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085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5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教学目标

l、知道人各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的长处,知道学习他人长处对自己成长的作用。

2、知道心胸开阔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胸狭隘、嫉妒等不良心理对自己成长有害处。

3、体会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的可贵。

培养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能体谅他人的难处。

4、能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分享快乐,助人为乐。

教学重点、难点:

l、知道人各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的长处,知道学习他人长处对自己成长的作用。

2、知道心胸开阔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胸狭隘、嫉妒等不良心理对自己成长有害处。

3、体会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的可贵。

培养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能体谅他人的难处。

4、能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分享快乐,助人为乐。

第一课时我的伙伴个个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人各有所长,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理。

2.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学习真诚地欣赏、赞美别人。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出示故事《英子的同桌》,学生听故事后谈论如下问题

(1)提问;英子为什么不愿和海燕同桌?

(2)后来英子为什么还是请求和海燕同桌?

(3)为什么英子一开始没有发现海燕身上的优点,是她的优点太少了吗?

(引导学生明白有的美很容易被发现,而有的美却需要用心去体会,从而鼓励学生用心去发现身边同学的长处)

2.小结:

是啊,有的美,人人都看得见;有的美,却需要用心去体会。

其实,美无处不在。

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要用心发现,你会惊叹:

原来我的伙伴个个棒!

二、说说伙伴身上的美

1.过渡:

从刚才的故事中我们都明白了,原来每个同学都是最棒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只是有些还没有被大家发现而已。

现在,让我们把大家的优点都找出来,我们开展一个找“美”的活动。

2.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说同伴的优点。

游戏一:

选一个同学击鼓,其他同学传花。

鼓响时花在谁手里谁就站起来夸夸自己欣赏的同学,同时被赞美的同学也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游戏二:

老师击鼓,鼓响时花在谁手里谁就站在中间接受大家的赞扬,被表扬者说出自己的感受。

(开展此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关照那些平时调皮、多动、优点不明显的学生,尽可能制造机会让同学们夸夸他们)

3.写一写同学的优点,仿照教科书中的范例完成教科书第3页的学生作品空白框。

三、身边的美大搜索

1.教师导语:

同学们身上的“美”可真多呀,说完了我们同学身上的优点,你还发现我们身边的其他人有什么优点吗?

我们也来夸夸他们吧。

2.学生回顾自己身边有哪些熟悉的人(邻居、父母、老师、医生、司机、清洁工、警察等),并仔细想想自己最熟悉的人的优点,把它们写下来。

4.学生自由说,充分发现身边这些人的优点长处。

5.学生交流自己平时如何发现周围人身上的优点。

教师可以用下面的提问引导学生:

大家在学习、生活中,有的和伙伴是长期相处,有的是短期接触,就在这些时候,你是怎样去发现对方的长处呢?

四、送出我们的赞美

1.我们发现了这些人的优点,那就试着去告诉他们吧。

看看他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看教科书第4页的两幅图和学生作品,从中获得启发从而学习把对他人的赞美告诉他人)

2.学生交流表达对别人的赞美的方式。

(如一句话、一个微笑、一声喝彩、一个眼神、一张纸条,等等)

3.学生实际行动,送出我们的赞美。

4.小结:

是啊,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被人肯定,自己的努力被人承认。

我们自己渴望得到赞扬,那就不要忽略赞扬别人。

一个乐于赞美别人的人,是一个播种快乐并能收获快乐的人。

 

第二课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活动目标

1.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无论是对自己或对别人都要既看到优点又看到缺点。

2.善于发现他人长处,乐于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李子、一个苹果李。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小李子并提问:

你们吃过李子吗,味道怎么样?

(学生自由说)

2.出示一个苹果并提问:

和李子比起来,苹果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说)

3.教师导语:

南方的李子个小、味酸,北方的苹果个大、味甜。

南方人也想吃到大个味甜的苹果,把北方的苹果树栽到南方去不就性了吗?

其实,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北方的苹果在南方怎么也长不好。

怎么办呢?

4.出示苹果李:

科学家真有办法。

他们把苹果树嫁接到李子树上,就长出了现在这样的苹果李。

它生长在南方,个儿大,味又甜,很受大家欢迎。

5.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像“嫁接”这样的技术。

可以不限于农业领域,其他领域的“嫁接”技术也很能说明问题。

6.教师小结:

谁都有自己的长处,但也有自己的短处。

李子树和苹果树互相取长补短,结出了甜甜的果实。

伙伴们互相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对此可能并不是很理解。

二、联系实际,实践活动

1.我们全体同学,已经在一起共同学习四五年了。

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哪些可取之处?

