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0507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导学案沪教版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4.总结微粒的性质。

【学习重点】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总结微粒的性质。

【学习难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自学导航】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一: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物质是由肉眼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微粒构成的。

探究二: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1.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⑴实验1: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

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

浓氨水是色、有_______________味体,有性,

显性,可以使色的酚酞试液变成色。

⑵实验2:

重新配制甲溶液。

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

一个大烧杯把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如右图所示)

观察到的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得到的结论:

⑶该实验是否需要做下图1所示的对比实验,理由是,

该实验做下图2所示的对比实验,其目的是。

 

2.总结:

微粒是在不断地的。

⑴下列事件可以用此解释的现象有:

,不能解释的现象有:

(填字母),

a.花园里闻到花香b.落叶纷纷c.长期堆煤的墙变黑了d.尘土飞扬

e.雪花飘飘f.柳絮轻飞g.糖放到水里,溶解了。

⑵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越,

可以解释的现象有:

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的快b.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

溶解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

探究三:

微粒之间有空隙

1.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的实验

⑴【实验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其液体体积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可以得到的结论: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________,不同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填“相同”或“不同”)。

 

⑵【实验2】,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

得到的结论: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

的空隙比较。

所以气体往往比较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被

压缩。

2.总结结论:

微粒之间有。

(1)影响微粒之间空隙大小的因素之一是,越高,微粒之间空隙

越,可以用此解释的现象有:

a.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b.温度升高时水银温度

计的汞柱上升c.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d.工业上可将大量的气体压入

钢瓶e.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后体积缩小。

(2)影响微粒之间空隙大小的因素-之二是,越大,微粒之间空隙

越,可以用此解释的现象有:

a.工业上可将大量的气体压入钢瓶b水蒸气遇

冷变成水滴后体积缩小。

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微粒的基本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训练】

1.下列事实体现出微粒的什么性质?

⑴打开醋瓶就可以闻到醋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液化石油气能压缩在钢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一滴水里约有十七亿亿个水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⑴50mL酒精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__________100mL;

⑵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体积__________100mL;

⑶50g酒精和50g水混合后质量__________100g;

⑷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______构成干冰的微粒之间的空隙;

⑸构成液氧的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_______构成氧气的微粒之间的空隙。

3.在沈阳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我们认真完成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要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

双手紧握锥形瓶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请你回答这种

做法的依据是什么?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构成氧气和构成液态氧的微粒区别是()

A.质量不相等B.体积不相等

C.空隙不相等D.种类不相等

2.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微粒质量不变B.碘微粒运动速度不变

C.碘微粒体积变小D.碘微粒间隔变大

3.下列现象,能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的是()

①食盐溶于水后,水变成咸了②红墨水滴入水中,水变红了

③打开香水可以闻到香气

④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试液变红了

A.③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将高锰酸钾粉末溶于水后,再将所得液体倒入烧杯中,结果烧杯中的全部液体都呈浅

紫红色,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运动到水的微粒之间去了

B.构成水的微粒变成了高锰酸钾的微粒

C.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仍然存在

D.物质是可分的

5.下列现象主要用微粒之间的空隙来解释的是()

A.蔗糖溶解B.荷花飘香C.酒精挥发D.热胀冷缩

6.以下学习、生活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D.海绵能吸水

7.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内香——微粒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微粒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微粒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8.下列现象能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纷纷D.冬天,白雪飘飘

9.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时()

A.容易擦掉B.难擦掉

C.难易相同D.不能肯定

10.炎热的夏天,自行车的轮胎内气不能打得太足,否则在热的马路上轮胎易发生爆炸,

这主要是因为()

A.微粒空隙变大B.微粒数目增加C.微粒体积变大D.微粒质量变大

11.酒精擦到手臂,感觉到凉爽,是因为()

A.酒精吸走了人体内的水分

B.酒精与人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C.酒精吸收人体热量,且不断运动,由液态变成气态挥发到空气中去了

D.酒精由汗毛孔进入了体内

12.在全国人民抗击SARS(非典)的战役中,人们总结了预防的一系列措施如:

①开窗通

风②不随地吐痰③进入传染区要戴防护口罩等。

这主要是根据微粒的哪些性质()

A.微粒很小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可以再分D.微粒在不停运动

二、填空题

13.对于物质的构成现在我们已经知道;

⑴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⑵微粒是在;

⑶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

14.将的高锰酸钾加入水中振荡,试管中的液体变成了,这说明构

成高锰酸钾的微粒到水中去了。

15.不同的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在

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

16.水、水蒸气、冰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空隙。

17.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约2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糖,水面将(填

“上升”或“不变”),在玻璃杯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水平线。

当糠块溶解后,液面比水平线,原因是。

18.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

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

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

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

得出的结论有①;

②;

③。

三、简答与探究题

19.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

⑴“酒香不怕巷子深”等俗语说明了;

⑵25m3的液化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20.取一根约30cm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使其达到玻璃管容积的1/2。

⑴若再滴入水,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堵住开口的一端,颠倒

数次,其液体体积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⑵若滴入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重复上面的确实验,其液体体积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是。

21.新年联欢会上,“化学谜”小红在为大家变魔术—

“神奇的荷花”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道具后回答:

⑴过一段时间后,白色的纸荷花逐渐变成了;

⑵请你用学过的有关微粒的观点解释此现象:

22.把分别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

小心地向两个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不要搅动,观察到的现

象是:

,该实验说明。

23.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示放在实验

桌上:

 

⑴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球上,仪器A的名称是,该仪器的主要

用途是

⑵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一实验说

明。

2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先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双

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请你回答这种做法

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

探究一:

看不见极小

探究二: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1.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⑴无明显现象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无刺激性液挥发碱无红

⑵C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微粒在不断运动,并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浓氨水有挥发性、浓氨水显碱性。

⑶不需要,因为配制甲溶液时已证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排除空气中的某种成分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可能。

2.总结:

运动

⑴acg、bdef

⑵温度、温度、快

探究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⑴减小空隙不同

⑵吸入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小、大、容易不易

2.总结结论:

空隙

(1)温度温度大

(2)压强压强小

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微粒的基本性质:

1.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3.微粒之间有空隙

【巩固训练】

1.⑴微粒在不断运动⑵微粒之间有空隙⑶微粒很小

2.⑴等于⑵小于⑶等于⑷大于⑸小于

3.手握锥形瓶,使瓶内气体受热,微粒运动速率增大,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出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C2.D3.C4.B5.D6.D7.B8.B9.B10.A11.C12.D

二、填空题:

13.

