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名称解释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4935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控名称解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控名称解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控名称解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控名称解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控名称解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控名称解释doc.docx

《内控名称解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控名称解释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控名称解释doc.docx

内控名称解释doc

术语释义

(按正文章节排序)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者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

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如可能严重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和资产的安全完整。

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

【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内部控制评价表】就是对评价过程中形成的评价工作底稿的全面整理和综合汇总,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各构成要素的结论性评估表格,一般由评价内容、业务描述、有效性/缺陷、评价记录等栏目组成。

通过使用内部控制评价表,可以使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更具可比性,同时也有利于报告使用者阅读和理解。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其中,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

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应当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

(2)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3)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

【内部控制措施】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

内部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等。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风险】是指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授权】分为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

常规授权一般针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程序性和重复性工作,可以在由企业正式颁布的岗(职)位说明书中予以明确,或通过制定专门的权限指引予以明确。

特别授权一般是由董事会给经理层或经理层给内部机构及其员工授予处理某一突发事件(如法律纠纷)、作出某项重大决策、代替上级处理日常工作的临时性权力。

【职责】职权和责任的简称,其具体释义是“有权必有责、权责必对等、用权受监督”。

(参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30条“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层次。

其中,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在最重要的经营领域对企业使命的具体化,表明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

战略规划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宏观环境分析】一般通过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因素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状况。

【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企业应当加强对所处行业调研、分析、发现影响该行业盈亏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及预期的盈利性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

通过行业分析,确保企业在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类型、方式及地点,以及希望实现的产业规模等方面,能够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建立和巩固自身市场优势,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

【经营环境分析】经营环境分析侧重于对市场及竞争地位、消费者消费状况、融资者、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分析。

经营环境比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更容易为企业所影响和控制,也更有利于企业主动应对其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内部资源分析】主要用于识别企业自身优势和劣势。

内部资源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制约条件,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

分析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应当着重分析这些资源和能力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何种地位,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资源分析应着重对企业现有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以及资源的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企业资源分析,确定企业资源的状态,找出企业资源优势和劣势;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资源情况的比较,明确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是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等各种资源有机组合的结果,主要包括】研发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营销能力分析、财务能力分析、组织管理能力分析等。

通过分析和挖掘企业能力,了解发展战略能否适应企业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同时还可能发现让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新机会和新领域。

【核心竞争力分析】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存在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能够有助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稀缺资源、不可模仿的资源、不可替代的资源、持久的资源等。

企业在战略分析时,应当将注意力特别集中在那些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上。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

【人力资源建设】是指企业根据发展战略,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预测,建立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能力框架体系,优化人力资源整体布局,明确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退出等管理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过程。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

【安全生产】是指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的行为或结果。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企业文化建设始于核心价值观的精心培育,终于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延续和创新,这是成功企业不变的法则。

【品牌】通常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其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

企业产品或劳务的品牌与企业的整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是企业的“脸面”或“标识”。

品牌之所以能够增值,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无不重视其产品或劳务品牌的建设。

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企业应当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自主创新、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源于主业且能够让消费者长久认可、在国内外市场上彰显强大竞争优势的品牌。

【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资金。

【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活动的总称。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银行借款或者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请购】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

【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采购过程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合同跟踪制度,科学评价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并根据合理选择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实时掌握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情况。

【验收】是指企业对采购物资和劳务的检验接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

【付款】是指企业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

【采购业务后评估】是指企业应当定期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协调或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物资采购供应活动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采购业务薄弱环节,优化采购流程,同时,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的一个重要管理行为。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主要包括各类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

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即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协议、资产、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权许可、租赁或者交换的,以及源自合同协议性权力或其他法律权利的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权,而将该财产抵押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质押】也称质权,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

【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除成本之外的其他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销售】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

【销售计划】是指在进行销售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能力,设定总体目标额及不同产品的销售目标额,进而为能实现该目标而设定具体营销方案和实施计划,以支持未来一定期间内销售额的实现。

【销售定价】是指商品价格的确定、调整及相应审批。

【销售合同】是指企业与客户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此作为开展销售活动的基本依据。

【客户服务】是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企业应予以及时解答或反馈、处理,不断改进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会计系统控制】是指利用记账、核对、岗位职责落实和相互分离、档案管理、工作交接程序等会计控制方法,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针对销售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包括销售收入的确认、应收款项的管理、坏账准备的计提和冲销、销售退回的处理等内容。

【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研发通常分为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

【研发立项】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和审批。

【自主研发】自主研发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独立完成项目,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三种类型。

【委托研发】委托研发是指企业委托具有资质的外部承办单位进行研究和开发。

【合作研发】是指合作双方基于研发协议,就共同的科研项目,以某种合作形式进行研究或开发。

【结题验收】是对研究过程形成的交付物进行质量验收。

结题验收分检测鉴定、专家评审、专题会议等三种方式。

【研究成果开发】是指企业将研究成果经过开发过程转换为企业的产品。

【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工程。

重大工程项目往往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提高企业再生产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中更是举足轻重。