你可以向谁学习以克服自己的短处?

现在,我们开展一个活动,看大家谁能够在活动中发现他人的长处,谁能够做到取长补短。

2.学生四人一小组开展活动。

学生小组选取本组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然后根据活动的需要,设想班里的同学如何分工才能够使这项活动开展得更有效,更能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

下面的一些活动可供学生参考。

(1)班级要参加庆“六一”黑板报比赛。

请你们为班主任设想一个人员分工计划。

(2)学校要开运动会。

请你们为班级安排参加接力赛人员(男女各4名)及拉拉队队长、宣传队队长、服务队队长名单。

③、少总部要开一个“小超市”,请你们物色一名小超市负责人、两名营业员、一名记帐员、两名纪律维持者。

分工岗位

姓名

可以向谁“取长”

使工作做得更好

1.小组汇报交流,说说理由。

三、签订互帮互学合同

1.提供帮助。

说说自己有什么长处,在什么地方可以帮助别人。

2.寻求帮助。

找找自己的不足,看看谁可以帮助你。

3.签订互帮互学合同。

学生自由寻找互帮对象,签下合同。

互帮互学合同

甲方:

乙方:

互帮内容:

1.甲方帮乙方;乙方帮甲方

2.

3.

四、课外延伸,课堂小结

1.教师导语:

老师很高兴,同学们在活动设计中能发现他人的长处,还想到了要向他人学习。

今天,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3.教师小结:

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取长补短、共同合作,各行各业都需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使自己尽快强大起来。

4.以一首小诗来结束课。

学生齐读下面这首诗。

大海不拒百川之水,才变得浩荡;

泰山不拒细小沙石,才变得高大;

蜜蜂采百花之精华,酿出最甜的蜜;

我们大家取长补短,才能全面发展。

第三课时远离“红眼病”

活动目标

1.懂得人各有所长,能虚心向别人学习。

2.知道心胸开阔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胸狭隘、嫉妒等不良心理对自己成长有害处。

活动准备

搜集因嫉妒而害人害己的故事或事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辨析是非

1.教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可下课时,我听到了两个同学这样的说法,请大家看看他们说得对吗?

2.师出现两个学生话。

学生交流讨论,辨析对错。

(1)绩不好的同学,没什么长处好学。

(2)别人不如我,我向别人学什么呢?

3.总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

并不是成绩好就什么都好,成绩不好就什么都不好。

成绩不好的同学,其他方面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就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

二、联系实际、明理导行

1.学生阅读乌鸦和夜莺的故事。

教师提问:

为什么夜莺终于练就了一副好嗓子,而乌鸦却没有人愿意理她?

2. 出示教科书第7页的情境对话,让学生感受情境并分析讨论如下的问题。

(1)是否也听到过这种声音?

(2)想一想,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呢?

3.学生交流:

如果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有的同学在某些方面比你强,尤其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超过了你,你的感受如何,你该怎么办?

三、给“红眼病”会诊

1.教师导语:

有的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很难过,心里不舒服,甚至化为满腔的怒火,想办法阻止别人超过自己,这就叫“红眼病”,也叫“嫉妒”。

嫉妒是很不好的心理,它让我们难过、生气,甚至痛苦。

有时,嫉妒之火可以让一个人去犯罪,做出损人害己的事情(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因嫉妒而害人害己的人或事,如孙膑与庞捐)。

所以,我们必须克服这种毛病,让自己成为心胸宽广的人。

2.找“红眼病”的症状。

学生说说在自己、同学或其他人嫉妒他人的表现。

学生可以说具体的事情,但尽量避免说具体的人,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可以参照教科书中列举的事例。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寻找。

只有明白了红眼病的表现,才能寻找有针对的克服的办法。

3.   结“红眼病”的危害。

教师先让学生说“红眼病”有哪些坏处,然后教师总结并逐条写在黑板上。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说,说得越多越好,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嫉妒对人的危害,从心底里产生远离“红眼病”的愿望。

