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874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docx

《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docx

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

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节施工测量概述

本工程施工测量所承担的任务是通过布设一定精度的施工控制网点和选择行之有效使用方便的施工放样方法,使得各工程施工控制精度符合设计规范,满足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测量,本着“从整体到局部,从控制到细部”的原则,围绕着工程施工的整体部署,按照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各级控制点的引测,细部的测量放样,施工完成面貌的检查,重要部位的安全监测,这样一个程序,在人员、设备上合理配置,精心组织。

在严格遵守各种测量规范进行实际工作的同时,再制定具体详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岗位责任操作规范、安全规范等)来进行严格管理,做到测量工作合理,层次清晰,责任明确,做好现场施工的“向导”,确保测量在工程中的“眼睛”作用。

施工测量放线是工程几何尺寸、形状和建筑功能设计的基本保证,放线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

施工测量要达到如下目标:

一、确保设备按设计准确就位,在施工中不产生因施工放样测量超差而引起的建筑定位及轴线偏位等质量事故。

二、快捷、高效,充分满足工程施工的进度要求。

三、方案经济合理、节约成本。

四、施工测量成果及资料满足创优要求。

第二节施工测量依据

-、施工测量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93);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ZBA76002-87):

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以及招标文件、设计图纸、修改通知、监理部门的其它技术要求。

二、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使用的测量仪器

我单位将为本项目配备种类齐全、性能满足各种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保证及时供应各项工程的施工工作。

实际操作中,主要仪器设备按周期送国家计量中心检验,坚持专人维护保养,加大自检自校的力度,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第三节建立测量组织机构

我单位若中标,立即组建项目部测量队、测量组。

测量队直接对技术负责人负责,各测量班组直接对测量队负责。

测量队设队长、副队长和责任工程师,测量队设检查组、施工

放样组和内业组。

测量队组织机构框图:

测量队长:

协调各测量班组工作,组织审核各班组施测措施,并对施测措施的正确性负全责,提供强有力技术力量及给后备人员支持。

检查组:

负责整个工程的控制测量任务,施工控制网的施测,基本导线的施测,提供基本控制点成果,对成果的可靠性负全责,检查施工放样组的放样正确性。

内业组:

负责内业资料的汇总,对各班组上报资料审核、修饰、上报、归档,负责整理竣工资料、并对此提出具体要求。

放样组:

负责工程的施工放样、收方、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期间的观测测量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班组的人员进行适当的配置,或者再详细分组。

第四节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一、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二、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三、由技术负责人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四、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五、对现场仔细踏勘,优化测量路线,合理布设测量控制点。

第五节施工测量控制(网)点、高程点布设

本工程的施工测量是以三等水准点为依据,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从一个水准点开始引测,经过排水工程轴线上若干中线桩后,附合到下一个水准点进行检核,其闭合差不得超过±10mm乔(n为测站数)。

一、根据招标文件,建设单位已完成整个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置和制用,我单位根据施工需要,布设本工程的施工控制网。

二、根据监理人提供测量基本控制点、基线和高程点的基本数据,同监理人共同校核基本控制点、基线和高程点的测量精度,并复核资料及数据的准确性。

三、根据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布设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总的布置原则是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四、平而控制网布设

(一)场区平而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1・施工水准网的布设应按由高到低逐等控制的原则进行。

接测国家水准点时,必须接测两点以上,检测高差符合要求后,方能正式布网。

2•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3.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而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4•平面控制点,应选埋于通视良好,有利于扩展,方便放样,地基稳定且能较长期保存的地方。

5.水准点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墙水准点应选设于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各等级的水准点,须埋设水准标石。

同时绘制点之记,必要时设指示桩。

6•应负责管理好施工控制网点,若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修复,工程完工后应完好地移交给发包人。

(二)确定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

本工程总平面图(定位图)采用的是大地坐标系,为便于今后施工测量放线,我们将该系统转换成施工坐标系。

设a为建筑坐标系(AO'B)的纵轴O'A在测量坐标系(X0Y)内的方位角,a、b为建筑坐标系原点0,在测量坐标系内的坐标值,贝IJP点在两坐标系统内的坐标X、Y和A、B的关系式

为:

X=a+Acosa±Bsina

Y二b+Acosa±Bsina

A=(X~a)cosa+(Y~b)sina

B=±(X~a)sina+(Y~b)cosa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首先在建筑物附近固定基础上布置8个半永久测量基准点,再对现场进行仔细踏勘,在各基坑外4个角落各布设一个临时测量控制点,这些点要能覆盖整个现场,利用这些坐标点测设轴线控制网。