【工程立项】属于项目决策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

立项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成败。

【项目建议书】是企业(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工程投资意向、综合考虑产业政策、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提出的建设某一工程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总体设想。

【项目建议书内容】包括

(1)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

(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设想;(4)项目的进度安排;(5)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6)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等。

【项目可研报告内容】包括

(1)项目概况;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市场预测;(3)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4)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5)项目外部配套建设;(6)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消防、节能、节水;(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8)经济、社会效益;(9)项目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10)招投标法规定的相关内容等。

【项目设计】一般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整个设计构思基本形成的阶段。

通过初步设计可以明确拟建工程在指定地点和规定期限内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确定主要技术方案、工程总造价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初步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制设计概算。

【设计概算】是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的图纸及说明,利用国家或地区发布的概算指标、概算定额或综合指标预算定额、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等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和确定建筑安装工程全部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

设计概算是编制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项目投资的依据,也是签订施工合同的基础依据。

【施工图设计】主要是通过图纸,把设计者的意图和全部设计结果表达出来,作为施工建造的依据。

与施工图设计直接关联的是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预算】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工程开工前,根据已批准的施工图纸、现行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所在地区人工、材料、设备与机械台班等资源价格,按照规定的计算程序确定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

对建设单位而言,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工程招标控制价的依据,也是拨付工程款及办理工程结算的依据。

对施工单位而言,施工图预算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参考依据,也是安排调配施工力量,组织材料供应的依据。

【工程招标】是指建设单位在立项之后、项目发包之前,依照法定程序,以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等方式,鼓励潜在的投标人依据招标文件参与竞争,通过评标择优选定中标人的一种经济活动。

实行招投标是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相关工作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的重要制度安排,是防范和遏制工程领域商业贿赂的有效举措。

【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关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代替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工程建设实施监控的一种专业化服务活动。

监理单位接受委任后应组建现场监理机构,并在发布开工通知前进驻工地,及时开展监理工作。

工程监理本身就是工程中一项重要的监控措施,它与建设期间的其他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工程变更】包括工程量变更、项目内容的变更、进度计划的变更、施工条件的变更等,但最终往往表现为设计变更。

【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发包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

【竣工验收】指工程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等,对该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验的过程。

【竣工结算】是指承包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与建设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价款结算。

竣工结算由承包单位编制,建设单位可直接进行审查,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查。

【竣工决算】是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财务情况和投资效果的总结性文件。

【工程项目后评估】是指在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项目后评估通常安排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6个月或1年后,多为效益后评价和过程后评价。

工程项目后评估是一项重要的管控措施。

【担保】是指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协议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

【担保业务流程】包括受理申请、调查评估、审批、签订担保合同、进行日常监控等。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完成的经营行为。

【业务外包流程】包括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批准、选择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活动、业务外包过程管理、验收、会计控制等环节。

【财务报告】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

全面预算是由经营预算(也称业务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

【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企业负责人(董事长或总经理)任主任,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分管财会工作的副总经理)任副主任,其成员一般还包括各副总经理、主要职能部门(财务、战略发展、生产、销售、投资、人力资源等部门)、分(子)公司负责人等。

【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一般设在财会部门,其主任一般由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分管财会工作的副总经理)兼任,工作人员除了财务部门人员外,还应有计划、人力资源、生产、销售、研发等业务部门人员参加。

【全面预算执行单位】是指根据其在企业预算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责划分的,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相应权利和利益的企业内部单位,包括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所属分(子)企业等。

全面预算执行单位可以分为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和收入中心。

【预算管理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

【预算业务流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阶段。

其中,预算编制阶段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下达等具体环节;预算执行阶段设计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预算执行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具体环节。

【预算编制程序】企业应当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

【预算编制依据和基础控制】一是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并依据战略规划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和计划,作为制定预算目标的首要依据,确保预算编制真正成为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的年度具体行动方案;二是深入开展企业外部环境的调研和预测,包括对企业预算期内客户需求、同行业发展等市场环境的调研,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社会环境的调研,确保预算编制以市场预测为依据,与市场、社会环境相适应;三是深入分析企业上一期间的预算执行情况,充分预计预算期内企业资源状况、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自身环境的变化,确保预算编制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实际;四是重视和加强预算编制基础管理工作,包括历史资料记录、定额制定与管理、标准化工作、会计核算等,确保预算编制以可靠、翔实、完整的基础数据为依据。

【预算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一是按照“财务指标为主体、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原则设计预算指标体系;二是将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体现在预算指标体系中;三是将企业产、供、销、投融资等各项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内容都纳入预算指标体系;四是将预算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价指标协调一致;五是按照各责任中心在工作性质、权责范围、业务活动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设计不同或各有侧重的预算指标体系。

【预算分析流程】一般包括确定分析对象、收集资料、确定差异及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及反馈报告等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