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A离线必做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795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A离线必做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A离线必做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A离线必做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A离线必做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物化学A离线必做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A离线必做作业答案.docx

《生物化学A离线必做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A离线必做作业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学A离线必做作业答案.docx

生物化学A离线必做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物化学(A)》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

学号:

年级:

学习中心:

—————————————————————————————

 

第一章绪论复习思考题

简答题

1.简述生物化学的含义。

生物化学景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有机体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

2.简述生物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药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和生物化学为基础的。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1.基本氨基酸

从天然蛋白质中水解获得的氨基酸仅有20种,它们被称为天然氨基酸或基本氨基酸。

2.肽键

由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化合物成为肽,它们是通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与另一分子的羧基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

3.等电点(pI)

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如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此时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为零。

符号为pI。

4.蛋白质的变性

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5.肽

填空题

1.组成蛋白质的酸性氨基酸有____2__种,碱性氨基酸有____3__种。

2.变性后的蛋白质其分子量___不变___。

3.蛋白质二级结构最基本的两种类型是__α-螺旋____和__β-折叠_____。

4.稳定蛋白质胶体溶液的因素是__水化层____和___表面带同种电荷___。

5.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主要是以___以两性离子___形式存在,此时它的溶解度最小。

6.甲、乙、丙三种蛋白质,等电点分别为8.0、4.5和10.0,在pH8.0缓冲液中,它们在电场中电泳的情况为:

甲__向阳极移动____,乙_不移动_____,丙__向阴极移动___。

7.在各种蛋白质分子中,含量比较相近的元素是____氮(N)__,测得某蛋白质样品含氮量为15.2g,该样品蛋白质含量应为___95___g。

计算题

1.一个α-螺旋片段含有180个氨基酸残基,该片段中有多少圈螺旋?

该片段中含有50圈螺旋

简答题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

其结构特点是什么?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结构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由20种氨基酸组成。

都是由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构成,这个碳原子叫α-碳原子。

20种氨基酸有不同结构的R基团。

2.蛋白质分子结构可分为几级?

维持各级结构的化学键是什么?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级结构:

肽键;二级、三级结构:

各种副价键,主要是氢键,另外还有盐键(-NH3+-OOC-)、酯键、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金属键等;四级结构:

非共价键(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

第三章核酸化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1.核苷与核苷酸

核苷:

含氮碱与糖组分缩合成的糖苷叫核苷。

核苷酸:

核苷酸是一类由碱基、五碳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

2.碱基互补:

在核酸分子中,可以通过氢键相互配对的碱基。

3.DNA的一级结构:

所谓的DNA的一级结构,就是指4种核苷酸的链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4.核酸的变性:

在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下,维系核酸二级结构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受到破坏,DNA由双链解旋为单链的过程。

5.复性:

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

6.核酸分子杂交:

存在互补序列的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以碱基配对方式相互结合形成DNA-DNA或DNA-RNA杂交体的过程。

填空题

1.RNA的二级结构大多数是以单股___多核苷酸链___的形式存在,但也可局部盘曲形成___双螺旋___结构,典型的tRNA结构是___双叶草___结构。

2.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__细胞核____中,RNA主要位于__细胞质基质____中。

问答题

1.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是什么?

基本结构是什么?

试用简式表达多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核酸:

基本组成元素:

CHONP;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5’pACTTGAACG3’DNAn5’pACUUGAACG3’RNA

2.试比较DNA与RNA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的异同。

脱氧核糖核酸是DNA,内含脱氧核糖,磷酸和ATCG四种碱基核糖核酸是RNA,内含核糖,磷酸和AUCG四种碱基脱氧核糖核酸(DNA,为英文Deoxyribonucleicacid的缩写),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

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因为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

事实上,原核细胞(无细胞核)的DNA存在于细胞质中,而真核生物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DNA片断并不像人们通常想像的那样,是单链的分子。

