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洋学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437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洋学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蔡洋学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蔡洋学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蔡洋学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蔡洋学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蔡洋学案2.docx

《蔡洋学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洋学案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蔡洋学案2.docx

蔡洋学案2

个性化辅导教案

课次:

2上课时间:

2014年8月24日8:

30——10:

30共计2小时

教学目标:

种群和群落。

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教学难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

1、种群的特征:

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等。

2、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⑴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⑵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

取样法、取样法。

4、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⑵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

是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5、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⑴迁入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⑵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6、什么是年龄组成?

⑴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①增长型:

幼年个体较多,年老个体数目较少的种群。

②稳定型:

各年量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的种群。

③衰退型:

幼年个体数目较少,年老个体数目较多的种群。

课程评价

(由学生填写)

教师授课前是否设计备课教案:

□是□否

对讲授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全部掌握□部分掌握□都没掌握

(未掌握内容的描述:

对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的评价:

□好□一般□不好

辅导建议

学生签名

班主任签名

⑵年龄组成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7、什么是性别比例?

⑴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比例。

⑵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种群密度。

8、种群的数量变化:

包括增长、、稳定、下降。

9、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⑴环境因素:

食物、生存空间、气候、敌害等。

⑵内部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

10、种群增长曲线:

⑴“J”型增长曲线:

①条件:

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②若种群初始数量为:

N0,年增长率为λ,则t年之后种群数量为:

Nt=N0λt

⑵“S”型增长曲线:

①“S”型曲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②K值:

为满载量。

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群落

1、生物群落:

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

2、丰富度:

指群落中数目的多少。

3、种间关系:

包括、、、。

4、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5、竞争: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互相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

6、寄生:

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维持生活。

7、互利共生:

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

8、群落的垂直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现象。

9、群落的水平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现象。

10、演替:

是指随着时间推移,一个被另一个代替的过程。

11、演替的类型

⑴初生演替:

指在一个从来没有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⑵、次生演替:

是指在原有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原有的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或者其他(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

火灾过后的、过量砍伐的、弃耕的上进行的演替。

12、裸岩上的演替:

阶段,阶段,阶段,阶段,阶段,森林阶段。

13、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影响:

砍伐森林、添湖造田、捕杀动物会破坏原有的群落;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改变原有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

种群的特征

1.种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内(  )

A.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B.同种生物成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幼体的总和D.同种生物幼体和成体的总和

2.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

A.形体较小的种群B.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

C.形体较大的种群D.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

3.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2户养的是山羊,这些羊是(  )

A.一个种群B.一个群落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4.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46只,将其全部标记后释放,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标记鼠12只,则该种群的数量约为(  )

A.21B.46C.71D.96

5.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样方内各种植物均需统计

D.对某种动物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

6.下图为曾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喷洒DDT进行农药防治和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

B.A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E点开始进行农药防治

C.图中必须进行害虫防治的时间为A、D、E

D.生物防治可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

7.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竞争加剧的是(  )

A.环境温度升高B.捕食者数量增加

C.种群内疾病流行D.种群繁殖率提高

8.(经典回放)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

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

A.a>bB.a

9.一种群中,生物体的死亡常常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别,若将某一动物的种群分为几个年龄阶段,分别求出每个年龄阶段的存活率,再按年龄百分比画成关系曲线图,便得到该动物的存活率和年龄的关系曲线图。

如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三种不同的动物,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图中ab段表示甲动物______________。

(2)曲线cd段表示乙动物______________。

(3)丙曲线表示________,如果丙为野生动物,据此,我们应做好________ 的保护工作。

10.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DDCDDBDB

9、

(1)死亡数量少 

(2)死亡数量多 (3)幼体死亡数量大 幼体

10:

(1)增长 衰退 

(2)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3)越来越大(4)越来越小

种群数量的变化

1.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2.搁置一段时间的洗碗水,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碗内微生物数量变化在开始

一段时间内最可能的是呈(  )

A.“J”型曲线增长B.“S”型曲线增长C.“J”型或“S”型曲线增长D.无规律增长

3.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

4.有0.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

数量。

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大草履虫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从大草履虫放入瓶内第一天起进入指数增长期

