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九中国地理03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658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九中国地理03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九中国地理03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九中国地理03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九中国地理03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九中国地理03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九中国地理03元.docx

《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九中国地理03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九中国地理03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九中国地理03元.docx

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九中国地理03元

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

高考试题

考点一中国地理概况

                  

  (2013年四川文综,1)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回答第1题:

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B.滇、黔、蜀

C.滇、黔、湘D.陕、蜀、桂

解析:

B 读图可知,重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它们的简称分别是云(滇)、贵(黔)、川(蜀)。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6~7)读图,回答2~3题:

2.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3.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解析:

2.A 3.C 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区域定位。

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判断,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

在纬度大致相当的前提下,由于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甲城市1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城市。

第3题,本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

根据图示经纬度采用排除法不难选出C项。

  (2012年福建文综,8~9)如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5.该河最有可能是(  )

A.塔里木河B.松花江

C.淮河D.珠江

解析:

4.C 5.A 第4题,从图的左半部分看,水体的日蒸发量最大,耕地次之,而耕地是因为灌溉,所以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再次是植被覆盖率较高的林地和草地,最低的是缺少植被和水分的建设用地,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确定C为正确选项。

第5题,根据题干的提示,日蒸发总量与日蒸发量的比值,可以说明河流干流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大小。

流域内草地面积最大,其次是未利用地,水体及建设用地面积较小,显然不符合淮河及珠江流域,排除C、D。

而松花江流域水体面积应该较大,故综合考虑,塔里木河最符合该流域特征。

6.(2013年江苏地理,27

(1)

(2))如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    ,原因有        。

 

解析:

(1)题,读图中年平均降水量曲线的变化,注意关注降水与地形剖面图的相关性,结合中国地理降水分布等气候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2)题,年太阳总辐射量主要受太阳高度与大气状况的影响,纬度相同则主要分析大气状况,空气密度、云雾状况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答案:

(1)东部多,西部少 地形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四川盆地 阴雨、雾天多

7.(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区域天气特征和空气质量等。

(1)题,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主要从地形方面分析。

由图可知,攀枝花北部有海拔较高的山地,对冬季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且攀枝花位于河流谷地,处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2)题,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主要从气温、降水、风力等方面分析。

第(3)题,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百里钢城”“地形”。

钢铁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等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使空气质量变差;该地区地形比较封闭,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答案: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

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8.(2010年广东文综,41)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

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2)。

(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    。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    。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    。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2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

为什么?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解析:

(1)题,2005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可以从柱状图看出,草地所占面积较大;变化幅度大小根据图1可直接答出;内蒙古西南部地处温带,植被以草原为主,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草原带。

(2)题,从推进城市化角度分析城市建设用地会增加。

第(3)题,内蒙古草原广阔,农业以畜牧业(牧羊)为主,毛纺织产业有充足的原料,支柱工业从图2可以看出。

第(4)题,该地支柱工业部门是煤炭开采业,可发展以煤炭为原料的相关产业和能耗较高的产业,如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第(5)题,新区的发展受城市规划、交通、居民购买力等方面的影响。

答案:

(1)草地 林地 温带草原带

(2)增加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3)原料 煤炭开采业

(4)三类工业部门: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理由:

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②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向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③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

(5)①城市规划超前;②配套设施不足;③交通不便;④居民住房购买力不足。

考点二中国地理分区

1.(2013年广东文综,3)如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  )

                  

A.内蒙古自治区B.广东省

C.西藏自治区D.甘肃省

解析:

A 据题意和图示信息,该省区跨100°E~125°E,且自西向东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加,结合区域定位,该省区应为内蒙古自治区。

  (2013年北京文综,1~3)读图,回答2~4题:

2.图中(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3.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4.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2.D 3.A 4.D 第2题,从经度位置来看,甲地位于我国最东部,大部分时间能够最早看到日出,但是在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越往南日出越早,故A项错误。

夏至日极昼发生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漠河在北极圈以南,故B项错误。

一般来说,内、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或200mm年等降水量线”,而实际上,大兴安岭北段西侧还是黑龙江的发源地,故C项错误。

由于松花江干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冬季有结冰期,并且低纬温度高于高纬,高纬河段比低纬河段结冰早,融冰晚,所以会出现凌汛,故D项正确。