(1)微粒

(2)不断运动的(3)空隙

14.紫黑色紫红色运动

15.小大

16.相同大小不同

17.上升低微粒之间有空隙

18.①微粒是不断运动的②微粒之间有空隙③微粒的种类不同运动速率不同

三、简答与探究题

19.

(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微粒之间有空隙,且气体微粒间的空隙较大

20.

(1)不变

(2)变小不同种物质的微粒之间空隙不同

21.

(1)红色

(2)氨的微粒运动到滴有酚酞试液的纸荷花上,使其变红

22.热水先完全变红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

23.

(1)胶头滴管,吸取滴加少量液体。

(2)对比,便于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3)滤纸条上出现红色的斑点,且试管口先变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4.温度升高时,空气中微粒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空隙变大,宏观上体积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四课时)导学案沪教版

【学习目标】

理解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学习重点】:

离子的形成

【学习难点】:

对离子形成过程的认知。

【自学导航】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运动区域离核远近不同,形成不同电子层,也就是说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究二:

离子

1.定义: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2.离子的形成:

原子_______电子形成带____电荷的____离子:

原子_______电子形成带____电荷的____离子:

3.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

4.离子结构示意图: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_______荷外电子数

在阳离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_______荷外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________荷外电子数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其中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即数字)在前,数字“1”省

略,正负号在后。

阳离子:

氢离子H+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

铝离子Al3+镁离子Mg2+铵根离子NH4+

阴离子:

氯离子Cl—氧离子O2—硫离子S2—氢氧根离子OH—硫酸根离子S042

6.原子团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①什么叫原子团:

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如像原子一样,这样

的原子集团叫原子团

②原子团的名称及离子符号

探究三: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与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

2.金属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

外层变为最外层,从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失电子后使该粒子带上了正电荷,形成

了阳离子。

3.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得电子,也使

最外层变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原子得电子后使该粒子带上了负电荷,形成了阴离子。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探究四:

氯化钠(NaCl)的形成

点燃

将金属钠点燃,伸入到盛氯气的瓶内,钠在氯气中能继续燃烧生成氯化钠;

2Na+Cl2=2NaCl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来理解,氯化钠的形成,钠原子失电子

变成钠离子,氯原子得电子变成氯离子,阴阳离子相互作

用形成氯化钠。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探究五:

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

由图获得信息:

 ①物质的构成                 。

②具体构成                  。

③化学反应实质                  。

④微粒的得失电子                  。

【巩固练习】

1.氯化钠的构成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钠离子带负电、氯离子带正电

C.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

D.氯化钠不显电性

2.关于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转化关系错误的是()

A.B.

C.D.

3.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后,发生变化的是()

A.电子总数B.原子核所带的电量

C.原子质量D.原子核的构成

4.下列关于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B.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的产物

C.离子带正电或负电D.离子不可能转变成原子

5.观察氯原子和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氯原子结构示意,钠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填字母):

⑴其中,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填“阴”或“阳”)离子;

⑵其中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离子;

⑶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物质氯化钠用符号可以表示为。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B.氯化钠C.氧气D.金刚石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小红对它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该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荷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5.原子变成离子,该原子( )

A.一定失去电子B.一定得到电子

C.可能失去电子D.既不失去电子,也不得到电子

6.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7.已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Cl和Cl-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C.它们的电子层数不相同D.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8.我国计划在xx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

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B.2C.3D.6

9.1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

当一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它

不会变成( )

A.质子B.原子核C.阳离子D.带负电荷的离子

10.据报道,我国计划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送上月球,其任务

之一是开采月球上丰富的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原子)这一清洁能源.下列

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11.对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②核电荷数相同③核外电子数相等④质量几乎相等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④D.②④

二、主观题

12.用下列粒子的序号填空。

①2N②Cl-③H2

                      

 表示分子的是     ,表示离子的是    ,表示金属原子的是     。

1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了氯化钠,反应时,每个钠原子_________________形成带正电

荷的钠离子,每个氯离子____________形成带负电的氯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

氯离子相互作用,构成了氯化钠。

氯化钠呈电________性。

1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的质子数为______,该粒子表示的是______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它有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______,符号是_______。

15.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__________。

17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②(填编号)。

①核电荷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⑤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

16.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⑴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

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⑵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      。

⑶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

从分子的

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17.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元素符号为Br.

⑴在图中x=_________7,Br属于__________非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⑵如图2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C(填序号,下同),与Br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

18.如图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⑴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

⑵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所形成的

离子符号为______。

⑶钠原子和氯原子相同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质子数  ②电子数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19.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填序号):

⑴其中表示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⑵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⑷最容易失去电子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

20.下图表示某物质微观形成过程。

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示形成的物质化学式为      ;

⑵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     电子形成离子。

⑶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B.钠离子带正电,氯离子带负电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氯化钠既可带正电,又可带负电

E.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充当重要的角色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