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3046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9日经东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1)

第一节发展基础……………………………………

(1)

第二节发展环境……………………………………(6)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8)

第一节总体要求……………………………………(8)

第二节发展目标……………………………………(10)

第三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15)

第一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15)

第二节打造国际重要现代产业制造中心…………(17)

第三节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21)

第四节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23)

第五节促进产业集聚………………………………(25)

第六节提升产业竞争力……………………………(27)

第四章大力建设创新型城市……………………………(29)

第一节构建创新体系………………………………(30)

第二节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32)

第三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33)

第四节完善创新服务环境…………………………(34)

第五章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36)

第一节努力扩大消费需求…………………………(36)

第二节有效提高投资质量…………………………(38)

第三节积极优化出口结构…………………………(39)

第六章提高城市发展水平………………………………(40)

第一节突出城市中心建设…………………………(40)

第二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41)

第三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43)

第四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45)

第七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52)

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52)

第二节发展绿色经济………………………………(54)

第三节推动低碳发展………………………………(55)

第四节加强环境保护………………………………(56)

第八章建设和谐幸福城市………………………………(58)

第一节积极扩大就业………………………………(58)

第二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60)

第三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61)

第四节提高卫生服务水平…………………………(63)

第五节提高人口质量………………………………(64)

第六节保障公共安全………………………………(66)

第七节建设健康城市………………………………(68)

第九章提升文化软实力…………………………………(69)

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69)

第二节发展公共文化服务…………………………(71)

第三节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72)

第四节打造东莞特色文化品牌……………………(74)

第五节塑造现代人文精神…………………………(75)

第十章构建开放合作发展新格局………………………(76)

第一节推进珠江口东岸经济圈建设………………(76)

第二节加强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78)

第三节推进莞港澳更紧密合作……………………(78)

第四节提升莞台合作水平…………………………(79)

第五节加强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合作……………(80)

第六节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81)

第十一章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82)

第一节创新行政管理体制…………………………(82)

第二节推进综合配套改革…………………………(84)

第三节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86)

第四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88)

第十二章实施保障………………………………………(90)

第一节强化组织落实………………………………(90)

第二节加强项目支撑………………………………(91)

第三节建立工作机制………………………………(92)

第四节营造良好环境………………………………(93)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充分认识加快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全力以赴惠民生,推动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第一节总体要求

“十二五”时期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为核心,以提高人民幸福感为目标,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更加注重转型、创新、民生、生态,有效破解发展难题,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努力建设幸福东莞。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六个发展”原则:

先行先试,转型发展。

大胆探索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新办法,加快实现从外向带动为主向内外需协调拉动转变、从工业主导型向二三产业协调型转变、从一般要素的比较优势向创新要素的集聚优势转变、从粗放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变、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调整结构,创新发展。

坚持内外源经济并重、内外需并举、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引进增量与优化存量并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

加强战略思维,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把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建立节能减排降耗长效机制,促进资源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模式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持续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统筹协调,和谐发展。

以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为着力点,按照城乡一体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

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加强对欠发达镇村的帮扶,促进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积极构建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建设平安稳定、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惠民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促进包容性增长,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富民与强市的有机统一。

积极发展民生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扩大开放,合作发展。

积极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内外城市的合作,更大范围地汇聚国际国内优质要素资源,更高层次地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多方共赢。

尤其要加快推进深莞惠紧密合作,主动接受穗深港的产业辐射,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提升东莞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合作发展能力。

第二节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创新创业宜居生态城市、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

到2015年,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经济社会转型取得决定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内需与外需协调推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价格水平保持稳定,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250亿元(按2010年价测算),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控制在4%以内。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框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三次产业更加协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0%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8%以上。

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430件。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低碳发展和低碳生活理念不断巩固,宜居生态城市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降耗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到2015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0%。

森林覆盖率达到37.5%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平方米。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

社会民生和谐进步。

创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累计新增就业人数40万人。

到2015年,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5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3.5%;千人医生数达2.6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9以内。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素市场改革、社会管理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内外平衡的新型贸易体系日益完善,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根本性进展,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建成全球现代产业重要基地、国家创新型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东莞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表

类别

指标名称

2010年

实际

2015年

目标

年均增长(%)

指标

属性

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246

6250

8

预期性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66344

7.5

预期性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8

4

预期性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108

1950

12

预期性

5.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213

1780

8

预期性

结构调整

6.城镇化水平(%)

87

88

 

预期性

7.居民消费率(%)

46

47

 

预期性

8.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8.2

50

 

预期性

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27

31

 

预期性

1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4.1

6.5

 

预期性

1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36.2

38

 

预期性

12.规模以上工业产品内销产值占工业销售总产值比重(%)

46.5

48

 

预期性

13.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15

1.5

 

预期性

14.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件)

273

430

 

预期性

资源环境

15.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6*

 

约束性

1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7*

 

约束性

1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20*

 

约束性

18.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二氧化硫(%)

10*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

10*

 

氮氧化物(%)

10*

 

氨氧(%)

10*

 

19.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69.6

85

 

预期性

2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0.7

90

 

预期性

2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8

 

预期性

22.耕地保有量(公顷)