第3题,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故A项正确。

伏旱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因雨带北移、副高控制下形成的干旱天气,而此时东北已渐渐进入雨季,故B项错误。

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平原广阔,地势平坦,以国营大农场为主,适合大型机械联合作业,故C项错误。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不适合棉花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故D项错误。

第4题,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人口迁移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这个时期大量城市知识青年迁入东北,是为了发展工业、开发资源、开发边疆;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是在实行农业现代化、人口数量增多以后,①错;当时的人口迁移以国内人口迁移为主,③错。

  (2012年安徽文综,32~33)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

读图,回答5~6题:

5.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B.北冰洋

C.太平洋D.印度洋

6.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

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B.Ⅰ<Ⅱ<Ⅲ

C.Ⅰ<Ⅱ,Ⅱ>ⅢD.Ⅰ>Ⅱ,Ⅱ<Ⅲ

解析:

5.D 6.C 第5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提示“青海省东南边缘”,青海省东南部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

第6题,明确柴达木盆地的分布位置是答好本题的关键。

注意审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由图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Ⅱ,而柴达木盆地海拔较低,降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年均温较高。

故选C。

  (2012年重庆文综,1~2)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

A.林海雪原B.奇山秀水

C.椰风海韵D.大漠孤烟

8.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解析:

7.D 8.D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正确的区域定位。

根据图中地物分布状况可判断出,“某省级行政区”为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7题,宁夏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林海雪原”是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描述;“奇山秀水”通常用来形容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喀斯特地貌;“椰风海韵”一般指海南风光。

第8题,如图所示,在干旱为主的大背景下,宁夏的城市多沿河流分布。

9.[2013年福建文综,37

(1)

(2)]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M城气候特征。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

(1)题,做此题的关键是对区域准确定位,由图可知,M位于西北内陆地区,从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可分析出M地气候特征。

(2)题,结合图中信息,根据城市的区位因素,从地形、地貌、土壤、河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10.[2013年山东文综,26

(1)

(2),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冲积扇(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1)题,由图2可看出,P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呈扇形,可判定其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洪积扇),是由河流携带的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而成的。

(2)题,图中显示,贺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为沙漠。

冬季,贺兰山对寒冷气流和风沙的东移起到阻挡作用;夏季,东南季风受山地抬升作用,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11.(2010年江苏地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

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    。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    、    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

 

解析:

(1)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青藏高原气温低,不利于农业发展,而高原东南部的河谷地区地势低,气温较高,水分条件好,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高原北部分布着高寒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若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原退化,引起生态破坏。

(2)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适宜开发太阳能。

东南部由于降水丰富,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第(3)题,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答案:

(1)热量、水分条件好 畜牧业 生态破坏

(2)太阳能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 黄河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模拟试题

考点一中国地理概况

  (2013丰台期末)如图为中国某区域耕作农业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  )

A.气温日较差大

B.流水作用强烈

C.稠密水系促进耕作业发展

D.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甘蔗

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宁B.黔C.苏D.鲁

解析:

1.B 2.C 第1题,图示景观为我国季风水田农业区。

降水多,水源充足,气温日较差小;流水作用强;稠密的水系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操作;甘蔗是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在我国的最北界线是四川盆地。

第2题,宁、黔、鲁等省区的气候、水源条件不适于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2012南昌高三模拟)读“我国某山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3~4题:

3.该山可能位于(  )                  

A.甘肃省B.江西省

C.河南省D.福建省

4.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

A.该山山顶可能有永久积雪

B.7月气温递减率400米以下最小

C.1月份在400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

D.海拔600米以上1月气温递减率远大于7月

解析:

3.C 4.B 第3题,山麓下1月气温0℃左右,7月气温27℃左右,可推知该地位于河南省。

第4题,山顶高度只有1200米,7月山顶温度达到22℃,故无永久积雪,排除A项。

7月份,400米以下气温变化不大,递减率最小,B项符合题意。

1月份,大约在350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排除C项。

海拔600米以上,1月温差为2℃,7月温差达4℃,1月气温递减率小于7月,排除D项。

5.(2013海淀期末)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简述该地区农业生产部门的地区差异。

(2)根据南昌气候资料,分析对水稻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

(3)简述为了稳定水稻生产,当地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

(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平原皆有分布;湖泊面积大。

根据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山区发展林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湖泊发展水产业。