严格的说,DNA是由两条单链像葡萄藤那样相互盘绕成双螺旋形,根据螺旋的不同分为A型DNA,B型DNA和Z型DNA,詹姆斯·沃森与佛朗西斯·克里克所发现的双螺旋,是称为B型的水结合型DNA,在细胞中最为常见。

这种核酸高聚物是由核苷酸链接成的序列,每一个核苷酸都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以及一分子碱基组成。

DNA有四种不同的核苷酸结构,它们是腺嘌呤(adenine,缩写为A),胸腺嘧啶(thymine,缩写为T),胞嘧啶(cytosine,缩写为C)和鸟嘌呤(guanine,缩写为G)。

在双螺旋的DNA中,分子链是由互补的核苷酸配对组成的,两条链依靠氢键结合在一起。

由于氢键键数的限制,DNA的碱基排列配对方式只能是A对T或C对G。

因此,一条链的碱基序列就可以决定了另一条的碱基序列,因为每一条链的碱基对和另一条链的碱基对都必须是互补的。

在DNA复制时也是采用这种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的:

当DNA双螺旋被展开时,每一条链都用作一个模板,通过互补的原则补齐另外的一条链。

分子链的开头部分称为3'端而结尾部分称为5'端,这些数字表示脱氧核糖中的碳原子编号。

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缩写为RNA,即RibonucleicAcid),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

RNA由核糖核苷酸经磷酯键缩合而成长链状分子。

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

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

其中,U(尿嘧啶)取代了DNA中的T胸腺嘧啶而成为RNA的特征碱基。

与DNA不同,RNA一般为单链长分子,不形成双螺旋结构,但是很多RNA也需要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一定的二级结构乃至三级结构来行使生物学功能。

RNA的碱基配对规则基本和DNA相同,不过除了A-U、G-C配对外,G-U也可以配对。

在细胞中,根据结构功能的不同,RNA主要分三类,即tRNA(转运RNA),rRNA(核糖体RNA),mRNA(信使RNA)。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内容按照细胞核中的DNA所转录;tRNA是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组分,是蛋白质合成的工作场所。

在病毒方面,很多病毒只以RNA作为其唯一的遗传信息载体(有别于细胞生物普遍用双链DNA作载体)。

1982年以来,研究表明,不少RNA,如I、II型内含子,RNaseP,HDV,核糖体大亚基RNA等等有催化生化反应过程的活性,即具有酶的活性,这类RNA被称为核酶(ribozyme)。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发现了RNAi(RNAinterference,RNA干扰)等等现象,证明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植物病毒总是含RNA。

近些年在植物中陆续发现一些比病毒还小得多的浸染性致病因子,叫做类病毒。

类病毒是不含蛋白质的闭环单链RNA分子,此外,真核细胞中还有两类RNA,即不均一核RNA(hnRNA)和小核RNA(snRNA)。

hnRNA是mRNA的前体;snRNA参与hnRNA的剪接(一种加工过程)。

自1965年酵母丙氨酸tRNA的碱基序列确定以后,RNA序列测定方法不断得到改进。

目前除多种tRNA、5SrRNA、5.8SrRNA等较小的RNA外,尚有一些病毒RNA、mRNA及较大RNA的一级结构测定已完成,如噬菌体MS2RNA含3569个核苷酸。

3.何谓DNA的二级结构,其要点有哪些?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二级结构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右手螺旋,如A-DNA、B-DNA、C-DNA、D-DNA等;另一类是左手双螺旋,如Z-DNA。

詹姆斯·沃森与佛朗西斯·克里克所发现的双螺旋,是称为B型的水结合型DNA,在细胞中最为常见。

也有的DNA为单链,一般见于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等。

有的DNA为环形,有的DNA为线形。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1)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为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3)内侧为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