坐标点用水泥钢钉和红油漆做标记(若是未硬化处,则要挖坑埋设预埋件),并编号、绘制点位图做好记录。

坐标点布设完毕,使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测出各点的坐标。

为保证精度,必须测2个测回,若点位误差超过3mm,必须重测。

平面控制点应选在埋于混凝土中的钢筋上,并在其上刻十字丝其交点为控制点中心,测设轴线控制的标点(简称轴线点),其相邻标点位置的中误差应小于lOnrnio

平而及高程控制点周围应有醒目的保护装置以防止机械碰撞。

混凝

(4)平面控制网复测

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应定期进行复测,若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应进行检测,其精度应不低于测设的精度。

(五)测设平而控制网应注意几点问题:

1•平面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视线离障碍物不宜小于2m。

2.控制点的分布,应做到渠轴线以下的点数多于渠轴线以上的点数。

3•位于主体工程附近的各等级控制点和主轴线标志点,应埋设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栓观测墩(即在埋在碗中的钢筋点上刻上十字丝,其交点为控制点中心)。

4.各等级控制点周围应有醒目的保护装置,以防止车辆或机械碰撞。

5.视线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及吸热不同的地区。

6.水平角观测严格按《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规定执行。

7.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在低温作业下应有一定预热时间。

8•测距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强光源反射影响。

9.晴天作业时,测站主机必须打伞遮阳,不宜逆光观测。

10.温度计应悬挂在测站附近,离开地而和人体1・5ni以外的阴凉处,读数前必须摇动数分钟,气压表要置平。

(六)成果的验算和平差计算

闭合导线主要是角度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校核。

若均不超限,则分别进行角度平差和坐标增量的平差。

若超限,则分析原因,重新测设直到满足限值才能作为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成果。

五、竖向控制

(一)建筑物竖向控制,采用激光准直仪进行竖向传递。

(二)在建筑物设置四个内控点,预埋四块200X200X10mm钢板,根据控制轴线标定内控点点位,点位中误差为1mm,依此作为放样的依据。

(三)预留200X200的洞口作为竖向投点用。

投点时要注意。

1•激光准直仪长水准管必须精确校正,偏差不能超过五分之一格值。

2•精确调焦,光斑直径不大于5mm。

3•仪器要旋转360度,取光斑轨迹中心点作为楼层放样依据。

六、高程控制网布设

(一)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建筑物附近固定基础布设8个水准控制点(JZ1〜JZ3),建立高程控制网。

2•水准点应布设在通视良好、沉降稳定的位置,离基坑边尺寸要大于2倍基坑深度。

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测设一条三等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出场区所布设施工水准控制点高程,经平差计算后的结果作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网。

(二)高程传递

施工过程中进行标高引测,采用DZS3水准仪向基坑内

和施工层传递,每层至少传递3个水准点以便相互校核,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同时,考虑到建筑物的沉降因素,在地上部分施工时,将标高作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层高的准确。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或地上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引测所需的标高。

2•坑底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采用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

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3•地上部分,可通过拆模后的墙柱向上拉尺将标高传递至施工层。

施工层标高的测设是以引测到施工层的标高基准点为

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

施工标高点测设在墙柱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三)代替三、四、五等水准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测设时应注意几点:

1.高程路线应起讫于高一级的高程点,隔点设站法的测站数应为偶数。

2•精密丈量仪器高时,事先将仪器的水平轴(或棱镜和站牌中心)至调平螺丝上部基座的固定长度,用机械方法(如游标卡尺等)或用精密水准仪配以因瓦水准尺或钢板尺予以精确测定。

在现场观测中,只需量测标石面(或高程标志顶部)至上部基座面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

这种作业方法精度可保证在±1mm内。

3.当视线长度小于或等于500ni时,可直接按照标准棱镜站牌,视线长度大于500m时,应采用特制站牌。

4•采用隔点设站观测时,前后视线长度应尽量相等,最大视距差不宜大于40m,视线通过的地形剖面应相似,倾角宜相近。

(四)外业成果的整理与平差计算

1.外业手簿的检查与整理。

2•对所测斜距进行各项改正。

包括:

气象改正、加常数、乘常数改正。

3.概略高差计算。

4.根据概略高差计算闭合路线的闭合差,进行平差若超限则重测。

第六节施工放样方法及保证措施

一、施工放样方法

(一)施工测量放样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在施工程序上可以直接由等级控制点(首级及加密控制点)直接施放,也可以由细部加密的测站点进行施放,根据不同精度要求以及是否方便操作来选择,重要部位直接采用首级控制点进行放样。

(二)在本工程中我单位将充分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施工放样,主要采用的办法是全站仪测距极坐标法,在测距过程中,还要适时的考虑气彖等各项参数的改正。

(三)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准备好放样资料,绘制出放样草图,所有资料及草图均应两人独立校核,所有放样点线均应有校核条件,现场取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