4.   红眼病”开处方。

学生针对上面活动中总结出的“红眼病”症状开展讨论,寻找克服的办法。

教师将学生开出的“处方”一一写在“症状”的后面,并适时地给以补充。

最后教师出示短文《怎样克服嫉妒心理》(附后)。

5.小结下课: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出色的同学,他们有的成绩优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心灵手巧,有的乐于助人……看到别人取得成功,甚至超过自己,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真诚地祝贺他们,并告诉他们:

我要向你学习。

 

第四课时说声没关系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心胸开阔、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2.学会笑对人生,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

活动准备

寻找有关心胸开阔的名言警句、故事,准备小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启发,改编故事

1.简单介绍萧伯纳,讲述萧伯纳被自行车撞倒的故事并提问:

你觉得萧伯纳是个什么样的人?

(幽默、风趣、心胸开阔)

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萧伯纳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引导学生要心胸开阔、对人宽容,能原谅别人的过失)

3、出示教科书第9页的第一幅图。

提问:

你觉得男孩子的感受如何?

女孩子应该怎样做会更好?

4. 给这个故事续编结尾。

二、学幽默,续编故事

1.教师: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特别是当有人误会或是损害了我们的利益时,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四幅图。

学生针对这四种情境学学萧伯纳,也试着以幽默的态度处理故事中的人遇到的问题,续编故事的结尾。

这四种情境如下。

① 借出去的书,封面被弄脏了,你……

② 衣服被身后的同学弄脏了,你……

③ 做好事被人说是假积极,图表扬,你……

④ 爸妈下岗了,别人在背后议论,你……

⑥别人在背后议论……

3、我能理解

读书11页小故事

医院应该为我提供良好的服务,但是……

小结: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儿将心比心得感悟,就会对老人多一分尊重,对孩子多一分怜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划和猜疑。

活动:

回忆一件你有困难时,大家帮助你的事。

看着身边有谁遇到了难题,大伙儿一起想办法帮他走出困境吧。

总结:

其实,人人都有为难的时候。

这时,不妨静下心来,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别人的难处,你可能会有另外的发现。

 

第五课时从自尊开始

活动目标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

活动准备

教师:

录音故事《抽屉内的纸条》,幻灯片。

学生:

搜集有关分清是非、爱惜名誉的名言警句,书签纸。

活动过程

一、悬念竞猜

1.故事《抽屉内的纸条》并思考:

小作者为什么从此再也没有犯类似的错误。

2.根据故事内容,学生猜想那张“给了我一生尊严的纸条”写的内容是什么。

先学生独自猜想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集大家的想法后写出小组的意见,最后全班交流。

本活动不一定要有定论。

只要通过活动能让学生懂得自尊的意义就可以了。

3.教师出示自己的猜想:

“峰儿,你是一个好孩子。

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

4.小结: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小事。

但是有时在这些小事面前如果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失去的可能就是人的名誉和自尊。

二、辨析是非

1.针对具体情境讨论自尊和名誉的重要。

教师可以用下面的导语引出讨论话题:

刚才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自尊的重要性。

有些时候,我们确实会面对一些需要我们做出抉择的情境,如果稍不注意,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会做出损害我们名誉的事情。

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同学有不够自尊的行为。

在下面的这些情况下,怎么做能够维护我们的自尊,怎么做会损害我们的名誉?

2.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三幅图。

3.教师进一步提问:

在这些情景下,你会怎么选择?

(也许每个学生都会说得冠冕堂皇,但教师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而应熟悉学生的实际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尊,才有别人尊重你)

三、爱惜名誉

1.教师:

通过刚才这三幅图,同学们明白了什么事不能做,这些事为什么不能做,它的后果是什么?

(不自尊,会损坏人的名誉)

2.进一步讨论损害我们名誉的事情。

学生首先自由讨论交流,结合具体生活事例说说哪些事不能做,然后总结汇报。

3.在讨论总结的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设计一个“自尊自爱公约”,将那些不能做的事情写下来,大家共同遵守。

同时“公约”中还要写出违反公约的惩罚措施。

(这一活动可以和制作书签的活动结合起来,将一些名言警句也写入“公约”中)

四、制作书签

1.教师:

到现在为止,同学们知道了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说明大家是一群能分清是非、爱惜名誉的人。

2.把有关分清是非、爱惜名誉的名言警句做成书签自勉或是赠送给其他同学。

3.学生制作书签,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汇报,比比谁的书签做得好。

5.把书签送给同学或是留着警示自己。

 

第六课时敬人者,人敬之

活动目标:

1.体会相互尊重、真诚相待的可贵,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2.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取笑他人的弱点,能为自己的过错真诚地向人道歉。

活动准备

学生表演的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角色表演,引发思考

1.角色扮演,训练如何尊重他人。

本活动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五个具体情境进行尊重他人的训练。

教师可以用下面的话引出活动要求:

我们不但要在理论上懂得尊重他人,而且需要学会具体的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学会一些基本的礼貌行为。

在下面的情形中,你们会怎么做呢?