4.试述RNA的种类及生物学功能。

有三种,mRNA,tRNA,rRNA.mRNA的主要功能是为蛋白质的翻译过程提供模板,tRNA的主要功能是在蛋白质的翻译过程中,充当氨基酸的运载体,,rRNA是核糖体的主要组成物质之一,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

5.已知DNA某片段一条链碱基顺序为5’-CCATTCGAGT-3’,求其互补链的碱基顺序并指明方向。

3‘-GGTAAGCTCA-5'

1.两条脱氧核糖核酸链的化学结构方向相反,即一条链是:

磷酸-5'-脱氧核糖-3'-磷酸,另一条链是:

磷酸-3'-脱氧核糖-5'-磷酸;

2.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

5.已知DNA某片段一条链碱基顺序为5’-CCATTCGAGT-3’,求其互补链的碱基顺序并指明方向。

第四章酶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酶是_活细胞_____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__生物催化剂____。

2.酶具有___高效性___、_专一性_____和_活性可调性_____等催化特点。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__温度____、__PH____、___底物浓度___、__酶浓度____、___激活剂___和__抑制剂____。

4.辅助因子包括__Zn____、__Mg____和___Fe___等。

其中______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需要______除去,______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______除去。

5.酶的活性中心包括__结合部位____和___催化部位___两个功能部位,其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___结合部位___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6.结合酶,其蛋白质部分称__酶蛋白____,非蛋白质部分称__辅助因子____,两者结合成复合物称___全酶___。

7.凡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为___激活剂___。

简答题

1.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有何特点?

答:

(1)、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

(2)、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

(3)、温和性:

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4)、活性可调节性:

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

(5).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

(6).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2.什么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

试用一两种药物举例说明不可逆抑制剂和可逆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

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的同一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干扰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的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在酶的活性部位以外的部位与酶结合,不对底物与酶的活性产生竞争。

(一)不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形成共价结合,不能用简单透析、稀释等方法除去,这一类抑制剂称为不可逆性抑制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为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化学毒剂,如雾药1059、敌百虫等有机磷制剂即属此类。

它们的杀虫或机体中毒作用主要是特异地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羟基结合,使酶失浯。

乙酰胆碱不能被失活的胆碱酯酶水解而蓄积,引起迷走神经持续兴奋发生中毒症状。

(二)可逆性抑制

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或中间复合物发生可逆性结合,使酶活性降低或消失,应用简单的透析、稀释等方法可解除抑制,这种抑制剂称为可逆性抑制剂。

可逆性抑制剂引起的抑制作用为可逆性抑制作用

3.当酶促反应进行的速度为Vmax的80%时,在Km和[s]之间有何关系?

V=Vmax×[S]/(Km+[S]),有Km=1/4[S]。

第五章维生素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可将维生素分为_水溶性__和_脂溶性__两大类。

2.维生素D又被称为__抗坏血酸_。

3.维生素B2常以_黄素单核苷酸FMN__和_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__形式存在,它们是呼吸链中的辅基成分。

4.叶酸的辅酶形式是:

蝶酰谷氨酸___。

5.烟酰胺的辅酶有_辅酶Ⅰ__和_辅酶Ⅱ__两种。

6.维生素E又称为_生育酚__或_抗不育维生素__。

7.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类_低分子__化合物,该物质主要来自_食物__,其中_VD3__,Vpp___两种维生素可以在体内由_胆固醇__和_色AA__转变生成。

8.夜盲症是由于缺乏_维生素A__。

9.经常晒太阳不致缺乏的维生素是_D__。

简答题

1.当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D缺乏时会出现哪些症状?

