对于管道爬坡,弃渣沿管道呈带状堆放在管道一侧,挡墙呈梯田式布设。

在丘陵和山区段不另设渣场,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根据水保方案设计的51处渣场,本方案从生态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价,以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影响程度。

管道在重庆忠县处穿越长江,左岸、右岸皆设置渣场。

由于长江左岸坡度较大,若设置渣场,弃渣易下滑,很大可能被冲进长江内,污染水体。

此处不应设置渣场,建议取消编号12号渣场(见水保弃渣场表)。

另外,需在管道盾构穿越宜昌段长江处设置渣场。

考虑到长江左岸防洪大堤外为化工工业区,不宜设置渣场,应在长江右岸洼地处,防洪大堤外30m处设置渣场。

具体51处渣场位置图见渣场位置图。

2施工期的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是管道管线工程对环境的最主要影响。

由于管道管线工程是线性工程,并且分段施工,就某一段而言,施工期比较短,因而其影响也比较短。

但是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和有效措施,以减少影响和防止短期影响发展成为长期影响。

施工期主要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措施

(1)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1工程废水及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工程施工时,采用清水作为携渣外排的循环介质,虽然不需要添加任何添加剂或有害物质,但排出时的状态为渣水混合物,因此必须经过泥水处理设备处理澄清,经检测符合我国的排放水质标准后排放。

生活污水也应集中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

2弃渣及其它污染源物禁止进入保护区水域应设置专门的弃渣放置场所,并设置防止弃渣流失的保护设施。

弃渣场离保护区水域边界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直接向保护区水域内及岸坡位置弃渣。

建议渣场设在长江右岸(红花套镇内),防洪大堤外30米处洼地。

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油以及其它油脂类污物应集中处理,禁止向保护区水域及与其相通的水沟、水渠、河流直接排放。

3严格控制隧道施工的噪音及振动强度

隧道掘进施工和管道安装施工时,应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将施工噪音和振动降低到最小限度

4杜绝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企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对生态环境也可能带来较大的威胁,尤其该工程座落在中华鲟保护区水域内,应对其给予足够重视。

应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和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将各种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对各种可能的安全事故均应设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其中应包含事故发生后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生态损害的应急和处理措施。

5环境监测和监控

环境检测:

主要是排放废水和隧道气体的监测。

排放废水因主要来自隧道建设的渣水,不同地段的土壤及岩石中,可能存在不同含量的重金属离子及其它有害的水溶性化合物,隧道掘进施工时,渣水混和可能使这些物质溶解进入水体中,使水体相应的化学指标超标。

因此,应定期对排放废水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隧道气体监测主要是监测隧道空气中瓦斯或天然气的含量,便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环境监控:

因该工程建设在中华鲟保护区水域以下及附近,为保证工程施工期间的相关环保措施实施到位,有关部门宜对其施工行为及有关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6施工时间建议

中华鲟的洄游到古老背江段的时间为9-10月份,繁殖季节为10-11月份。

而且6-8月雨季施工会造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建议施工期避开中华鲟的繁殖洄游季节(9-11月)及雨季(6-8月),建议12月-次年5月施工。

(2)丹水风景区

管线在丹水河谷施工及穿越丹水河施工时,要做好相应穿越河流的水土保持措施,并建议避开5-9月份漂流季节,降低对景区功能的影响。

另外丹水河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其主要分布在丹水河上游支流的深谷溪沟内,管线设计路线施工不经过上述地区,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既定路线,做好该种动物的保护工作,严禁捕杀。

(3)大风堡自然保护区

管道沿忠县-利川公路北侧铺设,穿越了大风堡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穿越大风堡自然保护区路段主要是次生生态系统和部分的人工林,以集体林为主(协议林)。

通过区域没有国家一、二级等重点保护植物种及珍稀动物。

管道在该路段施工时要注意对施工带周围的植被保护,禁止施工人员对野生植被滥砍滥伐,严格限制人员的活动范围,严禁施工人员进入缓冲区及核心区,降低施工噪声,避免惊扰野生动物,并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并建议在实验区施工时,施工带缩小到4m,并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敷设施工。

