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9855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7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起源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人从哪里来呢?

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是人是由神创造的,像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我国的女娲造人;二是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学完了本课,你或许可能找到答案。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一)阅读“我国最早的人类”探究下列问题。

1.元谋人发现在________省_______县。

2.元谋人距今约_________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____________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阅读“北京人”探究下列问题。

1.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________的山洞里,距今约______年至______年。

2.北京人还保留________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________。

3.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的________和________,过着________生活,属于早期的______社会,北京人已经会使用_______,还会保存________。

(三)阅读“山顶洞人”探究下列问题。

1.山顶洞人发现于_____________,距今约_________年,模样和现代人_______。

2.山顶洞人使用_________,但已掌握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并且已会_________,靠_________、_________为生,还会__________。

山顶洞人已用_________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过着由_________关系结合起来的_________生活,没有_________区别。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

活动一:

多媒体展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的两颗牙齿化石,粗糙的打制石器、炭屑、小块烧骨等。

【小组讨论】

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

如何得名的?

生活在什么时候?

2.元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

3.从哪里可以推断元谋人会使用火?

【归纳】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因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而得名,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在远谋人曾经生活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过的骨头,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探究二:

北京人

活动二:

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个洞穴里,年轻的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先生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轰动了全世界。

从此,“北京人”名扬全世界了。

那么“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

又长什么样子呢?

请看头像模型。

展示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

【讨论】

1.北京人与古猿相比,面部有什么特点呢?

2.结合投影《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回答北京人使用哪些生产工具?

过着怎样的生活?

3.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呢?

4.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他们用火干什么?

有什么意义?

【归纳】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

北京人的这种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体验设想:

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点拨:

想象一定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探究三:

山顶洞人

活动三: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

【讨论】

1.我国目前发现的远古人类有哪些?

2.它们主要分布在何处?

说明了什么问题?

【归纳】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远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我国已知远古人类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这说明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的远古文明。

活动四:

结合教材中三幅图片,《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仔细观察图片内容。

【讨论】

1.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进步?

2.山顶洞人是怎样组织在一起生活的呢?

【归纳】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也就是说,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都有血缘关系,彼此都是亲属。

这样,有着血缘关系的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氏族。

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

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四.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单项选择

1.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应该去( A)

A、云南远谋县B、陕西蓝田县

 C、北京周口店D、浙江河姆渡

2.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

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推断是(D )

A、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能管理火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B )

A、会不会使用工具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D、会不会人工取火

4.下列关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正确的是(C )

A、学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

C、掌握钻孔技术D、能打制石器

5.已进入氏族时期的远古人类是( A)

A、山顶洞人B、远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6.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C )

A、直立行走B、使用火C、劳动D、制造工具

二.非选择题。

7.简答:

北京人有哪两项最主要的历史成就?

北京人时代,火的使用有何重要意义?

制造石器,使用火。

用火照明取暖,抵御猛兽侵袭,烤熟食物等。

提高了北京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北京人体质和智力的发展,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8.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里,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还发现了虎、豹、熊等凶猛野兽的遗骸。

北京人用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斗争。

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他们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材料二:

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还发现了一枚像火柴棍那样粗细的骨针;另外还发现了一些有孔兽牙,海蚶壳和磨光石珠,大概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

他们是按血缘关系结合成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人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之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着群居的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管火种;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2)依据材料二,概括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会捕鱼;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结成了氏族。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归纳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先进和相似的方面。

先进:

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能走得很远交换生活用品;结成了氏族;死后还要埋葬。

相似:

使用打制石器,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

五.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境内三个典型具有代表性的远古居民:

远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体质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反映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进的过程。

2.恩格斯说: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从小树立热爱劳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努力成为祖国建设合格的人才。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兴隆二中七年级历史教研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农耕文化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朗读“导入框”内容,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证明。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让我们带着疑问、好奇走进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感受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一)阅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探究下列问题

1、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的展现了__________原始农耕的图景。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______耕地,种植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的国家。