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夜盲、角膜知觉减退、球结膜干燥,睑裂部的角膜两侧出现银灰色泡沫状三角形上皮角化斑(Bitot斑),有畏光现象。

严重者可出现角膜软化、浑浊、穿孔。

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身体多部位的出血,眼部也如此,眼睑、结膜、前房、玻璃体、视网膜和眼眶等部位都可发生出血。

维生素C缺乏可能和白内障的形成也有关。

缺乏维生素E:

肌肉萎缩,头皮发干,头发分叉,易出虚汗,性机能低,妇女痛经。

维生素D缺乏常导致儿童骨发育异常,因此引起眼眶狭窄、眼球突出、眼睑痉挛、屈光不正等,维生素D缺乏也可因为缺钙导致低钙性白内障。

但是摄入维生素D过量,又可因钙沉着出现角膜带状浑浊等。

2.维生素是如何分类的?

(1)、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2)、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

维生素C、维生素B群、PP、叶酸、生物素

3.写出B族维生素及与其对应的辅基(酶)的名称、功能。

B1在体内形成硫胺素焦磷酸(TPP),是脱羧酶的辅酶;B2VB2在体内形成黄素辅酶,是脱氢酶的辅酶;(VB3)在体内形成辅酶A(CoA),是各种酰化酶的辅酶;B5在体内形成烟酰胺辅酶,是脱氢酶的辅酶;B6体内形成磷酸吡哆素(PLP,PMP),是脱羧酶,转氨酶的辅酶.;B7生物素本身作为辅基通过蛋白质上的Lys的ε-氨基共价结合到酶上,是羧化酶的辅基;B11在体内形成辅酶--四氢叶酸,是合成酶的辅酶;B12在体内以5'-脱氧腺苷钴胺素和少量的甲基钴胺素的形式存在.分别是变位酶和转甲基的辅酶.

第六章生物氧化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

生物氧化包括:

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呼吸链:

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2.呼吸链:

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3.解偶联剂:

氧化磷酸化是氧化及磷酸化的偶联反应.磷酸化所需能量由氧化作用供给,氧化作用所形成的能量通过磷酸化作用储存

填空题

1.生物氧化是__燃料分子__分解氧化__经酶催化逐步进行__可供利用的化学能____,同时产生——的过程。

2.典型的呼吸链包括___NADH_____和___FADH2_____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不同而区别的。

3.每对电子从FADH2转移到___CoQ_____必然释放出2个H+进入线粒体基质中。

4.体内CO2的生成不是碳与氧的直接结合,而是____有机酸脱羧生成的____

5.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___氧化磷酸化_____和___底物水平磷酸化_____两种。

6.在离体的线粒体实验中测得某物质的磷氧比值(P/O)为3,说明它氧化时脱下来的2H是通过__NADH呼吸链______呼吸链传递给O2的;能生成___3个分子ATP_____分子ATP。

简答题

1.何谓氧化磷酸化作用?

NADH呼吸链中有几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答:

在线粒体内伴随着电子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所发生的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在NADH呼吸链中三个偶联部位,第一个偶联部位是在NADH→CoQ之间;第二个偶联部位是在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之间;第三个偶联部位是在细胞色素aa3→O2之间。

2.生物氧化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

生物氧化和有机物质体外燃烧在化学本质上是相同的,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所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均相同。

(1)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经酶催化逐步进行。

(2)能量逐步释放。

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发,以维持体温,一部分以化学能形式储存供生命活动能量之需(约40%)。

(3)生物氧化生成的H2O是代谢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H2O也直接参与生物氧化反应;CO2由有机酸脱羧产生。

(4)生物氧化的速度由细胞自动调控。

3.常见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哪些?

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

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

(1)鱼藤酮(rotenone)、阿米妥(amytal)、以及杀粉蝶菌素(piericidin-A),它们的作用是阻断电子由NADH向辅酶Q的传递。

鱼藤酮是从热带植物(Derriselliptiee)的根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它能和NADH脱氢酶牢固结合,因而能阻断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鱼藤酮对黄素蛋白不起作用,所以鱼藤酮可以用来鉴别NADH呼吸链与FADH2呼吸链。