(4)其他生态敏感点

管线距黄水风景区北侧约1.5km,距铜盆水森林公园的景点约1.5km远,在该两处路段天然气管线距风景区距离较近。

管线在这些路段应严格按照设计推荐路线,不能向风景区处偏移导致穿过黄水风景区或铜盆水森林公园。

管道经过的地区,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有30余种。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有14种。

对于穿过的风景名胜区,首先要尽量避开古树名木,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无法避开的,要做好移地保护工作。

移地保护应以野生植物为主。

野生植物的移地保护主要以植物园、种子库等为基地实现。

实践证明植物园在野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普及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管道两侧5km内有生态敏感目标分布的地段的施工活动中,应限定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减少地表野生植被的破坏,尽可能使野生动物的生境少受影响,以利于生态恢复;教育施工人员按照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的要求,保证不捕猎并保护野生动物;施工过程中,对于动物活动区,要降低施工噪声,避开其繁殖期;施工完成后,做好生态恢复工作,包括乔灌种类的补种、保留含有自然植被根系及种子的表土层,用于在覆土时回填于地表层,以利于植被恢复生长等;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对湿地生境产生的影响是可逆的,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也是暂时的;只要杜绝人为破坏因素,可以使野生动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相应的保护。

2.2文物保护措施

施工前期将根据管道工程沿线既有文物分布的大致状况,及其不同的地段,进行分类调查和勘探工作。

本次工程沿线文物点主要分布在荆州段和河南段,荆州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古迹很多,其中尤以古墓群居多。

河南的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各个朝代的更迭给开封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

文物保护措施如下:

(1)管道线路设计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原因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不能实施原址保护的,则必须在有关部门批准后,对其进行迁移或拆除。

(2)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不得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工作。

如在保护范围内需要进行工程施工活动的,则应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动工。

(3)如在施工中发现未勘明的文物,应立即组织保护现场,请相关专家进行鉴定,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

2.3耕地恢复

(1)总体保护措施

1本次工程全线扰动耕地面积1970.77ha,占了全部扰动面积的50.67%,比例比较大,永久占用耕地26.28ha,应充分重视这一部分的保护工作。

2施工期,应该尽量避开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以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

根据国家“占一补一”的原则,对于工程永久占地,需要在其他地方建设同等数量和相近质量的耕地来补偿,费用由施工单位交纳。

3管沟开挖外的施工带内,由于人员践踏、机械设备碾压等,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被改变。

施工结束后应该增加作业带有机肥料的投入,增加有机质含量,恢复土壤团粒结构,减轻对土壤的压实效应,同时及时进行田间耕作,疏松土壤,尽快恢复耕地的生产力。

4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的基本农田耕作层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其他耕地的土壤开垦。

管线工程施工作业带在工程结束后要恢复原地貌,在施工开始时,应先用推土机推去表层土约0.3m,并堆放在指定地点,待复耕时使用。

5施工完成后做好现场清理及恢复工作,包括田埂、水渠、弃渣妥善处治等,尽可能降低施工对农田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6由于施工设备基本属于重型、庞大类别,在施工时,应避免农田基础设施受碾压而失去正常使用功能。

例如:

机井、灌渠、灌溉暗管(一般埋藏较浅)等水利设施的损坏,会导致灌溉区受益范围内农作物生长受影响。

(2)重点省份的耕地恢复

管道在山东、河南段经过的土地类型主要都为耕地,在这两省应尤其注意耕地的保护与恢复工作。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均耕地面积0.07ha,管道在河南省占用耕地946.35公顷,是沿线五省占用耕地最多的省份。

河南省相应的地貌、气候等因素决定了河南省还是一个农业资源和商品粮基地。

随着经济活动开发占用,耕地资源显得尤其宝贵。

因此,管道施工中应注意对耕地的保护。

山东省也是农业大省,管道在山东省共占用耕地444.92ha。

管道施工时,除了以上耕地恢复的措施外,在开挖地表土壤时,在地形地貌允许的地方,尤其是山东、河南,应尽可能的把表土层单独堆放,放到编织带内临时堆放。

回填时,把表土覆盖在最上面的地表层,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土壤生产力恢复的时间,减少工程影响时间。

