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662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二语文试题.docx

《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二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二语文试题.docx

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二语文试题

2013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鱼纹和人面鱼纹,一直到今天民间各种剪纸里的鱼,这个“鱼”的源头符号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没有间断。

“鱼”有两个基本含义,这两个基本含义又是相连相通的。

第一个含义是繁殖和生存。

鱼产子极多,象征着繁殖、生存,与此紧密联系,鱼代表着也象征着男女情爱,它是神圣的生命颂歌。

人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出来,自此“鱼”开始。

许多民族都有与生存含义有关的“鱼”的符号,中华文华则将它从远古延续不断地保存到今天。

与代表繁殖、生存紧相连的“鱼”的派生意义,是将“鱼”同音地等同于“余”。

今天民间过旧历新年贴在大门口的“鱼”,经常与丰满谷穗连在一起,所指向的便是人的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

它象征的不仅是人丁兴旺,也是五谷丰登。

这个包含“有余”的“鱼”呈现出人类已走出动物世界:

人不仅维持、延续生存,而且生活开始富裕、丰足,不必像其他动物日夜苦于觅食求存。

余食余粮使人类有了更多的快乐和自由。

“鱼”的第二个含义是交往和语言。

“鱼腹藏书”“鱼雁相通”等,是中国古代流传的成语和故事。

从而,“鱼”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而且也是人的主体间的交往。

这交往既包括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也包括情深义真的感情传达。

人的生存使语言成为人的语言,“鱼”也就被赋予了从属于人的语义:

它保存并传达了人从生活到生产中的大量知识、经验和情感。

过年过节时,乡村宴席的中心赫然摆着一条不许动筷的大鱼,或者干脆就摆一条木制的鱼。

它代表着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从而也就不许去打扰它。

它与仰韶陶器上的神秘的人面含鱼到马王堆帛画上把整个宇宙拖起来的大肥鱼,到汉画中代表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鱼鳞状的身躯,以及后世八卦图中由双鱼代表阴阳所组成的“太极”中心一样,“鱼”在这里绝不止于生存、交往的一般含义,而且是将这含义与巫术信仰、沟通神明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呈显着生的祝福中充满着神秘和神圣,而这神圣性就在现实性之中,也就是说,“鱼”给人的生存和生活本身以神圣。

“鱼”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的观念和感情,已积淀为中华儿女的文化心理。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当外侮入侵、种族危亡的时刻,能被强烈唤起。

古代“夷夏大防”的微言大义为士大夫所看重,近代“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天演论”为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分子所认同,就是为了呼唤自立、自信、自强,以维护生命、维系生存。

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符号,“鱼”所宣示的正是人的生存和生命。

实实在在的“人活着”即人的物质性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现实和根本。

(摘编自李泽厚《已卯五说补篇》)

1.下列对于“鱼”基本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鱼”象征着男女情爱,这与鱼产子极多所以象征着繁殖和生存有着密切关系。

B.“鱼”与生存含义有关,而许多民族并没有将“鱼”包含的生存含义保存至今。

C.人赋予“鱼”特定的语义,使它成为保存和传达人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语言。

D.“繁殖和生存”和“交往和语言”在“鱼”这个文化源头符号中是相连相通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符号和宜示人的生存与生命的“鱼”,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在中国大地上绵延承续。

B.从“鱼”表示繁殖和生存的意义开始,人就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自己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

C.将“鱼”同音地等同于“余”的派生意义,催生人们对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之“余”的追求。

D.马王堆帛画上托起整个宇宙的大肥鱼,体现出了生存、交往的含义跟巫术信仰和与神明沟通之间的结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鱼腹藏书”“鱼雁相通”表明,“鱼”代表着生存,也代表着人之间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和情深义真的感情传达。

B.过年过节的乡村宴席摆着大鱼却不许动筷,寓意为此“鱼”是不许打扰的,因为他代表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

C“鱼”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的观念和感情,已积淀为中华儿女的能被强烈唤起的文化心理。

D.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分子认同“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天演论”,与“鱼”所宣示的生命和生存有关。

二、(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温舒传

王温舒,阳陵人也。

少时椎埋①为奸。

为吏,以治狱至廷尉史。

督盗贼,杀伤甚多。

稍迁至广平都尉。

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

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

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

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

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

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

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

论报,至流血十余里。

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

其颇不得,失之旁郡,追求。

会春,温舒顿足叹曰:

“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

”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

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

其治复效河内,徒请召猜祸吏与从事。

义纵为内史,惮之,未敢恣治。

及纵死,徙为廷尉。

而尹齐为中尉坐法抵罪,复为中尉。

为人少文,居廷惛惛不辨,至于中尉则心开。

督盗贼,豪恶吏尽复为用。

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

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

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②大豪。

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

于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有势者为游声誉,称治。

治数岁,其吏多以权富。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

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

上说,拜为少府。

徙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

坐法失官。

复为右辅,行中尉,如故操。

岁余,会宛军③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

及人有变告温舒受员骑钱,它奸利事,罪至族,自杀。

温舒死,家累千金。

(节选自《汉书•王温舒传》)

注:

①椎埋:

盗墓。

②焄:

同“熏”,以火烟熏炙。

此指胁迫。

③宛军:

指讨伐大宛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报,至流血十余里论:

商议

B.舞文巧诋下户之猾舞:

玩弄

C.有势者为游声誉游:

宣扬

D.温舒请覆中尉脱卒覆:

审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温舒阴险狠辣的一组是()(3分)

①少时椎埋为奸②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③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④即无势者,视之如奴⑤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大豪⑥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温舒所治郡县少有偷盗之事,显出安定之态。

盗贼不敢出入他所管辖的地区,他的做法强化了当地的治安,这也成为了他不断晋升的一个原因。

B.王温舒为人心思缜密,治政有独特的方法。

其对豪奸之家以及自己手下的情况了如指掌,以暴制暴,威逼加以杀伐,既聚敛了大量钱财,又使自己获得了好名声。

C.王温舒为官心狠手辣,但也忠于职守。

当一些奸豪之人逃到他郡,他都尽力追捕归案。

在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时,他深怀憾恨。

D.王温舒善于谄上欺下,舞文弄墨。

其惩处奸豪标准不一,歪曲法律条文诋毁奸猾的平民,以达到威迫大的豪强的目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

(5分)

 

(2)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云物:

云雾。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8.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

(6分)

 

9.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2)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一只套鞋

(前苏联)左琴科

电车实在太拥挤了,而且你不能乱动,如果你不听劝告,非要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你的活泼,那你一定保不住你的套鞋。

当然,只是一只套鞋,很多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但如果你的套鞋在两分钟内就没了,你一定不会装作若无其事的。

我再清楚不过了,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但等到下车的时候,结果却是:

两只套鞋已经分居了。

所有的衣物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它应在的地方,惟独我右脚上的那只套鞋不见了。

车已经载着那只套鞋飞驰而去了……

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

等着吧:

下班后我一定把它找回来。

下班了,这成了我的头号大事。

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些有用的信息。

他的话让我心里踏实多了。

他说:

“嗯!

是在电车上啊!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就不保险啦。

丢在电车上,找到的希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

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就能领回失物,他们专负责这种事。

“噢,谢天谢地,”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

唉,我的套鞋是全新的。

很快,我就找到了失物招领处。

“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回来。

“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请描述一下您的套鞋吧。

“套鞋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说,“鞋号是十二号。

“十二号的鞋,我们这里可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再细细地说一下吧。

“特点嘛,也很普通,那是绿颜色的,鞋的两旁有白色条纹。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说得再详细点好吗?

“那是一只全新的套鞋,连鞋油都没来得及上。

“请您稍等。

瞧,她手里的确拿着我的套鞋。

我当时真是激动极了。

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工作人员竟在一只套鞋上花这么大的功夫。

“谢谢,”我说,“朋友,真不知如何感谢您的帮助,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快给我吧,我好穿上。

谢谢你啦!

“不行,尊敬的同志,我仍不能确定这套鞋的真正主人。

“我何必去骗一只套鞋呢?

“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点。

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现在不能给您。

请您开个证明来,证明您确实是丢了套鞋。

让居委会再开个证明确保一下吧!

这样才符合我们的工作程序。

“朋友,”我说,“好同志,可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这档子事,他们可能不给开这样的证明。

“他们一定会帮你的,而且……”

他坚持原则,我只好无奈地离开了。

第二天,我找到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

“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

“这是事实吗?

我可是上过不少次当了!

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

”居委会主任说。

“真的,”我说,“我是丢了套鞋。

他说:

“那就拿一张电车公司的证明,单凭你一句话,我可不敢胡乱开证明,我必须为居委会的声誉负责。

我说:

“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

他说:

“那你打个报告吧。

我说:

“怎么写呢?

他说:

“你就写:

某年某月某日丢失套鞋一只等等,再加上点保证,就说你以什么样的名义起誓……”

我写了报告,随后便拿到了居委会的证明。

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

好在一切都很顺利,套鞋被我拿了回来。

现在我终于拿回了我的那只套鞋,并把它重新穿到我的脚上。

“瞧,他们的服务态度多好!