阿米妥的作用与鱼藤酮相似,但作用较弱,可用作麻醉药。

杀粉蝶菌素A是辅酶Q的结构类似物,由此可以与辅酶Q相竞争,从而抑制电子传递。

(2)抗霉素A(antimycinA)是从链霉菌分离出的抗菌素,它抑制电子从细胞色素b到细胞色素c1的传递作用。

(3)氰化物、一氧化碳、叠氮化合物及硫化氢可以阻断电子细胞色素aa3向氧的传递作用,这也就是氰化物及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第七章糖代谢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1.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途径是指细胞在乏氧条件下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2.糖有氧氧化:

糖有氧氧化是体内糖氧化分解大量生成ATP的主要途径,因为有充分氧的供应,葡萄糖能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释放出其分子中蕴藏的全部能量,能生成36-38分子ATP,其催化酶系在细胞胞浆与线粒体中,且糖有氧氧化途径也是沟通体内糖、脂类与蛋白质代谢途径的基础与联系枢纽。

3.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有机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

4.糖异生作用:

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

填空题

1.葡萄糖在体内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_无氧氧化(糖酵解)_____、_有氧氧化_______和__磷酸戊糖途径___。

2.酵解反应是在_组织细胞____进行的,最终产物是___丙酮酸___。

3.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__乳酸___,__甘油___和_氨基酸____。

4.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___4__分子ATP,净生成__2___分子ATP。

5.三羧酸循环是由_草酰乙酸____与__乙酰CoA___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的,每循环一次有__4___次脱氢,__2___次脱羧和__1___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__12___分子ATP。

6.糖的有氧氧化反应是在__胞体___和_线粒体____中进行的。

1分子葡萄糖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净生成__36___或___38__分子ATP。

7.糖的运输形式是_____贮存形式是_____。

8.人体主要通过__磷酸戊糖___途径,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

9.糖异生主要器官是__肝脏___其次是_肾脏____。

10.在饥饿状态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的主要代谢途径是__糖异生___.。

简答题

1.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迅速提供能量。

这对肌肉收缩更为重要,当机体缺氧或剧烈运动肌肉局部供血不足时,能量主要通过糖醇解获得。

(2)、是某些组织获能的必要途径,如:

神经、白细胞、骨髓等组织,即使在有氧时也进行强烈醇解获得能量。

(3)、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仅靠无氧醇解供给能量。

2.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1)在此循环中,最初草酰乙酸因参加反应而消耗,但经过循环又重新生成。

所以每循环一次,净结果为1个乙酰基通过两次脱羧而被消耗。

循环中有机酸脱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机体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2)在三羧酸循环中,共有4次脱氢反应,脱下的氢原子以NADH+H+和FADH2的形式进入呼吸链,最后传递给氧生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合成ATP。

(3)乙酰辅酶A不仅来自糖的分解,也可由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中产生,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并且,凡是能转变成三羧酸循环中任何一种中间代谢物的物质都能通过三羧酸循环而被氧化。

所以三羧酸循环实际是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末端氧化的共同途径。

(4)三羧酸循环既是分解代谢途径,但又为一些物质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前体分子。

如草酰乙酸是合成天冬氨酸的前体,α-酮戊二酸是合成谷氨酸的前体。

一些氨基酸还可通过此途径转化成糖。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2.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3.为其他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4.为呼吸链提供H+Fe。

3.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剂(力),比如参与脂肪酸和固醇类物质的合成。

 

2、在红细胞中保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3、该途径的中间产物为许多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4、非氧化重排阶段的一系列中间产物及酶类与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的大多数中间产物和酶相同,因而磷酸戊糖途径可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并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变。

  

5、PPP途径是由葡萄糖直接氧化起始的可单独进行氧化分解的途径。

因此可以和EMP、TCA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增加机体的适应能力

第八章脂类代谢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1.脂类:

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

2.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类大分子化合物

3.血脂:

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4.必需脂肪酸:

指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5.酮体:

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6.脂肪酸的β-氧化:

脂肪酸的β-氧化在肝脏、心肌、骨骼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