2.4林地恢复

工程设计中已经考虑的植被保护措施有:

1)尽量利用已有的公路,施工车辆、机械和人员走固定路线,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2)施工后平整土地、恢复地表植被覆盖,在林区采取异地移植或补种的方式;3)堆土渣场进行平整绿化等。

但这些措施还不够具体,本次评价给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施工人员及施工活动的管理

1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施工人员对野生植被滥砍滥伐,严格限制人员的活动范围,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

2工程施工占有林地和砍伐树木,管线通过生态林时,应向林业主管部门

申报。

(2)施工后的植被恢复

1总体原则

管道开挖填埋土方工程完成后,沿线区间尽早植树种草,原为草地的要植草,原为林地的要植树。

由于在管线两侧5m范围内不能种植深根作物,不能植树的地方(管道两侧5m)可种草。

2植被恢复措施布设

本管道工程植被措施主要布设在站场内部空地及周边、管道作业带、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场地、附属配套工程裸露空地、施工便道与进场道路两侧、以及弃渣场等工程单元。

林草措施分为铺种草皮、人工种草、种植乔木、种植灌木、种植攀援植物、植物护坡等6种类型。

3植物种类选择

本管道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应选择喜湿、耐温、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强、生长迅速的植物种类。

根据项目区植被分布及植被类型,尽量选用当地乡土树种或适生树种作为本方案的绿化植物种。

乔木树种选择抗逆性强、形体优美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柏树、香樟、刺槐、小叶榕等;灌木树种选择耐瘠薄、生长迅速的树种,主要有紫穗槐、马桑、灌木柳、夹竹桃等,以及景观灌木种金叶女贞、小叶黄杨、红叶继木等;草种选择适应性强、耐瘠薄、易繁殖草种,主要有草坪草:

狗牙根、黑麦草、地毯草、马尼拉,以及当地野生草种狗尾草、野羊茅、白三叶等;攀援植物种有爬山虎、地锦、岩爬藤等。

管道沿线较大面积的林地中,林分单一,多为针叶林,因此工程施工中严禁带入有害的外来物种,从而避免病虫害以及森林树种的竞争等。

4种草

本管道项目种草有作业带种草、渣面种草、护坡种草及站场草坪建植。

种植方式:

栽植、埋植或直播。

直播有条播、撒播、穴播和混播几种方式。

部分植物护坡可采用网格状种草。

草坪种草主要在站场区实施,按园林绿化要求进行,多为规则式草坪,有的要结合花灌、花台等进行建设。

草种推荐选择狗牙根、黑麦草、地

毯草、马尼拉等。

抚育管理:

栽植、播种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浇水、除草。

5种树

本项目种树主要包括灌草结合方式种植和行道树栽植两种。

渣场种植方式:

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灌木株行距为1.5m×2m,坑穴种植,坑穴尺寸0.4m×0.4m×0.4m,灌木林下撒播种草,撒播密度为60kg/hm2。

行道树种植:

选择树形整齐、树干通直、枝叶茂盛、冠大荫浓的树种作为行道数,如杨树、香樟、柏树、小叶榕,坑穴种植,株行距3m×3m,坑穴尺寸0.6m×0.6m×0.6m。

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灌木株行距为

1.5m×2m,坑穴种植,坑穴尺寸0.4m×0.4m×0.4m,灌木林下撒播种草,撒播密度为60kg/hm2。

站场种树:

根据《石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93),选择含油少、低矮、不落叶的景观灌木树种,如金叶女贞、小叶黄杨、红叶继木等,按照园林设计规范沿站场周围营建景观绿篱。

抚育管理:

栽植、播种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浇水、除草。

6植物措施管理技术要点幼林抚育管理包括补植、松土、除草、灌水、修枝和平茬,对于成活率低于85%的林地要进行苗木补植,同时要禁止放牧和人为破坏,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植苗造林所用的苗木必须是未受冻害、为损伤、根系较完整、失水少且经过较短时间和距离运输的苗木,尤其以附近苗圃繁育的优质壮苗为佳;草坪草播后洒水,保持土壤湿润至全部出苗。

