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
《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转化后进生
如何转化后进生
在班级相当一部分学生被老师认为后进生或差生,老师经常训斥挖苦恨铁不成钢,有的干脆不予理会,学生呢也干脆破罐子破摔,这样势必形成恶性循环。
货有三等,人有上中差,作为班主任总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以发展,不愿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
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在这些学生身上投入的精力,要远远超过其他学生。
本人认为对差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尊重激励
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作为老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亲此疏彼,对差生要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这样差生就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改变自甘落后的思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真正使使阻力变成动力。
本班的郑某同学,三年级时经常不做作业,老师也是怒不可遏,把书包从二楼扔到一楼。
尽管这样严厉地对待他,他仍旧习不改,成绩在50分左右徘徊,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四年级刚好由我接班,一开始我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一些有关他的情况,于是我便着手开展工作。
1、家访;2、谈心。
给他确定能达到的近期目标,师生订立约定,并给他指定接触对象——蔡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开始喜欢我,基本不赖作业,成绩也略有上升,慢慢地由差生转化成了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当上了小队长,而且班级荣誉感越来越强,班级卫生清理,经常有他的身影。
跟我也越来越亲近,虽然现已去连云港读书,可到了暑假,还特地约了几个同学,到我家来探望我。
另外,有的老师总认为有的学生不听自己的话,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当作耳边风,甚至还要顶牛。
我就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原来我班的同学应某,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老实、非常内向的孩子,到了其他班级,他的班主任却告诉我,他跟老师对吵,批评教育毫不理会。
当那老师走后,我耐心询问了他:
原来是老师处理事情不够公正,冤枉了他……所以我觉得我们平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好学生也有做错事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分清是非,尊重差生,不要一味包庇优等生。
二、情感激励
人是有感情的,差生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但由于他们常常受到冷眼,所以外表总是冷漠,甚至有些不近情理。
要转化他们必须大力进行感情投资,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对老师有感情,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否则苦口婆心的教育只是徒劳,所以要特别注意与差生沟通感情,增进了解,以换取信任。
以前我班有个邹某同学,在他两岁时父亲打山塘被炮炸死,母亲说句难听话少了“半拍”,后来嫁到澥浦,那男的家庭条件差,而且也与常人有点不一样,真的,他在家里几乎得不到温暖。
由于长期缺少教管,已养成许多坏习惯,上课经常迟到。
我了解情况以后,利用去镇海开会的机会(那时还没有超市)买来一个小闹钟送给他。
自从有了小闹钟,他再也没迟到过。
平时我也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每次外出,我都给他准备好点心:
什么蛋糕、牛奶、话梅……真的,班里其他孩子看了也心里痒痒的。
就这样,我与他想处了两年,他从来没给我找过碴,相反的,还为班级出过许多力。
劳动时他一马当先;运动场训练,他跑在最前面……毕业时提出单独与我照相。
看着他完整地、舒心地离开我们澥浦小学,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三、表扬激励
荣誉是人自尊心的需要,恰当而又适时地给差生以表扬和和鼓励,能够克服他们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
在平时,要多找差生的“闪光点”,差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差生的进步。
金某同学,由其他班转入我班时,八课的语文作业只做了两课,且有漏做的。
到我班后,他向我保证一定补上。
我叫他每天补一课,他有时补的比我说的还要多,我就及时表扬他,他心里挺高兴的。
后来我又叫同学时时提醒他,不但补上了所有的语文作业,以后也基本没有赖过作业。
到六年级毕业时,他考了83.5分,他欣喜地告诉我:
戴老师,我从来没得过这么好的成绩。
平时我也经常将他带在身边,这样便于沟通,便于发现。
有一次,我带着蔡勇和他去山上勘测地形,准备搞野炊。
找到一块地方后,那里虽然宽敞但有点高低不平,他看着走着,突然说:
戴老师,女同学怎么办?
