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种群中,生物体的死亡常常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别,若将某一动物的种群分为几个年龄阶段,分别求出每个年龄阶段的存活率,再按年龄百分比画成关系曲线图,便得到该动物的存活率和年龄的关系曲线图。
如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三种不同的动物,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图中ab段表示甲动物______________。
(2)曲线cd段表示乙动物______________。
(3)丙曲线表示________,如果丙为野生动物,据此,我们应做好________ 的保护工作。
10.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DDCDDBDB
9、
(1)死亡数量少
(2)死亡数量多 (3)幼体死亡数量大 幼体
10:
(1)增长 衰退
(2)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3)越来越大(4)越来越小
种群数量的变化
1.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2.搁置一段时间的洗碗水,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碗内微生物数量变化在开始
一段时间内最可能的是呈( )
A.“J”型曲线增长B.“S”型曲线增长C.“J”型或“S”型曲线增长D.无规律增长
3.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
4.有0.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
数量。
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大草履虫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从大草履虫放入瓶内第一天起进入指数增长期
C.在第四天至第六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该瓶中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约为400
5.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6.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
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
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7.2007年6月下旬,栖息在洞庭湖400多万亩湖区中的约
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所到之处,它们四
处打洞,啃食庄稼。
地方政府组织群众展开一场“人鼠大战”。
在灭鼠时,若杀死老鼠
总量的一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 )
A.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B.数量会继续下降
C.保持数量不变D.数量先增加,然后快速下降
8.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将适量的培养液进行高温处理,然后立即加入酵母菌
B.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
C.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多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
D.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
9.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10.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11.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
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12.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
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13.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
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4.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
境中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有限的。
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_____,使
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
如无机环境方面
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点为
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______。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15.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甲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
系统后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在乙图的坐标内画出该种群的增长率曲线。
(2)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
(3)自然状态下,在t2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捞
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N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
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
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
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组
A
B
C
D
培养液中葡萄糖
质量分数/%
4.0
4.0
0.8
0.8
培养液体积/mL
200
800
200
800
(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___组、___组和___组的结果。
(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
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细胞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的结构
1.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A.所有的树木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D.所有的生物
2.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动物D.落叶和土壤
3.在一个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其中的全部鲫鱼叫做。
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一块朽木上的蘑菇、木耳等全部真菌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水生昆虫及细菌等全部生物
5.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6.在自然情况下,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则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
7.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当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部而变为菌核,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表皮;至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头、口部长出子座,形似直立的小草。
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为()
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
8.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一组是()
A.虎和野猪B.草鱼和鲤鱼C.长颈鹿和鸵鸟D.水稻和稗草
9.分析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草原上的蝗虫与羊
鸬鹚与鱼
大豆与根瘤菌
噬菌体与细菌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10.对某一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2)在3、4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于。
(3)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4)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会导致被捕食者种群的消亡吗?
。
11.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
C.森林中有分层现象,草原上没有分层现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12.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的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
1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包括()
A.光照强度B.土壤类型C.温度大小D.种群的年龄结构
14.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有关。
而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_,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生物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_。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
15.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类型不同。
某一座山的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甸。
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16.请完成下列有关的概念图:
17.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18.土壤动物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某实验小组挖取校园中的花园土壤及化工厂厂区排污口附近的土壤,分别调查其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并进行对照。
你的预计结果是。
19.右图表示从南极(90oS)经过赤道(0o)到北极(90o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的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
,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少与
有关。
(2)试推断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
是。
20.生物群落的特点有()
①有一定的分层结构②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③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④最底层是草本植物⑤高层是木本植物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⑤
21.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22.为了减小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
右图是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
下列各项解释中正确的是()
A.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
增加得更快
B.在Ⅱ期间,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不再发生相互作用
23.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中均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且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之间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
。
(2)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增长很快,有可能是J型增长吗?
为什么?
。
(3)随着水螈的增多,三种被捕食蝌蚪的总数量,其中锄足蟾蜍蝌蚪数
量,这最可能是因为,由此,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4)随着水螈的增多,雨蛙蝌蚪的数量不降反升,这是因为。
1.D2.D3.群落种群4.D5.A6.群落中植物种群越多,就能为更多的动物提供不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该群落中动物的种群也会较多7.B8.D9.
竞争
捕食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10.
(1)捕食
(2)乙种群(或捕食者)数量的增加(3)1年(4)不会11.A12.C13.D
14.光照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C15.这种分带由地形的影响(不同的水平距离上有不同的海拔高度),造成的温度和湿度等的差异,引起植物有不同的分布,因此属于水平结构16.
物种(或种群)
捕食
竞争
互利共生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17.A18.花园土中的小动物类群更丰富19.
(1)逐渐增多温度
(2)逐渐减少20.B21.D22.C23.
(1)它们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彼此是竞争关系
(2)不可能是J型增长。
因为锄足蟾蝌蚪生活在有限的空间和食物条件下,还有其它蝌蚪与锄足蟾蝌蚪竞争。
(3)逐渐减少减少最显著水螈最喜欢捕食的是锄足蟾蝌蚪(4)由于水螈更多捕食锄足蟾蝌蚪及蟾蜍蝌蚪,使得雨蛙蝌蚪较多生存下来,比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