乔木树种选用2年以上的实生壮苗,苗高1.5m左右,紫穗槐等灌木选用1年生壮苗,苗高0.5m,为提高成活率,每穴栽植两株。

狗尾草、野羊茅等草种用当年收获且籽粒饱满、发芽率在80%以上的种子。

3)站场的绿化

在总平面设计中,采取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考虑绿化系统设计,绿化重点放在生产管理区和辅助生产区。

布置小片绿地和行道树,改善站内的小气候,形成宜人的工作环境,绿化面积为场区面积的30%。

为防止站场场地水土流失,提高站场景观生态效果,以花灌、草坪为主要建植方式对站场空地及周边实施绿化。

在站场内空地建植缀花草坪,缀花草坪由禾本科植物与少量低矮但开花鲜艳的草花植物组成,草坪选用地毯草,草坪培育采用厚4~5cm人造草坪植生带,采取密铺法建植;并在草坪上点缀石蒜、月季等(移栽幼苗茎长为10cm~15cm)。

在站场周围营建绿篱,绿篱高度H<0.5m,由常绿灌木种组成,树种可选用女贞、小叶黄杨等。

本管道站场绿化工程量:

种草1.2hm2;种植乔木3100株;种灌木12400株。

(4)重点地区保护措施

管道在湖北省占用林地146.64公顷,灌木丛295.29公顷,占全线占用林地和灌木丛总面积的40%以上,是本管道项目林地恢复的重点地区。

而且,管道沿线的珍稀植物也主要零星分布在湖北省利川、恩施、巴东、长阳等地的偏远山区。

此外,地形条件不好的四川丘陵、重庆等裸露岩石地区,也是本项目的植被破坏严重,并且恢复难度较大地区。

1在四川丘陵、重庆、鄂西北等裸露岩石地区,除上述的植被恢复措施要严格执行外,不能恢复植被的地区要做好工程防护措施。

2管道在湖北省经过地区,300m评价范围内无珍稀植物。

湖北省珍稀植物在318国道沿线附近,由于乱砍滥伐和不当开发,现存植物除农田和灌草丛外均为人工林地,因此施工不会对珍稀植物造成影响。

3在上述山区段,由于地表土层较薄,施工后植被恢复较慢,特别是穿越山体时,山坡植被没有完全郁闭,地表部分出露。

在必要的工程防护基础上,尽可能覆土以恢复植被;局部难以治理地段,可考虑异地治理;同时妥善处理沟谷河道的弃渣,渣场要覆土恢复植被;

(5)管理与资金

该项工作需要预留足够的人员和资金,最好能成立一支专门的队伍负责此项工作;或者出资由当地政府聘请人员组织实施。

植物措施的投资概算见第九章第一节。

3.2河流穿跨越、隧道生态保护措施

(1)河流穿跨越生态保护措施

本次工程穿跨越小型河流、冲沟、干渠309次,穿跨越长度9410m,对于小型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应在枯水季节施工,尽量降低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次工程穿跨越中型河流65次,穿跨越长度6110m,其中京杭大运河和运河两次穿越采用了定向钻的方式,其余均采用开挖方式。

中型河流也多为季节性河流,但是有水期要比小型河流长,水量比较大,所以采用开挖方式对其影响要大于小型河流;工程设计中,从管道安全角度提出的一些措施,客观上有益于水土保持,主要包括护岸工程、稳管措施等;施工应在枯水季节进行。

本次工程穿跨越大型河流18次,全长7050m,其中8条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其余常年有水。

对于季节性河流采用开挖方式,工程设计已经考虑的控制措施有在河底砌干砌片石、两岸护坡设浆砌块石护岸;要掌握好施工季节,防止水土流失。

对于常年有水的河流工程采用悬索跨越、定向钻和桁架跨越等方式穿跨越,这种穿跨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定向钻穿越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弃土石的堆放问题,要设置防渗泥浆池,施工结束后,泥浆清理运走,废弃泥浆池要进行植被恢复,应将泥浆池内的表土与泥浆一并运走处理,另运新土覆盖平整地形,并按照原貌进行生态恢复。