从这里,我也看出他有一颗关心他人的心,回到班级后我又及时表扬了他。
渐渐地,同学们由怕他到亲近他。
他完全跟班级融合在一起。
那时,原来六年级每班一个的差生全集中到我们班上。
我又要参加区政协会议,一去就是三天。
说实在的,我人在开会,心在学校,担心三个小家伙捣蛋。
每到晚上打电话给班长,了解情况,听到班里什么事也没发生,他们很听话,我才放心。
四、家庭教育激励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也是重要的一环,特别对差生的转变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对差生要予以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与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家长理解、支持与配合。
上面说到过的金某同学,他有一个姐姐,隔了七八年后母亲生下他,取名“天赐”,可想而知溺爱有加,五年级时母亲曾上门谩骂班主任。
他转入本班的第一天,我便进行了家访,首先肯定他儿子很聪明,然后说了我自己的教育计划(软、硬兼施),了解了一些他在家情况,并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聊了足足一个小时,直至他完全放心地将孩子交给我。
说真的,对这么一个蛮横无理的家长,在我以后的教育中他从未提出一个不字,为我今后的教育打开了绿色通道。
当然,在家访中一定要注意谈话技巧:
1、要针对学生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消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积极向上。
原班内朱某同学,当我拎着水果去家访时(因为当时他爸爸腿骨断了,住院刚回来),从谈话中了解到家长已束手无策,几乎放弃。
我对他的要求是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好人,不要做浪荡子,家长要配合。
家长听了我的一席话,觉得老师说的有理,以后也就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
2、家访谈话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多说好话,少一点指责批评,即使批评也要委婉,要给家长以希望,不要说成一付不可救药的样子。
3、家访一定要重视证据,对症下药。
浅谈初中新生的心理过渡
初中教育比较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
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做好初中新生的心理过渡工作,致使他们难于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新生活。
他们所具有的心理水平与初中生活所需要的心理能力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导致一部分同学在学习上和思想品德上发生了一系列逆转性变化。
因此,要全面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两极分化现象,就必须认真研究一下初中之于小学,初中学生之于小学生的种种不同特点,抓住初中一年级的关键时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初中新生完成心理上的过渡,尽快适应变化了的学校生活。
小学生进入初中,置于他们面前的是未曾经过的新环境和新生活。
与小学相比,不论是学习活动还是人际关系以及其它方面,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学习内容上,初中的课堂不仅门类比小学多,而且其知识内容也趋于专门化、系统化。
在小学里,老师对学生从学习到生活等各方面的关怀照顾得无微不至。
一般地说,他们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
但是,进入初中,情况马上发生了变化,老师已不可能再像对待小学生那样关怀得具体细致,集体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
学习活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客观上需要初中新生的心理能力必须跃进到更高一级的程度。
但是,初中新生的心理水平还处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仍大量保留着小学阶段的种种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
1.感知能力差,缺乏精确性和概括性。
2.注意力不够稳定,缺乏持久性。
3.意义识记能力差,习惯于机械性的记忆。
4.思维能力还处于较低级的水平。
尽管他们的思维在不断地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其逻辑思维仍然是经验型的,还必须依靠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5.情感缺乏深刻性,喜怒哀乐,形于声色。
6.意志还比较薄弱,意志行为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
总之,初中新生的心理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童年期的心理特征还占着明显的优势。
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看,初中二年级是青少年思维发展和品德发展的质变期,是青少年心理品质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关键年龄,初中一年级正是这一质变的准备和过渡阶段。
因此,能否有效地促进初中新生的心理能力的协调发展,帮助他们完成心理发展质变前的量变准备,推动他们的心理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是能否有效地防止出现过早过多的两极分化现象,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的成败关键。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紧紧抓住初中新生的这些特点,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努力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首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怀初中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怀他们心身的健康成长,注意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品质,既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又要不断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鼓起他们追求知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全面培养、发展他们的心理品质。
学校的学生工作,团队工作,班主任的班级工作,课任老师的教学工作,都要以此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们的认识、情感、意志诸方面得到不断发展。
第三,注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学校生活,发展他们广泛而健康的情趣,在快乐的活动中,施以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和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生动活泼,因材施教,切合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决不可不顾学生的心理水平,急功近利。
教师不论在知识传授、教材处理还是在教法选择、课型设计等各方面,都要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状况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为目标,逐渐引导他们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武装自己。
最后,在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心理特征的个性差异,既要把握共性,又要研究个性,从而选择不同方式和方法做好每个学生的工作。
总之,帮助初中新生完成心理发展的过渡,促使其发生预期的质变是一项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
只要我们的工作能像“园丁”一样辛勤的耕耘,打动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灵感,就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第18课三国鼎立的教学设计
麦积区元龙中学师凯霞
[教材内容分析]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
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
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中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看过《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
在中学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学习过曹操的作品《龟虽寿》与《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对官渡之战中人心理状态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3、通过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懂得应该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
4、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
[难点和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
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课的难点是: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课时]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创设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制作好课件,发预习材料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学生——预习第18课,查找与刘备、诸葛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听一段音乐,(多媒体展示《三国演义》主题曲的视频)
这是摘自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大家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吗?
歌曲里涌现的人物大家熟悉吗?
听完这首歌,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吧?
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
回答歌曲的名字。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的话,教师说出答案:
滚滚长江东逝水,由杨洪基演唱的)
答:
第18课《三国鼎立》
[讲授新课]
一、官渡之战(bc200年)——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势力日益增大的原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
经济上:
奖励农耕
实行屯田
军事上:
官渡之战
显示官渡之战的示意图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
我们一起来穿过时空的隧道,一起来到东汉末年,这时候,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怎样的情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战乱不已,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生产环境,而北方人民的这一个愿望是由曹操来实现的。
我们来看一下曹操的一张肖像图(展示曹操头像)
在军阀纷争割据中,曹操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却能在众多军阀中暂露头角,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实力很强的袁绍成就了一番事业,曹操实力日益增大的原因是什么呢?
