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773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docx

《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docx

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

填空题

1、墨家的法律思想中,既有朴素的_平等_观念,又有主张君主集权的专制倾向;既反对宗法等级的“_礼治_”原则,又主张新的官僚等级制,具有矛盾性。

2、洪仁玕认为_法制_是立国的根本,他的经济法制观具有较强的_资本主义_成分。

3、急进民主派是指“_五四_”前后,在中国思想界、文化节出现的一种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_陈独秀_、李大钊、_鲁迅_、胡适等。

4、子产“_铸刑书_,即把新制定的“_刑书_”铸在铁鼎上公布,这事中国法制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

5、李斯的法律思想深受_法家学说_尤其是_韩非_法律思想的影响。

6、在法家看来,“_好利恶害_”、“_趋利避害_”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

7、韩愈的法律思想是以反对_佛_、_道_,恢复_封建正统_法律思想的统治地位,特别是弘扬_仁义_为宗旨。

8、在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中,在法律思想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首推_洪秀全_和_洪仁玕_。

9、玄学家从“_无为而治_”的政治思想出发,反对_烦法酷刑_,主张_法贵简贵无_。

10、宋代理学代表人物很多,其中在法律思想上最有影响的是_朱熹_,他被称为“_集诸儒_之大成者”。

11、在法家看来,“_好利恶害_”、“_趋利避害_”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

12、韩愈的法律思想是以反对_佛_、_道_,恢复_封建正统_法律思想的统治地位,特别是弘扬_仁义_为宗旨。

13、在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中,在法律思想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首推_洪秀全_和_洪仁玕_。

14、玄学家从“_无为而治_”的政治思想出发,反对_烦法酷刑_,主张_法贵简贵无_。

15、宋代理学代表人物很多,其中在法律思想上最有影响的是_朱熹_,他被称为“_集诸儒_之大成者”。

16、道家在理论上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以“_道_”作为其理论思想的核心,二是强调“_法自然_”,即人必须顺从自然的制约。

17、玄学是盛行于_魏晋_时期的一个哲学学派,玄学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激扬了_法律虚无主义_。

18、沈家本根据传统儒学中的“_仁政_”观,认为刑罚应实行_人道主义_。

19、心学是宋明_理学_中的一个派别,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王守仁_。

20、法家的先驱人物为_管仲_、_子产_与_邓析_。

21、_1851_年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_太平天国革命_。

22、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是(张之洞)

23、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4、急进民主派是指“_五四_”前后,在中国思想界、文化节出现的一种思潮,他们以《_青年杂志_》等刊物为阵地,对封建专制发起冲击。

25、改良派的变法主张体现在改革方法上,就是废除_君主专制_制度,实行_君主立宪_制度。

26、“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林旭、康广仁、杨锐、杨深秀、刘光第。

27、

28、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以_缘法而治_的“法治”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而汉初推行黄老“_无为而治_”,对巩固汉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起到巨大的作用。

29、墨家的法律观是以“_兼相爱_、_交相利_”为核心的。

30、董仲舒提出了“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的理论体系,使_儒家_思想上升为官方的指导思想。

31、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三:

“_天人合一_”的神权法理论;_阴阳五行说_以及_宗法思想_。

32、《唐律疏议》的规定:

“_德礼_为政教之本,_刑罚_为政教之用”标志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已经成熟,礼法结合基本定局。

33、以周公为代表的“以德配天”思想的提出,意味着神权的动摇。

34、墨家以墨翟为创始人,是反映小生产者利益和要求的学派。

35、太平天国的刑罚主要有枷、杖死刑三种。

36、黄宗羲的法律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_民主性_精华,因此人们往往将其与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相比拟。

37、沈家本认为在适用法律时,也必须贯彻统一、平等的原则。

3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法律学说的思想家是(周公)。

39、王安石“三不足”变法理论指(天人了不相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40、首创“九卿议刑”制度,要求慎狱恤刑的是(李世民)。

41、“竹刑”的作者是(邓析)

42、前期法家提倡(变法)。

43、儒家“德治’论的内容包含(德刑并用,以刑辅德、注重教化,以德去刑、恤刑慎杀,先教后刑)。

44、墨翟认为法源于(天志),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45、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商鞅)。

46、早期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林则徐)。

47、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制定宪法,设议院、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的宪政方式)。