本次工程穿跨越长江两次,汉江一次,黄河一次,长江、汉江穿跨越采用盾构的方式,黄河穿越,主河道采用定向钻方式,两岸大堤采用覆土爬越的方式,滩地开挖深埋。

黄河滩地的开挖主要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盾构方式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弃土弃渣,合理选择堆放地点,设置拦碴坝、拦土墙、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长江宜昌段的穿越,应避开中华鲟的洄游和生殖季节。

对于桁架跨越、悬索跨越河流穿越方式,一般选择在河流两岸均为裸露岩石的地段,地基比较稳固,不会造成水土流失,主要问题为石块弃渣的堆放问题,不能倒入河流,影响泄洪;同时要做好两岸的护岸设施。

大开挖方式穿越河流,如果在有水季节施工,除了上面提到的水土保持措施外,要设置导流渠和施工围堰,尽量降低泥沙对河流水质和水生态的影响。

(2)山体隧道工程生态保护措施

普光-宜昌市管道沿线困难地段较多,地形复杂,部分地段山势陡峭,需要

设置隧道穿越,管道全线设计隧道27处,总长度约30.4km。

隧道工程引起的主要生态问题为隧道开挖引起的弃渣、洞口冲刷和施工场地侵蚀。

根据工程现有方案提出的渣场位置,本评价进行了渣场位置合理性的评价。

主体工程已经考虑了隧道口防护,本方案对施工场地进行措施布设:

①施工过程中临时防护措施

施工场地平整前进行表层土剥离,用于后期场地绿化覆土。

根据施工场地占地类型及土层厚度,确定表层土剥离厚度为30cm。

剥离的表层土集中堆放在施工场地一侧,表层土平均堆放高度1.5m,堆放

坡比1:

1。

为防止表层土堆置土体的流失,在堆体四面坡脚采用填土编织袋进行临时围护,填土编织袋堆砌底宽50cm,高50cm。

②临时排水、沉沙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为全面防止场地水土流失,沿施工场地边界布设临时排水边沟,并在场地排水出口处布设沉沙池,使施工场地雨水径流经沉沙池沉淀后接入站场周边自然排水系统。

临时排水边沟采用土沟形式,断面尺寸为上底宽0.6m,下底宽0.4m,高

0.4m。

沉沙池采用砖块砌筑勾缝,断面尺寸为2.0m(长)×1.5m(宽)×1.5m(深),并用M10水泥砂浆抹面。

3施工后期场地植被恢复

施工结束后,将先期剥离表层土均匀回填于施工场地,并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恢复地表植被。

灌木树种可选用马桑、夹竹桃、紫穗槐等,株行距1×1.5m,

并在灌木林下撒播草籽,草种可选用野羊茅、狗牙根、白三叶等,撒播密度为60kg/ha。

弃土弃渣一般应该放置在隧洞出口附近的凹地或者荒草地上,一般应设置拦碴坝、拦土墙、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2.3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实施环境监测

(1)建立HSE管理体系管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期的各种作业活动,这些活动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害。

为了减少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评价建议管道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实施HSE管理模式。

HSE管理体系在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应用比较广泛,它包括健康、安全、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次评价关心的重点在于环境方面。

本次工程线路比较长,涉及地域比较广,沿线地形地貌条件比较复杂,各种穿跨越工程相当多,并且施工的参建单位多,为了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除了管道公司自身实施HSE管理外,还应引入环境监理机制。

首先管道公司要建立健全HSE管理机构,明确HSE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其次要加强对工程承包方的管理,在工程招标中,应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内容列入标书,明确施工单位在施工期的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要组织参加工程建设各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办培训班,学习和宣传有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依照设计要求进行。

(2)实施环境监理环境监理即聘请第三方对环境管理工作及环境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察和督促的整套措施和方法,其主要任务是协助甲方落实工程施工期间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

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