(讲述曹操在政治经济上的措施)
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渡之战的简略过程(多媒体展示:
官渡之战路线图,简单讲述过程,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大家请看一下书本103页的动脑筋。
同学们都发现到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心理因素。
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将士被曹操烧掉粮仓后军心动摇,而相对来说曹操镇定自如,积极寻求战机。
大家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心理因素影响大吗?
能否举出一些因为心理因素而取得成功或者遭受挫折的例子。
可以看到: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我们要吸取袁绍的教训。
过渡:
官渡之战几年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
我们说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大家有没有学过他的诗呢?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雄心壮志,那么,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他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呢?
(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
答: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战乱不已,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拿出课前查找的曹操的相关材料
通过地图直观感受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形势,带着问题思考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胜利
学生阅读书本103页“动脑筋”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边看书边抓住课文中的有效信息思考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
思考平时生活中因为心理因素而导致成功和受到挫折的例子
学生回答
学生齐声回答:
《龟虽寿》
并背诵诗篇
回答:
统一南方。
进而统一全国
二、赤壁之战(208)——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刘备、孙权势力的扩张
显示三顾茅庐图画
播放三顾茅庐视频
2、赤壁之战(208年)
显示赤壁之战的示意图
3、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显示三国鼎立示意图
曹操统一南方面对的对手是谁?
提到刘备,曹操评价他说:
“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就是说,天下看得起的只有刘备和他自己,那提到刘备,自然而然会想到谁?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幅图,大家知道画里面的人物是谁吗?
这里面含着一个什么成语呢?
曹操另一对手是孙权。
评价孙权:
曹操认为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手下有谁?
关于周瑜,我们一起来听听苏轼的《赤壁怀古》(播放课件和音频)周瑜少年得志,是赤壁之战关键人物。
赤壁之战时发生在208年,当时曹操统一了北方,实力非常强大,他亲率几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统一南方,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曹操的愿望实现了吗。
(讲述赤壁之战的大概情况,并引导学生填表格)
作为优秀军事将领的曹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占优势的情况下却失败呢?
同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根据同学的发言补充知识点。
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
(扩展,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骄兵必败,这个是一个规律性的道理,鲁迅先生说过: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但是这么一个有本事的人,骄傲也会失败的,我们要吸取曹操这个教训,有了成绩不能骄傲,应该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
我们对曹操都比较熟悉,他是三国时期人物吗?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游戏:
我们现在进行一个游戏:
我们这里有两组同学,请根据课文第106页活动与探究,从图上找出地图错的部分。
看哪组同学找得最快最准。
过渡: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每一国都想暂时还不具备统一中国的能力,于是接下来他们要做什么呢?
回答:
刘备和孙权
回答:
诸葛亮
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张飞、关羽,后面还跟着一个挑着担子的随从。
他们是去拜访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
这个成语故事就叫作“三顾茅庐”
学生观看刘备三顾茅庐的视频
回答:
周瑜
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创设历史情境。
从文学作品之中了解周瑜的少年得志
分组讨论,在讨论完毕后举手讲述自己的看法
(1)曹操自恃有20万大军,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2)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在南方容易得传染病
(3)采用战术错误,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
船一着火就会蔓延很快。
(如学生如果提到借东风这个问题的话,就让学生思考怎样评价那天是刮东风)
回答:
不是,因为曹丕在220年称帝时,曹操已经去世。
学生通过游戏,从地图上找出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从中了解三国的地理位置,加深了印象,提高识图能力。
图上所标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吴国“孙权称帝”,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城“赤壁”也不对
致力于发展经济,壮大实力。
三、三国经济的治理和开发
1、曹魏屯田
2、诸葛亮治蜀
3、东吴开发江南
(展示翻车、青瓷等图片)
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的。
魏国处于中原地区,农业发达,曹魏重视屯田。
蜀国重视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诸葛亮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功臣。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卫温曾经到达夷州,即今天中国的哪个地方呢?
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任何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不会得到成功。
而提到东吴,其对广州的开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讲述相关情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总结:
总的来说,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
为西晋的短期统一乃至隋朝的大一统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
抓住课文中有效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图片给学生留下感性认识,激发兴趣。
回答:
台湾
(激发起爱国主义感情)
学生发言
(认识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课内提升]
显示京剧面谱
我们这一节课提到了很多人物,令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还要数曹操和诸葛亮,那么在众多的人物中,你喜欢哪一个呢?
为什么?
对于曹操,人们用十个字来形容“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对于诸葛亮,令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忠诚,八个字形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家平时很少看京剧。
在京剧里面曹操是白脸奸臣,你认为对吗?
(针对发言作分析)
曹操对于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推动历史的发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同时把历史真实和文学作品区分开来。
学生讨论并发言
使学生对人物的评价有一个客观地认识,并对三国鼎立的历史有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
使学生了解到文学作品很多时候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往往作品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出发,在大体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进行虚构,有时候和历史真实是有区别的。
要即以区别,并对人物的评价也要有一种客观的眼光。
[课堂小结]
显示示意图拉线索进行小结
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自我测评]
利用课件,展示练习题,
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