48、西周“礼治”的基本特征是“_礼不下庶人_,_刑不上大夫_”。

49、律学原本是汉代经学的一个分支,在晋代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法律史上具有特色的_法律注释学_。

50、洪仁王干的主要著作有《资政新篇》、《立法制喧谕》等,这些著作所包含的法律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打上了资本主义的烙印。

51、反映孙中山法律思想的著作主要有《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

52、梁启超认为,“救亡图存”是变法维新的出发点,变法维新是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

53、理学产生于宋代,其代表人物中最有影响的是_朱熹_,他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

54、在春秋时期的法律思想中,最有时代特点的是主张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进行变革的革新思想,其代表人物有_管仲_、_子产_和邓析。

55、玄学家从“_无为而治_”的政治思想出发,反对烦法酷刑,主张_法贵简贵无_。

56、_儒家_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其创立者为_孔子_。

57、在中国近代革命者中,_孙中山_与_章太炎_的民主革命思想最具有代表性。

58、孟子始终以_孔子_的继承者自居,孟子的思想包含着_民本主义_、_限制君权_等积极因素,但同时对强化_封建纲常_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9、从汉代开始,学术界就将战国时期主张“_变法_”、倡导“_以法治国_”的人士统称为“_法家_”。

60、唐初“安人宁国”的方针,在司法方面的表现,就是要求司法官吏_慎刑恤狱_,谨防冤滥,_务求其实_。

6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学派中,最主要的学派有_儒_、_法_、_墨_、_道_四家,尤其以_儒家_对法律的影响最大,而对法律论述最多、研究最透的则是_法家_。

62、_春秋战国_时期的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是以关于“_道_”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

63、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的_夏朝_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继其之后,中国奴隶社会又经历了殷商和西周两个王朝,直到_春秋战国_之交才转入封建社会。

64、神权法思想在_西周_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

为对商朝灭亡作出解释,同时加强统治,新的统治者提出了天命转移的“_以德配天_”说。

65、中国古代法律观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与_祭祀_、_战争_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66、儒家伦理法具有以下特征:

世俗性、_宗法性_和_广泛强制性_。

67、宋代理学把封建伦理所提倡的“_三纲五常_”视作“天理”,认为只有遵循“天理”才能达到至善的人性,即“_存天理_,_灭人欲_”。

68、礼法之争是指在_清末修律_过程中,顽固坚持保留传统礼教的“_礼教派_”与主张依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原理改造中国法律的“_法理派_”之间的争论。

69、沈家本是_法理派_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按照西方法律模式与_法学原理_改革中国法律的思想。

70、白居易从_儒家_传统立场出发,极力主张为政宽简,清廉简直,奉法爱人,提振纪纲。

71、中国早期法律观首先表现出直观、_呆板_的特性,青铜时代的人们只知有“_刑_”而不知有“法”。

72、

 

 

判断题

1、玄学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激扬了法律虚无主义。

正确

2、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是中国最早的、未受任何外来思想影响的启蒙思想家。

错误

3、《庄子》将《老子》的“无为”之道推向虚无的极端。

正确

4、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商鞅。

正确

5、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对法的概念,国家与法的起源等问题论述较多的是章太炎。

正确

6、律学是经学的一个分支,兴起于汉代。

正确

7、明清启蒙思想家中,第一次提出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法治主张的是黄宗羲。

正确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法律学说的思想家是周公。

正确

9、张之洞是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领袖人物。

正确

10、在天人关系上,刘禹锡不同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正确

11、壹法是法家提出的司法主张之一。

正确

12、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对法的概念,国家与法的起源等问题论述较多的是章太炎。

正确

13、黄老学说的“无为”即宣扬无所不为。

错误

14、秦始皇推崇道家严刑峻法的主张。

错误

15、王守仁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

正确

16、道家最早提出了自然主义法律观念。

正确

17、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旨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错误(三纲五常)

18、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男尊女卑。

错误(嫡长继承制)

19、中国古代的神权法思想目的在于神化王权。

正确

20、明清启蒙思想家中,提出“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说的是王夫之。

正确

21、儒家的法律观包含重视德治的内容。

正确

22、法家提出的“任法”即要求有法必依。

正确

23、《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政治经济纲领性著作。

错误(后期)

24、“法理派”的法律思想是激进的。

错误

25、“竹刑”的作者是邓析。

正确

26、沈家本的刑法改革思想可以概括为重刑主义。

错误(轻刑主义)