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2.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并自由选择教科书中设计的情境(也可以自创其他情境),合作表演。

3.学生汇报表演。

教师可参与其中,演一些不尊重他人的角色,形成角色冲突以引发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4.学生针对表演中遇到的情况展开讨论。

二、联系生活,反省自我

1.针对具体情境反省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首先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两幅图并提问:

如果你是刘宏兴,被别人戏弄后会有什么感受?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青,当得到王叔叔的尊重时,你心里会怎么想?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6页的主题故事。

针对故事中的事情开展讨论。

3.学生进一步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交流自己遭到他人嘲笑、戏弄时或者得到尊重时的感受。

4.交流小结:

我们不应该嘲讽、挖苦他人,应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鼓励、帮助他人。

尊重别人,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从而获得更多的朋友,相反,不尊重别人,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且还会失去很多朋友。

三、真情表白

1.教师:

普希金说,尊重别人吧,它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或者由于我们的疏忽大意,或者由于我们的幼稚无知,难免会伤害他人。

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过失并设法弥补自己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了,也还为时不晚。

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勇敢地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现在,让我们来一次真情表白吧,把你的歉意写在纸上,用真诚的心呼唤朋友,呼唤友情。

2.教师引发学生反省自己曾经伤害边别人的行为。

由伤害同学的行为拓展到伤害老师、家长、陌生人等等。

写下自己真诚的歉意。

四、活动延伸

将你的信、卡片,送给你要表达的对象,真诚地对他说:

对不起,我愿永远做你的朋友。

 

第七课时快乐就是帮人一把

活动目标

1.知道快乐其实很简单,快乐就是帮人一把。

2.能为他人着想,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

调查周围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询问他们对快乐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快乐调查

1.教师:

有人说,快乐是结交新朋友;有人说,快乐是独自漫步郊野;有人说,快乐是看到妈妈甜甜的微笑;有人说,快乐是别人真诚的感激……快乐究竟是什么呢?

确实,不同的人对快乐的理解很不同。

课前,我们大家进行了调查,我们把调查结果总结一下,看看我们调查的人对快乐是如何理解的,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2.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3.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话题:

原来每个人的快乐标准都不一样,但有一点,他们都是快乐的。

同学们,你们对快乐是如何理解的,你们的最大快乐是什么?

4.教师小结:

快乐是一支冰淇淋,也可以是一场球赛;快乐是一阵风,也可以是一个微笑;快乐是一种感觉,只要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快乐。

二、寻找最快乐的笑

1.阅读主题故事《最快乐的笑》。

教师提问:

周敏和王江找到最快乐的笑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你认为那是他们最快乐的笑吗,为什么?

2.教师:

看来,帮助别人能够让人得到最大的快乐。

下面的两位同学也从帮助他人中得到了快乐。

(出示教科书第18—19页的两幅图)想一想,如果你是图中的两位同学,你的心情如何?

3.联系实际,学生回忆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

教师可以用下面的导语引出话题:

看完了别人助人为乐的事,再来看看我们自己吧,请你回忆你助人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5.学生汇报。

4.制作快乐珍藏夹

1.教师:

听完了同学们这么多助人为乐的事迹,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地让人快乐。

老师相信你们的快乐是说不完的。

从今天起,把你给别人带来微笑、快乐的事记下来,做一个“快乐珍藏夹”吧。

2.学生参考教科书中的范例,制做快乐珍藏夹。

3.小结下课:

愿这个快乐珍藏夹伴随同学们一生一世,愿大家永远快乐,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把它拿出来一起共享快乐吧。

 

第八课时快乐共分享

活动目标

1.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最大的快乐是给人快乐。

2.愿意与人分享,并体会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件自己心爱的东西、学习用品及其他物品。

2.总结自己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成功的经验等,制成小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