3、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________的房子,过着_____生活。

4、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挖掘______,饮水比以前方便了。

他们饲养______,会制造______。

还会制作简单的_____和原始乐器。

(二)阅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探究下列问题

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的展现了__________原始农耕的图景。

2、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_____的国家。

3、半坡原始居民住在_________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_____和______用。

4、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______。

他们已会纺线,________,_______。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归纳】从食物看: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

从居住条件来看: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探究二】、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何异同

【归纳】从都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粮食、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比较相同点,从生活地区、时间、居住的房子、饲养的家畜、种植的粮食比较不同点。

【探究三】、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归纳】、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四、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单项选择

1、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知道那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通过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你是否知道,最早生产小米的原始居民生活在下列那个地方吗?

(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4、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基础。

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

5、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是()

A种植水稻B饲养猪狗等家畜C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石刀等农具

6、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这种鱼纹装饰彩陶最早的制作者是()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居民

(二)、7、图说历史

 

  

图1图2

(1)上述两幅房屋图片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房?

答:

图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

(2)图中两种房屋有何区别?

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

图一是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地穴式房屋。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自然环境的不同:

前者所在地区潮湿炎热,后者相对干燥且冬天寒冷。

(3)此时的人类已走出洞穴,盖房定居,这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

 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五、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

了解了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到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王城中学七年级历史组主备:

谢正杰审核:

付宏平

学习目标:

1.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

2.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

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

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一)阅读”春秋争霸”,探究下列问题:

1.人物:

①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

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革。

2.地点:

①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

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

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3.时间:

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二)阅读“战国七雄”,探究下列问题:

1.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2.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春秋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诸侯间的争霸斗争呢?

投影资料并结合教材要求学生归纳。

[归纳]:

诸侯本是周王分封的,西周盛时周王对诸侯拥有很大的权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落,诸侯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政令征战自诸侯出,但周王依然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政治影响不容忽视;而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展开斗争。

由此可见:

诸侯争霸的性质应是奴隶主阶级的掠夺战争。

投影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画像。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小组讨论]: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

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

有人说“春秋时代诸侯国连年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因而应予否定”,你同意此观点吗?

为什么?

教师条理:

不同意上述观点;虽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人民带来灾难;但是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加速新旧制度更替。

过渡:

春秋争霸中的五位霸主是先后相继的,战国时期的情况怎样呢?

探究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口诀: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

谁能指图说说看?

(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讨论]、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

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

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精讲点拨:

1.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

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2.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总结口诀: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

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的残酷性尽显。

对比分析齐桓公称霸和秦赵长平之战,上述特点明显。

教材弱化了对战国兼并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

但从教材“有些诸侯中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我们要分析理解。

四、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选择题:

1.东周开始于()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770年

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3.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③④⑤

4.“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5.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伍子胥B.勾践 C.孙武D.夫差

6.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7.“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8.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9.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

 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10.“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11.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能力提升:

13.“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引自《史记·周本记》

请回答:

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哪一年的事?

洛邑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14.阅读上列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

请回答:

⑴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

⑵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

五、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1搜集与春秋战国有关的成语故事,看谁搜集的多?

2.展示《中国行政区图》,联想通过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古人对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的改善,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今人应该怎样做?

写一篇小论文。

3.知识总结:

我们共同学习了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这段历史,了解了争霸战争的来龙去脉,把握了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奴隶制走向衰落、封建制的逐渐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

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资山中学七年级历史组主备:

袁金会审核:

罗发保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的知识

3.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及历史意义。

3.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4.理解我国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和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在我国的四川地区,有一项水利工程是2000多年前修建的,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水利工程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都江堰的课件,并进一步设问:

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有何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吧!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一)阅读“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探究下列问题:

1、铁农具: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牛耕: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二)阅读“著名的都江堰”,探究下列问题:

1、修建时期:

战国修建者:

李冰地点:

四川岷江

2、评价:

世界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3、作用:

消除岷江水患,灌溉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三)阅读“商鞅变法”,探究下列问题:

1、目的(原因):

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2、变法时间:

公元前356年

3、变法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的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战国时期,经过改革和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6、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讨论】说一说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总结】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