27、秦始皇推崇韩非轻罪重罚的主张,并在秦律中将“以刑去刑”的思想具体化。

正确

28、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法家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韩非。

错误(李斯)

29、“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推崇的行动纲领。

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0、儒学是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学术。

错误(理学)

31、先秦儒家主张重德轻刑。

正确

32、董仲舒利用“天人合一”说来论证宗法等级制的必要。

错误(阴阳五行说)

33、黄老学派的主张体现了先秦儒、法、道三家法律思想的综合。

正确

34、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中,对法律问题论述最多、涉及面最广的是黄宗羲。

错误

35、我国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

正确

36、太平天国初期的纲领性文件是《资政新篇》。

错误

37、儒家对周礼的态度是完全继承。

错误

38、“道德论”的提出者为韩愈。

正确

39、我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了类似于近代“罪行法定主义”观点的思想的是刘颂。

正确

40、首先提出德刑并用,以刑辅德思想的是孔丘。

正确

41、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庄子》。

错误

42、提出建立总统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是孙中山。

错误

43、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是礼法结合。

错误

44、在前期法家中,慎到以“重势”著称。

正确

45、《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政治经济纲领性著作。

错误

46、严复是我国第一个系统整理与研究中国法制通史的法学家。

错误

47、张之洞主张的“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即学习“西法”中一切先进的东西。

错误

48、孙中山“五权宪法”的宪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民生主义。

错误

49、我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了类似于近代“罪行法定主义”观点的思想的是刘颂。

正确

50、春秋时期“铸刑书”公布成文法的是管仲。

错误

51、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兼爱。

正确

52、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充’的思想家。

正确

53、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法律化已接近完成的著作是《贞观律》。

错误

54、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礼教派与法理派之间的论战。

正确

55、道家反对一切违反自然的人定法。

正确

56、玄学基本上是法家思想的新发展。

错误(道家)

57、墨家组织的成员多为隐士阶层。

错误(小生产者)

58、对于治理国家,唐初统治者主张礼刑并用,轻罪重罚。

错误?

正确

59、法家提出的口号是变法,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

错误(法治)

60、中国近代变法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西化的过程。

正确

61、道家认为,“道”是支配一切的主宰。

正确

62、洪秀全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天法”的论述和实施中。

正确

63、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儒家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

错误(教化作用)管仲强制

6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被广泛传播是在1900年以后。

正确

65、继承孔、孟重德轻刑的思想,提出“德主刑辅”治国方略的是朱熹。

错误(董仲舒)

66、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应是先有“法”后有“律”。

正确

67、理学主张法治优于人治。

错误(人治优于法治)

68、

69、

70、

71、

72、

 

单选题

1、墨家的法律起源论是(壹同天下之义)。

2、先秦法家中以重“势”而著称的是(慎到)。

3、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特征有(义务本位)。

乐观性第一性功利主义义务本位

4、玄学是盛行于(魏晋)时期的一个哲学学派。

5、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子产)。

6、理学的价值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7、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

8、中国早期法律观念中的“礼”是由(祭祀活动)而产生的。

9、对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孙中山首先注重的是(民权)。

10、早期改革派中,关于变法的方式方法,(龚自珍)主张“仿古法而行之”。

11、为了论证“君权神授”,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12、提出著名的“五权宪法“的人是(孙中山)。

13、法家提出的口号是(依法治国),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

14、唐初统治集团立法的指导方针是(安人宁国)。

15、“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是(墨翟)提出的。

16、“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是(章太炎)

17、商朝时期,请示上帝并传达上帝旨意的人被称作(卜、巫、祝)。

18、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荀子)。

19、中国思想史上,(《老子》)最先提出了“自然”的概念。

20、“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是(董仲舒)的主张

21、“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权能分治)。

22、康有为在其重要著作(《大同书》)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改造方案。

23、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势)。

24、宋代理学的奠基人是(程颢、程颐)。

25、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的思想家是(商鞅)。

26、引经断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董仲舒)。

27、要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是(黄宗羲)。

28、先秦后期的儒学泰斗是(荀子)。

29、孔丘的法律思想以(“仁”、“礼”)为核心。

30、“法理派”法律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1、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

3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是(魏源)提出的。

33、梁启超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以1894年的(公车上书)最为著名。

(康有为P245)