要是别的单位,为一只套鞋肯定不会花那么多时间!

从车上扔出去完事了。

虽然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毕竟不是一无所获。

但事情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又有一回,我丢了另一只套鞋——一星期以来,我把它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夹带着。

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

但我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一定不是在电车上。

虽然有所损失,但总算没全白忙活,现在我把它放在五斗柜上。

每当心里烦闷时,只要朝这只套鞋看上一眼,我就心平气和了。

那时我心里总会想:

总会有像这样优秀的机构给我帮助的。

这只套鞋对我来说已远远地超出了它应有的价值,我一定会永远地保留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在电车上丢失了一只套鞋,本不应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因为套鞋在很短的时间丢失,才使得“我”心里很难受。

B.下班后,“我”在电车公司找了一个认识的人,希望通过他找到丢失的套鞋。

事实上,我也由此顺利地找到了丢失的套鞋。

C.在失物招领处,工作人员一再要求“我”提供详细的信息。

此时“我”也表现得很有耐心,对找回套鞋抱有希望。

D.“我”到了居委会开证明,结果受到了刁难。

向电车公司打了报告后,才拿到居委会的证明,最终拿到了丢失的套鞋。

E.另一只套鞋丢失后,“我”没有上次那么幸运能找到套鞋。

前后对比,更加突出了之前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小说中的“我”为了找到丢失的一只套鞋,都做了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

(6分)

 

(3)小说结尾提到“我”对于丢失的另一只套鞋不抱找到的希望。

这样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以“一只套鞋”为题,有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方面的考虑,请任选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中国烹饪协会调查报告

记者窦媛媛

中国烹饪协会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

近期超过30%的餐厅浪费明显减少。

在春节长假中,北京市商务委也发布信息称,年夜饭和春节家宴也刮起了“节俭实惠”风气。

菜量“大换小”避免浪费

“姑娘,我们点这些菜够了吧?

不会浪费吧?

”昨天下午,市民胡先生一家五口到鸿宾楼用餐。

服务员的“贴心提示”立刻让他的担心打消了:

“您放心,6个人以下的年饭菜品都给您用小盘,当然价格也低,分量减了,保证吃得完。

按照北京人过年的食俗,年夜饭和过年期间的家宴一定要丰盛,最好是“鸡鸭鱼肉备齐”,还要配上汤、面点和果盘。

春节前,餐饮企业响应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春节家宴也打起了“实惠牌”,像鸿宾楼这样“大盘改小盘”的措施就是其中之一。

在鸿宾楼,菜量分大、中、小三档,比例是2:

1.5:

1,小盘菜的分量是大盘一半,价格也按比例减少;凡是6人餐以下所有菜品都用小盘,基本都能吃完。

北京市商务委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京城多家餐厅为“厉行节约”推出了点菜适量提醒、剩菜打包、推出小份菜或半份菜、奖励节约用餐、主动退换菜等服务方式。

而中烹协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1.76%的企业张贴了宣传标语,近15%的企业对节约用餐有不同形式的奖励措施。

部分餐企取消“最低消费”

包间设“最低消费”,顾客为了凑单往往多点菜,吃不完就造成浪费,这样的情况与“厉行节约”背道而驰,令许多消费者颇有微词。

北京市商务委昨日在市场盘点信息中表示:

春节期间,眉州东坡、湘鄂情、倪氏海泰、俏江南、顺峰等知名餐饮企业取消实行多年的“最低消费”,还取消了包间费。

北京餐饮协会会长汤庆顺表示,目前取消了“最低消费”和“包间服务费”的餐饮企业还不多,并且其中不少企业都没有做出“彻底取消”的承诺,很有可能出现反复。

“企业设最低消费和服务费是出于经营压力,但更应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标准,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

”他表示,近期餐饮协会将正式向全市餐饮企业发出号召,呼吁企业共同取消“最低消费”,并一直坚持下去。

超30%餐厅浪费明显减少

中国烹饪协会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一系列厉行节约措施实施后效果明显,近80%企业认为浪费“有所减少”。

据悉,中烹协调查了全国近百家餐饮企业。

调查报告显示,近80%的企业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浪费,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其中27.3%的企业认为餐饮消费中浪费量达20%,这部分企业主要以星级酒店、高端餐饮为主。

约80%的浪费来自于公款消费和商务宴请,约20%的浪费是由于团拜会和婚宴,家庭大众消费则很少浪费。

中烹协表示,在中央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后,近80%的企业认为浪费有所减少,其中超过30%的企业认为浪费明显减少。

值得关注的是,调查数据显示:

有60%的餐饮企业在春节前出现退订现象,其中退订率在20%以上的企业超过一成,大多是高端餐饮和星级饭店。

举例来说,北京某五星级酒店退订近千万元,某西餐厅聚会下降80%。

而以大众消费为主的中低档餐饮企业受影响不大,销售额基本持平,部分中低档餐饮企业营业额有所增长。

 (摘自20XX年2月13日《北京晚报》)

(1)下列对这篇调查报告的内容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近期超过30%的餐厅浪费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在春节长假中北京年夜饭和春节家宴刮起了“节俭实惠”风气。

B.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受到了餐饮企业和市民的响应。

C.有61.76%的企业张贴了宣传标语,15%的企业对节约用餐有不同形式的奖励措施,这是中烹协的一项调查结果。

D.包间设“最低消费”,顾客为了顾及面子而往往多点菜,吃不完就造成浪费,这令许多消费者颇有微词。

E.取消“最低消费”和“包间服务费”的行为虽然迎合厉行节约的号召,但是彻底取消这两种消费行为还任重道远。

(2)这篇调查报告使用小标题进行行文有什么好处?

试作简析。

(6分)

 

(3)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中国的消费状况,有什么目的和作用?

试作简析。

(6分)

 

(4)读了这篇调查报告,你觉得怎样才能厉行节约?

请结合选文和生活实际分条说说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2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急功近利,认不清自己工作中的规律,累垮了身体,并成效甚微。

何不善刀而藏,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B.对于高三学子来说,这个学期是他们高中阶段关键的一个学期,也是查漏补缺的宝贵的复习时间,所以,同学们都全力以赴,不怕苦累,只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上有立锥之地。

C.陈老先生为了学诗,无论是大家名家,还是一般诗歌爱好者,他都虚心求教,择善而从,从不师心自用,也不故步自封。

D.既然深圳已被确定为教改试点,又被授予了最大的改革自主权,就应该给予其更大的支持,允许其放手去试,让真正的改革者少遇到一些碰壁和虚与委蛇的情况。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XX年3月10日,山东男篮客场挑战卫冕冠军北京金隅队,在比赛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山东队三外援战术非常吸引球迷的眼球。

B.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第一艘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C.据20XX年2月28日《人民网》报道,浙江某单位领导动用9名下属为女儿做寒假作业,这是中国教育破天荒的第一回,令人反思。

D.20XX年3月10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是一份有“分”有“合”的机构改革方案。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中国诗歌史上,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是两位老祖宗,   。

     ,      。

       ,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魏六朝诗歌的长期积累,就不会带来唐诗的繁荣。

①不论在内容题材和形式技巧方面

②因此,对于唐宋以来长期流行的五七言诗来说

③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④而且《诗经》为四言体,《楚辞》为骚体,都不是五七言体

⑤但《诗经》《楚辞》的题材内容、表现技巧不及汉魏六朝诗

⑥汉魏六朝诗的影响,都更为广泛和直接

A.③①⑥⑤④②B.⑤①③④②⑥C.③⑤④②①⑥D.⑤②⑥④①③

16.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三个短句,要求不改变原意。

(6分)

       财富,不应因其可爱得被坏人觊觎便必须对这些坏人为攫取、占有它所采取的卑鄙行为负责。

(1)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作文。

(5分)

(1)请用形象性的文字介绍漫画内容,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2)这幅漫画有什么深刻地内涵?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今年9月27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该《条例》最引人注意的条款是第四章“保护”中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见义勇为受益人应当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成员表达谢意、予以慰藉。

”对此,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

从呵护见义勇为社会心理环境的层面看,的确应当明确见义勇为受益人应当感恩。

网民乙:

真正有价值的感恩,从来都不是强制能够获取的。

网民丙:

不管是感恩还是报恩,都是情理上的事情,法律不应规定道德义务。

网民丁:

靠社会舆论对于不懂得感恩的受益人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来促使其自觉遵守。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2013新课标高考押题密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B项,干扰设置为偷换概念;“中华文化却将它从远古延续不断地保存到今天”中的“它”,应指代“与生存含义有关的‘鱼’的符号”。

答案:

B。

2.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C项,干扰设置为强加关联;“催生了”属无中生有,“……追求”是“派生意义”的体现而非“派生意义”带来的结果。

答案:

C。

3.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干扰设置为信息错位;“鱼腹藏书”“鱼雁相通”只与“鱼”的第二个含义“交往和语言”有关,“‘鱼’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一句是行文中对“鱼”第一个含义的照应。

答案:

A。

二、4.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推断(联想课文语句)、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