1.教师讲述“盲人挑灯夜行”的故事,但不把故事结尾说出来。

2.学生续编故事结尾,猜想盲人会怎么说。

3.教师出示故事结果。

学生针对盲人的话谈自己的感想。

(盲人说:

“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已照路,而是给别人照路,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已。

4.学生阅读故事《农夫分番瓜种》。

思考:

如果农夫不把番瓜种送给邻居会怎么样。

5.学生针对上面两个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6.学生齐读主题文字:

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却无损于自身的光芒。

当我们乐意与别人分享快乐时,不仅对自己没有损失,反而,你的一分快乐会变成更多的快乐。

二、快乐分享会

1.教师导语:

原来与人分享快乐,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你愿意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吗?

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快乐分享会。

课前,老师让大家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带来。

我们一起开个快乐分享会,把我们心爱的东西和我们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

2.开始分享活动,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带的物品。

三、制作“分享专栏”手抄报

1.教师:

分享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成功经验、学习窍门等等都可以大家分享。

我们可以出一期“分享专栏”手抄报。

2.学生分组合作并设计手抄报内容和具体计划。

3.制作手抄报(大约一个星期完成)。

 

第二单元我们都有发言权

一、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

教学目标

l、知道在我们国家人人都是平等的,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人人享有民主权利。

2、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做到对人对事公平、公正,为人正直。

3、勇于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学会尊重他人的民主权利。

4、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管理,参与社会生活,做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合格小公民。

教学活动示例

第一课时谁说了算

活动目标

1.分析家庭、学校生活等民主现状,明白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说了算。

2.学会运用大家商量、投票表决等公平、民主的方式,解决集体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活动准备

若干调查表格。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屏幕或黑板展现“班级电视台”的图标)教师:

同学们,我们班的小小电视台最近推出了一个新栏目——《我们都有发言权》,欢迎大家广泛参与,多多关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先来探讨探讨关于“谁说了算”的问题!

二、特别调查

1.教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应该谁说了算?

(呈现选票内容)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来进行一次特别调查,请同学们把自己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里,如果你还有其他想法,请写在横线上。

2.学生各自填写调查表。

表格如下。

(见下页)

 

谁说了算

1

在我家里是()说了算。

A:

爸爸、妈妈B:

爷爷、奶奶

C:

自己D:

_________

2

我们班()最有发言权。

A:

班主任B:

班长

C:

成绩最好的D:

_________

3

好伙伴中,我听()的。

A:

年龄最大的B:

力气最大的

C:

关系最好的D:

_________

3.分小组交流调查情况,小组长将得票情况统计出来。

4.全班汇集调查结果并针对调查结果交流:

你认为事情该由他(她)说了算吗?

5.学生各自阐述观点。

教师见机点拨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并谈谈自己在当时情况中的心情。

6.小结:

通过调查,反映出了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共同现象。

看样子,“事情究竟该谁说了算”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三、活动体验

1.学生讨论班级事务。

教师用以下导语引出话题:

“事情究竟该谁说了算”?

其实,我们最关心的还是我们班里的事情应该由谁说了算。

现在,我们针对班级的一些大家关心的事情展开讨论,我们该如何决定这些事情。

我想知道哪些事情是大家所关心的。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将学生关心的事情写在黑板上)

2.选择大家最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小组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3、全班统计小组意见。

如班费怎么花的问题,有多少同学赞成买图书,有多少同学赞成作奖学金等。

4.全班商量,形成最后的统一意见。

5.将最后的结果记录在班务要事本中。

四、小结

集体的事不能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在活动中出现不同意见,其实是正常现象,我们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大家商量着办;也可以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做到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这都是统一大家意见的好办法。

 

第二课时民主无处不在

活动目标

1.感受到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2.知道在我们国家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享有民主权利。

活动准备

学生在课前了解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新闻,并将图片、资料等带到课堂上来。

有条件的学校可邀请当地的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感受民主的存在。

教师寻找一些体现民主的活动照片,让学生体会民主的存在。

可以用下面的导语引出意图:

“人人享有发言权,事情大家说了算”。

无论是在学校、工厂,还是在农村、城市,社会生活呼唤民主、平等、和谐。

请同学们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几组画面。

(出示教科书第25页的“校长信箱”“职工大会”“村务公开栏”三组画面)

2.深入感受民主的意义。

教师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议论:

(1)猜一猜“校长信箱”的肚子里装着些什么东西;

(2)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