34、夏、商的法律思想是(“天命”、“天罚”)。

35、墨家把(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称为人民的“三患”。

36、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礼教派与法理派)之间的论战。

37、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是(沈家本)。

38、

39、

40、

41、

42、

 

多选题

1、先秦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慎到)。

2、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代表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3、早期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林则徐)。

4、急进民主派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

5、晋代著名律学家是指(杜预、张斐、刘颂)。

6、曹魏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

7、集中反映道家法律思想的代表作是(《老子》、《庄子》)。

8、洪秀全的法律思想包含(西方宗教迷信、中国古代“天命”神权观念、农民的平等、平均思想)。

9、王守仁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因地制宜的立法思想、“申明赏罚”的刑罚思想、区别对待的执法思想、以“保甲”、“乡约”正风俗)。

10、在所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近代中国革命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孙中山、章太炎)

11、玄学是以研究(《老子》、《庄子》、《周易》)而得名的哲学学派

12、晋代著名律学家是指(杜预、张斐、刘颂)。

13、早期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龚自珍、魏源)。

14、法家提出的司法主张是(明法、任法、壹法、从法)。

15、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逢变局须变法”的变法主张、务实学、倡实务的实用主义路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行动纲领)

16、唐初“安人宁国”方针在司法方面表现为(慎刑恤狱、谨防冤滥、务求其实)。

17、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君权神授,法自君出、“三纲五常”的立法、司法原则、德主刑辅的治国之道、“春秋决狱”的司法主张)

18、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国思想界发生的两大变化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的形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兴起)。

19、在董仲舒的理论中,“三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0、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与旧民权主义相比(新民权主义强调“主权在民”、新民权主义主张“直接民权、新民权主义批判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虚伪性)。

21、法家把法解释为(法是民众的行为规则、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命令、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法是关于赏罚的规定)。

22、儒家“治”的内容主要有(以“五伦”为中心、以家族为本位、以等差为继承)。

23、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于(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一、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否定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

24、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源泉主要有(祀、戎)。

25、春秋战国时期在法律思想方面影响最大的学派是(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26、后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李斯)。

27、立法原则法家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立法原则包括主要有六个:

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遵事理、量可能、务明易。

28、在所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近代中国革命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孙中山,章太炎)

29、“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

30、前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申不害)。

31、法家提出的“任法”即要求有法必依。

法家认为(任贤、任智、任私)是对司法的最大破坏。

32、(何晏、王弼)是“正始玄风”的主要人物,魏晋玄学的创始人。

33、管仲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

34、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35、洪秀全法律思想的局限性表现在(皇权思想、等级特权思想)。

36、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求上帝保佑、动摇了神权)。

37、

38、

39、

40、

41、

42、

 

简答题

1、简述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

1、“逢变局须变法”的变法主张。

2、务实学、倡实务的实用主义路线。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行动纲领。

 

2、儒家省刑慎罚刑法观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

1、视不仁不义为最严重的犯罪。

2、重德轻刑。

3、恤刑慎杀。

 

3、法家立法论主张的立法原则有哪些?

法家立法论主张的立法原则有:

1)顺天道。

2)因民情。

3)随时变。

4)遵事理。

5)量可能。

6)务明易。

 

4、《唐律疏议》中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唐律疏议》中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1)德主刑辅,以礼率律的思想。

2)维护封建皇权的思想。

3)等级特权思想。

4)宗法伦理思想。

 

5、法家法律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强调法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一切一断于法

2.注重实力,倡导以奖励务农、参战的途径来富国强兵

3.强调君主专制,鼓吹集中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权于专制君主手中

4.以“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历史进化观作为其“法治”的理论基础

5.使用统一的基本概念、范畴

法家以耕、战为杠杆推动了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改革,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6、试概括早期改革派形成的原因。

1.世界大势所趋的必然结果。

2.西学的渐进。

3.时局的逼迫。

 

7、唐律是如何体现宗法伦理思想的?

1.准五服以制罪。

2.维护父权即家长权。

3.维护男权主要是夫权。

总之,唐律维护宗法伦理,将人们以亲缘、性别、年龄等因素严加区分,在家庭中也确立等级界限,表现出突出的家族主义和浓厚的伦常色彩。

 

名词解释

1、以德配天

“以德配天”——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夏朝、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是君权神授说。

认为“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

该思想的提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意味着神权的动摇,而且从对立面的角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力量的强大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