C.在第四天至第六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该瓶中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约为400

5.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6.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

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

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7.2007年6月下旬,栖息在洞庭湖400多万亩湖区中的约

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所到之处,它们四

处打洞,啃食庄稼。

地方政府组织群众展开一场“人鼠大战”。

在灭鼠时,若杀死老鼠

总量的一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  )

A.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B.数量会继续下降

C.保持数量不变D.数量先增加,然后快速下降

8.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将适量的培养液进行高温处理,然后立即加入酵母菌

B.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

C.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多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

D.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

9.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10.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11.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

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12.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

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13.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

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4.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

境中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有限的。

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_____,使

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

如无机环境方面

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点为

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______。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15.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甲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

系统后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在乙图的坐标内画出该种群的增长率曲线。

(2)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

(3)自然状态下,在t2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捞

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N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

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

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

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组

A

B

C

D

培养液中葡萄糖

质量分数/%

4.0

4.0

0.8

0.8

培养液体积/mL

200

800

200

800

(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___组、___组和___组的结果。

(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

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细胞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的结构

1.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A.所有的树木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D.所有的生物

2.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动物D.落叶和土壤

3.在一个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其中的全部鲫鱼叫做。

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一块朽木上的蘑菇、木耳等全部真菌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水生昆虫及细菌等全部生物

5.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6.在自然情况下,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则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7.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当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部而变为菌核,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表皮;至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头、口部长出子座,形似直立的小草。

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为()

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

8.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一组是()

A.虎和野猪B.草鱼和鲤鱼C.长颈鹿和鸵鸟D.水稻和稗草

9.分析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草原上的蝗虫与羊

鸬鹚与鱼

大豆与根瘤菌

噬菌体与细菌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10.对某一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2)在3、4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于。

(3)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4)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会导致被捕食者种群的消亡吗?

11.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

C.森林中有分层现象,草原上没有分层现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12.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的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

1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包括()

A.光照强度B.土壤类型C.温度大小D.种群的年龄结构

14.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有关。

而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_,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生物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_。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

15.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类型不同。

某一座山的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甸。

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16.请完成下列有关的概念图:

 

17.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18.土壤动物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某实验小组挖取校园中的花园土壤及化工厂厂区排污口附近的土壤,分别调查其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并进行对照。

你的预计结果是。

19.右图表示从南极(90oS)经过赤道(0o)到北极(90o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的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

,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少与

有关。

(2)试推断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

是。

20.生物群落的特点有()

①有一定的分层结构②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③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④最底层是草本植物⑤高层是木本植物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⑤

21.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22.为了减小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

右图是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

下列各项解释中正确的是()

A.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

增加得更快

B.在Ⅱ期间,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不再发生相互作用

23.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中均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且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之间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

(2)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增长很快,有可能是J型增长吗?

为什么?

(3)随着水螈的增多,三种被捕食蝌蚪的总数量,其中锄足蟾蜍蝌蚪数

量,这最可能是因为,由此,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4)随着水螈的增多,雨蛙蝌蚪的数量不降反升,这是因为。

1.D2.D3.群落种群4.D5.A6.群落中植物种群越多,就能为更多的动物提供不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该群落中动物的种群也会较多7.B8.D9.

竞争

捕食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10.

(1)捕食

(2)乙种群(或捕食者)数量的增加(3)1年(4)不会11.A12.C13.D

14.光照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C15.这种分带由地形的影响(不同的水平距离上有不同的海拔高度),造成的温度和湿度等的差异,引起植物有不同的分布,因此属于水平结构16.

物种(或种群)

捕食

竞争

互利共生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17.A18.花园土中的小动物类群更丰富19.

(1)逐渐增多温度

(2)逐渐减少20.B21.D22.C23.

(1)它们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彼此是竞争关系

(2)不可能是J型增长。

因为锄足蟾蝌蚪生活在有限的空间和食物条件下,还有其它蝌蚪与锄足蟾蝌蚪竞争。

(3)逐渐减少减少最显著水螈最喜欢捕食的是锄足蟾蝌蚪(4)由于水螈更多捕食锄足蟾蝌蚪及蟾蜍蝌蚪,使得雨蛙蝌蚪较多生存下来,比例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