(2)题,根据南昌气候资料,气温年较差大,冬春气温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7~9月降水少,对农业生产不利。

第(3)题,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稳定农业生产的措施可从农田水利、科技投入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渔业(水产业)在湖泊区发展;种植业在平原区发展;林业在山地、丘陵区发展。

(2)气温年际变化大,冬、春季节易出现低温冻害;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出现旱涝等气象灾害;夏、秋季节易出现高温干旱(伏旱)。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培育推广优良品种。

考点二中国地理分区

  (2013莆田月考)《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线路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时的第一天)。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路线③入秋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纬度与大气环流B.地形与大气环流

C.纬度与地形D.人类活动

2.此季节,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线路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1.C 2.B 第1题,③路线从拉萨到新疆阿勒泰,纬度逐渐升高,地势起伏大,入秋时间差异明显。

第2题,此季节为秋季,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线路季节差异明显,是我国的季风气候区,②线路最符合题意。

  (2012年佛山模拟)读“1961~2006年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第3~4题:

3.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4.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变化B.冬季风势力强弱

C.城市化的发展D.降水的变化

解析:

3.D 4.C 读图可知,从长江三角洲整个地区看,1961~2006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上升的程度不同。

沿海地区城市更密集,上升幅度更大,反映了城市化与气温上升关系密切。

5.(2013郓城期末)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回答问题:

(1)与图示的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2)重庆沿江新区是全国第三大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其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

解析:

(1)题,读图可知,北部产业发展带铁路交通便利;南部产业发展带邻长江,水运和水资源条件好。

(2)题,读图可知,重庆周围有丰富的煤、铁、天然气等资源;水运、铁路交通便利。

另外该区受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明显。

答案:

(1)邻(长)江分布 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煤、天然气、盐、水及水能等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国家政策的支持。

提升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2深圳调研)党的十八大指出: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读“2011年我国甲、乙两省区部分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千公顷)比较表”,回答1~3题:

地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80.9

418.7

36.3

334.7

69.9

1.甲、乙两省区分别是(  )                  

A.内蒙古、海南B.山东、广东

C.安徽、宁夏D.黑龙江、上海

2.甲省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

A.多沼泽地B.水资源不足

C.多泥石流D.多台风

3.乙省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平坦B.光照强烈

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

解析:

1.A 2.B 3.D 第1题,从甲、乙两省区农业种植结构上看,甲省区以小麦为主,适宜甜菜种植,甜菜喜温凉,判断甲为选项中的内蒙古或黑龙江;乙省区以稻谷为主,种植甘蔗,甘蔗在我国种植的北界是四川盆地,故广东与海南符合题意。

综上,只有A选项正确。

第2题,内蒙古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不足。

第3题,海南纬度低,热量充足是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2013菏泽期末)2009年我国玉米种植户经历了严重低价难卖之痛。

读“我国玉米主要分布地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回答4~5题:

4.影响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机械化水平B.市场需求

C.热量条件D.国家政策

5.为了改变玉米低价难卖之局,玉米主产区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

A.不断提高农民粮食补贴

B.发展养殖业和玉米加工业

C.大量减少玉米播种面积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

解析:

4.C 5.B 第4题,播种时间的早晚主要受气温条件的影响,东北和华北因纬度差异,热量条件不同。

第5题,玉米低价难卖,主要是市场条件决定,市场供过于求,出现卖粮难的问题,应充分利用玉米原料,拓展相关产业,并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2012珲春高三月考)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某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加工番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近90%,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

据此回答6~7题:

6.该地最可能为我国的(  )

A.西藏B.新疆

C.黑龙江D.安徽

7.番茄加工产业已成为该地重要的外向型产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  )

①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 ②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

③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 ④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 ⑤加大原料出口能力,增加收益

A.①②③B.①④⑤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6.B 7.D 第6题,结合题干中提到的番茄产地的优势条件:

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新疆最符合。

第7题,抓住关键词“提高竞争力”,主要从质上下功夫;②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只是量上的变化;⑤扩大原料出口,也只是量上的变化,排除A、B、C;抓宣传,抓质量,创品牌,都会提高市场上的竞争力,故D项符合。

  (2013丰台期末)下图为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略图。

读图,回答8~9题:

8.烟台比济南(  )

A.春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