31977

31890

 

约束性

23.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36.7

37.5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255

310

 

2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16.5

17

 

预期性

类别

指标名称

2010年

实际

2015年

目标

年均增长(%)

指标

属性

社会民生

25.常住人口(万人)

645

660

 

预期性

26.人口自然增长率(‰)

6.23

9以内

 

约束性

2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6350

53410

8

预期性

28.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部门抽样调查口径)(元)

20486

30100

8

预期性

29.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43.5

56

 

预期性

30.城镇登记失业率(%)

1.7

3

 

预期性

3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40*

 

预期性

3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1.1

63.5

 

预期性

3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户籍人口)(%)

94.9

97.5

 

预期性

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户籍人口)(%)

 

98

 

约束性

3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87

92

 

约束性

36.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9

 

约束性

37.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0.93*

 

约束性

38.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

33.9

32

 

预期性

农村居民(%)

37.5

35

 

39.千人医生数(人)

2

2.6

 

预期性

40.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14

0.09

 

预期性

注:

地区生产总值按2010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常住人口以2010年预计数为基础测算,待国家公布六普数据后再作调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值待省下达指标后做进一步衔接。

带*号为累计数。

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

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东莞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加快经济社会双转型,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编制本级和下级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制定年度计划的依据。

第一章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契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积极化解国内政策调整、经营成本上升、资源瓶颈制约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取得了可喜的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3%,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4246亿元,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五年翻番。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344元,年均增长13.8%。

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总收入785.1亿元,年均增长18.7%。

消费、投资、出口年均分别增长17%、13.3%和11.2%。

有效化解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转型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二、三产业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0.4∶51.4∶48.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比2005年提高5.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43∶57。

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7%,专利授权量跃居全省第二位。

帮助12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成功转为“三资”或民营企业。

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电子信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城市建设形成新格局。

市域形成“一主三副”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城市中心区初具规模,城市空间和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构筑高速路、快速路等现代化交通网络,高标准建设水网、电网、气网等基础设施。

五年新增高速快速公路89.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78.9公里;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3113万吨,港口货物吞吐总能力达6297万吨。

广深铁路四线建成通车,广深港客运专线、穗莞深及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R2线、东莞火车站等加快推进。

镇村联网路、大型输变电工程、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日趋完善。

——区域协调有了新进展。

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87%。

大力扶持欠发达镇村发展,减轻村组负担,部分欠发达镇街经济增速高于全市水平。

认真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积极融入珠三角一体化,扎实推进深莞惠、莞港澳合作。

认真落实“双转移”战略,加快建设与惠州、韶关合作的市级产业转移园。

提前完成对口支援映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积极推进援疆、援藏等对口援建和省内对口帮扶、“扶贫双到”工作。

——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

着力创建宜居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管,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十一五”期间共关闭“四纯两小”企业160家,拒批污染项目2362个。

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691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0%。

如期完成省下达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等指标。

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等环保设施建设,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

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7%,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部门从37个整合为32个。

以石龙、塘厦为试点推进简政强镇,以厚街、黄江为试点推进村级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激励性财政体制、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等。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三旧”改造等试点,稳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经济组织发展。

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三转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以积分制方式接受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成立新型社区引进优秀人才,稳妥推进社会工作。

——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7%和7.7%。

城镇登记失业率1.7%,群众就业更加充分。

率先在全省建立农民医保与职工医保、农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行计划生育养老奖励扶助制度,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3个。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10年户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4.9%。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群众艺术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

开展“治摩”、“禁电”、“端窝”、“清源”等系列专项行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东莞市“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十一五”目标

“十一五”实际

备注

绝对值

年均增长

绝对值

年均增长

一、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000

13%

4246

13.3%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58800

66344

13.8%

 

3、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

1∶52∶47

0.4∶51.4∶48.2

 

4、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

2

1.15

口径调整

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降低20%

降低20%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3%

1108

16.9%

 

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3%

1.9%

 

8、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0%

1213

10.2%

 

9、城市化水平

%

80

 

87

 

 

二、社会发展

10、常住人口

万人

680

 

645

 

 

11、人口自然增长率

6.7

 

6.23

 

 

12、城镇登记失业率

%

3

 

1.7

 

 

13、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213

3.6%

421

18.7%

 

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

万人

224

3.4%

592

25.6%

 

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60

 

61.1

 

 

1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8

 

94.9

 

 

16、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2

 

 

 

没有统计数据

三、人民生活

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093

7%

36350

9.7

 

18、农民人均纯收入

13804

7%

14254

7.7

农资办口径

19、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

26

33.9

 

 

20、期望寿命

77

78

 

 

21、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

1.7

 

2

 

 

22、环境综合指标

90

 

89.6(07年)

 

008年后不统计

23、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

87

 

87

 

 

2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7

 

16.5

 

 

 

 

 

 

 

 

 

第二节发展环境

科学辩证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准确把握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于谋划“十二五”时期发展至关重要。

总体上看,我市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严峻的困难挑战。

从发展的机遇看:

——总体有利的国内外形势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国际产业转移持续深化,新兴市场逐步崛起。

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内需拉动效果逐步显现,将为我市拓展国内外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